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最浪漫的,是為熱愛的事堅持(2 / 3)

待到老時,回首往昔而不遺憾:還好,把生活過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哪有什麼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

今年春天,我采訪本地一位知名的企業家。

上萬人的企業,經營得風生水起。老總非常平和,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是那種被命運磨礪過的柔軟。我緊張的心情平緩了許多,拿出采訪提綱開始和他聊起來。

我問:“您的企業做這麼大,是不是一直都很順利?”

那位企業家苦笑:“嗬嗬,做企業就像過山車,忽上忽下,怎麼會一帆風順呢,你還記得2008年那次金融危機嗎?

“那年,我們公司受到的衝擊最厲害,幾個月裏隻接了些零零散散的訂單,工資都開不出,我急得天天火燒眉毛。後來,有一個中東的大訂單,我們也沒仔細審合同就接了。工人有活幹,有工資掙,公司能運轉就行。

“結果,貨物到了對方海岸,遲遲沒人接貨。我們一查,是對方的信用證有問題。那批貨就扔在海岸上,公司陷入了絕境。我帶著翻譯去了國外。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我和翻譯一家家去所有有希望買我們貨物的客戶那裏推銷這批產品,哪怕賠錢賣,也不能扔那兒吧。

“住了一個月,簽證到期了,還沒有找到買家,我們隻好回來了。隔了一段時間我們再去,這次終於找到了一個買主,不過對方把價格壓得很低,成本價的一半多一點。沒辦法,再不賣,損失更大,貨物在海岸上還要收倉儲費。一咬牙,把合同簽了,對方打款提貨。

“在回來的機場,我抬頭仰望天空,淚流滿麵,我不知道公司的命運會怎樣。”

說到這兒,那位企業家閉上眼,我知道他是在平複往事帶來的激動情緒。

過了一會兒,他睜開眼:“好了,過去了,都過去了,那些最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告別那位企業家,我在路上邊走邊想。

除了通過黑夜的道路,無以到達光明。

2008年,我在幹嗎?

那年,我剛剛換了一個部門,對新工作還很吃力。但我根本沒有不緊不慢的實習期,因為我是公司的老人,換部門是為了培養我的綜合能力。專業知識、新軟件、新製度、新方案、新流程,全部要重新學習。

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我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中午下班後,我就把飯買回辦公室,一邊對著電腦,一邊吃。下午下班後,總是最後一個走出辦公樓。考核製度就像一隻身後的老虎,如果新崗位的業績比之前差,我就會被降職降薪。

記得也是在八月,正值北京奧運會。那天老公出差了,我想早點下班回家陪女兒看電視。領導匆匆走來,拿著一個文件夾,讓我加班做個方案,明天要報到省裏,裏麵是一些參考資料。

我給媽媽打了個電話,讓她接女兒去她那兒。

我開始一頁頁看資料,然後彙總。做方案時,竟然還要用一個我剛剛接觸的辦公軟件,我打開軟件用了半天,還是圖不成圖,數不成數,急得七竅生煙。

抬頭看看牆上的掛鍾,已經是晚上十點,我的方案還沒有一個字。最要命的是,那個軟件我還不會用。整座樓裏鴉雀無聲,隻能聽到我自己的呼吸。我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可是,哭有用嗎?

萬般無奈,我給一位同事撥通了電話求援。我帶著哭腔的聲音嚇了他一跳,以為這大晚上我被人欺負了。聽我說明情況,他說:“別急,我遠程教你。”

夜裏十一點的時候,我終於學會使用那個軟件。我一點點按要求做好方案。零點三十分,我把方案發到領導郵箱。看著電腦上顯示的“郵件已發送”,我長長出了一口氣。

來到大門外,和保安打過招呼,到路邊等出租。馬路上過往的車輛已經很稀少,且大多是私家車。偶爾過去的出租車上也掛著“停運”的燈。

等了近二十分鍾,眼看都淩晨一點了,還沒等到一輛出租車。我決定步行,走一步就離家近一步吧。

公司在城郊,走出一百米,身後的門燈就沒有了光亮,隻有昏暗的路燈無精打采地亮著。路上沒有一個行人,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後背直冒冷汗。

我一邊驚恐地四下張望,一邊疾步前行。忽然有一瞬間,濕漉漉的襯衣領子貼到了我的臉上,是我的汗水和淚水給打濕的。

淩晨兩點半,終於看到了小區的大門。我的心慢慢恢複了正常跳速。

進門時,正碰上租我家閣樓的鄰居,他在夜市賣烤串,也剛剛收攤回來。我們一起回家。我問他,這麼拚有什麼願望?他說想在城裏有一個自己的家。他又問我的願望。我說想升職加薪,買輛自己喜歡的車。

八年過去了,2016年的奧運,當聽到女子一百米仰泳銅牌得主傅園慧說的那句“洪荒之力”,我笑了,眼裏卻流下了淚。

那位企業家、我,還有賣烤串的鄰居,也是用洪荒之力走到了夢想最初的地方。

其實,誰天生也並不是有著無堅不摧的洪荒之力,逼著你往前走的,不是前麵的詩和遠方,而是身後的萬丈深淵。

泰戈爾說:“除了通過黑夜的道路,無以到達光明。”

是的,當與命運狹路相逢,路很長,夜很黑,你別無退路,隻能在胸口刻上一個“勇”字,克製著所有的恐懼,咬牙走過那段獨行的夜路。

走著走著,天就亮了。

寧願走在泥濘的路上,也不走一步回頭路

1

網上有個故事,說兩個女孩為了製造出適合中國女性用的香水,花費七年調製了上萬次才成功。

一個孩子,完成從小學生到中學生身份的轉換要用六年時間;一個職場人,適應從職場新人到百分百職場人的身份轉換,至少要半年時間。七年,說起來可能是一個比較空泛的時間概念,但真正經曆了七年,才會知道堅持一件事情多不容易。

那兩個女孩,一個是香水評香師,一個是香水設計師。她們放棄百萬年薪的工作,一起辭職創業,組建調香師團隊,參與香料選取的工作,確定香水前調味道和後調味道,過程中有過激烈的討論,但從未想過放棄。即使邁出一小步很困難,她們也堅定地一往無前。

後來,兩個女孩做成了她們想要做的事情。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不久前,一個做HR(人力資源)的朋友和我吐槽:他們公司的年輕人好像商量好了一樣,動不動就問她怎麼才能少走彎路,盡可能快地升職加薪。當時她苦著一張臉,說:“我能怎麼辦啊?我也很絕望啊!我要告訴他們一步一腳印,咬牙不回頭嗎?我說了他們就會照做嗎?”

的確,能這樣問的年輕人大多想要以最快同時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在職場中平步青雲,對未來有許多夢幻的憧憬,但事實上,職場哪裏有什麼獨門絕技?如果非要說有,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就是最快的方法。

2

一往無前的路上,總會有幾段難行的曲折路,就像姑娘們談戀愛,無論怎樣小心也總會遇見幾個渣男。

倘若你可以知難而行,總有一天,會感謝沒有輕易放棄的自己。

餘華曾參加過一次高考,然而他對未來的憧憬以落榜告終,隻能乖乖地進了衛生院做一名牙科醫生。

他不喜歡這份工作,“每天八小時的工作,一輩子都要去看別人的口腔,這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

衛生院對麵是文化館,年輕的餘華常常在工作間隙,坐在窗邊看人們從文化館進進出出。看得久了,他忽然明白了文化館與衛生院的不同。文化館有趣,衛生院沉悶。對於像餘華這樣的年輕人來說,沒有什麼比沉悶更難以忍受。

從那時起,餘華就開始想要棄醫從文,到文化館工作。為此,他把工作以外的全部時間都用來實現夢想。當時,餘華住在虹橋新村26號,在這間臨河小屋裏,他琢磨川端康成的寫作方法與表達方式,嚐試坐下來寫稿子,並與當地喜歡文學的年輕人成了朋友,談天說地,聊人生,聊夢想,也聊閱讀與投稿的經驗。

每次在網上看到餘華這一段經曆時,我總會想起北島的詩: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

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

永遠執著的人,才配得起永遠有趣的生活。

有夢想的年輕人,無論前方有多曲折,總能給自己一個不走回頭路的理由。

盡管寫好的稿子屢屢被退回,但這一路曲折,終於輾轉沉澱為餘華寫作的“養料”。在處女作短篇小說《第一宿舍》中,他寫道:“這家醫院和這幢樓一樣,都已有六十年曆史,如今全院所有進修、實習醫生全擠在樓上。樓下是醫院的托兒所,與太平間隔路相望。”

後來,餘華的稿子陸續被發表,《北京文學》雜誌編委邀請他赴京改稿給了他繼續前行的信心,他想要走下去的路,總算不再曲折。

他勝在不回頭。

3

有個創業的朋友,新產品上線遭遇差評,他二話不說帶領團隊埋頭苦幹小半年修補產品bug(漏洞),可是二次上線後依然差評無數。

團隊成員像癟了的氣球,開會討論怎樣渡過眼前難關的時候,產品經理垂頭喪氣,說:“產品不好做,我們有什麼辦法?”技術經理皺著眉頭,說:“嗯,技術再好也敵不過一大把山寨。”

朋友擅長演講,創業前,他可以不慌不忙在一百多人麵前闡述產品理念和營銷策略,那一次他卻慌了神兒,生怕團隊因為眼前的挫折失去前進的動力,因而態度分外誠懇,掏心掏肺。

他說:“產品上線出問題很難避免,畢竟要麵對用戶和市場的考驗。這可能是件好事,也可能是件壞事。有用戶投訴,說明產品還有進步的空間,隻要我們能夠繼續做下去,在做的就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他說完,大家沉默了一陣子,終於有人開口提出可行性建議,進而展開了團隊討論。

總算又渡過了一個難關。

後來,朋友的產品依然沒有很大起色,但他和他的團隊寧願走在泥濘的路上,也不走一步回頭路。

並不是因為沒有路途可回頭,而是創業路上本就艱難,與其重新再來,不如勇敢撐下去,就算他日真的沒有成功,至少回想起來,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整個團隊沒有人退縮。大家都在和挫折死磕,把問題解決掉就是進步,大家都在努力,也都不再著急、焦慮。

4

所謂進步,就是攻克一個難關,挺過一次挫折,讓自己成長,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和應急能力。隻要堅持下去,你就可以持續成長,成功總有一天會到來。

倘若你回頭,則意味著你所吃過的苦都是白搭,你所流淌的汗水都已蒸發。

茨威格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現實世界沒有哆啦A夢,也沒有任意門,想要成功,就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對抗挫折的能力。時光不回頭,你我皆凡人。人生路上,沒有回頭路可以走。

永遠執著的人,才配得起永遠有趣的生活。

我們需要跌倒多少次,才能找到自己

我有兩個疲憊時期必聯係的朋友,一個叫量量,一個叫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