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查士丁尼——拜占庭法典的執法者(1)(2 / 3)

483年,查士丁尼出生於南斯拉夫的一個農民家庭裏。從小就表現出超人的精力和智慧。他的叔父任禁衛軍統領。518年,查士丁尼的叔父被擁立為皇帝,即查士丁尼一世。查士丁尼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協助叔父掌理政務,並且協助叔父查士丁尼一世製訂各項國內外的重要政策。527年8月,查士丁尼一世去世,查士丁尼繼任羅馬帝國皇帝。523年查士丁尼娶了君士坦丁堡劇院的一個名妓,後來成為皇後提娥多拉,她也是查士丁尼智囊團中的重要人物。她擁有權勢,對查士丁尼的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

查士丁尼自認為是受神所托,趕走異教徒,消滅異端學說,希望羅馬帝國恢複昔日榮光。即“收複”西部領土,恢複基督教的羅馬帝國。當時有人稱:查士丁尼不是人,而是個絲毫不需要休息的惡鬼!

565年11月11日或11月14日查士丁尼一世逝世於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一世最主要的外交政策是按照羅馬的前例重建一個包括所有基督教信仰的帝國。曆史學家對這個政策的來源還有爭議。有人認為查士丁尼一世長遠地計劃了這個政策,但也有人認為這個政策是534年他的將軍貝利薩留擊敗汪達人後才成為他的主要政策的。查士丁尼一世是最後一位以拉丁語為母語的拜占庭皇帝,他重新占領了羅馬帝國的大部分土地。普羅科匹厄斯在他的史書《戰爭》中詳細地記錄了查士丁尼一世的戰爭。查士丁尼一世與波斯薩珊王朝的戰爭是他的前任查斯丁一世給他留下的一份遺產。這場戰爭的戰場從高加索山脈(尤其是亞美尼亞和黑海邊的重要城堡佩特拉)一直延伸到美索不達米亞。在美索不達米亞貝利薩留與波斯之間各有勝負。532年查士丁尼一世與波斯國王科斯洛埃斯一世簽署了一個被稱為“永久和平”的停火協約。拜占庭向波斯支付了一次性的巨大的付款。這個(暫時的)和平為查士丁尼一世在西方重建帝國的計劃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因為實際上與波斯的戰爭本身就已經過度地占用了拜占庭的資源了。

但540年這個和平就被打破了。按普羅科匹厄斯的說法科斯洛埃斯一世害怕羅馬帝國重新壯大後就更有力量了,波斯會抵擋不住,此外東哥特人願意與波斯同盟,以及波斯最大的後方敵人厭噠瓦解,使得波斯少了一個後顧之憂。這場戰爭的直接原因是雙方對科爾喀斯地區的爭奪。它一直延續到561年/562年,中間有一次不包括科爾喀斯地區的停火。拜占庭在這段時間裏不得不在兩個戰場上同時作戰:向東對波斯,在意大利對東哥特人,同時在巴爾幹半島上它受到阿瓦爾人和斯拉夫人的威脅。對拜占庭來說最大的敗績是波斯占領、劫掠和摧毀了敘利亞的安條克。科斯洛埃斯一世搶劫了許多財富和俘虜了許多人。拜占庭的正式軍隊實際上相當小(據阿加塞阿斯的報道僅15萬人),因此這個兩麵戰爭對拜占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560年波斯受到突厥人的威脅,因此願意與拜占庭停火。查士丁尼一世得以保持科爾喀斯地區,最後一次維護了拜占庭的疆域,但他不得不向波斯每年進貢。汪達人是哥特人的一支,他們經過長期遷徙後在非洲北部基本上相當於今天的******的地區建立了一個附屬羅馬帝國的王國。當時汪達人的國王希德裏希信奉基督教的亞流主義,但他並不反對拜占庭的天主教,他被推翻後葛利麥當了國王,查士丁尼一世要求恢複希德裏希的王位但被拒絕,因此他決定對汪達人進行一次懲罰性進攻。後來因為一開始的進攻非常容易得逞這場戰爭才演變為一場征服戰。

貝利薩留於533年帶領著一支僅一萬五千人的部隊進入汪達王國,同年9月15****就占領了迦太基。葛利麥被俘。汪達人沒有想到拜占庭真的會出擊,因此他們許多軍隊當時正在薩丁島鎮壓當地的一次暴動。貝利薩留壓著葛利麥凱旋回到君士坦丁堡。此後拜占庭在北非還經常與柏柏爾人作戰,當地的駐軍也有過幾次叛變,但總地來說一直到698年北非屬於拜占庭。在意大利對付東哥特人的戰事比預先想象的要困難。拜占庭與東哥德人作戰的原因是狄奧多利克之死和此後哥德人內部的繼承人的鬥爭。狄奧多利克的女兒阿瑪拉遜莎比較親拜占庭,而狄奧多利克的侄子西奧達則打他自己的主意。阿瑪拉遜莎年輕的兒子死後西奧達登上了王位。535年兩人之間的不和演化為戰爭。拜占庭首先進攻達爾馬希亞,但沒有成功。貝利薩留則率軍在西西裏島登陸,他很快就占領了那不勒斯。西奧達大敗,維提格斯取代了西奧達。維提格斯比較成功地抵抗了貝利薩留,但536年貝利薩留占領羅馬。維提格斯未能重新占領羅馬。雙方之間激烈的戰鬥對意大利帶來了巨大的摧殘。538年拜占庭軍隊占領米蘭,但東哥特人經過殘酷的戰鬥又把拜占庭人驅逐出了米蘭。不停的戰鬥還帶來了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