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心理素質差的人會立即放棄,或者像維納斯一樣表現得慌慌張張,答題也會雜亂無章。然而,心理素質良好的人則不會出現這些情況,因為他們明白,無論遇到什麼事,即便時間再緊,他們也會沉穩從容地去完成任務,哪怕是明知無法完成任務,他們也不會因緊張而選擇放棄,或者說放任自己慌忙答題。
而擁有這種良好心理素質的人通常都有著過人的氣質和魅力。事實上,這家公司要聘用的正是具有過人氣質和魅力的人,因此,費爾吉普最終通過了麵試。在費爾吉普看來,任何時候,尤其是在關鍵時刻,人們都有必要保持一種冷靜沉穩、淡定自若的心態。因為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助於幫助人們緩解壓力、緊張和疲勞,從而讓人保持一個輕鬆、冷靜的狀態,進而以最好的表現示人。
更重要的是,沉穩從容的心理素質,有助於人們時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而越是有著清醒頭腦的人,就越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從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層次。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心理素質差的人或許在一般情況下能保持頭腦的清醒,但一旦遭遇危急的事態,就會自亂陣腳,從而無法掌控自己,更別提掌控事態的發展。隻有心理素質良好的人,才能臨危不亂,成功脫離險境。
保羅·蒂貝茨是“二戰”期間的一名飛行員,有一次,他奉命駕駛F-6戰鬥機前往位於日本關東地區和與東京接壤的東京灣執行緊急轟炸任務。他駕駛的轟炸機從航空母艦起飛後,在高空中一直保持著平穩飛行的狀態,並準備在距離東京灣地麵約100米高度的上空以俯衝的姿勢執行轟炸和掃射任務。
蒂貝茨說,就在他準備以雷霆萬鈞之勢俯衝時,不料,飛機的左翼被身後的敵機擊中,機身頓時翻轉起來,且正在急速下墜。他當時慌了神,本能的求生反應讓他手忙腳亂,然而仍舊沒有將飛機拉起來。就在飛機快要墜落到海洋中時,他突然記起了自己在接受飛行員特殊訓練時教官說的話,教官曾一再強調和囑咐飛行員們說:“越是危機的時刻,越是要保持一種沉穩從容的心態,切記,千萬不能慌亂!”
那一刻,蒂貝茨腦海中教官的這句話使他很快就鎮定下來,飛速地回想著平常飛行訓練時將飛機迅速拉起的最佳位置、時機和方法。就在飛機快要接近海平麵的時候,他終於成功地將飛機拉起,隨著飛機的頻頻上升,避免了機毀人亡的慘劇。
當蒂貝茨幸運地回到飛行基地後,他長長地籲了一口氣。事後,他在給其他飛行員講述自己的遭遇時,這樣說道:“倘若我當時因為慌張而自亂陣腳,未到最佳時機和位置時便輕舉妄動,那我現在肯定無法站在你們麵前。幸好我當時想起了教官給我們上過的那節沉穩從容的心理素質課,這才使我有驚無險,逃過一劫。”
的確,無論在什麼時候,哪怕情況再危急,人們都應該保持沉穩從容。試想,一個遇事慌亂、不能自控的人,又如何能夠使自己脫離險境,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呢?當然,這樣的人也是沒有任何人生氣質可言的。
諸多的事實證明:遇事慌亂,不沉穩,非但於事無補,且極有可能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因此,想要更好地掌控局麵、掌控人生以及充分發揮自己的人生氣質,首先要做到遇事沉穩從容、臨危不亂。
29
做一個生活中的低調強者
——淡定:蘊藏著強大的氣場能量
很多人都在為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喋喋不休,唯有少數人,他們在麵對這些現實問題時總能保持從容不迫,顯示出高人一籌的心境與氣場。淡定是一個人表現在外的狀態,也是他內心一絲不亂的境況,在紛亂的大千世界中,淡定的人往往會更具吸引力。外表的不慌不忙反映了他成竹在胸,內心的從容不迫使得他處變不驚。因為心定,所以言行淡然。“精神分析社會學”奠基人之一的美國心理學家埃裏克·弗洛姆說:“要想成為一個淡定的人並不難,最主要的就是修心。”
性格淡定的人往往很低調,他們卻又總能在低調中展示自己的強大氣場。低調,無論是在人與人的日常交往中,還是在職業生活領域中都是一種智慧,它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姿態,可謂謀略蘊藏其中。有心理學家曾經說:“有智慧的人,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低調的人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得比較謙卑。而正是這種低調讓他們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受到他人的景仰。當然,謙卑的關鍵點不在卑而在謙,這種強者甘當“弱者”的低調的為人之道,實際上會讓人變得更加強大。
很多時候,這種低調表現為舍得,表現為讓步。在社會心理學中,當人們提出一個大要求後再提出一個同類性質的小要求時,這一小要求就可能被人輕易地接受,這一現象便被稱為“讓步效應”,而使讓步效應產生的技術則被稱為讓步術。淡定的人往往不會急於求成,而是懂得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在他們看來,退一小步即是進一大步,這無疑能夠在心理層麵戰勝對手。
大智若愚是一種淡定的姿態。即使心裏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在時機不成熟時也絕不會表明自己的態度,以免打草驚蛇。而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給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性格淡定的人也擁有高遠的誌向。在淡定的人心中,永遠都存在一個高遠的誌向。這個誌向,讓他們在碰到任何困難時,都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他們的堅持不僅能感動自己,而且總能感動他人。所以,要想保持淡定,不妨為自己設立一個高遠的誌向,哪怕一時難以企及,也可以促使人時刻保持追求而不氣餒。
在性格淡定的人的字典中,沒有“放棄”這個詞,他們會高調地向世界宣誓:不達目的,絕不會輕言放棄。即使前路布滿荊棘,即使無法躲避旁人的諷刺聲、歎息聲、指責聲,他也要堅持。就如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內心如果平靜,外在就不會起風波。”淡定的人,內心平靜如水,哪怕周遭混亂不堪,他也能夠堅持自己前進的步伐。淡定的人在遇到障礙時,總是能靜下心來,想方設法地激發自己的潛能,攻克難關。當然,他們也會經曆失敗,隻是他們在經曆失敗時,往往會先讓自己從失敗中走出來,不讓失敗的陰影繼續阻礙自己下一次的努力。
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加登·奧爾波特說過:“隻要淡定地對待工作,熱情就不會消退。”每個人在開始新工作時都會充滿熱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外界幹擾的因素也會不斷累積,人們就會對工作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麵想法。不管是工資、職位還是同事關係,抑或是日後的發展,都會讓人對工作產生厭煩情緒,以至於逐漸喪失工作熱情。淡定的人在麵對這種問題時,往往會將這些問題想得更加透徹,在他們心裏,這些不過是暫時的,自己隻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汲取經驗,日後一定會有用武之地。
而在麵臨危難、窘迫和尷尬時,淡定會讓人變得更加從容。由於奧巴馬提前結束了去拉美的行程,美國白宮方麵的管理人員並沒有及時地為總統回國做好準備。當奧巴馬輕鬆地從白宮前的草坪走過,正準備進白宮辦公時。卻意外地發現門被鎖住了。總統要進自己的辦公室卻吃了閉門羹,這絕對是件新鮮事。然而,奧巴馬卻沒有表現出任何憤怒的情緒,反而吹著口哨,繞過走廊,從另一扇門進入了白宮。奧巴馬被稱為淡定總統,就連他的搭檔拜登同樣也被稱為淡定副總統。奧巴馬的淡定讓白宮管理人員避免了因工作疏漏而導致的難堪,也為他在選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可見,淡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為自己的魅力值加分的,它不僅僅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體現,更是一種強大氣場的散發。
30
紛擾的環境是死的,追求平靜的心卻是活的
——安寧:心思散亂者終究無法尋到安寧的淨土
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無時無刻不在追尋安寧,比如生活上的安寧,內心中的安寧。可是生活中的家長裏短、吃穿用度讓我們在現實中難以獲得那種夢寐以求的安寧。同時內心的安寧又被生活中林林總總的事情所影響,這反而使我們和安寧的方向背道而馳。
《小雅·常棣》中有一句“喪亂即平,既安且寧”。這是對安寧最早的解釋:死亡和混亂平息之後,百姓就可以獲得安寧了。這是戰國時期人們對戰亂和死亡的厭惡,對和平穩定生活的向往,認為能過上不打仗的日子就是安寧。白居易的詩《蜀路石婦》有雲:“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寧。”這一時期詩人認為父母老了、生了病是不安寧的,可見在獲得了和平之後,人們對安寧的定義有了新的看法,那麼到了現代,人們對於安寧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現代人對安寧的看法是內心暢通、心境平和。在現今和平的外部環境中,現代人盡管衣食無憂,但生活的壓力依然存在,可是現在人們卻對精神世界更加看重,認為心理上的安寧是對自身心靈的一種修煉,是一種祥和的態度,是經曆過種種磨難後,對當下幸福的珍惜。
宋朝詩人蘇軾,一生被貶多次,可是他對自身的遭遇不悲不喜,將自己心中的安寧依舊保存完好。在被貶黃州的第三年,蘇軾和友人出門遊玩,在回來的路上,突然天降大雨,友人們紛紛抱怨天氣壞了興致,隻有蘇軾在雨中穿著草鞋、披著鬥笠、拿著竹竿悠然前行。雨過天晴,蘇軾回首觀望自己在雨中走過的路,有感而作《定風波》。
人生中突如其來的事情太多,把所有事放在心上,隻會讓自己煩躁不堪。將人生路上的風雨當作不一樣的風景,細細品味,就會有不同的領悟和認識。蘇軾沒有因被貶黃州鬱鬱寡歡;對天降大雨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守著自己心中的安寧“一蓑煙雨任平生”。
對外界的是是非非,有些事情假裝看不到、聽不到,反而更加適合。我們的心不是雜貨鋪,而是我們自身的世外桃源,那些使我們煩躁、鬱悶、悲傷的事情,就不要放進心中,打亂我們的安寧了。
日照禪師非常喜歡植物,所以在寺院裏種植了各種奇花異草,他喜歡閑暇時觀賞它們。一天,禪師在寺院裏的石頭上休息時,聽到兩個小和尚在那裏爭辯,原來是因為一棵樟樹的品種問題,他們一個說院子裏的樟樹是生長了30年的香樟,另一個說是30年的牛樟。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一時間爭得麵紅耳赤,當看到日照禪師時,兩人便跑過來讓日照禪師為他們分個明白。
其中一個小和尚問日照禪師:“師父,這棵樹是您種的,您種的是香樟吧?”可是日照禪師對於這個問題卻回答說:“我聾了,聽不見你說的什麼。”另外一個小和尚問道:“師父,我家後山上都是牛樟,不都是您種的嗎?”日照禪師卻閉上眼說:“我瞎了,什麼也看不到。”兩個小和尚聽完禪師的回答,立刻慌了神,誰也搞不懂一向耳聰目明的禪師怎麼會這麼說,隻聽禪師接下來又說:“一切都隨它去吧。”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爭勝心,這是世界進步的動力,可是有些時候我們要學會糊塗,看得太明白隻會讓人生厭,讓自己心亂。這個世界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還有黑白之間的灰色,還有充滿祥和的金色,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有些事情不必太過計較,想得太多隻會徒增煩惱,不如放下這些事情,讓沒必要的東西“一切都隨他去吧”,看開一點,便能使自身獲得安寧。
有一位先生,他習慣了每天在樓下買一包煙,然後去上班。一天,超市的營業員換了人。他在買煙的時候因為找不到常買的那種煙就問了新營業員一聲,可是卻遭到新營業員傲慢無禮的對待,他十分生氣。之後,他每天都繞遠路去另一條街上買煙,繞了遠路不說,一旦看到樓下的商店,他氣就不打一處來。
過了一個星期,一個同事發現最近幾天他到單位比平常都晚了十幾分鍾,便好奇地詢問怎麼回事,這位先生便將一個星期之前的事告訴了同事,誰知這位同事大笑道:“你的心還是不夠靜啊,這本來就是他的錯誤,你這個樣子和他賭氣,不僅浪費了時間,還惹得自己不開心,他脾氣不好是他的問題,你因他的問題使自己不安寧,你說值不值得呢?”
不要因為別人的錯誤影響到自己的安寧,也不要因為外界的不如意影響到自己的內心,這是不值得的,心思散亂的人始終得不到長久的安寧。外界的環境在不停地變化,我們身邊每天都會有不一樣的改變,隻要我們保持內心的平靜,保持心思的平和,以不變應萬變,笑對人生,用智慧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麼我們就會一直生活在安寧中。
隻要我們胸懷寬廣,隻要我們渴望寧靜,隻要我們學會整合情緒,我們就能做到想靜就靜下來,隻有自己的心靜了下來,安寧才會來到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