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634816449549,7078185810029202446,7152079239892700197,7070438698533293070,687438681097843815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一章 用夢想顛覆人生,40歲重新開始
1.你熱愛的事情裏藏著你的夢想
雷軍曾多次公開談過關於夢想的話題,他最想告誡年輕人的是,做你熱愛的事,熱愛你所做的事。“你喜歡這件事情,你愛這件事情,你把這件事情變成愛好,你做這件事情就不會覺得累,也不會有牢騷,遇到困難都很容易去解決。”雷軍如是說。
夢想的力量來源於你對它的信仰和熱愛,而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在做著他們真正感興趣的事。你的夢想,藏在你熱愛的事情裏。
2016年3月,雷軍突然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程序人生》的舊文,引得網友議論紛紛。這篇文章20年前被發表在BBS上,文中雷軍回憶了當初與計算機程序結下不解之緣的經曆。他誠懇寫道:“我愛編程這個工作,可以肯定我會幹一輩子。”
雷軍學電腦很偶然,隻因幼年時候的好友在報考大學的時候選擇了電腦專業,為了和好友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他也填報了武大的計算機係,就這樣過上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程序人生。剛剛學了一點電腦知識,雷軍立馬認定,電腦將是他人生的最愛。雷軍說,他一紮入到美妙的電腦世界就忘了時間,每每坐在電腦麵前,就仿佛在自己的王國裏巡行一般。他遨遊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經驗,這簡直是天堂般的日子。
計算機程序員成為雷軍的夢想。因為做的是熱愛的事情,雷軍廢寢忘食,勤奮異常,想盡各種辦法去爭取上機時間。因著努力和天分,最後他如願以償地成為一名程序員,並在這個行業裏紮根十年,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到了今天。
如今,雷軍早已成為互聯網界的風雲人物,他卻仍然保持著初心:“到今天,我依然是一個程序員,一個軟件工程師。”從這句話裏,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編程這項事業的深切熱愛。這愛一如既往從未更改,支持著他邁入輝煌的未來。
村上春樹在他的著作《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提到:“無論何等意誌堅強的人,何等爭強好勝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終究做不到持之以恒。”隨著社會越來越浮躁,人也時不時陷入迷茫的狀態之中,不曉得努力的意義在哪裏。這個時候,不妨重新思考一下你正踏在腳下的路,和你未來的路。
25年,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說。其中,喬布斯的一段話讓如今的人們記憶猶深:“你的工作將構成你生活的大部分,而唯一能讓你真正從工作中得到滿足的辦法就是愛你所做的事。假如你還沒有找到它,繼續找吧。不要停下腳步。同所有與心靈相關的東西一樣,當你找到它時,你會知道的。而且就像那些美好的愛情一樣,它會隨著歲月的增長而越發醇美。”
工作如愛情一樣,你的夢想藏在你熱愛的事情裏。隻有與深愛的人在一起,你才能將充滿柴米油鹽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隻有去做愛做的事,你才有逐夢的燃燒感,你才能毫無負擔地將寶貴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在工作上。所以史蒂夫說,你必須要找到你所愛的東西,它是唯一能夠支撐你永不停歇的動力。
先找到你的熱愛,將它變成夢想,再向其傾注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如栽花一樣小心嗬護。這過程無比美妙,除此之外,你還會收獲一個最美麗的春天。
在斯坦福大學的那場著名的演講中,喬布斯說了三個故事。在第一個故事開始前,他拋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我在裏德學院讀了六個月之後就退學了……我為什麼要退學呢?”
原來喬布斯的親生母親是一位未婚大學畢業生,她決定為喬布斯尋找一個文化程度和經濟條件高一點的收養家庭。誰知後來陰差陽錯,喬布斯的養父母人選落在了一對學曆很低的普通夫妻頭上。親生母親向養父母提了一個條件,喬布斯必須要上大學。得到肯定回複後,她簽了收養合同。
17歲那年,喬布斯被著名的裏德學院錄取,養父母為他的學費耗盡了所有的積蓄。然而在六個月後喬布斯已經看不出這其中的價值。每一天,他都很迷茫,幾乎每一項課程都令他提不起興趣。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糾結良久,他終於明白,大學給不了他答案。所以,他選擇了退學。這個決定讓他過了一段極其艱辛的生活,卻給了他更多的時間和自由,去尋找他真正熱愛的事情。
這份熱愛令喬布斯最終確立了此生的夢想,並譜寫了一段屬於他自己的傳奇人生。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總是會被父母強行“修正”夢想,久而久之便忘了怎樣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殊不知夢想沒有捷徑,隨波逐流、盲目追風太容易使人跌倒。隻有去做真正熱愛的事,才能毫無保留地揮灑熱情,付出心力,哪怕遭遇挫折與痛苦也甘之如飴。
選擇職業的時候,要看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而不要看大家都在做什麼。學校不會教我們如何尋找夢想,什麼才是值得為之奮鬥的夢想,而生活卻能夠讓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積極地去嚐試吧,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發自內心熱愛的事業,找到屬於你的路。
因為熱愛,所以專注;因為熱愛,所以耐得住寂寞;因為熱愛,所以無所畏懼。真正靠譜的夢想藏在你熱愛的事情裏。
這份熱愛也許不會在一開始就讓你過上美好的日子,它甚至會給你帶來無數的艱難困苦。但唯一能夠肯定的是,這份熱愛會讓你的每一天都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它激勵著你去穿越平庸的歲月,去化身為黑暗隧道中的勇士。它能帶你告別過往的蠅營狗苟,到達天地廣闊錦繡燦爛的彼岸。
2.有夢就去追,多晚都不晚
雷軍曾坦言道,隨著年歲越大,人越難去談夢想。20歲的時候有夢不難,難的是40歲的時候還有做夢的勇氣。“麵對殘酷的現實,還有幾個能笑對今天,笑對明天呢?”雷軍的口氣平淡,眉心卻深鎖。
在如今這個年代,夢想要比奢侈品重要得多。一些年輕人將夢想的實現視為人生最高的追求,追夢的時候無所顧忌,哪怕失敗也在所不惜。可是對於大多數的中年人來說,夢想的種子被現實層層包裹,剛出現點苗頭就被生活無情掐滅。
實際上,夢想不是虛無縹緲的幻想,它是我們活著的意義。無論是青春年少還是三十而立,哪怕年逾古稀,都可以痛快地啟程追夢。
記住,夢想和年齡無關,無論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要有做夢的勇氣。
28年12月10日晚,北京燕山酒店對麵的酒廊咖啡館裏正舉行著一場簡單的生日宴會。大夥兒圍聚在一個身材頎長、神情謙和的高個男子身旁,舉著酒杯談談笑笑。
那一天是雷軍的生日,屋外正在飄雪。席間有人開玩笑道,這輩子如果能像雷軍一樣成功,這會兒就可以光榮退休了。聽到這句話,雷軍皺起眉來。他本人一直抗拒退休的念頭,隻因他心裏一直藏著另一個“曠日持久”的夢想——他想像喬布斯一樣創辦一家世界級的公司。雷軍正想得出神,身旁的男子突然高舉酒杯,衝他豪邁說道:“40歲才剛開始,你怕什麼!”
說話的男子是黎萬強,雷軍的老部下。他曾陪著雷軍共同走過一段金山歲月,不久後,黎萬強又跟隨雷軍的腳步踏上了新的征途。
四十不惑之年,雷軍對自己說:“如果不做,這輩子都不踏實。要是輸了,反倒徹底踏實了。”他毅然追夢,甚至找來很多誌同道合之人,組成一支大齡創業團隊。這支隊伍的平均年齡有40多歲。盡管被人嘲笑“40多歲還創業,可見是老同誌不服老”,雷軍卻不為所動。就這樣,小米應運而生。
小米一度爆發式增長,並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上市公司。2018年,小米上市的消息頻頻傳來,雷軍離他創辦世界級公司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社會引領著我們去追尋更好的生活,對於今天的你我來說,獲得溫飽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再為衣食住行憂心的我們,內心的壓力與焦慮卻與日俱增揮之不去。
放眼望去,身邊的人似乎都沉浸在一成不變的生活裏,對工作提不起興趣,對未來認識得很模糊,哪怕有夢想也總是偷偷藏在心裏。他們總在抱怨:“算了,一大把年紀了,沒什麼希望了。”“湊合湊合得了,哪有那麼多夢想。”
將這種話掛在嘴邊的人也許是你的學長,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工作一地雞毛;也許是你的同事,年紀並不是很大,卻自認為錯過了提升自己的最好的時機,以至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也許是你的長輩,雖已四十不惑卻仍稱得上年富力強,隻因年輕時候經曆太多打擊,早已沮喪失望到了骨子裏,隻好以無所謂的態度掩蓋內心的失意。
褚橙創始人褚時健曾直言不諱道:年輕人總想著一步登天,遇到點挫折便收斂了野心,輕易忘了夢想的滋味。而他80歲還在摸爬滾打。
褚時健是曾經的“中國煙草大王”,一度創下輝煌的事業。到了1995年,他的人生道路偏離了既定的方向,他遇到了此生最大的挫折。就在人們認為他這輩子徹底完蛋了的時候,褚時健卻一鼓作氣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創業。那一年,他已年逾七十。
他帶著妻子來到了哀牢山,望著遍地荒涼,褚時健歎了口氣。妻子握緊了他的手。第二天開始,夫妻倆一口氣承包了2
0多畝山地,辛苦種起了甜橙。那些年他們搬到山上,住著簡陋的窩棚,起早貪黑埋頭苦幹。褚時健每晚還要抽出時間去看專業書,研究種橙的技巧。
十年後,“褚橙”進入北京市場。
古今中外敢夢敢想的人太多,他們從來沒失去過夢想的能力。夢想隻要在路上,無論何時都不晚。
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被稱為“美國夢的縮影”,1985年他成為令人豔羨的美國首富。然而在多年以前,他還隻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小折扣店的老板。身邊的人唯一希望的是他能夠守住這家店,畢竟他已年歲不小。山姆·沃爾頓的心裏卻有著更大的夢想。為了開啟第一步,他想盡辦法去借錢。等他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後,他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另一家店。
因為多了很多外債,生活變得拮據起來,山姆·沃爾頓甚至一度付不出員工的工資。麵對這些壓力,山姆·沃爾頓卻很樂觀。那一年山姆·沃爾頓44歲,因著他的堅持,他從特許經營者搖身一變成為自主企業家,而他買下來的那家小店成為連鎖超市沃爾瑪的第一家店。
馬雲35歲時才成立阿裏巴巴,在那之前,他遭遇過無數的拒絕。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年齡不是問題,及時把握住機會,有超越常人的毅力,就能實現夢想。房產大佬丁祖昱在40歲的時候突然對長跑產生了興趣。他沒有絲毫猶豫,馬上開始了馬拉鬆的練習。兩年之後,丁祖昱減重34斤,重回標準體型,並在專業上達到了中國業餘二級運動員的水平。
沒有夢想,縱使18歲,外表青春靈魂卻已腐朽;敢於夢想,即使是80歲,兩鬢花白卻有一身傲骨,無愧於常青樹的美譽。也許你荒廢了最黃金的學習時期,錯過了最寶貴的創業階段,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完全喪失了成功的希望。
人生由態度決定,但凡你有積極上進的願望,並及時著手實現,無論何時開始都不算晚。
3.夢想需要規劃,製訂階段性的目標
雷軍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鄭重叮囑自己:光有夢想是不行的,有夢想也得去規劃。
有大夢想,更要有階段性的小目標。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過山路,攀登過險峰,繞過斷崖,終有一天能欣賞到“一覽眾山小”的風光。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執迷於夢想的魔力,卻懶於去做具體的規劃,去細致地製定階段性的目標,反而日複一日地過著懶散的日子,等待著被平庸的歲月吞噬殆盡。
雷軍曾給北大學生提了三條建議:第一要有夢想;第二要設定step by step努力的目標,不要著急;第三要重視機遇。對於其中的第二條,雷軍深有體會。一路走來,他一直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這一點。當年進入武大計算機係後,雷軍給自己製定的第一個小目標是,兩年之內學完大學所有課程,並修足學分。這個計劃令他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
因著異於常人的勤奮,雷軍在武大校園裏留下了很多“傳說”。有武大的學生“爆料”,武大的櫻花城堡那邊有幾個窗戶很多年前就被焊了鐵欄杆,原來那裏曾是機房所在地,焊鐵欄杆是為了防住雷軍偷偷上機。然而,雷軍總有辦法偷偷溜進機房修煉本事。靠著這份努力,雷軍在兩年後如願修完了大學四年的課程。他很快就設定了第二個目標——在一級學報上發表論文,這個目標在他大二的時候被成功攻破。
那時候的雷軍,在學習上已無後顧之憂。很快,他有了第三個目標,並就此踏上了奮鬥之路……
對於雷軍這樣的人來說,一定在很早之前就確定了一個宏偉的夢想。他們習慣於將這個偉大的夢想分割成一個個清晰的小目標,理智地分攤在每一段人生之路上,不斷行走的過程便是不斷攻克這些小目標的過程。
等有一天,這些小目標被統統拋在身後,他們便也如願以償地變成了更強大的人,甚至無限靠近頂峰。所以說,平庸的人隻想不做,智慧的人卻善於規劃夢想。
社會學家曾針對人們的夢想規劃和人生目標作了一份專業調查,結果讓人震驚。在這份調查中,接近30%的人生活貧窮,他們中大多對夢想的規劃沒有概念;差不多60%的人是最普通的上班族,他們中的很多人雖然心懷夢想卻缺乏製定階段性目標的意識;10%左右的人在大眾眼中是當之無愧的成功人士,處於行業領頭羊的角色,這一群體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有著規劃夢想的習慣,目標明確而清晰。
整天將夢想掛在嘴邊,四處向人訴說,還不如腳踏實地,先將大的夢想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小目標,持之以恒地為之付出努力。這一個個小目標既是你行動的依據,也是鞭撻你一直向前的動力。
也許你曾見過青蛙躍過荷葉的優雅身影。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聰明的青蛙為了最近距離地捕食到蚊蟲,在經過短暫的思考、蓄力後總會準確無誤地跳躍到最適合的葉麵上,並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穩的節奏完美達成多步起跳、最終捕食這一係列動作。
人也應該如此,在鋪設夢想道路的時候,首先需要的是理智、科學地設定階段性的目標,一邊努力充實自己,一邊有條不紊地朝著這些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