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先鋒到達鄭國都城城下,見此情景,不敢妄動,等待子元。子元趕到城下,也覺得好生奇怪,他心裏起了懷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誘我中計?他率眾將到高地眺望鄭城,見城內旌旗整肅,甲士林立,看了一會兒,歎息說:“鄭國有三位賢臣,其謀不可測!萬一失利,有何麵目見媯夫人?待探聽虛實後,方可以攻城。”於是按兵不動。

第二天,有人來報告說,聽說齊侯同宋、魯諸侯,親率大軍,前來救鄭。子元聽了大驚,便對諸位將領說:“齊、宋、魯大軍若截我去路,我腹背受敵,必定損兵折將。我們好歹也打了幾個勝仗,還是趕快撤退為妙。”他害怕撤退時鄭國軍隊會出城追擊,於是暗傳號令,全軍連夜撤走,人銜枚,馬裹蹄,不出一點聲響。所有營寨都不拆走,旌旗照舊飄揚。

到了清晨,叔詹登城瞭望片刻,說楚軍已經撤走了。眾人見楚軍營旌旗招展,不信叔詹的話。叔詹分析說:“楚軍確實撤軍了。如果營中有人,怎會有那樣多的飛鳥盤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計欺騙了我,急忙撤兵跑了。”

李廣擺空城

己方實力空虛,或因遭受意外壓力而走投無路時,采用空城計,就可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漢景帝是西漢前期的皇帝,他在位時,匈奴大舉入侵上郡(今陝西省北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飛將軍李廣任上郡太守,阻止了匈奴南進。

一天,漢景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帶人外出打獵,遭到三個匈奴兵的襲擊,結果這名宦官被射傷了。宦官急忙逃回李廣營中,李廣聽罷,猜想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一定要活捉他們,說完之後,李廣率領一百名騎兵前去追擊。一直追了幾十裏,終於追上,李廣命令部下左右散開,從兩邊包抄過去。李廣拉開弓,隻兩箭就射死其中的兩個,剩下的一個被活捉了。一審問,果然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廣喝令把俘虜綁在馬上,然後回營地,當李廣等人走到一半時,探子回報,說後麵有數千匈奴騎兵向李廣追來。

匈奴騎兵與李廣越來越近,他們見李廣手下隻有一百多人,為首的匈奴將領以為這是漢朝大軍誘敵的前鋒,恐怕中了埋伏,不敢貿然攻擊,急忙上山擺開陣勢,以觀察動靜。

李廣的騎兵見了匈奴騎兵,大吃一驚,想掉轉馬頭逃走。李廣沉著冷靜,及時穩住隊伍,他對手下說:我們隻有百餘騎,離大營有幾十裏遠。如果現在我們慌張逃跑,匈奴肯定會追殺我們,他們追上來一頓亂箭,我們馬上就會被殺光。如果我們按兵不動,敵人肯定會疑心我們有大部隊在後麵行動,他們絕不敢輕易進攻的。如果要來進攻,為什麼遲遲不動呢?這正說明他們懼怕,擔心有埋伏。李廣接著命令部下,千萬不要快跑,要徐徐向前進發。

到了離敵陣僅二裏地的地方,李廣下令:“大家都下馬,把馬鞍也卸下來!”有個騎兵問:“敵軍人數是我們的數十倍,又離我們這麼近,一個衝鋒便到我們麵前,這太危險了。”李廣說:“敵人開始以為我們準備撤走,現在看到我們卸下馬鞍,他們就更相信我們確是誘敵的騎兵了。”李廣的士兵提心吊膽地卸下馬鞍,躺在草地上休息,看著戰馬在一旁悠閑地吃草。

這時,有個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檢查他的部下。李廣飛身上馬,率領十幾個騎兵,向那個匈奴將領衝去。李廣一箭射死了他,然後又回到隊伍中,卸下馬鞍繼續休息。匈奴部將見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廣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李廣的人馬仍無動靜。匈奴部將擔心遭到漢朝大軍的突然襲擊,便悄悄撤走了。

第二天天剛亮,李廣見匈奴軍已不見影蹤,這才率隊返回軍營。

這則故事中,李廣手下僅僅有一百多名騎兵,當他們陷入匈奴大軍的包圍圈後,故意裝出胸有成竹的樣子,匈奴軍隊便以為李廣是漢軍的誘餌,因此遲遲不敢進攻。最終,李廣安全地回到了營地。這個故事是對空城計的一次成功運用。

【商業案例】

門庭若市的秘密

在商業領域,當資金不充足,但又想提高知名度時,可以采用“空城計”。

做廣告需要一定的資金,這對大廠商來說也許不成問題,而對小企業、小商店來說可是較為困難的。能不能不花錢同樣起到做廣告的效果呢?

某市有一家飲食店,由於資金不夠,店開張營業後,沒有錢做廣告,於是老板就想了一個辦法。他讓專門端菜到顧客家裏去的店員,拿著一個寫著自己店名的空箱子,裏麵裝著空碗,四處跑來跑去。附近的人看到店員這麼忙碌,總是跑來跑去的,心裏就想,這家飲食店什麼時候開設的,店員這樣忙忙碌碌,生意準不錯。這種假裝忙碌的宣傳方式,結果收到了效果,很多人都到這家飲食店訂菜,飲食店的生意越來越好。

與此雷同的,還有個例子。某城市有家個體服裝店,剛剛開業,沒有什麼知名度,門前冷冷清清,服裝店老板在開店前幾乎把資金全部用光,沒有錢去做廣告。如何讓人們知道這家服裝店呢?

一天,老板來到附近一家電影院,在電影開演前幾分鍾,他雇的店員前來找他,隻聽電影院的廣播喇叭喊:某某服裝店的王老板,外麵有人找。他聽到第五遍時,便起身走出影院。連著幾天,用同樣的方法在附近的幾個影院都試了幾遍。隨後的日子裏,他開的服裝店,光顧的人越來越多。盡管這則故事中采用的方法不值得提倡,但大膽的想象還是值得借鑒的。

做廣告並非一定要花錢,不花錢的廣告同樣有效,這就是“空城計”在商業領域中的運用。無論你開的是什麼店,剛剛起步的時候一定缺少顧客,如果在開業時就資金短缺,那就不如多動動腦子,在不花錢的情況下提高知名度。飲食店用寫有自己店名的空箱子做廣告,服裝店借助影院的廣播做廣告,這兩個小故事都是絕妙的例子。

【點評】

空城計,是一種被動作戰的行為,要挽救危局,還是要憑實力。隻有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才能采用此招,目的就是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由於此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主動權和機遇掌握在對方手裏,因而,非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宜使用“空城計”。同時,“空城計”也不宜重複、多次使用。因此,“三十六計”把它列為“敗戰計”的一種。空城計的奇巧之處,在於要善於正確、及時地把握對方的戰略背景、心理狀態、性格特性等,因時、因地、因人地以奇異的謀略解除自己的危機。

在戰爭中,進攻與防守是經常的事,它是人力物力的較量,更是勇氣與智慧的較量。在商業活動中,經營者一個大膽的計劃,一種奇異的構思,配以相應的行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原文】

疑中之疑[1]。比之自內,不自失也[2]。

【注釋】

[1]疑:疑兵、懷疑。[2]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見《易經·比》卦:“比,輔也。”意思是有來自對方內部的援助,自己就不會受到損失。

【譯文】

在疑局中再設一個局,順勢利用隱蔽在自己內部的敵人間諜去傳假情報,這樣就不會遭受損失。

【計名講解】

反間計是三十六計中著名的計策,它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己方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己方的計策。後來多泛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語出元曲《英雄布》。

在戰爭中,敵我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事情。《孫子兵法》裏就特別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作戰前必須事先了解敵情。要準確掌握敵情,不能依靠鬼神,也不能隻依靠經驗,而是要“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裏所說的“人”,指的就是間諜。《孫子兵法》裏有一篇《用間篇》,專門講了用間的種類和方法。間諜的種類有五種:利用敵方鄉裏的普通人作間諜,這是因間;收買敵方官吏作間諜,這是內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方所用,這叫作反間;故意製造和泄露假情況給敵方間諜,並使其將假情況回饋給敵人,這叫作死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稱為生間。唐代杜牧曾經說道:“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用間的方法。

反間計

在疑陣中再布疑陣,使敵人內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萬無一失。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方所用,這樣我方就不會有損失了。

我方可以對敵施反間計,敵人也可以對我方施反間計。為了謹防遭受損失,我方可以采取以下幾個對策:一、封鎖信息。凡是重要情報,絕不可隨便泄露出去,要對知道情報且有可能接觸敵方的人員進行嚴格審查。二、要選擇可靠的間諜。凡我方派出的間諜,不但要具備做間諜的基本素質,更要有堅定的立場。三、情報要仔細推敲。即便我方派出的間諜不被收買,他所獲取的情報也未必就是真的。四、多方取證印證。比如,對於同一件事情,可以派出若幹間諜,讓他們從各個方麵獲取情報,這樣我方便可以用得來的信息相互印證了。

古人按語說:“間者,使敵人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意思是說,間諜的任務之一,就是設法挑唆敵人內部互不信任,使其內部產生矛盾;反間則是利用敵人離間我方的陰謀,再轉而對敵使用。

【實用謀略】

計黜司馬懿

三國時期,曹丕之子曹睿即位。顧命大臣司馬懿擔任驃騎大將軍,負責訓練監督雍州、涼州等地的兵馬。

消息傳到蜀國,丞相諸葛亮憂心忡忡,他知道司馬懿謀略過人,現在統領雍州、涼州等地兵馬,等他訓練好軍隊,必定成為蜀中的大患,所以他決定趁早發兵攻打司馬懿。

參軍馬謖說:“現在丞相剛剛平定南中,軍馬疲乏,隻宜存恤,豈可再次遠征?我倒有一計,能使司馬懿死於曹睿之手。”諸葛亮問是何計,馬謖說:“司馬懿雖是魏國大臣,但曹睿對他素懷疑忌之心,何不暗地派人前往洛陽、鄴城等處散布流言,說司馬懿想要謀反,使曹睿心疑,殺死此人呢?”

諸葛亮聽後,覺得此計甚妙,於是派人前往中原密行反間計。

果然,司馬懿準備謀反的消息傳到曹魏朝廷,曹睿大驚失色。大臣華歆、王朗等人也都說:“太祖皇帝(曹操)早就說過,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又深明韜略,善曉兵機,且素有大誌,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之禍。今日果然應驗,可速誅之,以絕後患。”

曹睿聽罷,立即下旨,禦駕親征,討伐司馬懿。唯有中軍大將軍曹真認為司馬懿沒有造反之心,並說道:“這一定是蜀、吳奸細所用的反間之計,目的是使我君臣失和,他們便可以乘虛而入。”

曹睿聽了,猶豫不決。華歆等人奏道:“即使如此,也不可以把兵權交給他,懇請皇上罷了他的官職。”曹睿依言,遂將司馬懿削職,令其回鄉,改命曹休總督雍、涼兵馬。

消息傳到蜀中,諸葛亮很高興,說:“我早有伐魏之心,奈何有司馬懿總督雍、涼兵馬。今司馬懿既遭貶黜,此乃天賜良機。”遂向後主奏上《出師表》,盡起蜀中之師,開始了北伐戰爭。

智退突厥兵

故布疑陣,使敵內部產生矛盾,我方就可萬無一失。李世民以“反間計”退突厥兵,就很好地體現了這點。

唐朝初年,突厥經常侵擾唐朝邊境地區。624年,突厥傾全部兵力,大舉入侵唐朝。突厥的兩位首領頡利可汗、突利可汗率軍深入到唐朝的豳州地區。豳州臨近長安,如果豳州不保,唐朝將麵臨覆滅的危險。於是,唐高祖李淵急忙派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帶兵前往抵禦。

麵對來勢洶洶的突厥大軍,李世民認為,不能與之硬拚,而隻能運用智謀使其退軍。於是,李世民說服了李元吉,親自率領一百多名騎兵來到突厥大軍的陣前。頡利、突利兩位可汗見唐兵隻有一百多騎前來,感到非常奇怪,他們擔心唐軍暗設埋伏,因此不敢輕舉妄動。

李世民來到突厥陣前,見到頡利可汗,大聲說道:“我是大唐的秦王,你若有膽量,就與我單獨較量!”

然後,李世民又走到突利可汗的身邊,對他和善地說道:“你我曾訂立盟約,說有急事互相救助。現在你不但不救助,反而引兵來攻,哪裏還有香火之情、兄弟之誼?”頡利隱約地聽李世民說“訂立盟約”、“兄弟之誼”之類的話,疑心突利與李世民之間有密謀,遂引兵後退。突利見狀也領兵退去。

此後,接連下了十幾天雨。李世民在一天夜裏率軍偷襲突厥人。突厥軍隊遭到重創,被迫向後撤退。李世民又派人以重金賄賂突利,說明利害,突利有些動搖。頡利主張再戰,突利表示不同意。頡利怕突利與李世民之間有什麼陰謀,為避免自身遭受禍患,便同意與唐朝訂立盟約。突厥旋即退兵。

在此,李世民運用了反間計。他知道頡利、突利二人雖同是突厥的可汗,但分屬於不同的部落,相互之間也有猜忌。李世民正是利用這一點,假裝與突利有過秘密交往,使頡利起了疑心。主帥之間不和,這就導致軍隊沒有戰鬥力了。頡利怕中了李世民和突利之間的圈套,所以才最終退兵。

【商業案例】

一則招聘廣告

1971年的一天,法國巴黎的一些報紙登出了一則醒目的招聘廣告:本公司將在歐洲開設分公司,擬招聘八名高級化學工程師,報酬優厚,應聘者從速。

這則廣告的登出者是一個美國人。登出廣告的時間恰恰是法國的一家化工廠即將研製成功一種新型洗滌劑的時候。

法國的許多化工專家為這則誘人的廣告所動,紛紛前往報名。經查閱應聘者名單,這位美國人驚喜地發現其中竟有八人參加了法國那家化工廠新型洗滌劑的研製工作。他以應聘者眾多,需要一個一個認真麵試為由,分別同他們會麵。這些化工專家為了博得美國人的賞識,充分顯示了自己的才能和知識,把自己掌握的技術情報和盤托出。經過麵試,這位美國人從他們的口中套出了新型洗滌劑的部分配方和製造方法,然後,他再把得來的信息進行分析,輕而易舉地獲得了新型洗滌劑的配方和生產流程。

麵試過後,應試者天天盼望著那位美國人寄來一紙應聘文書,然而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招聘者早已偷偷地溜回了美國。

不久,這種新型洗滌劑便在美國麵世,並打入了國際市場。

【點評】

清代朱逢甲在《間書》中提出著名觀點:“古名將之遇名將,用間者勝。”用間之要在於用心,以假騙敵,誘敵上當,才是本計的真諦。

這裏還要注意區別離間與反間。離間與反間是不同的計策,“三十六計”的解釋是:離間是使敵人自相懷疑和猜忌;反間是使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方所用。所以,周瑜用蔣幹是反間,田單害樂毅則是離間,陳平除範增是反間和離間並用的。二者相比之下,反間更為巧妙,更讓人拍案叫絕。

不過,作為計謀的離間不屬於道德的範疇。如果要加以區別的話,或許可以這樣說:作為計謀的離間主要用於對敵鬥爭;如果把它用在朋友身上,就屬於不道德的行為了。所以,用離間計得看對象,千萬不要隨便施用,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懷疑和猜忌。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1]。童蒙之吉,順以巽也[2]。

【注釋】

[1]間:計謀。[2]童蒙之吉,順以巽也:出自《周易·蒙》卦。童蒙,幼稚的孩子。順,恭敬順從。巽,通“遜”,謙遜。本義是正受啟蒙教育的孩子對老師是很順從謙遜的,可引申為隻要順著性情哄幼稚的孩童,他就會相信你。

【譯文】

人們通常不會自我傷害;如果受了傷害,大家就會認為是他人所為。因此,假若我方以假為真,以真為假,就會使敵人信而不疑,這樣,我方的計謀就得以實施了。這就像對待天真的孩子,隻要順著其性情逗玩,他就會相信你。

【計名講解】

苦肉計是三十六計中“敗戰計”裏的一計,它指的是故意毀傷自己的身體以騙取敵人的信任,從而施用反間的計謀。

此計出自《三國演義》。說到苦肉計,人們總會想到“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可以算是中國最有名的苦肉計了。但是,在施用苦肉計的時候,往往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要離想刺殺慶忌,為了贏得慶忌的信任,不但讓闔閭砍去他的一隻胳膊,而且還把自己的老婆也叫來,讓闔閭當眾把她殺了。這個苦肉計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至此,要離得到慶忌的信任。最後,當要離刺中慶忌時,慶忌還沒有斷氣,說要離是個勇士,可見這個苦肉計是相當成功的。“王佐斷臂說文龍”的事跡,也是受了“要離斷臂刺慶忌”的啟示,王佐拿刀砍下自己的一條胳膊,這樣才得到金兀術的信任,才可能靠近陸文龍,然後把實情告知陸文龍,使陸文龍最後投奔到宋軍大營中來。

古人的按語說:“苦肉計者,蓋假作自間以間人也。凡遣與己有隙者以誘敵人,約為響應,或約為共力者,皆苦肉計之類也。”意思是說:運用苦肉計,就是要假裝受到迫害以打入敵人內部,再乘機進行間諜活動。凡是派遣與己有矛盾的人去誘騙敵人,不論作為內應,或協同作戰,都是屬於苦肉計一類的計謀。

苦肉計

我方以假為真、以真為假,使敵人信而不疑,從而一舉破敵。

【實用謀略】

周瑜打黃蓋

三國時期,周瑜和黃蓋之所以要上演“苦肉計”,就是為了要博取曹操的信任。

赤壁大戰前,周瑜與諸葛亮商定了火燒曹軍的作戰計劃。而這個計劃要想順利實施,就需要一個在東吳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以投降為名,引著裝滿草垛的船隊接近曹營。

周瑜想到了老將黃蓋。這天,周瑜故意對黃蓋說:“現在尚無人自願去曹營詐降,我該怎麼辦呢?”黃蓋一聽,馬上毛遂自薦:“我願前往。”周瑜說:“如果這樣的話,隻得讓老將軍受些苦,否則曹操怎能相信你?”黃蓋說:“我受東吳大恩,無以為報,即使肝腦塗地,亦無怨言。”於是,周瑜與黃蓋商定了“苦肉計”。

第二天,周瑜對眾將說:“曹操有百萬大軍,看來破曹非一日之功。你們每人先領三個月的糧草,準備長期禦敵。”話音剛落,黃蓋大聲嚷道:“不要說三個月,就是三十個月也破不了曹操,依我看,還是依張昭所言,向曹操投降算了!”周瑜大怒:“吳侯有令,再敢說降曹者必斬。今日你說出此話,擾亂軍心,定斬不饒。”眾將見狀不妙,忙跪下苦苦求情。周瑜免了黃蓋的死罪,打了黃蓋五十軍棍。黃蓋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幾次昏死過去。

黃蓋回到營帳,一連數日臥床不起。好友闞澤看出了其中的奧秘,願替黃蓋去送降書。曹操看了闞澤送來的降書也有些懷疑,由於闞澤機智應付,沒有露絲毫馬腳,加上剛得到探子送來的黃蓋被打的情報,曹操才信以為真。

到了約定的日子,黃蓋率幾十艘大船,張滿風帆,直駛北岸。接近曹軍兵船時,黃蓋令士兵們放火。曹軍兵船因被鐵鏈鎖在一起,無法分散,頃刻間變成一片火海。

王佐斷臂

1128年,金兵南侵。金以四太子兀術為統帥率兵南侵。金兵渡過長江,南宋派嶽飛領兵抵擋,兩軍在朱仙鎮拉開陣勢,準備決戰。

兀術有個義子名叫陸文龍,他武藝超群,率先上陣進攻宋軍,好幾位宋將都敗在他手下,如此勁敵讓嶽飛頭疼不已。無奈,嶽飛隻好掛出免戰牌,思謀新計。

嶽飛手下有位部將名叫王佐,原是楊幺的部下,自從來到嶽飛營中,自覺沒什麼建樹。他見嶽飛為抗金之事日夜憂心,苦苦思索退敵良策,便想為其分憂解難。

這天晚上,他突然來到嶽飛帳中,稟報說他有破敵之策。嶽飛大喜,忙問他是什麼計策。王佐說:“十三年前,金兵攻陷潞州,陸登和夫人雙雙自盡,兀術感懷一門忠烈,見陸文龍還在繈褓之中,不忍下手殺害,便把他和乳娘帶到金,把他撫養成人。在下願去金營說服陸文龍來降。”嶽飛一聽,非常高興,但轉念一想,王佐打入金營實非易事,不禁犯難起來。王佐看出嶽飛的意思,便說道:“這個在下早已有計了。”說罷抽出劍來,便要砍自己的右臂。嶽飛趕忙來製止,已經來不及了,王佐忍著劇痛,附在嶽飛耳邊說了一番打入金營的辦法,嶽飛聽罷感動得熱淚盈眶。

隨後,王佐來到金營,要求見兀術。金兵帶他來見兀術,王佐痛哭流涕,對兀術說:“在下好意勸嶽飛識時務,不要跟強大的金國對抗,盡快休兵與金講和,沒想到激怒了嶽飛,被嶽飛罵為奸賊,並斬下我的右臂,還讓我來金營報信:‘即日便來生擒兀術,直搗黃龍,踏平金國。’”王佐說罷,聲淚俱下,表示願意歸順金朝,還把血肉模糊的斷臂給兀術看。兀術看到後,很同情王佐,安慰他一番,封王佐為“苦人兒”。見王佐已不能出陣打仗,就把他留在軍營內,需要了解宋營將士情況時便找他來問。

王佐本是儒將,飽讀詩書,金兵們最愛聽他講中原曆史故事,再加上對他的遭遇深表同情,所以金兵們都對他很友善。

一日,王佐來到陸文龍的帳前,見一老年婦人身著漢人服飾,在帳外曬衣服。王佐看左右沒人,便上前搭話,果然是陸文龍的乳母。乳母把他請入帳中,詢問宋朝情形,談話間不時流露出對宋朝的思念之情。王佐見她情真意切,趁機問她日後有什麼打算。婦人見王佐是漢人,也不避諱,表示出南歸之意。王佐當下表明了自己的身份,陸文龍的乳母非常高興,兩人便商量著遊說陸文龍的辦法。

於是,在陸文龍的乳娘安排下,王佐常去陸文龍營中給陸文龍講曆史故事。陸文龍當時才十六歲,稚氣未脫,非常喜歡聽王佐講故事。這天,王佐帶去一幅畫,說要為陸文龍講一個精彩的故事。說著,王佐取出自畫的“陸登盡忠報國圖”讓陸文龍來看,隻見上麵畫著官衙大堂,一位金將坐在堂上,堂前躺著一位宋將和一位婦人,皆已身首異處。旁邊站著一位婦人在抹眼淚,懷裏還抱著個孩子。王佐給他講了金兵血洗潞州,逼死陸登夫婦,搶走其幼子陸文龍的故事。陸文龍感到非常奇怪,問:“那小孩怎麼與我同名?”王佐痛心地說:“那小孩就是你。畫上的那位抱小孩的婦人,就是你乳娘。”陸文龍半信半疑,這時,乳娘從帳後出來,哭著講述了當時的經過。陸文龍聽罷,又恨又氣,恨兀術殺死父母,氣自己全然不曉,認賊作父。

從此,陸文龍不斷把金兵的動向和軍情通報給嶽飛。後來,在王佐的安排下,陸文龍和他的乳母投奔嶽飛去了。

【商業案例】

木村自殘盜情報

20世紀60年代初,日本的汽車工業遠遠落在美國後麵。為了振興汽車工業,日本一家汽車公司從高級職員中選出一批人才送到美國去學習。木村便是這批學員中的一個。

木村在美國的一家汽車公司學習了一年多,但這家汽車公司對他十分“關照”,根本不讓他了解關鍵技術。眼看著就要回國了,還沒有學到想要的東西,木村心裏十分著急。

這天晚上,木村獨自一人到酒店喝酒,由於心情沉悶,不知不覺喝醉了。昏昏沉沉之中,他走到街上,突然想到了自殺。

正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一輛高級轎車迎麵開了過來,木村借著酒勁,一頭撞了過去,汽車立刻刹車,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車輪從木村的一條腿上壓了過去,木村疼得一下子昏了過去。等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

這時候,有一個美國人走了過來告訴他,他是美國一家汽車公司總經理的秘書,是總經理的車撞了他,問他有什麼要求。木村沒好氣地說:“沒有什麼要求,隻想快一點死在美國!”秘書聽了後,連連勸他,請他不要這樣自暴自棄,並對他說:“您有什麼要求,盡管向我提,總經理說了,隻要有可能,會盡量滿足您的。”

木村想了一下,便對秘書說,自己的一條腿已經沒有了,到別處怕是連工作也不好找,能不能給他在公司裏找個終身的工作,他可以一直幹到退休。

過了幾天,秘書來告訴他,總經理說可以為他養老,不必來公司工作。木村一聽急了,說:“我不想讓別人養,我可以到公司裏幹清潔工,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見,那我隻有死路一條!”總經理見木村態度很堅決,隻好同意了他的請求。

從此,木村到公司裏當清潔工,他工作十分賣力,常常加班加點,全廠每一個角落都被他打掃得幹幹淨淨,一些重要的設備車間他也常常去打掃。

一年之後,木村提出要回國探親,公司答應了他的請求並為他買了飛機票。臨走時,公司派人秘密檢查了他的行李,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可是,讓這家汽車公司想不到的是,木村回到日本後,從假腿中取出了微型膠卷。

兩年之後,大量的日本汽車開始擁入美國,美國汽車公司的總經理想不明白,日本汽車怎麼發展得這麼快呢?直到有一天,當在談判桌上看到了日本公司的首席代表木村時,這位美國汽車公司的總經理這才恍然大悟,可是已經太晚了。

【點評】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已是盡人皆知的故事了。兩人事先商量好了,假戲真做,自家人打自家人,騙過曹操,詐降成功,火燒了曹操八十三萬兵馬。

苦肉計,不僅用於戰爭之中,還廣泛地見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現代經商活動中,經營者對自己不合格產品集中進行銷毀,用以引起廣大群眾的注意,樹立自己企業的良好形象,為下一步占領市場而埋下伏筆,是非常可取的計策。

就苦肉計的用法而言,使自己遭受皮肉之苦隻是最簡單的方法,更多的時候,需付出更大的犧牲,甚至生命。其關鍵在於必須假戲真演,要演得真切,既要障敵眼目,又要不為己方不知內情的人所識破。反之,倘若不能瞞過眾人,很容易被識破,也就隻能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果,連“老本”也要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