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深秋時節,董竹君被投入監獄之後,緊接著就是接二連三的審訊。審訊的內容首先就是董竹君從小到大的經曆,可她已年過花甲,即使記憶非常好,那幾十年的事情豈是一時半刻可以講完?
提審的人重點提問董竹君與楊虎夫婦、杜月笙,還有上海青紅幫的關係,甚至還提到董竹君為何離婚的原因以及去菲律賓等問題。這些事情,董竹君早已經一一寫入資料,無奈沒有人相信。
她和楊虎夫婦本有親家關係,後來她在上海創辦了錦江二店,他們是店內常客,楊虎夫人田淑君還投資錦江茶室,然而他們和董竹君的政治立場並不同,可也無實際的衝突。至於杜月笙,他闖蕩上海灘不但出入黑白兩道,還遊刃於商界、軍界與政界,他與董竹君的關係可以是顧客與店家的關係,也可以是商界合作者的關係,除此之外別無關係。當年錦江的第一次擴建得益於杜月笙的熱情幫助,而作為報答,董竹君隻是讓他在錦江隨時擁有好座位罷了。至於青紅幫之類的,董竹君在上海的時候從來不參加這些幫派組織。
1939年,董竹君與夏之時在上海離婚,離婚的原因又怎能說得清,可以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說是他們在思想上不統一,最為簡單與切中要害的或許就是他們無愛了!離婚之後,董竹君帶著一家老小闖蕩上海灘,剛開始以典當過日,之後為了維持生計,她與親戚創辦紗管廠,後去菲律賓招商引資。後來曆經戰亂,雙親病故,工廠也倒閉,真是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幸得恩人李嵩高的幫助,她才有資本創辦錦江飯店,之後她以錦江為依托,讓孩子的教育得到發展,也為革命事業做一些實事。再後來,為躲避戰亂,她逃亡菲律賓,這些都是她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事情。作為一個母親,她對孩子負責了;單單作為一個人,她樹立了自己獨立的人格,不依附,不墮落。
此後每日,她都是敘述經曆或回答問題,日子一晃而過,她歸心似箭,昏黃的燈光下是她奮筆疾書的身影,寂寥而無聲。號子裏麵沒什麼光線,她有時候會看著門上的小洞透進來的縷縷光圈,恍惚地想起那年的月光,皎潔而無瑕。其中最觸動她的,是她十五歲從堂子逃出來時看見的月光,明亮而生動;再者,她又想起與夏之時在日本生活時的異國明月,溫馨而皎潔;再後來,她見過許許多多陰晴圓缺的月亮,皆不如那般動人心弦!
當董竹君驚喜地以為她要被無罪釋放的時候,審訊的情況驟變,一句“坦白從寬、抗拒從嚴”讓她再次回到號房去思過。看著緊閉的號門,她思得不是過,而是自己虛弱的身體和著急無奈的孩子們。董竹君不是沒有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她有她的堅韌,她的信念。人不過滄海一瓢,若如滄海桑田作比,人的壽命不過蜉蝣那般短暫,可在不該滅亡的時候,要堅強起來,不向困境低頭,才能扼住逆流,渡過難關!
在監獄之中,並非全無溫情。每日董竹君被叫去提審時,回來時早已經過了用餐時間,幸好年輕的巡邏警幫她把門外地上放著的飯菜拿進號房還囑咐她趁熱吃。董竹君雖然曆盡人間冷暖,可在這一刻,就算是他人一點點的關懷都讓她感動得潸然淚下。
後來,董竹君不用再被提審了,而是被送去其他號子與其他犯人同住。她還記得,她走進新號子的時候,有個女犯人熱情地幫她鋪床,此後更是相互幫助。小小的號子裏,董竹君和其他三名女犯人常常一人放哨,其他幾個就坐在一起小聲地聊天或談論國事。入冬之後,董竹君的身體愈發不好,加上衣著單薄,同號子的一個女犯人熱心地借衣服給她穿。這些對於董竹君來說,當真是雪中送炭,此情此意,永世不忘!
第二年二月下旬,監獄的冬天更是冰冷難熬。隨後,董竹君被轉移到另一座監獄。這裏的氣氛更加嚴肅,董竹君衣被單薄地在這裏生活,晝夜寒氣逼人,她知道若是長期下去,她將會病倒。為了保重身體,她每日都繞著牆邊跑步,借助跑步鍛煉可以起到抵抗寒冷的作用。那段日子雖然很艱辛難熬,可她還是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徹夜寒冷難耐,昏暗的號子,或許外麵正在下雨。董竹君躺著雙眼看向那扇門,如今上海已是冬雨連綿,或許雪花翻飛,隻一夜就落盡冬意。花甲之年,輾轉也走過路千裏,如今不聽江船夜雨,也不聽笛音奏那千山月。昔日朱顏,如今燈下華發染塵,尋思夢中,辭家多少裏,天涯無垠,愁緒又幾許?燈火滅,瘦盡年華又一夕。
終日在號子中生活,不但身體受到折磨,精神也麵臨著崩潰。董竹君除了靠運動保重身體之外,還在想辦法讓自己的精神感到充實。她常常想起曾經,曾經她的外表有著青蓮般的清雅脫俗之美,可是她知道自己從來就不是蓮,是竹子、是臘梅,堅韌而耿直。一低頭是人間美,可是再抬頭之後她要麵對著胭脂味,縱然塵世煩累,日子天天催人老,可她從來不泯滅心中的信念。
監獄那些年
後來,董竹君被送去“半步僑”監獄生活了四年,這四年間她曆經了幾載春寒冬冷,又感受了人世的幾番喜怒哀樂,她始終堅信,所有的陰暗都將被光明打敗,曉光就在我們堅守中破靄而來。她是時代的守望者,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董竹君剛被調到半步僑監獄的時候,身上隻穿著離家時穿的薄衣衫,排著隊伍一個個緊隨著接受點名審查。那個情景,她曾經見過,就是蘇聯電影《伏爾加河船夫曲》裏麵人被俘虜接受檢查的情景,如今想來,感慨萬千!
進入新牢房之後,對她的監管也比較寬鬆,對於董竹君來說,幸好新的號子有暖氣設備,不然她這副老骨頭可難熬了。在那個時候,董竹君一行允許每個月填寫單子向家裏要一些生活用品,而她也收到了一個簡單的衣物和一些錢,雖然東西不多卻也心滿意足。
可惜不久,正值1969年12月草木凋零之際,寒氣逐漸逼人,董竹君卻被調換到另一間沒有暖氣設備的號房。在頻繁調換號房時,董竹君也迎來了七十歲生日。
1970年年初,董竹君就在號子裏麵度過了極其有紀念意義的七十歲生日。恰好年夜飯期間,監獄的夥食比較好,號房裏麵的難友為她過生日。此時此刻她最是懷念的還是她的幾個孩子,他們如今可還好?他們不知道她的情況,而她也不知道他們的情況,即使是心靈相通也難免辛酸苦楚。
感慨之餘她提筆寫道:辰逢七十古來稀,深陷囹圄不畏寒。可遺憾的,“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雖然董竹君已是古稀之年,可在獄中她還是和難友一同學習勞動。有時候她們要在寒冬拆洗衣服,難友好心勸她不要洗,這讓她十分感動,可不幹活咋行呢?董竹君的難友或豪放、或熱情、或富有朝氣,在這段日子裏,董竹君與性格各異的難友相處友好,在生活上也多得她們關照。
冬天是董竹君最害怕的時節,每到這個時候她總免不了被嚴寒折磨。好心的難友見她年紀大,就給她借棉褲,並想辦法拿到棉花幫她把棉褲加厚。她們是那麼的熱誠,董竹君除了久久不忘這恩情外,再也無法回報些什麼。
在監獄生活的那些年,許多次,她的難友都以為她就快死了,可她還是堅強地活下來。董竹君能長壽的秘密,並不全是靠著堅強的意誌,而是有其他因素支撐著她的生命。她不但在入獄之前注重身體健康,入獄之後為了驅寒,她每日都堅持繞著牆跑步,並且保持樂觀的態度,這些都是她生命得以長存的原因。
1971年10月中旬,董竹君迎來了她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那時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時節,令獄中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番新氣象悄然而來,他們不再見滿樓的標語,也不用再背語錄。這麼一來,他們的心中忽然亂了,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無個定準。
在平常集體學習、勞動的日子,輪到董竹君洗澡的時候,她的腿竟然生了病,站著難以邁開步伐,幸得難友攙扶著去洗了澡,可回來的時候卻站不起來。瞬時,她驚慌,可難友安慰她這是自然現象,畢竟她已經在獄中生活了五年。最後,回到號子,難友把董竹君的情況報告給隊長聽,她這才得到了治療。
有些難友看見董竹君每日得到醫生的治療,以為她快要被釋放了,不然又怎會得到醫治呢?董竹君聽到她們的議論,一麵是驚疑,一麵又是喜不自禁。
有一天,董竹君被叫去拍照和按手印,當時董竹君以為這是在懲罰犯人,遂怒不可遏。可這麼多年的艱辛苦楚都熬過了,還有什麼大風大浪不能忍受的呢?
幼時,她家境貧苦,為了救助家人,她懵懂入堂子賣唱。年輕時以為遇到良人得一生幸福,未料到了中年還是得依靠自己一人帶著一家大小勇闖上海灘。這些年榮華拋卻,不就為了心中信念,她不但愛家,亦愛國,為此她甘願以練達的心胸麵對一切,不斷前進。
又是一年新綠爬滿枝椏,晚風托起一彎月牙,遠處的潮聲早已作罷,沉睡了十裏人家。新的一年,黃土深藏了幾番冬夏,董竹君時常想起曾經幾乎遺忘的話,記憶中家人的歡聲笑語越來越近,她在病痛中掙紮,守望著這漫長而喑啞的時光。
1972年10月中旬,監獄隊長神秘地帶董竹君去了一座新修的平房,並且告訴她一個驚喜萬分的消息,她要見家人了。董竹君坐在那裏,悲喜交集,一時不知以怎樣的心情迎接下一刻。
一個曆經患難的家庭再度相聚時,竟是合不上嘴地訴說著彼此的情況,那一聲聲帶著急切又激動的話語令人動容。與女兒國瑛她們見麵後,董竹君一時喜笑顏開,一時又感慨淚流,最後強忍著不舍再次依依惜別。
董竹君回到號子之後,猶疑在夢中,直到聽見難友的賀喜才慢慢平靜自己的心情。不到半個月,董竹君就被安排監外醫療,她驚喜交加,帶著自己的衣物走出那道鐵門。
她的親人就在胡同口靜靜地等候著她,一個個一擁而上抱著她,悲喜交加。五年來的音訊全無,現在彼此就在眼前,看得見,擁得著,怎不令人動容。
董竹君回家的當天晚上,她的孩子為她做了很多菜,其中有黃魚頭,本來知道自己不能吃這個,可經過獄中的艱苦生活,覺得把它丟棄很浪費。這一路來,真的太艱難曲折了,董竹君所經曆的一切,並不是傷悲的代言,而是不屈的見證。
董竹君此次被放回家是例行監外治療,並非正式釋放。當年她被拘留是因為涉及特務的嫌疑問題,五年之後她被安排回家進行監外醫療。後來,經過反複的核查,董竹君被除去特務嫌疑,於1973年被無罪釋放。
緊接著,她被恢複全國委員的身份,以及恢複昔日的名譽和工資待遇,消除一切牽連影響。董竹君自開辦錦江之後,一直都在為國家革命事業做貢獻,曆史的公正寬慰了她的心。
董竹君在晚年曆經磨難,卻從不言棄。她有著堅韌的品格,在任何困境之中,她最難得的心態就是敢於去麵對,並且泰然處之。怨言對於解決困境毫無幫助,這是她很小的時候就明白的事情。若是世事洞明皆學問,那麼董竹君懂得的就是“自強不息,隨遇而安”,在人生之中,多少的艱難險阻,若不是有著隨遇而安的心態去管理好自己的心態,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憂,又哪能平靜下來想辦法去解決人生的坎坷與磨難呢?
又是一年新綠爬滿枝椏,初雪染白了她的眉發,可那久違的笑顏依舊無暇。步行過久違的街頭巷尾的風景,有兒女撐著傘花遮頭,或雨或晴時候,竹籬花消瘦,也謝了記載春冬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