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用夢想顛覆人生,40歲重新開始(3 / 3)

離烏鎮峰會隻隔了短短三四年時間,雷軍朝著夢想又躍進了一大步。誰也不敢斷言,未來的小米不會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一。各大論壇上的“米黑”們卻不止一次地驕傲宣示,自己已轉“路人”,已“轉粉”。

然而,人們隻看到了雷軍曾經的“大話”和如今的成就,卻總是習慣性地忽略他背後的行動、他莫大的勇氣和決心。沒有行動,大話永遠是大話。有了行動的勇氣,夢想一定有變為現實的一天。

正如大文豪伏爾泰所說:“人生來就是為了行動,就像火光總是向上騰衝。”人生的意義和樂趣在於行動,畏懼行動的人無法成功。很多人帶著夢想活了一輩子,卻始終與它無緣,正是因為缺乏行動。

實際上,夢想與現實無限貼近,幾乎隻有一步之遙,關鍵是你要有付諸行動的勇氣。夢想與現實同時又無比遙遠,可以說相隔萬裏,如果你隻是想想卻從不行動。有夢想不難,重要的是你要有將它變成現實的決心和勇氣。

360創始人周鴻禕1995年研究生畢業後,被方正集團錄用。方正是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公司,周鴻禕抱著學習的態度決定從最基層的程序員做起。他無論大事小事都會耐心應對,兢兢業業,將所有的抱負和夢想都付諸於日複一日的行動之中。很快,周鴻禕便由普通的員工晉升為項目主管,又接連躍升為部門經理、事業部總經理,沒多久他又被提拔為方正研發中心副主任。

那時候的周鴻禕堪稱年輕有為,是同齡人眼中羨慕的對象。在一般人眼裏,隻要好好待在方正這個大集團裏,他一定前途無限。但對周鴻禕來說,他心中永遠有著一個偉大的創業夢。這個夢不能隻藏於心裏,他要將它化為行動,付諸實踐。所以,在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後,周鴻禕毅然離開了方正,投身於互聯網創業大潮中。這才有了如今的360。

行動是成功的基石,夢想不能隻是說說而已。想一千遍,不如行動一步。當你行走在追夢的路上,盡管目標遙遙無期,你的身後卻留下了醒目的腳印。

1984年,李彥宏所在的學校買了幾台計算機。那年代計算機是個稀奇的事物,為了選出最適合的學生去學習計算機,學校組織了一次數學測驗。李彥宏憑著優異的數學成績拿到了那個珍貴的學習機會。他辛辛苦苦學了一年後,代表學校去參加了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與他同行的還有兩名學生。老師帶著他們三個人坐著火車去太原,一路叮囑他們說:“你們三個人隻要有一個人能夠衝進全省的前十,我就沒白教你們。”李彥宏暗暗發誓,一定要給學校爭光。

第二天他們在太原參加了比賽。成績下來後,大家都很沮喪。他們三個人都落選了。後來,李彥宏回憶說:“我很清楚為什麼當時我們進不去,因為大家在信息、在資源麵前太不平等了。”那時候他才上高一,心裏升騰起一個模糊的夢想:他想讓所有的人,哪怕住得再偏遠,都能像北大的教授一樣,方便平等地獲取信息。

李彥宏不是想想而已,這之後,他學習越發勤奮。辛苦兩年後,李彥宏成功被北大信息管理係錄取。上了大學的他一邊刻苦鑽研專業知識,一邊積極申請美國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不久,他收到了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係的錄取函,便收拾行裝遠渡重洋,去了美國留學。

1999年,李彥宏毅然離開矽穀,回國創業,這才有了百度……

成功之路總有著相似的幾個階段。首先要有夢想,其次要有階段性的目標,有具體的實施計劃,之後便是最關鍵的行動。缺乏將夢想付諸行動的勇氣,你永遠隻能被困在原地。畢竟夢想再美麗,目標再動聽,計劃再周密,不去行動,這些都不過是水蒸氣。

夢想不能隻躺在你身體的某個角落裏呼呼大睡。人生短促,世事紛繁,這個世界給予你的時間和機遇有限。不要總用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來為自己開脫,你的夢想離你那麼遙遠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地行動起來。勇敢地去夢吧,再勇敢地行動起來,將它實現。

7.不被恥笑的夢想稱不上夢想

2011年8月,雷軍接受采訪的時候無奈地表示:“小米本質上就是我們的名字,小米本質上不是手機公司。我們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人家說,這叫Mission Impossible(不可完成的任務),說你們幹的事情,手機會取代PC,被罵得很慘。”

到了2017年的8月,雷軍發了一條微博,說:“七年前的今天,我們發布了MIUI,六年前的今天,我們發布了小米手機,這個世界,因為小米,已經有了一點點變化。”“吃瓜群眾”們紛紛轉發,驚歎道,六年前,雷軍被嘲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雷軍曾不止一次當眾表達,一個有“野心”的人,不妨把夢做得高些,不被恥笑的夢想稱不上夢想。敢夢敢想的人,才能在這浮華的世界中創造出更大的可能性。而那些曾經令你備受嘲笑的夢想,終有一天會讓你閃閃發光。

雷軍說,剛剛創辦小米的時候,他的夢想是做中國智能手機領域的龍頭老大。別人卻嘲笑說你雷軍從沒做過手機,不虧就不錯了。雷軍沒來得及理會那些刺耳的聲音,隻將全部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小米的布局中。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小米衝出亞洲,坐穩了世界手機市場的第三把交椅。到了第三年的春天,雷軍實現了當初的諾言,小米一躍成為中國智能手機領域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實現了這個目標後,雷軍很快確立了另一個夢想:要在5到10年後成為世界手機市場的老大。果然,這個夢想之後又被嘲笑了無數次。雷軍如以往一般淡定。他知道,如果僅滿足於已有的成就,不積極去做被人恥笑的夢,根本鬥不過身邊虎視眈眈的對手們。

被恥笑的夢想才值得去努力。你不是輸在愛做夢,你輸在醒得太早。隻因你太習慣為自己的人生設限,一有點困難的苗頭,便“機智”而及時地選擇了退避。誰知,困難背後往往隱藏著機遇。而很多看似輝煌燦爛的奇跡,都是如你我這般普通平凡的人一步一步拚出來的。

被恥笑的夢想才值得被實現。你活得越卑微,目光就越要放長遠,夢想就得越“放肆”。如果你正為了你的遠大理想孤獨奮進,且備受煎熬,記住,寂寞會錘煉你的心性,忍耐會強大你的靈魂。為了將當初吹的牛一一實現,你得挺住。記住,如今的你正承受著多大的恥笑,未來的你就能得到多大的讚美。

一個普普通通的奧地利人在1884年用一張圖紙和一個輪盤為未來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因為他敢夢敢想。盡管他的夢想曾備受恥笑。他是尼古拉特斯拉,他畫出了最早的220V民用電的藍圖,他發明了第一台交流發電機。沒有人相信他,當時聲名顯赫的愛迪生更是將他的圖紙撕毀殆盡。特斯拉受盡了白眼和嘲諷,曆史卻證明,正因他偉大的夢想,電燈取代了煤油燈,電力走入了美國千家萬戶。

一對普普通通的兄弟一直夢想著人類能像鳥兒一樣遨遊空中,被當時的人們嘲笑為異想天開。1903年,萊特兄弟駕駛著他們發明的“飛行者”1號,飛向了北卡羅來納的上空。一分鍾不到,“飛行者”驟然墜落。媒體嘩然,質疑萊特兄弟是騙子。民眾亦爭相奔走,譏笑這對兄弟的“不務正業”。事實上,人類的文明正因那次失敗的試飛有了嶄新的高度。人類就此邁入了“飛翔”的時代。

曆史的長河因著無數人異想天開的夢想和實踐泛起了波瀾,甚至轉變了流向。但在他們決定邁出第一步的時候,總會被嘲笑侮辱,勸阻打擊。拿現今這些家喻戶曉的創業家們來說,當他們決定做一件在大眾看起來“很傻很天真”的事情的時候,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在做的其實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14歲時,埃隆·馬斯克最喜歡讀的書是道格拉斯的《銀河係漫遊指南》。那時候的他對太空充滿了幻想。長大後,他夢想著建造火箭,帶領地球人移民火星,這無異於一個天方夜譚。然而沒過幾年,馬斯克便創辦了Space X。當他充滿自信地對外宣布“我覺得我們可以自己造火箭”的時候,媒體大肆嘲笑,家人朋友都以為他瘋掉了。

為了買到一枚合適的洲際彈道導彈來運載火箭,馬斯克不遠萬裏跑去了俄羅斯。和俄羅斯那邊一番交涉後,馬斯克沮喪地發現,他的預算根本不夠。大家都勸他放棄,馬斯克卻置之不理,反而一頭紮入了航天工業知識的海洋中,潛心研究背後的物理原理。

2

5年11月,馬斯克的第一隻火箭“獵鷹一號”遭遇慘敗。第二年,改良後的“獵鷹一號”被再次發射,誰知短短24秒後,火箭推進器引擎上方莫名失火,“獵鷹一號”狠狠墜落地麵。Space X的員工甚至開始哭泣起來。埃隆·馬斯克卻安慰他們說:“不要害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接連的失敗迎來的是大範圍的攻擊與嘲諷。馬斯克頂住了這一切。2016年4月8日,Space X“獵鷹九號”火箭第一次成功著陸。這個消息轟動了全球……

命運握在自己的手裏,夢想掛在空中,而路在腳下。能夢得遠大夢得燦爛,也要走得踏實走得堅定。瑰麗的夢想得靠深厚的才華撐起。

如果你的夢想不曾被人理解,也許是因為你從未試著將它堅持到底。而現今你的放棄隻會為你帶來多一次的嘲笑。為了曾誇下的“海口”逆流而上全力衝刺,就算摔倒姿勢也得豪邁,就算摔倒也能贏得自我的心安和別人的尊重。

8.給年輕人的建議:一定要有夢想

雷軍說:“大學時代,我覺得我跟別人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我比他們更早地確立了人生的夢想,並且付出了實踐。”

他曾給年輕人提過很多建議,最深入人心的還是那句真摯而樸實的話語——年輕人一定要有夢想。隻要年輕人有夢想,國家就有夢想,世界才有未來。

當初的雷軍,在看過那本讓他念念不忘的《矽穀之火》後,便在心裏立下了誓言:“日後一定要幹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一定要做一個偉大的人。”這誓言曆久彌新。正因那年的立誌,他有了方向,有了生存的意義,他開始對未來充滿想象。

1987年,18歲的雷軍被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錄取。少年人的麵容尤顯稚嫩,眼神卻閃著幾分堅毅。武漢大學是雷軍夢開始的地方,這段大學對他的人生影響巨大。其中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記憶猶新,可以說直接奠定了他夢想的基礎。那一天,雷軍正在圖書館裏讀書,一本名為《矽穀之火》的書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本書囊括了比爾·蓋茨、喬布斯等創業英雄們的早年經曆及創業傳奇,講了微軟、蘋果等世界級公司的崛起和現狀。

年輕的雷軍被震撼了,他第一次發現,原來世界如此廣闊。《矽穀之火》燃起了雷軍創業的熱情,在他心裏種下了夢想的種子。後來雷軍說他深深地被喬布斯的故事吸引,他第一次樹立了一個夢想:“夢想寫一套軟件運行在全世界的每台電腦上。夢想創辦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軟件公司。”正因年輕的時候有夢,勇於追夢,才塑造了如今的雷軍。

在春天播種,秋天才有收獲。年輕人沒有夢想是很可怕的事情,沒有夢想就沒有希望。愛因斯坦說,安逸和快樂從來不是生活本身的目的。年輕人沉溺於表麵的安穩,不肯為夢想奮鬥,便如流星劃過夜空,哪怕燃起短暫的光芒,最終不知隕落何方。

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裏,也生活在一個最壞的時代裏。因為這裏欲望太多,而夢想太少。時代愈發浮華,社會就越需要夢想。年輕人尤其需要崇高的理想來隔絕誘惑,不斷推動自己前進。夢想,是年輕人奮鬥的源泉。

當年雷軍從武大畢業後,憑著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去了北京近郊的一個研究所,做起了研究員的工作。拿到人生中第一份工資的時候,他還是很激動的。想不到自己第一個月的工資竟比工作多年的父親的工資還要多出好幾倍。同齡人很羨慕他的工作,體麵,工資又高。而年輕的雷軍在經曆了最初的激動後,心裏卻泛起了淡淡的失落。

他時常想起《矽穀之火》前言裏的那句話:“我們該如何來描繪新的一天黎明時分的美麗景色呢?”如果說此時正處於他人生之中的黎明時期,他實在不願意自己的視野被局限於這狹窄的研究所內。他心裏有夢,他實在不願意心中的熱血逐漸在這穩定、煩瑣的工作中冷卻。當雷軍夢想著在IT江湖裏大顯身手的時候,難得的機遇被他抓住了。

在一次計算機展覽會上,雷軍與金山創始人、“中國第一程序員”求伯君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後來,求伯君熱情邀請雷軍加盟金山。雷軍稍有猶疑,便答應了這個邀請。年輕的雷軍辭去了“高大上”的研究員工作,去金山當了一名普通的程序員。

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是為了心中正痛快燃燒著的夢想的火炬。如果將歲月比作大海,夢想便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一時觸礁一時擱淺,都是難免的事情。夢想卻能令我們把穩住正確的航向。有夢想,才會不懼失敗,不甘沉淪。

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曾為微軟公司服務16年,在2013年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上,他一直在強調的主題是“年輕人要有夢想,更要敢於大膽追夢”。為此他舉了一個例子。那時候張亞勤正擔任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一職,他曾麵試過一個名校大學生。麵試的過程很順利,對方的條件、專業都很符合招聘要求,包括談吐、待人處世的經驗都讓張亞勤很滿意。誰知後來那位大學生卻出人意料地放棄了微軟的offer,選擇去考公務員。

張亞勤至今談起這件事情還很惋惜。那位名校畢業生在回絕他的時候說,考上公務員可以讓他建立想要的人脈,拿到房子的補貼。在張亞勤看來,年輕人若覺得夢想不重要,做什麼事情不重要,未來的發展不重要,眼前的利益才重要,那就太可怕了。當然,選擇當公務員為公眾服務很高尚,也無可指摘,但大學生一味為了所謂的穩定放棄夢想,放棄挑戰,不得不說是件遺憾的事。

雷軍、張亞勤這樣的過來人最想告訴年輕人的是,人不能因為社會大環境的左右而失去夢想。沒有夢想的年輕人如同行屍走肉,隻能過著庸碌的人生。輕易被環境塑形,被環境改變,讓夢想被環境粉碎,是每一個年輕人的噩夢。

大樹與小草同長於一片陽光下,沐浴著同一片陽光,何以前者高聳入天,鬱鬱蔥蔥,後者匍匐在地,毫不起眼?也許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野草,夢想卻使得同一起跑線的人走向了不同的未來。縱觀身邊的同齡人:初入職場的他渾渾噩噩毫無方向,縱使年輕,身上卻已沾染了中年人的“油膩”;目標堅定誌向遠大的他,永遠清清爽爽精力充沛。

有夢想的人縱使迷路,也能開辟出新的捷徑;而沒有夢想的年輕人注定平庸。隻是,你若將夢想變成買車買房的籌碼,你的夢想遲早會因現實的壓力而“變形”。美好的青春稍縱即逝,趁年華正好,朝著心中的夢想努力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