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太傅(1 / 3)

鄭玄來許昌,是因為劉辯的一封信,劉辯征求了馬日磾等人的意見,最後征詢鄭玄本人,是否願意出任太傅;鄭玄因此不得不來許昌一趟,盧植現在已經是驃騎大將軍了,自己要是當了太傅,加上馬日磾的太尉,在外人眼裏,馬融一派在朝中也太耀眼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鄭玄是想和劉辯徹底談一次,用的是來找孔融研究甲骨文的借口;這些年對於甲骨文的研究一直沒放下,鄭玄的一批弟子和孔門中人都明白甲骨文的重要性,為此全力以赴。孔門甚至連孔融變了德性,也裝做視而不見,沒有別的,需要孔融在朝廷中的身份。

孔融也是人精,曉得鄭玄來許昌絕不是這麼簡單,和鄭玄一起見了劉辯,說完甲骨文的事,孔融便微笑著告辭,把時間和空間都留給了鄭玄和劉辯,鄭玄說了幾句便停了下來,笑了笑問:“你到底是什麼打算?”

劉辯對鄭玄、孔融破譯上千字並不吃驚,畢竟這時候還是有很多古字和象形字流傳下來,劉辯頭疼的是,孔融經常來和自己探討。劉辯自己說了,自己就認識那麼多,剩下的對錯全部不知道,但是孔融根本不睬劉辯說的話,想來的時候依舊來。

鄭玄在鄴城,最多也就是偶爾來一封書信詢問,劉辯現在多少有了一些威嚴,要是換作一般人,劉辯早就發火,或者讓手下的爪牙上去斥責,可鄭玄是自己的老師,門下弟子都在為劉辯效力;孔融是孔子的後代,當麵噴自己都得忍著,劉辯想想,還是算了吧。

鄭玄今天沒說幾句話就結束了學說探討,讓劉辯都有些不適應,一旁的郗慮也是莫名其妙;擔心鄭玄不願意出任太傅,劉辯小心地問道:“老師,你對於那個職務,還有其他想法?”

鄭玄喝了一口茶說:“當官,沒什麼大不了的事,老臣就是想打聽一下,皇上何時回鄴城,現在四都收複,皇上在許昌遲遲不動身,很多人都在猜疑,擔心皇上後麵憋著大招。”

這個問題自己說了大半年,劉辯和荀彧等人討論過多次,基本上自己有了結論,隻是沒有對外公開,劉辯笑道:“這件事還沒最後定下來,我是打算留在許昌,暫時不去鄴城。”

這個答案似乎沒出鄭玄的意料,鄭玄點點頭說:“因為曹操的事,皇上準備放棄鄴城?”

“不是放棄,隻是重建的代價太大。”劉辯解釋說:“許昌這邊,我也隻是打算維持現在這個樣子,具體的情況,等天下太平再說。老師,你來看看我弄的這個小玩意。”

劉辯的字跡清晰,書中就是一張百家姓氏的紙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金魏陶薑。

戚謝鄒喻,柏水竇章……”

這還是劉辯上幼兒園時背會的東西,原本也就是用於識字什麼,可是被劉辯亮相在大漢這樣一個特定的時間點,就給人一個不一樣的感覺。郗慮問了一下為什麼,百家姓這樣排列是不是有什麼講究,劉辯張口說道:“隨口說的,順口。”

郗慮差點一頭栽倒,大漢可是講究門第高低的,為了家族的排名,多少人拚死拚活,到了劉辯這邊隻有這個上不了台麵的簡單理由,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麼幺蛾子。鄭玄倒是覺得無所謂:“劉姓也不過排在二百位後麵,一看就知道是為了教學用的。”

天子金口玉言,一旦推廣就會家家知道這個排名,說教學專用,誰相信啊;隻是劉姓在兩百多位,看上去是自我貶低,實際上就是在向別人宣布,他劉辯不在乎姓氏的排名,不管是別人還是自己來排,這個態度都是一樣。劉辯對自己都這樣,那就不用去猜測對待別人,後麵的路注定是一條不歸路,不死不休的不歸路。

劉辯不會簡簡單單做這樣賭氣的事,鄭玄感覺包裹在蠶繭裏的蛹已經變成了蝶,已經開始蠢蠢欲動,變得不安全了;鄭玄的額頭漸漸冒汗,就像是藏在心底最深處的秘密,都被劉辯給吸引出來。

鄭玄當然知道劉辯想幹什麼?這個混蛋,是在等著各大豪門出醜,頂尖門閥,要是和趙錢孫李這樣的老百姓去爭什麼第一,贏了就是笑話,不贏就是出醜;問題是,看豪門出醜是那麼值得等待的事嗎?鄭玄充滿知識的大腦,對這些不值一哂,但是又知道,這個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對八卦有興趣,以訛傳訛就是這麼來的。

鄭玄在心頭哀歎,企圖用語言來轉移劉辯的注意力:“你是打算把那些豪門都滅了?”

“不是我,是這個時代。”劉辯也明白,到了該攤牌的時候:“這一次殿試的過程很完美,來應試的人中,不乏有智慧謀略的人;老師,我打算沒過幾年就搞一次應試,就叫科舉吧。”

這種千古的大殺器,劉辯還是覺得有些早,但是郭嘉和華歆說得沒錯,自己現在危機四伏,如果還是原先那種蒼白的、毫無內涵的方式,注定要讓他的計劃破產。隻有和龍公子拔劍相對,才能震懾住那些想要跳出來的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