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幽默是一種對人生的頓悟(1 / 2)

生活,能在一個人的胸中造成丘壑,也能造成幽默的回聲。不過,隻有豁達、樂觀、真誠、善良的人才能掌握好這種幽默態度。同樣,幽默能給一個人的生活增添歡樂,也能讓人感悟到生活的真諦。感悟,是心領神會,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我們用幽默的方法來創造人生的這種境界,該是何等的美事。要知道,生活的真諦並不是玄得不可捉摸,相反,它是從生活裏生發出來的。

總而言之,任何高深莫測的感悟都得經過人世間的煙熏火燎才能得到。隻不過,要步入這一境界必須得掌握一個方法,那就是幽默。

一位老母親,有一天和兒子、兒媳發生爭吵,她再也不願忍受了,於是深更半夜離家出走。害得全家出動,四處尋找,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被一個熟人遇上送回家來。回到家門口的時候,左鄰右舍見她什麼衣物、行李也沒拿,毫無投靠親友的打算,使人大惑不解的是她從家裏帶走一把掃帚,回來時依然緊緊地夾在腋下。大家看了一時啼笑皆非,也有人見狀黯然神傷,落下淚來。“她一輩子愛清潔,一定是發現了肮髒地方,才會去打掃幹淨!”“別看她犯糊塗,心裏倒有一方淨土。”

以上議論,純屬一時觸景生情,完全出自鄰舍對這位老人的同情與敬愛。但是,誰說這些議論不是一種感悟?誰能說這種感悟不是一種幽默境界呢?在老人的心中,有一方神聖的淨土,這種善良的願望和祝福,一瞬間把人推向了一種美好的境界。有時候,人生的感悟通過一種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更加顯得深刻和令人深省。

1962年,著名雕塑家恩斯特與赫魯曉夫發生了一場衝突。赫魯曉夫痛恨一切現實主義藝術。有一次,他邀請大批作家、畫家、雕塑家和記者到列寧山的賓館聚會。賓主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交談。酒足飯飽之後,主人開始談藝術,越談越激烈,開始罵人,他當眾極不客氣地指責恩斯特:

“您的藝術像什麼?”他絞盡腦汁,尋找尖銳的比喻。“對!就像您鑽進了廁所的便桶,從那裏向上張望,恰好看見一個上廁所的人的軀體的某一部分。這就是您的立場,您的藝術。”

後來,赫魯曉夫死後,恩斯特接受赫氏家族的請求雕製了他的墓碑。

在莫斯科新聖母公墓中,赫魯曉夫的墓碑獨樹一幟,十分醒目。半塊黑色大理石和半塊白色大理石鮮明的框架,正中是墓主人的頭像。恩斯特說:

“死者曾當眾侮辱我,使我在幾年內心情鬱悶。但我還是決定為他立碑,因為他值得我這麼做。”

一塊黑白相間的墓碑鑲嵌著曆史的評價,也鑲嵌一個藝術家的良心和忘我境界,也算是雕塑家將赫魯曉夫幽默了一把,反映出恩斯特的真誠達觀。這樣的人生境界,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就的,而要在風風雨雨中默默等候。由此可見,幽默是對人生的一種頓悟。隻有成為對人生頓悟的幽默高手,才能夠使自己的心靈從欲望的桎梏中解脫,從而踏上瀟灑快樂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