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reference_book_ids\":[6966481848494984206,6656561731864628228,70028537248717240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時間一定要浪費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如果你每天隻是機械地完成一些任務,那麼人生也會變得荒蕪、漫長。
不要為了生活而將就,不為了某些目的而討好,
勇敢一點,堅持自己的愛好,它將賦予你強大的生命感受力,
不再麻木地消耗時間,把每天的生活過得新鮮、有趣。
人就這麼一輩子
我常以“人就這麼一輩子”這句話來告誡自己並勸說朋友。
這七個字,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
它能使我在懦弱時變得勇敢,驕矜時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稱它為“當頭棒喝”“七字箴言”。
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輩子;春發,夏榮,秋收,冬藏,看來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
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時間,多看看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跡。
每當我為俗務勞形的時刻,想到那七個字,便憶起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句子,而在哀時光之須臾,感萬物之行休中,把周遭的俗事拋開,將眼前的爭逐看淡。我常想,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馱過這短短的幾十年就煙消雲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麼好解不開的呢?
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
短短數十寒暑,剛起跑便到達終點的一輩子;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屬不屬於自己的一輩子;此刻過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輩子;白了的發便再難黑起來,脫了的牙(永久齒)便再難生出來,錯了的事便已經錯了,傷了的心便再難康複的一輩子;一個不容我們從頭再活一次,即使再往回過一天,過一分,過一秒的一輩子。
想到這兒,我便不得不隨著東坡而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便不得不隨陳子昂而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時間,多看看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跡。
人就這麼一輩子。
你可以積極地把握它,可以淡然地麵對它。
看不開時想想它,以求釋然吧!精神頹廢時想想它,以求振作吧!憤怒時想想它,以求平息吧!不滿時想想它,以求感恩吧!
因為不管怎麼樣,你總很幸運地擁有這一輩子,你總不能白來這一遭啊!
有愛好的人生,才是有趣的人生
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社會,人們越來越浮躁,大家拚命向前奔跑,生怕被時代拋棄,做父母的更是這樣。
“詩魔”白居易詠道:“人皆有一癖,我癖在書章。”人必有良癖,而後有所成。人無癖則無趣。
這個世界上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何謂有趣,就是擁有彰顯你趣味的愛好。
一個有趣的人,一定會有心的癡迷愛好。而一旦將這些興趣愛好堅持下去,即使生活跌入低穀,也會從容麵對,波瀾不驚。
愛好讓苦難的日子過成詩
寫出千古名篇《桃花源記》的陶淵明,他生平有三大愛好,飲酒、讀書、彈琴。這三大愛好貫穿了他的一生,即使是在退出官場後,生活清貧的他也能靠這三大愛好把生活過得悠然自得,趣味盎然。
陶淵明曾自述:“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從小他就愛看書和彈琴,以至於常常忘了吃飯。
愛讀書讓陶淵明滿腹經綸,順理成章地走上了仕途之路。在對官場的黑暗感到無力適從後,陶淵明徹底退出,歸隱田園。
歸隱後的陶淵明攜妻兒居住在南山腳下的一所簡陋的茅屋裏,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失去了朝廷俸祿,加上陶淵明又不善農耕,即使每日晨出夜歸,披星戴月地勞作,家境依然一年不如一年。
如果遇到豐收年,還可以勉強管饑飽,但若遇到災年,則“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災難屢降,除了天災還有蝗災,導致陶淵明到了“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的地步。
後來更是遇到一場火災,燒毀所有,被迫搬家,生活流離失所,糧酒常絕,困苦顛簸。饑餓和貧寒長期折磨著他。
在這樣貧寒交錯、食不飽饑的日子裏,陶淵明依舊晨曦日落時吟詩彈琴,生活的苦難絲毫影響不了他的雅興。無論達官貴人還是窮困潦倒的人都願拜訪他,陶淵明的門前儼然一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熱鬧場麵。
沒錢買酒時,陶淵明就自己釀酒。一日,陶淵明正在釀酒,一朋友前來探望。適逢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後,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後接待朋友。喝著自己釀造的酒,和朋友高談闊論,人生好不快活。
陶淵明學琴學得忘乎所以。“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為了能專心致誌彈琴,竟息交絕遊。而據史書記載,陶淵明的琴沒有任何裝飾,連琴弦都沒有,就是一架略具琴形的木板。然而就是如此簡陋的琴,陶淵明卻彈得很是盡興,每逢飲酒聚會的時候,便撫弄一番,以此表達生活的意趣。
人居陋室,清琴橫床,濁酒半壺。
在陶淵明眼中,即使住在簡陋的屋子裏,隻要有書,有酒,有琴,斯晨斯夕,每一個時刻都是那麼美好。生活是陶然自得的,苦難的日子也成了詩。
愛好是身心快樂的調節劑
愛好往往是“無用”的,不為功名利祿,隻為身心快樂。
縱觀娛樂圈,很少有像徐靜蕾這樣身在演藝圈卻從不為演員兩字困住,隨心所欲做著自己愛做的事情,不被聲名羈絆。
在一段采訪中,徐靜蕾這樣說:“我們就應該坦然麵對,我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隻要在法律的標準之上,我們應該非常坦然地接受自己,所謂愛自己也就是這個意思。”
她不僅這麼說,也確實這麼做。當意識到自己真正熱愛導演工作時,她就開始為自己導第一部電影而努力。自己寫劇本,自己找演員,拍攝服裝是自己的舊衣服,所有的事情都親力親為,最終完成了自己導演的首部作品《我和爸爸》,這部電影也獲得了第二十三屆最佳導演處女作。
憑著對導演的摯愛和堅持,徐靜蕾後來又陸陸續續拍了多部電影,大多是叫好又叫座。
除了當導演,徐靜蕾對書法也是特別熱愛,她的字已經成了她的一張名片。徐靜蕾很小就開始練字,無論酷暑嚴寒,從不間斷。即使在現在日益繁忙的生活中,她也會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練習書法。
持續不斷地練習書法不僅讓她的字得到書法界一致認可,她的字體還被命名為“方正靜蕾簡體”,被方正納入個人書法計算機字庫,要知道在此前推出個人字庫的皆是國內書法界大家,比如啟功、王祥之等。
一個有趣的人,一定會有源自內心的癡迷愛好。而一旦將這些興趣愛好堅持下去,即使生活跌入低穀,也會從容麵對,波瀾不驚。
當別的女明星都在忙著接通告,生怕自己失去了存在感時,徐靜蕾卻一點不關心。她在思考,怎樣讓自己過得更有趣。正如她早期在博客裏寫道:“人最重要的是讀書、學習和體驗生活。”
當導演,寫劇本,練書法,學畫畫,做手工,正是有了這些愛好,才讓她不再隻為眼前的工作束縛,愛好滋養了她的身心,讓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徐靜蕾告訴我們:女人美在骨。現代女人不僅要注重外表,更要美在內在。而愛好正是讓自己擁有內在美的精神養料。
愛好讓我們的靈魂更加有趣
梁啟超說:“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我隻覺得天下萬事萬物都有趣味,我隻嫌二十四點鍾不能擴充到四十八點,不夠我享用。”可見,有了趣味的生活才是最高級的生活。
用老頑童來形容黃永玉一點也不為過,作為著名畫家的黃永玉,九十四歲高齡的老爺子並不像一般大師那樣嚴肅刻板,反而讓人覺得頗有點“老不正經”。
五十歲考駕照,八十歲上時尚雜誌封麵,九十一歲撩到林青霞,九十三歲開著法拉利飆車。這哪裏是九十多歲的老頭,連90後都望塵莫及。
黃永玉的愛“玩”出了名。他愛好一切新鮮好玩的事情,並把這種愛好發揮到了極致。
他癡迷畫荷花帶來的樂趣,為了畫出荷花的千姿百態,萬種風情,一有閑暇時間就去荷塘賞荷,細細研究荷花的各種形態,光是荷花的速寫就畫了八千多張。他畫的荷花獨具一格,神韻兼備。他還以荷抒懷,以荷詠誌。後來,幹脆給自己的住處建了荷花塘,從此天天以荷為伴,以至於被稱為“荷癡”。
他享受建造房子的樂趣,他愛給自己建造別墅,精心設計房子的每一處細節。他設計的房子都成了一件件獨具風格的藝術品,成為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許多人認為他建造房子無非是有了錢之後擺闊,而他卻說:“房子是藝術創作的一部分,蓋房子不僅是一個人的開心,更是很多人的開心。”
他熱衷購買各種跑車,也喜歡玩車。家裏收藏了數不勝數的豪車,偶爾心血來潮,還會和小年輕們一起飆飆車,較量一番。有一次白岩鬆去采訪他時,看到他的紅色法拉利跑車驚呆了,說:“老爺子,你都一大把年紀了,還玩這個!”
黃永玉回答:“我又不是老頭。我玩車就是因為好玩。”因為愛車,讓人忽視了他的年齡。事後,白岩鬆在他的書《白說》裏麵提到:“我追求在我老年的時候,成為黃永玉老爺子。這樣的人簡直是無法想象的,瀟灑到了極致。”
從不參加綜藝活動的林青霞更因為他一句:“你呀,得讓自己變得野一點。”便參加了綜藝首秀。越是年紀大了,越是要保持好奇心。是呀,有趣從不受年齡限製。
有趣的人總會給生活製造更多的樂趣,不因年齡的增長而喪失玩心,這樣的人走到哪裏都自帶光環,不光自己過得有趣,更讓周圍的人感到一片熱氣騰騰。
文學家蕭伯納說過:“在享受人生樂趣方麵,有錢和沒錢的差別微乎其微。”
可見,一個人的有趣和金錢、社會地位沒有關係。真正的有趣是經曆生活的各種曆練後,依然有根植內心的愛好,依然熱愛生活本身。
你的愛好會讓你在平庸瑣碎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去體驗另一種自我選擇的生活。愛好,會擴展你人生的寬度和高度。
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多,快樂的機會也越多,生活將變得日漸豐盈,靈魂更加有趣。而一旦你將自己的愛好發揮極致,把某一種愛好發展成一種技能或者一項事業,就越不容易受生活的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