61“才高八鬥”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有才華,為什麼是八鬥而不是十鬥?
鬥,是古代的容量單位。“八”這個數字,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通常有吉利的意思,因為它和“發”字諧音,可是這個數字並沒有包含“多”的意思。為什麼“才高八鬥”就是富有文采的意思呢?為什麼不用“十”?“十”才代表最多、最完滿的意思,比如“十全十美”。這裏有個典故,了解這個典故我們就知道原因了。
南朝的詩人謝靈運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是中國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從他開始,中國詩史上才開始有人專門寫作自然山水風景的題材。我們都知道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就是他的名句。他的文學創作在當時極富盛名,每每有新作品,人們便紛紛相互傳寫,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他的新作了。對於自己的才華,謝靈運也是相當地自信,不過這並不表示他認為自己是天下最有才氣的人。他最佩服的人是三國時候的曹植。他曾經說過:“天下之才一共有一石,曹子建占八鬥,自己占一鬥,當今的其他文人共分一鬥。”“石”也是古代的容量詞,一石等於十鬥。曹子建就是曹植。在謝靈運的眼裏,曹植的文才高不可攀,後人望塵莫及。所以,天下才,以十鬥算,他一個人就可以占八鬥。所以“八鬥之才”確實是高才了。
62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說自己“比竇娥還冤”,竇娥是誰?
如果生活中有什麼事情被別人冤枉了,你也許會開開玩笑,發發牢騷,說句“我比竇娥還冤”。竇娥是誰呢?她有過什麼冤屈以至於被大家當作冤屈的代名詞了?
竇娥是元代成就最高的雜劇作家關漢卿的一部雜劇中的角色,這部雜劇就叫《竇娥冤》。它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竇娥原名叫竇端雲,她的父親叫竇天章,是個秀才,她的母親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竇娥家裏很窮,竇天章曾經借了富戶蔡婆婆二十兩銀子,到第二年加上利息就變成了四十兩了。家中一貧如洗的竇天章根本還不起這些銀子。蔡婆婆見此時已經七歲的竇端雲很可愛,就向竇天章提出如果讓端雲做自家的童養媳,那四十兩銀子就可以不要了。竇天章走投無路,而且還要去趕考,迫不得已就答應了蔡婆婆。
竇天章去趕考,從此杳無音信。蔡婆婆給端雲改了名字叫竇娥。竇娥十七歲的時候嫁給了蔡婆婆的兒子,可是不長時間,丈夫就去世了。轉眼間,竇娥就已經守寡三年了。有一天,蔡婆婆去賽盧醫家要債,誰知賽盧醫將蔡婆婆引至無人的地方,想要勒死她,幸虧張驢兒父子遇到將蔡婆婆救下。可是張驢兒一聽蔡婆婆說起事情的緣由與家中狀況,也起了歹心,他想和父親一起到蔡婆婆家,父親娶蔡婆婆,自己則可以娶竇娥。他威脅蔡婆婆如果不答應就將蔡婆婆勒死。蔡婆婆沒辦法隻好先答應下來,領著二人回到家中。
竇娥得知此事責備了婆婆。蔡婆婆沒辦法隻能拖延時間。張驢兒見此,就從賽盧醫那裏找來毒藥,準備毒死蔡婆婆,霸占竇娥。一天,蔡婆婆身體不適,想要吃羊肚兒湯。張驢兒就乘機把毒藥放進竇娥做好的羊肚兒湯裏。蔡婆婆又不想吃這湯,於是讓給張驢兒父親吃了。結果張父被毒死,於是張驢兒嫁禍給竇娥。官府審問此案,竇娥怕連累婆婆就招供說是自己害死張父。竇娥被押上法場,處以死刑。臨刑之前,遭遇奇冤的竇娥發願,第一願:如果自己是冤枉的,自己被砍頭後,鮮血不會沾在地上,而會飛濺在掛起的白綢上;第二願:如果自己是冤枉的,這三伏天,上天要降下三尺瑞雪,掩蓋自己的屍首;第三願:如果自己是冤枉的,竇娥所在的楚州要大旱三年。
竇娥被殺了,她的三個願望都應驗了。而她的父親此時早已做了廉訪史,竇娥托夢給父親,訴說冤屈。竇天章重新審理此案,查辦了張驢兒、賽盧醫,還有之前審理此案的官員,為竇娥昭雪冤屈。
63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那有沒有《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呢?
在《西遊記》出現之後,大家對這種神怪故事非常感興趣,所以又產生了其他一些類似的作品。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遊記”,它們分別是《西遊記》《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
“四遊記”裏的《西遊記》不是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它是由楊誌和刪節、改編《西遊記》而成的《唐三藏西遊全傳》。《東遊記》則是吳元泰所寫,講的是鐵拐李等八仙得道的故事。《南遊記》是餘象鬥所編的《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說的是華光救母的故事。《北遊記》,也叫作《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誌傳》,也是餘象鬥所編,寫的是真武大帝成道降服妖魔的事情。
這“四遊記”本身藝術水平不高,但是他們投合市民百姓獵奇的心理,並且降魔伏妖、濟世度人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題材,所以即便藝術水平不高,它們也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所以在普通讀者中流傳頗廣。
64清代最著名的暢銷小說是什麼?
明清時代的文學發展中,小說創作的成就最大,長篇短篇,文言白話,曆史世情、神怪狐鬼,層出不窮。而要說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作品,《紅樓夢》是當之無愧的。作者曹雪芹嘔心瀝血,花費十年時間寫成。它以繁複的結構,精確生動的語言描寫大觀園中女兒的悲慘命運,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以及四大家族衰落的曆史。從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故事,還有中國的各種文化特色、文化精髓,以及作者對於人性的理解。所以它有著極其複雜豐富的內蘊,不同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喜好的內容。所以這部小說一經寫出,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並迅速地傳播開來,成為了清代最暢銷的小說。
《紅樓夢》剛開始出現在世人麵前時,主要是靠傳抄流行的。那時候一部《紅樓夢》的抄寫本可以賣好幾十兩銀子,由此可見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到乾隆、嘉慶年間,《紅樓夢》流傳更加普遍,幾乎每家的案頭都擺放著一部,士大夫閱讀評論《紅樓夢》成為一時的風氣。當時人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據說常州有個讀書人讀《紅樓夢》廢寢忘食,每每看到動人之處,或者長籲短歎,或者流淚悲傷,一個月就看了七遍。
不隻是《紅樓夢》的書籍流傳廣,其中的故事更是被人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來表演。嘉慶年間有藝人將《紅樓夢》改編為子弟書進行演唱。還有人將其中的故事改編為傳奇、雜劇,達到了二十多種。
人們太喜愛《紅樓夢》,總想看到其中人物將來的命運,於是出現了很多《紅樓夢》續書。雖然這些續書的成就難以與《紅樓夢》相提並論,但是從另一方麵說明了《紅樓夢》所產生的極大的魅力。
65歐陽修說寺廟裏半夜不敲鍾,唐代有首詩偏偏寫了半夜鍾聲還流傳千古,是哪首詩呢?
有個詞語叫“晨鍾暮鼓”,說的是佛寺裏晚上打鼓,早晨敲鍾,用來報時。似乎佛寺裏晚上不能敲鍾。歐陽修就曾經批評過一首唐詩寫寺廟裏晚上的鍾聲不符合實際。這首詩就是張繼那首著名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