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修心靈:包容造就慈愛人生(1)(3 / 3)

你身邊的人,不可能每個人都看見你的內心,但每個人都能看見你的反應,而你的反應,就構成了公眾眼中的你。正由於這個道理,很多人都認為是別人的不良言行侮辱了自己的形象,但事實是你的不正確反應,侮辱了你自己的形象。

某部門內部不和,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考慮到他們內部已經無法自行解決,上級領導便參加了他們的一次例會。起先由於領導在場,大家表麵上還很客氣,隻是氣氛有些僵硬。會中,部門主管提出某項議案,一位骨幹當即反對,主管初時還能克製,但不久便開始反擊。雙方由爭論到爭吵,所有的人都卷入,或者幫腔,或者打太平拳,或者和稀泥,許多與議案不相關的事都扯出來作為砸倒對手的武器,最後骨幹及幾個員工拂袖而去。主管氣得眼圈都紅了,對領導說:“老子恨不得一刀殺了那個王八蛋!”等到他氣消了,領導跟他吃中飯,對他說:“不管議案本身有無問題,你是主管,為什麼要跟下屬這樣爭吵呢?”他說:“我也想寬容對人,我也想做個成熟的人,但你看看他們那個樣子!我實在寬容不了,我的個性就是受不得氣!”

領導說:“作為管理者,你必須做到能體諒手下,如果你還不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那麼你就不妨先學會忍耐,因為忍耐是寬容的第一步。其實你今天的表現已經很好了,開始你忍耐了好一會兒,最後才忍不住了。以後,你忍不住的時候,再堅持保持平靜多一會兒。你的能力我相當放心,隻要你能保持冷靜,什麼問題都能解決。把什麼都歸結為個性,是沒有勇氣的表現。相信我,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成為能十分體諒他人的人。”

幾年後的一天,那位主管已經成長為一位高級管理人員,雖然偶爾還會私下向領導抱怨幾句、發泄一下,但在公眾心目中,他已經是一個很有魅力的領導者,他所領導的部門,也由於他的成長與成熟,成為相當優秀的團隊。

包容是成熟者的風範。《莊子》中寫了不少“真人”,好像神仙一樣,火裏來水裏去,水裏來火裏去,燒不著也淹不死,就算投進猛獸成群的山林,猛獸也不傷害他。莊子的話不過是用一些誇張的比喻,說出與埃諾莉·羅斯福一樣的道理:“不經你的許可,沒有任何人能夠傷害你。”當然,在莊子的筆下,這些人都是得“道”之人。“道”的內涵則是它能包容的萬事萬物的各類規律和各色人等的各類想法。

在生活以及職場中,我們都要記得,不是別人傷害了你,而是你的反應傷害了你。我們不能選擇別人的言行,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反應。當我們以一顆包容之心處理所麵臨的人與事的時候,自然就會樹立起一種成熟者的練達與風範,就必然會受到他人的尊敬與支持。

人的一生,並不在於你麵臨什麼樣的處境,而在於你選擇做什麼樣的人。一個成熟的人,就是兼具高勇氣與高包容心的人。一個成熟的人,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與信念,又能包容和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一個成熟的人,有勇氣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時也會顧及他人的利益。

一個天真爛漫者,往往偏於包容而又遜於勇氣;一個憤世嫉俗者,又往往偏於勇氣而遜於包容。隻有一個理想的現實主義者,或者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或者說一個成熟的人,才能在兩者的平衡之間,順利地走向自己的目標。

成熟,有時候是要付出代價的,不隻是獲得成熟要付出代價。表現成熟,一樣要付出代價。你必須壓抑自己真實的感覺,而采取對方希望的表現,做出高姿態。不管如何,許多人都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你不那樣做,也不會出現對你有利的結果,隻能徒增別人的反感和偏見罷了。

因此,包容總是會與成熟走在一條道上,而且總是走在成熟的前麵。

4、包容是遠見者的風範

包容,是一種高尚的人格,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毫無疑問,包容是修煉心性的重要內容。道祖老子稱讚“上德若穀”。夫“穀”者,虛也虛者,能容也。比喻人的胸懷象山穀那樣寬廣,以形容人十分寬容。即所謂“心若空穀”也。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如果一個人能夠顧全大局,相忍為黨,他人對自己的損害或損失也不計較或不追究,說明這個人便具有了包容的人格和品德。

包容是一種修養一種成熟,這種修養表現出來的不是軟弱,相反是力量是魅力是過人的目光與胸懷;是對於人性的深度理解、是對於利益的整體把握、是對於個性的充分尊重;是對於共存原則的貫徹與實施。包容是一種整體觀念是一種高瞻遠矚。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有一個叫斯坦東的戰將,對林肯總統有很深的偏見。他認為林肯總統沒文化,人憨,而且長相也難看,因此,他常常在公開場合諷刺林肯,說林肯總統是個笨蛋,長得像長臂猿。有一次,他居然這樣嘲笑林肯總統:“我們為什麼非得到森林裏去看大猩猩呢,白宮就有一個現成的在抓耳撓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