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軍事統帥查理十二世(1)(3 / 3)

在對薩克森人的戰爭經常地、幾乎不間斷地進行著的時候,他把衛戍部隊布置在邊境的適當地點,率領一支他所能召集的最龐大的遠征軍去進攻西班牙。這次襲擊他跨過比利牛斯山,接受了他所進攻的城鎮和要塞的投降,領著軍隊平安無損地回來了。其間隻有一次失利,這是在歸途中,通過比利牛斯山隘口的時候,由於加斯康人的反叛行為造成的。當軍隊為了適應地形和山隘的特點,排成長列,正在行進的時候,加斯康人卻在山頂上布置了伏兵,這裏左近一帶森林廣闊而茂密,非常適於設伏,於是他們直衝而下,進入下麵的山穀,衝亂了輜重部隊的最後部分,也衝亂了保護前麵部隊的後衛部隊。在接踵而來的戰鬥中,加斯康人把他們的對手殺到最後一人,然後奪取了輜重。當時夜幕已降,在夜色的掩護下,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向四麵逃散了。在這次戰鬥裏,加斯康人的輕便的武裝和肇事地點的地勢都有利於他們。在交戰中,禦膳官埃吉哈德、宮伯安塞爾姆、不列顛邊防區長官羅蘭和其他許多人一起被殺死了。未能立即受到懲罰,因為襲擊結束以後,敵人整個地遁跡了,他們所留下的,隻不過是關於他們究竟在哪裏的流言而已。

他還征服了住在法蘭克極西端、大西洋沿岸的不列顛人,不列顛人曾經表示不服,因此他派遠征軍去討伐他們,迫使他們交納人質,並且答應此後遵從他的命令。

此後,巴伐利亞戰爭突然爆發,又很快地結束了。戰爭是由於巴伐利亞公爵塔西洛的驕橫和愚蠢引起的。他的妻子以為她可以借丈夫之手,為她的父親倫巴德人的國王德西德裏烏斯的放逐報仇。他在妻子的慫恿下,與巴伐利亞人的東鄰匈奴人結成同盟,他不但拒絕服從查理國王,甚至還膽敢向他挑戰。國王的神武不能容忍他這種狂傲無禮的態度,因此他立即廣泛地召集軍隊,去討伐巴伐利亞。他親自帶領一支大軍,來到介乎巴伐利亞和日耳曼之間的萊希河邊。他在岸上紮下營寨,並且決定在他進入巴伐利亞以前,先試探一下公爵的意向。但是塔西洛公爵看到倔強固執對於自己、對於人民都無好處,就把自己獻給國王,聽憑處置了。他交納了國王所要求的人質,其中包括他的兒子提奧多,他還進一步宣誓保證:無論是誰再也不能說服他改變對國王的忠誠。一場看來可能發展成為大戰的戰爭就這樣最快地結束了。但是後來國王把塔西洛召到禦前,不允許回去。他所管轄的那個省份後來沒有交給公爵,而是交由伯爵治理。

這些騷亂平息以後,他去對斯拉夫人作戰。我們習慣上把斯拉夫人叫做維爾齊人,但是他們的適當的名稱,即他們對自己的稱呼,是維拉塔比人。這一次薩克森人和國王麾下的其他同盟部族共同作戰,雖然他們的忠誠是裝出來的,遠非發自內心。戰爭的原因是維爾齊人經常侵略,進攻法蘭克人從前的同盟者阿博德裏提人,拒絕服從國王要他們停止侵略的命令。有一條海峽從西方的海洋向東伸展,它的長度不得而知,但是它的寬度沒有一處地方超過一百英裏,並且往往要窄得多。許多部族居住在這片海洋的岸上。我們稱之為北歐人的丹麥人和瑞典人占據北岸和海內諸島。斯拉夫人、艾斯提人和其他各部族住在東岸,其中主要的是當時國王與之作戰的維拉塔比人。隻在一次他所親自指揮的戰役裏,他就擊潰並征服了他們,以致他們覺得如果再不聽從他的命令,那就未免太不明智了。

查理最後進行的戰爭是對北歐人的戰爭。他們被稱作丹麥人,他們初來是海盜,後來他們以更大的海上力量騷擾高盧和日耳曼的海岸。他們的國王戈多夫裏德狂妄自大地相信自己能成為全日耳曼的主人。他把弗裏西亞和薩克森看成自己的省份。他已經使他的鄰居阿博德裏提人順從了他,強迫他們向他交納貢賦。現在他揚言說他不久就要帶領一支強大的軍隊到國王宮廷的所在地阿亨來了。他的吹噓雖然毫無根據,卻還有一些人相信,有人以為,如果不是他猝然死亡阻撓了他的話,他一定會這樣地試一試的。他是被一個部下殺死的,這樣,他的生命和他所發動的戰爭都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