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如:女人要嫁就嫁疼你的人(3 / 3)

宋清如是堅韌的。這種堅韌,比堅強更多一份決絕。她一個人,掙錢養家,照顧孩子,接替丈夫的夢想。此時的她,如此努力,如此拚搏,已經不是隻為自己而活。

她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教學事業中,用內心的光亮,指引和照耀著一幫幫學生。

在嘉興秀州中學執教時,一名學生因為成績優異,被保送到金陵大學,卻最終因為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差點沒去成。

宋清如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將學生叫到跟前,慷慨地將自己的兩個金戒指送給他,讓他拿去換學費。

另外一個學生,因對時局不滿發表了一些看法。當局對學校施加壓力,要求開除學生。學校召開討論會,要教職員工拿主意,很多人怕惹事上身都不敢發言。又是宋清如果決地第一個站出來,用一番有理有據的陳詞,最終說服其他老師一起將學生保護周全。

像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她還常常鼓勵學生,要努力寫詩,教育學生,“寫詩是美麗的,你們的年紀都應該寫詩,做美麗的人。”

所以,宋清如是同學們愛戴的女老師,她的品行,她的高尚的人格,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同學的心。每當送走一屆學生,同學們都不舍與她分離,紛紛流下眼淚。

直到多年以後,很多畢業很久,分別很久的同學,還一直都堅持給她寫信,訴說人生真諦。

用盡全力,去過詩意的人生

遺孀的歲月,畢竟充滿艱辛。日日思念著亡去的故人,別人再也走不進她的內心世界。宋清如,隻能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在寂寞中苦熬,靠回憶度日。

她的生活,一度非常清貧。倘若不是還有幼子需要撫養,真不知她該是如何遊走在這淒清的人世。

1949年,宋清如經之江同學駱允治的介紹,調入杭州高級中學任教。她怎麼也不會想到,這竟會是她另外一段感情的開始。

當時,駱允治是學校的教學主任,常常無事獻殷勤地接近宋清如,並給予對方諸多照顧。宋清如因病不能上課時,也常常是駱允治替她代課。

漸漸地,兩人同居了。兩年後的夏天,宋清如回常熟鄉下,生下她與駱允治的女兒。

但當時,因為駱允治在老家已有妻室,且原配堅決不肯離婚,而宋清如不願不清不白地維持這段感情,雖生下女兒,亦固執地與駱允治斷絕來往。

此事不久,她就辭職離開了杭高,並調往杭師工作。這段感情極大地傷害了她,幾十年後,她甚至不願提及。

在《常熟文史輯存》上,宋清如發表回憶朱生豪的文章,編者在按語中說:“宋清如女士……四十多年來,撫養唯一的兒子成人。”可見其諱莫之深。

要強的宋清如,自此再不願觸及感情。但對於固執的人來說,生活踉蹌之日,恰是奮起之時。

1955年,宋清如向任職的學校請假一年,奔赴四川,在朱生豪胞弟朱文振的協助下,開始潛心翻譯朱生豪未完成的莎氏曆史劇。

冬去春來,一千多個辛勞的日夜,宋清如耗盡三年時間,才將劇作整理滿意。造化弄人,當她心潮澎湃地聯係出版時,對方卻以篇目各有其主為由,拒絕了她的譯文。想必,聽到這樣的回複,她的內心是遺憾的。

更可惜的是,這份未能如願出版的譯稿,最終毀於後來的一次抄家中。我們永遠也看不到,由宋清如翻譯的莎士比亞劇作了。

隻是,對於宋清如來說,能夠用三年的時間重溫丈夫的夢想,乃至最終完成,這過程又何嚐不算作一種寬慰?

此後寂寂半生,對朱生豪的哀思幾乎成了宋清如唯一的人生主題。感情的枯竭,連累才思枯竭。丈夫辭世之後,她曾作過一首《招魂》,此後再無新鮮篇章。

1977年,宋清如結束半生的漂泊,風雨兼程地回到嘉興南門朱氏老宅。生命最後一程的落腳點,是樓下的北麵偏屋。

小屋的牆上掛著朱生豪的炭畫像,許多舊家具還是當年的模樣。相比人,物件似乎永遠更衷心。你何時歸來,它都在等待。隻是無人清掃,歲月著痕,上麵落滿灰塵。

如何捕捉逝去之人的記憶,和他再度相逢?宋清如像這世間的大部分人一般,住當年的老屋,睡往日的舊床。她睡在丈夫生前曾睡過的床榻,願晚上能接他入夢。

老人總是愛回憶的。一個人離開多年後再回到故事的發生地,也會輕易地被往事勾起漣漪。

那時候,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作品已經聲名漸起,很多人為其蔚然的文風所沉醉,千方百計打聽到宋清如的住所,又不遠千裏來到宋的身邊,懇請她能多講一些兩人年輕時的往事。

老年宋清如對往事的回憶,用盡深情。她的身體雖大不如前,思維卻仍然清冽縝密。回憶最初遇到朱生豪時的樣子,她總是微笑著說:“那時,他完全是個孩子。瘦長的個兒,蒼白的臉,和善、天真,自得其樂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親可近。”言辭之間,滿是認真的欣賞,真摯的歡喜。

人們仿佛正看到一朵花,從這個老太太的心頭升起,發芽,開花,結了果實。

晚年的宋清如,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偏執與要強。孩子養大了,成家了,死去的丈夫成了她的全部擁有。守著孤燈清夜,67歲的她重新修改了早年為丈夫寫的《招魂》:也許是你駕著月光的車輪,經過我窗前探望,

否則今夜的月色,

何以有如此的光輝。

回來回來吧,

這裏正是你不能忘情的故鄉。也許是你駕著雲氣的駿馬,經過我樓頭彷徨,是那麼輕輕地悄悄地,

不給留一絲印痕。

回來回來吧,

這裏正是你倦倦的親人。

哦,寂寞的詩人,

我仿佛聽見你寂寞的低吟。

也許是滄桑變化,

留給你生不逢時的遺憾。

回來回來吧,

這裏可以安息你疲乏的心靈。

文字,終究還是她寄托相思的載體。於是,就有人聯係她,想要公開出版朱生豪寫與她的書信。宋清如猶豫了,她認為這些書信隻是私人感情交流的產物,沒有必要公之於眾。

但最終,時間讓她妥協。除一些特別私密的信件,大部分朱生豪書寫的信件,都收錄在兒子朱尚剛編寫的《朱生豪書信集》中。

1997年,宋清如結束在塵世的孤獨,追隨與她分離了53年的朱生豪而去。“苦念天上的仙樂,黎明時飛回了天空”,她像她早年寫下的這首詩,飛上天空,尋找她的仙樂去了。

因朱生豪墓已毀,所以她隻能和莎翁全集、朱生豪的書信一起下葬。從此,琴瑟相鳴,這對恩愛的夫妻終於在另一個世界團聚。

看了宋清如和朱生豪的愛情故事我會想,相對他們來說,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的大部分的情侶是何等的幸福,他們真正在一起的時間隻有兩年多,而我們卻可以相伴很久。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雖然朱生豪英年早逝,沒來得及擁抱更多美好,但才女宋清如卻用她一生的歲月,守護著對丈夫的一世情意。

看她年輕時的照片,一頭烏黑短發略顯蓬鬆,靈動的雙眼,俏麗清秀的容顏,即便不笑也掩藏不住江南女子的美好貞靜。

這樣的宋清如,誰又能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