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健康生活——求醫不如求自己(3 / 3)

愛迪生認為他無窮的精力和耐力,都來自於他隨時想睡就睡的習慣。

拿破侖·希爾曾建議好萊塢的一位電影導演傑克·查納克試試這種方法,查納克後來說,這種辦法可以產生奇跡。幾年前他是米高梅公司短片部的經理,常常感到勞累和精疲力竭。他什麼辦法都試過,喝礦泉水、吃各種營養藥,但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

兩年之後,拿破侖·希爾再見到他的時候,他說:“出現奇跡了,這是我醫生說的。以前每次我和手下的人談短片問題的時候,我總是坐在椅子上,非常緊張。現在每次開會的時候,我都是躺在辦公室的長沙發上。我現在覺得好多了,每天能多工作2個小時,卻很少感到疲勞。”

如何使用這些方法呢?如果你是一位打字員,你就不能像愛迪生或是山姆·高爾溫那樣,每天在辦公室裏睡午覺;而如果你是一個會計員,你也不可能躺在沙發上跟你的老板討論賬目的問題。可是如果你住在一個小城市裏,每天回去吃午飯的話,飯後你就可以睡十分鍾的午覺。這是馬歇爾將軍常做的事。在二次大戰期間,他覺得指揮美軍部隊非常忙碌,所以中午必須休息。如果你已經過了50歲,覺得你還忙得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那麼趕快趁早買人壽保險吧。

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中午睡個午覺,至少要在吃晚飯之前躺下來休息一個小時,這比飯前一杯酒要健康多了。如果你能在下午5點、6點或者7點左右睡1個小時,你就可以在你生活中每天增加一小時的清醒時間。為什麼呢?因為晚飯前睡的那1個小時,加上夜裏所睡的6個小時——一共是7小時——對你的好處比連續睡8個小時更多。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如果休息時間多的話,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佛德瑞克·泰勒,在貝德漢鋼鐵公司擔任科學管理工程師的時候,就曾以事實證明這件事情。他曾觀察過,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貨車上裝大約12噸半的生鐵,而通常他們中午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他對所有產生疲勞的因素,作了一次科學研究,認為這些工人不應該每天隻能裝12噸半的生鐵,而應該能裝運47噸。照他的計算,他們應該可以做到目前成績的4倍,而且不會疲勞,隻是必須要加以證明。

泰勒選中施密德先生,讓他按照秒表的規定時間來工作。有一個工人站在一邊拿著一隻秒表來指揮施密德:“現在拿起一塊生鐵,下麵坐下休息,現在休息。”

結果怎樣呢?別人每天隻能裝運20噸半的生鐵,而施密德每天卻能裝運到40噸生鐵。在佛德瑞克·泰勒在貝德漢鋼鐵公司工作的那3年裏,施密德的工作能力從來沒有降低過,他之所以能夠做到,是因為他在疲勞之前就有時間休息:每個小時他大約工作26分鍾,休息34分鍾。他休息的時間要比他工作的時間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績卻差不多是其他人的4倍。

不論有多強的意誌力,大自然都會強迫一個人睡覺。大自然會讓我們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不喝水,卻不會讓我們長時間不睡覺。常常休息,按照你自己心髒做事的辦法去做——在你感到疲勞之前先休息,然後你每天清醒的時間,就可以多增加一小時,這也是保持健康的一個秘訣。

擺脫心靈的枷鎖

擺脫自己的心靈枷鎖,你會成功地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人的一生要走過的路很漫長,而在這漫漫的人生路上,並不都是筆直的大道。這中間我們要遇到許多坎坷與束縛。因而,麵對這樣的人生,我們需要不斷地左衝右突,掙脫束縛,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快樂。隻要我們保持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困難和束縛,終究會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有這樣一個關於大象的故事,講的就是如果擺脫不了心靈的枷鎖,那麼即使是一根小小的鐵鏈也能把千斤的大象困住。

一個小孩在看完馬戲團精彩的表演後,隨著父親到帳篷外麵拿幹草喂剛剛表演完的動物。

這時候小孩注意到有一個大象群,就問父親:“爸爸,大象那麼有力氣,為什麼它們的腳上隻係著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真的無法掙開那條鐵鏈嗎?”

父親笑了笑,解釋道:“是的,大象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因為在大象小的時候,馴獸師就是用同樣的鐵鏈來係住小象,那時候的小象,力氣還不夠大,小象起初也想掙開鐵鏈的束縛,可是試過幾次之後,知道自己的力氣不足以掙開鐵鏈,也就放棄了掙脫的念頭。等小象長成大象後,它就甘心受那條鐵鏈的限製,不再想逃脫了。”

正當父親解說之際,馬戲團裏失火了,草料、帳篷等物品都被燒著了,大火迅速蔓延到了動物的休息區。動物們受火勢所逼,十分焦躁不安,而大象更是頻頻跺腳,但仍然掙不開腳上的鐵鏈。

凶猛的火勢最終逼近了大象,其中一隻大象已被火燒著,疼痛之餘,它猛然一抬腳,竟輕易將腳上鐵鏈掙斷,於是迅速奔逃到安全的地帶。有一兩隻大象見同伴掙斷鐵鏈逃脫,立刻也模仿它的動作,用力掙斷鐵鏈。但大部分大象卻不肯嚐試,隻顧不斷地焦急地轉圈跺腳,最後被大火席卷,無一幸存。

在大象成長的過程中,人類用一條鐵鏈限製了它,即使那樣的鐵鏈根本係不住有力的大象,但大象卻從未想到過掙脫。這就是人們在大象的心裏加了一把枷鎖的緣故。而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中,是否也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鏈條係住了我們?而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也就自然將這些鐵鏈當成習慣,視為理所當然。於是本該屬於我們獨特的創意就被自己這些習慣抹掉,並開始向環境低頭,甚至於開始認命、怨天尤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你願意靜待生命中的大火,甚至甘心被它所席卷,而低頭認命?還是立即在心靈上掙開環境的束縛,獲得追求成功的自由?其實在這兩者之間作出選擇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打破已有的格局,擺脫心靈的枷鎖。

如果你現在覺得自己還沒有打破這些枷鎖,那麼就請看下麵的這些枷鎖在你身上是否存在。然後再對症下藥,給自己的心靈放一把大火。

第一種類型:一直擔心“別人會怎樣想”的心靈枷鎖。

有的時候,當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功,而是先想到如果失敗了“別人將會怎麼看?”這是一種最普遍而且最具自我毀滅性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枷鎖。它不僅會傷害你的創造力和人格,還有可能把你原有的能力破壞殆盡,使你永遠隻停留在原地。

這裏給你推薦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為擺脫這種“別人”式的心靈枷鎖,你不妨想一想,首先你要清楚“別人”並不是“先知先覺”,他們往往都是“事後諸葛亮”。然後要時刻提醒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不要管別人會怎麼想,怎麼說。

第二種類型:認為“已為時太晚”的心靈枷鎖。

人的一生要經曆許多的成功與失敗,並不是說成功者就不會失敗,往往是越成功的人,他們所經曆的失敗越多。並且成功沒有時間的先後,隻要奔著自己的目標努力,無論成功的大小都會有所回報的。然而,許多失敗者失敗後就覺得再重新拚搏已為時太晚了,無法再創業了,於是對自己的未來完全妥協,逆來順受地熬日子。試想如果一位30歲的青年做生意虧了本就自認為無法東山再起,一位40歲的寡婦就自認為太老無法再婚,一位10年前破了產的廠長要想重新開始投資就認為時過境遷。那麼30歲就否定了自己的未來,40歲的婦女就變得老態龍鍾,10年後再投資就覺得時機不在的人,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認為的那樣就不能再成功呢?

為了解除這種“為時太晚”的枷鎖,這裏給你一個建議,看看那些社會上的活躍人物,他們不去理會年齡的限製,並下定決心,不斷奮鬥終究會有新成就。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成功與年齡無關,重新開始永遠為時不晚。

第三種類型:背著“過去錯誤”的心靈枷鎖。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害怕再次嚐試,因為他們曾經失敗過,受創很深,所謂“一朝被蛇咬,千年怕井繩”。但是,對每一位有誌之士來說,他都必須對過去所犯的錯誤保持正確的哲學觀,從而使他得以再次突破,再創佳績。如果你能真正的理解“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那你就不會害怕失敗。而如果你把失敗看成是成功路上所要學習的一筆財富的話,那麼你就不會被失敗所打倒。

這種類型的枷鎖的解決方法是,你完全不必把“過去的錯誤”看得太重。其實那根本不能算作失敗,隻能算是受教育,它能教會你許多事情,使你更加成熟。

第四種類型:擔心“注定會失敗”的心靈枷鎖。

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一旦失敗,便將自己初始的動機統統地扼殺。他們不斷重複著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他們因此把自己看得渺小,無法真正透徹地看清自己。

為了擺脫“注定會失敗”的枷鎖,你不妨保持積極的態度。切莫在不經意中將自己的創新意識拋棄。隻要想著我將要成功而不是會失敗;我是一個勝利者而非一個失敗者,擺脫自己的心靈枷鎖,尋找一切能幫助自己成功的方法,你會成功地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總之,一個人要想身心愉悅、獲得健康,並且取得成功,早日實現心中的理想,就必須掙脫以上這些束縛心靈的枷鎖。

趕走心中抑鬱的陰霾

人生路漫漫,艱難險阻其實是命運的另一種饋贈。

抑鬱是一種消極而低落的情緒,人置身其中就仿佛處在陰暗的圍牆之中,無法體味到開朗、灑脫、豁達的人生境界。

一個人若想擁有健康的體魄,就必須從抑鬱中走出來。若想改變某些人容易憤怒或急躁的性格,不是十分困難,但是想改變他們抑鬱的心理卻不是很容易。因為抑鬱代表一種消極的意識和自我折磨的心態。情緒控製能力不高者,很難走出抑鬱的陰影。

抑鬱與傷寒和流感不同,抑鬱瓦解了人們的意誌,消耗了人們的精力。它不是單一的病症,它有很多種類型,其病型也各不相同。一些人的抑鬱是由家庭、人際關係或與社會隔絕等問題所造成的;另一些人的抑鬱似乎與他們早期苦難的生活經曆有關;還有一些人的抑鬱與遺傳有關,使得他們具有抑鬱的易感性;更有一些人其抑鬱根源於某些生活上的事,諸如失業、住房、貧窮或重大的財產損失問題。當然,人們或許有其中一種或多種問題,因此毫不奇怪,我們對付抑鬱,需要各種治療方法和手段,不過對一個人有效的方法或許對另一個人無效。因此,隻有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得到徹底的恢複。

擁有豁達的人生態度,是甩掉抑鬱的較好辦法。不幸的人隻記得不幸的內容,幸福的人則隻記得一生中高興的事。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啊!”小和尚說。師父揮揮手:“隨時!”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小和尚喊:“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師父說:“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撒完種子,接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小和尚急得喊道:“種子都被鳥吃了!”師父說:“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半夜一陣急雨,小和尚一大早便衝進禪房說:“師父,這下可完了,好多草籽都被雨衝走了!”師父說:“沒關係,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了。”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本沒有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抑鬱的人對日常必須參加的活動會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我們應對這些活動進行合理安排,以使它們能一件一件地完成。以臥床為例,如果躺在床上能使我們感覺好些,躺著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抑鬱的人來說,事情往往並非這麼簡單。他們躺在床上,並不是為了休息或恢複體力,而是一種逃避的方式,因為沒有事情可做。我們會為這種逃避而感到內疚、自責。床看起來是安全舒適的地方,然而,長此以往,我們會更加糟糕。因此,最重要的是,努力從床上爬起來,按計劃每天做一件積極的事情。

有時,一些抑鬱者常常帶著這樣的念頭強製自己起床:“起來,你這個懶蟲,你怎麼能整天躺在這呢?”其實,與之相反的策略也許會有幫助,那就是學會享受床上的時光,每周至少一次,你可以躺在床上看報紙,聽收音機,並暗示自己:這多麼令人愉快。你應當學會,在告訴自己起床做事情的時候,不再簡單地“強迫自己起床”,而是鼓勵自己起床。因為躺在那兒想自己所麵臨的困難,會使自己感覺更糟糕。

對抗抑鬱的方式,就是有步驟地製訂計劃。盡管有些麻煩,但請記住,你正訓練自己換一種方式思維。如果你的腿斷了,你將會逐漸地給傷腿加力,直至完全康複。有步驟地對抗抑鬱也必須是這樣的。現在,盡管令人厭倦的事情沒有減少,但我們可以計劃做一些積極的活動,即那些能給你帶來快樂的活動。例如,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坐在花園裏看書、外出訪友或散步。有時抑鬱的人不善於在生活中安排這些活動,他們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痛苦的掙紮中,一想到衣服還沒洗就跑出來,便會感到內疚。其實,我們需要積極的活動,否則,就會像不斷支取銀行的存款卻不儲蓄一樣。積極的活動相當於你銀行裏有存款,哪怕你所從事的活動,隻能給你帶來絲絲快樂,你都要告訴自己:我的存款又增加了。這樣,你就會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了。

在漫長的旅途中,失意並不可怕,受挫折也無需憂傷。用豁達的態度去迎接它,把艱難險阻當成是人生對你的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坑坑窪窪也是對你意誌的磨礪和考驗。有了這種思想,才不會終日鬱鬱寡歡,才不會覺得人生太壓抑。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挺起剛勁的脊梁,披著溫柔的陽光,找到充滿希望的起點。

抑鬱者的自責是徹頭徹尾的。在不幸事件發生或衝突產生時,他們認為這全是他們自己的錯。當我們犯有過錯,或僅有一點過錯時,我們會出現承擔全部責任的傾向。然而,生活事件是各種情境的組合體。當我們抑鬱的時候,跳出圈外,找出造成某一事件的所有可能的原因,會對我們有較大的幫助。我們應當學會考慮其他可能的解釋,而不是僅僅責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