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學習行為,引導孩子克服厭學症(2 / 3)

豆豆上了小學二年級之後,英語成績有所下滑,許多簡單的單詞老是記不住,幾次小測驗下來分數都很低,英語老師還反映說豆豆經常在課上看課外書。林媽媽很著急,有點生氣地告訴豆豆:“以後不準把課外書帶到學校去,另外每天寫完作業就記英語單詞。”豆豆擔心自己的英語成績上不去了,心裏也滿是焦慮,再加上媽媽帶來的壓力,他現在幾乎看著英語單詞都頭暈。

有一次,英語老師聽寫英語單詞,豆豆連最簡單的“媽媽”這個單詞都拚寫錯了,林媽媽知道了這件事情,整個人都處在焦慮之中。她急忙托同事找了個英語家教,每天下午五點到晚上七點兩個小時補習英語。豆豆看到這樣的陣勢,臉上馬上出現了不悅的神情。

其實,孩子的注意力還是比較分散,而且,長時間地學習一門功課,所收到的學習效果不明顯。另外,時間太長了,孩子也會覺得枯燥,不自覺地就會抱怨“又是數學啊”“天天寫這個,我都寫煩了”,孩子的耐性是有限的,他們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學習,所獲得的學習效果也會很差。所以,父母在為孩子安排學習計劃時要講究科學性,不要一門學科學到底,學會讓孩子交替學習。

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在小時候就喜歡學學玩玩,每次都要在父母監督下才能做完作業。實際上,這就是孩子們沒有足夠的耐性,而且他們的注意力比較分散。雖然,孩子進入了小學但這樣的情況還是會出現,隻不過會有所好轉。鑒於孩子這樣的特點,父母就要因地製宜,各門功課交替學習,而不是一門功課學到底,這樣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法符合孩子的特性,也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貼士

1.每一門功課的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父母要科學地為孩子安排學習時間,每一門功課的學習時間不宜過長。比如,有的父母習慣以一天作為孩子的某門功課的學習時間就太長了,往往到了下午,孩子就沒有耐心再學下去了。這樣的情況,父母可以參考學校所列出的課程表,在一上午幾乎沒有重複的課程,這樣讓孩子在每一節課都能保持注意力。所以,父母在周末或者假期為孩子製訂學習計劃的時候,也要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在學習主科的同時也可以穿插一些音樂欣賞或者繪畫之類的,一方麵可以讓孩子的大腦得到短暫的休息,另一方麵還可以減少學習的枯燥性。

2.各門功課交替學習

為了讓孩子保持一定的注意力,父母可以利用各門功課的差別性來交替學習,這樣可以有效地鍛煉孩子的思維方式,也能讓孩子的學習呈現出明顯的效果。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在上午學習語文,餘下的時間還可以聽聽音樂;下午的時候學習數學,餘下的時間裏可以畫畫。上午和下午這兩門全然不同思維的功課,會使孩子覺得有一定的新鮮感。

孩子的分數恐懼症

成功的人生就是一個好的目標體係,當目標完全融入生活的時候,人生目標的達成就隻剩下時間的問題了。尤其是處於學習階段的孩子,父母更應該幫助其製訂一些屬於他們的目標。

露露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盡管她每天都會按時上學、放學、寫作業。不過,成績卻是不盡如人意。她好像已經習慣了及格的分數,再也不想往上努力。爸媽看到露露這樣的情況很是著急,經常會問:“露露,難道你永遠考這麼少的分數嗎?”露露毫不在意地回答:“那你覺得呢?要不,我去哪裏偷點分數來?”

對此,爸爸媽媽覺得露露這樣的學習態度真是沒什麼希望了。

幾乎每一位父母都關心孩子的學習,希望孩子能全方麵地學習,但有的父母卻不得要領,事必躬親,但卻見不了成效。實際上,父母作為孩子的領航者,應該幫助孩子製定可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以興趣作為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在愉快中學習。

另外,在施行學習計劃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幾個問題。孩子在完成作業的時候,需要有時間概念,不能一道題就做了很久;盡量不要在孩子的學習時間打擾到他們;幫助孩子不要受到各方麵的幹擾,比如不要在書桌上放一些玩具和零食;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監督和指導孩子的學習情況,漸漸地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培養孩子獨立寫作業的習慣。

小貼士

1.製訂可行的學習計劃

麵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有的父母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擬定什麼學習計劃,任他們自由發展就行了。而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都為孩子製定了學習計劃。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孩子都有在父母幫助下製定的學習計劃,但卻往往不能成功地施行。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學習計劃不合理,不是太空泛,就是太具體。

有的父母製訂的學習計劃太空泛了,沒有任何具體可施行的操作性,所以,學習計劃根本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有的家長製定的學習計劃太具體了,甚至具體到幾點幾分做什麼,孩子不是士兵,他們根本不可能這麼嚴格地完成,結果慢了半拍就會使其他部分受到影響,最終整個計劃都無法完成。因此,合理可行的學習計劃應該是“長計劃、短安排”,合理支配孩子的時間,不能讓孩子感受到太忙碌,也不能太放鬆,能讓孩子“玩得痛快,學得踏實”,這樣的一個學習計劃由父母與孩子一起製訂最好。

2.製訂合理的學習目標

也許,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在小學一年級應該取得優異的成績,諸如科科都是一百分,這在大人看來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並不是任何一個孩子都會認為小學一年級的課程相當簡單,有的孩子也會感到一些難度。父母應該為孩子製訂合理的學習目標,而不是強行地要求“你必須考到一百分”,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很大的壓力,隻有幾歲的孩子也會不由自主地擔心“要是我沒有考到一百分怎麼辦”,這樣的憂慮心理將直接影響他的學習,也會使他產生一種厭煩情緒。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隻要你比上一次進步就好多了,這樣來勉勵孩子不斷地進步。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成功地完成一個學習計劃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製訂一個作息時間表,以此保證孩子每天都能有充足的睡眠。另外,孩子對小學學習表現出最大的缺點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父母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時間由短到長,可以先從孩子比較感興趣的事情開始訓練;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通過提問來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在生活中,父母可以請孩子幫忙拿一些東西,由一件到多件,請孩子一次性完成,比如“請你幫我拿一個梨子、兩個蘋果、一把水果刀和一些牙簽”。

孩子在學校活動中遇到困難

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寵愛嬌慣,讓孩子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性。當孩子在進行一項活動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孩子還沒有去嚐試就喊著說:“我不會。”他們在一遇到困難時就顯得灰心喪氣,甚至選擇逃避。時間長了,他們就成為了懼怕困難的孩子,被困難打倒在地。麵對這樣的情況,父母也很著急,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父母則直接插手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放學路上,小坤的心情很沉重,他克製著,不想讓自己的眼淚落下來。可是,剛才那一幕情景就像錄像一樣出現在他的眼前:上課鈴響了,老師笑吟吟地走進了教室,對下麵的同學說:“這節班會課是競選班幹部……”話還沒說完,大家就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可沒想到,最後自己也沒選上班幹部。

回到家,媽媽問道:“今天怎麼樣呢?聽說你去競選班幹部了,咋樣,選上沒啊?”這話說到了小坤的傷心處,他眼睛已經紅了,匆忙走進自己的房間,一個人趴在桌子上哭。媽媽有些不解:“這孩子,這是怎麼了?”

其實,當孩子遇到了困難,需要的是戰勝困難的能力,而不是需要大包大攬的父母。因為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隨時都會遇到困難,總有一天孩子需要獨自去麵對困難、戰勝困難。所以,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