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姬昌俯視群臣,群臣一律垂首恭立,表示忠貞不貳。太子心中暗想:伯冏就是你們大家的楷模,你們必須像伯冏那樣忠於我,聽命於我,在我麵前必須恭恭敬敬、老老實實,不準有一絲一毫的背叛行為,否則,君牙就是你們的下場。
太子姬昌看著伯冏,又說:
“伯冏——”
伯冏抬起頭說:
“國王陛下,臣在。”
太子高聲而威勢奪人地說:
“本王命你從今日起,查封君牙的府宅,沒收全部家產和土地,登記注冊,繳歸國庫。將他九族全都滅盡,不使一人漏網,否則,本王拿你是問!你記住了嗎?”
伯冏立即服服帖帖地回答:
“國王陛下,臣牢記於心,照辦不誤。”
太子姬昌接著以不容違抗的口氣強硬地說:
“大司徒伯冏好好聽著——”
伯冏畢恭畢敬地說:
“國王陛下,臣仔細聽著,絕不敢馬虎。”
太子站起來,手裏拿著一把青龍劍。
“本王命你全權處理君牙謀反的罪案,務必除惡務盡,絕不姑息養奸,不論何人,膽敢阻撓,先斬後奏!本王已經派出軍隊,把君牙的府宅圍得水泄不通,諒他的家人插翅難逃,就等大司徒伯冏前往處置。本王授你尚方寶劍一把,見劍如見本王,如有抗旨不從者,命你先斬後奏。本王的話出口如山倒,不可更改。大司徒伯冏接劍!”
伯冏立即站起來,快步走向王案,伸出雙手,恭恭敬敬地從太子手中接過青龍寶劍,然後後退三步,跪在太子的麵前,誠懇而嚴肅地說:
“謝國王陛下賜為臣尚方寶劍,這是國王陛下對為臣的信任和恩寵,為臣絕不辜負國王陛下的重托,一定盡心盡職,全力以赴地查抄罪臣君牙的全部家產和土地,如數上繳國庫,滅其九族,絕不心慈手軟,姑息養奸,請國王陛下放心。願國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司徒伯冏說完伏在地上,一連對太子姬昌磕了三個響頭,表示誠心效忠,矢誌不渝。
太子請起大司徒伯冏,讓他歸座之後,又對站立的文武百官和藹可親地說:
“請諸位愛卿各歸座位,坐下談話。”
於是垂首恭立的文武百官很快回到各自的座位就坐聽命。
太子姬昌掃視群臣後,以征詢的口吻問:
“哪位愛卿有本可奏?”
太子的話音剛一落地,有位四十歲左右的大臣走出來恭敬地說:
“為臣有本上奏。”
太子望著他熱切地說:
“請講!”
這位大臣不慌不忙,恭敬而又鄭重地說:
“為臣參奏死有餘辜的君牙的同黨、幽州鎮守史郎吉,他與君牙沆瀣一氣,侵吞貢品,盜竊庫銀,密謀造反,企圖篡權奪取王位,理應處死!”
太子聽後滿麵怒色,對那參奏的大臣說:
“將奏本呈上。”
那大臣連忙走上去,將手中的奏本遞給太子的近侍,近侍又把奏本轉呈太子。
太子看完奏本望著垂首恭立的大臣說:
“你所奏的都是事實嗎?”
那大臣懇切地說:
“國王陛下,為臣所奏句句是實,絕無半句誣告之詞。”
太子點頭盯住他的臉,嚴肅地說:
“你敢與他對質嗎?”
那大臣無畏地說:
“國王陛下,為臣敢與郎吉當麵對質,現有賬本為證,一查可知。”
他說著從懷裏掏出一摞賬本,雙手交給太子的貼身近侍,近侍接過賬本,放在王案上。
太子翻閱了一下賬本,對那大臣說:
“唐備,你先歸座。”
被稱為唐備的大臣謝過太子,轉身入座。
太子端坐在王椅上,盯著後麵的郎吉,大聲喝問:
“郎吉,你知罪嗎?”
郎吉立即走出來跪在太子麵前一邊磕頭一邊求饒:
“國王陛下,為臣知罪。請國王陛下饒臣不死,為臣定當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求陛下饒命!”
太子心想不來個殺雞給猴看,難能鎮住群臣,難能樹立威望。於是他大聲喊道:
“來人!將郎吉打入死牢,查實罪證之後定當處死!”
郎吉聽後,磕頭如搗蒜,不斷地哀求太子饒命。太子繃緊了臉,不理不睬,任憑武士們拉下宮殿,關入死牢。
文武百官耳聞目睹了太子臨朝理政的果斷作風、鐵麵無私的斷案手段,都膽戰心驚,生怕拿自己開刀,所以連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暗暗欽佩太子的氣派和威勢,決心擁立太子為王,不敢有絲毫作梗的想法。
太子宣布散朝後,文武百官不敢退朝,一個個仍然垂首恭立,眼望太子在武士們的簇擁下離開宮門,他們才有序不亂地退了朝。
退朝後,他們三五成群地一邊走一邊交頭接耳地議論說:
“看來有誌不在年高啊!”
“是啊!無誌枉活百歲,一點兒不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