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觀念裏,幽默總是與一些非正式場合相聯係,與嚴肅、緊張無關。其實,這是對幽默的一種曲解。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能用語言或動作逗人發笑、使人放鬆,因此幽默並非隻是演員、藝術家、滑稽表演者的專利。事實上,幽默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
那麼,什麼是幽默呢?《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有趣或可笑,是因為意味深長,沒有意味深長,隻能是滑稽。可以看出,幽默是個褒義詞。
“幽默”是英文的音譯。1932年,林語堂創辦《論語》雜誌,並以它為陣地開始提倡幽默。林語堂在《論幽默》一文中曾說:“人之智慧已啟,除對付各種問題之外,尚有餘力,從容出之,遂有幽默。”他論述了創造出幽默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擁有智慧。
幽默是智慧的閃光,一切幽默可以說都源於人的智慧。有智慧的人思考問題就會與眾不同,在生活中就有可能創造出幽默。
高爾基說:“幽默是生活中的一把鹽。”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幽默的美學價值。離開了鹽的美味佳肴,其“美”則大打折扣;沒有幽默的生活,其“美”則大為遜色。
幽默是一種美,可以點綴生活。幽默可以最大限度地體現語言的審美價值,是語言表達中最積極、最有生命力的一項。難怪有人這樣概括幽默的作用:幽默是風姿綽約的智慧之花,令人賞心悅目;幽默是自然純正的精神味素,讓人覺得饒有滋味;幽默是快樂的添加劑,讓人笑口常開。
美國的韋地博士曾從9萬多名學生的調查中得出結論:學生最喜歡具有幽默感的老師。學生們也往往有這樣的體會,和具有幽默感的老師在一起,聆聽老師幽默風趣的教導,真是如坐春風;而對語言單調呆板、讓人味同嚼蠟的老師,學生們往往敬而遠之。幽默如此受青睞,就在於它具有迷人的魅力。
歌德有一次出門旅行,走進一家飯館,要了一杯酒。他先嚐嚐酒,然後往裏麵摻了點水。旁邊一張桌子坐著幾個貴族大學生也在喝酒,他們個個興致勃勃,吵吵嚷嚷,鬧得不可開交。當他們看到鄰座的歌德喝酒摻水,不禁哄然大笑。
其中一個問道:“親愛的先生,請問你為什麼要把這麼好的酒摻水呢?”
歌德回答說:“光喝水使人變啞,池塘裏的魚兒就是明證;光喝酒使人變傻,在座的先生們就是明證。我不願做這兩者,所以把酒摻水喝。”
幽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認識幽默,學習幽默,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不僅是做人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