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前言

2018年,從不輕言上市的小米最終迎來了上市這條輝煌之路。在這之前,雷軍一直堅持“五年內不上市”。這一次,他食言了。創業8年後,小米以全新的姿態重新出發。在資本市場上轟轟烈烈上演起又一輪“造富神話”。

很多人看好雷軍成為新“首富”。他的成功,是無數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對此,雷軍這個過來人卻坦蕩直言:“成功都是逼出來的,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2018年1月,小米CFO(首席財務官)周受資在微博上發言稱:“未來的一年裏,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這個世界上,比你成功的人比你更努力,他們一步一個腳印,甚至將睡眠當成一種奢侈。

雷軍總認為自己是互聯網的新秀,比不上一直挺立在互聯網前排的“BAT”(百度、阿裏巴巴、騰訊)。事實是,站在風口上的小米,不但成功地飛了起來,還驚人地一飛衝天。

創業門檻低,而成功卻有很多條件和前提。每一個普通人都渴望成功,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獲得此種暢快淋漓的體驗。絕大部分創業者一再麵臨著進退兩難的窘境,抓不住成功的規律,也看不清未來的方向。

大量實踐告訴我們,成功不是偶然,成功的秘訣也可以很簡單。最大的障礙往往來自於你自己。同樣的條件下,一些人脫離平凡,人生之路越走越順利,越走越輝煌;另一些人卻在嚐盡失敗的苦澀後重歸平庸,終其一生都碌碌無為。

前者總是充滿夢想,後者一般習慣空想。前者專注而又努力,總能撥開層層迷霧找到方向和意義;後者卻三心二意眼高手低,拒絕仰望星空,從不腳踏實地。

有人說,雷軍是年少成名的代表;也有人說,他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他曾嚐盡失敗的滋味,也曾一次次沐浴著成功的光芒走向未來。雷軍的創業經曆能給予我們很多思考,關於努力,關於選擇,關於順勢而為,關於事業決策,關於用人之道等等。

金山時期的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IT勞模,將奮鬥作為座右銘,一路無畏艱險披荊斬棘。苦苦耕耘16年後,金山順利上市,雷軍則功成身退。

從金山急流勇退後,雷軍華麗轉身,化身為天使投資人。3年“修行”下來,他已成為投資界赫赫有名的“老前輩”。從凡客、樂淘、拉卡拉、UC、多玩網到可牛,雷軍先後幫助17家公司崛起,鮮少失手。他的朋友說:“全中國都是雷軍的試驗田。”

雷軍是個“永不知足”的人。40歲那年,早已功成名就的他決定重新出發。這一次,他懷揣著屬於他的“秘密武器”,信心十足有備而來。

第一個“武器”是順勢而為。從多年前“完美”錯過互聯網到這一次主動擁抱互聯網,雷軍牢牢抓住了時代的風口。小米就此乘勢而起,一下子打開了國貨的新格局。

第二個“武器”是快字訣。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速戰速決,是雷軍一貫的行事風格。這將他獨到的互聯網思維體現得淋漓盡致。選擇以快來打天下,是因為速度一慢,機會就沒了。平凡的你我若僅僅隻是靜待機遇的來臨,遲早會被淘汰。不如快起來,用行動去改變。

雷軍的第三個“武器”是他的“產品至上論”及用戶思維。為了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他會帶領團隊一次次死磕細節,堅持將質量打磨至極致。這樣的舉動其實是在為粉絲經濟造勢。當數以萬計的發燒友成為小米背後的力量,小米想不成功都難。

雷軍的第四個“武器”是他的顛覆性創新思維。創業路上,顛覆性創新的施行需要極大的勇氣。作為一個決策者,如果你質疑革新的力量,沒有足夠開闊的心態去麵向未來,隻能與成功擦肩而過。時刻作好創新的準備,甚至作好創新失敗的準備,一往無前,力求顛覆。

思維的差異決定了行為的差異。一個人的眼光決定他人生的高度。領導者的思想境界決定了一個企業能走多遠。

雷軍對年輕人說的最多的,是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習慣於用無效的努力去感動自己的人,應將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裏。創業者要學會站在高處領銜大局,這是正確決策的前提,亦是戰略突破的必要條件。

本書結合雷軍崛起的心路曆程,著重分析了雷軍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及這位創業先鋒充滿智慧的企業管理技巧、獨到的商業思維。閱讀本書,無異於一次勵誌之旅。而開啟互聯網時代的“金鑰匙”則散落在書中各處,待有心人仔細尋覓。

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創業路上,我們首先要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去迎接失敗與艱辛。除此外,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琢磨經營的藝術,努力突破思維定式,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