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劉群的抉擇(2 / 2)

張年見金晃射死鞏誌,率軍進入武陵城中。拔出腰間佩劍正欲揮軍攻城,蜀主劉群和興豐忽然來到。劉群說:“張賢侄且住,朕素知東吳經營武陵城久矣。張賢侄宜且退,而後再從長計議。”興豐說:“關某接探馬來報,勝東已從夷陵率兵4000馳援武陵。”張年說:“既是陛下降旨,臣怎敢不從。”於是下令退兵,金晃打開城門,勝東率援軍也進入武陵城。我於是封勝東為中郎將,並命人上表請賜其關內侯之爵。金晃和勝東同守武陵,拱衛荊州之西。將戰死將士的屍首命人用船載回建業,命有關部門將遺體送還死者家中並以重金撫恤。蜀軍為了慶祝此次的勝利大犒三軍,拔寨班師返回武陵源禦營。劉群率軍回到禦營封賞此次全體出征人員,命令將唯回成都丞相府陳宏處報捷,並詢問下一步的行動計畫。

第二天,我接到使者來報,吳王殿下親自到武昌督戰。我在想這江東的畸形兒到底長得什麼樣呢?在適當的時候我一定要去武昌朝見一下他。我表奏金晃軍功,吳王殿下遂封金晃為武陵侯。

此後的一天多時間裏,興豐帶領他的騎兵們清理了戰場,將己方戰士的屍體火化帶走。第三天,哨兵碰到了凡霆的先頭部隊。

“大人”,“都督”丁穀跟麥進他們同時對凡霆行禮道,而金晃仍是一成不變地孤傲。

看著眾將臉上的疲色,袁成皺著眉頭開口問道:“為什麼不等我帶軍趕來就發起進攻?”話語裏有一絲不滿。

“因為我們怕來晚了。”聽到凡霆的問話,金晃淡淡地對袁成說道。

“那些精銳騎兵呢?”聽到金晃的回答,凡霆不再計較剛才的問題,而是問了一個他最關心的事。

“雖然我們還是來晚了,但大部分的精銳騎兵都留下了。”

聽到金晃的話,凡霆懸著的一顆心放下了。但旋即他想到了什麼。

“既然如此,那個鞏誌呢?”

聽到凡霆的話,丁穀麥進等人互相看了看對方,都沒有開口。金晃看到這樣的情況,毫不在乎地對凡霆道:“鞏誌是我殺了。”全然不顧其他眾將詭異的臉色,而看到他們這樣的表情,丁穀也很是疑惑。

看著麥進等人詭異的表情,凡霆也很是疑惑,但他很快就想到了為什麼麥進等人的神色會這樣,看來還是皇親國戚啊就是辦點錯事也沒人敢說。想明白的凡霆對金晃說道:“既然都死光了,那我們就走吧,勝東他們還在武陵等我們回去!”說完,不理滿臉疑惑的麥進等人,掉頭就走。

這次的戰鬥,騎兵方麵沒有什麼損失,連戰鬥都沒打上,自然談不到什麼損失。而步兵方麵倒是傷亡近兩千,一下子減員五分之一,這讓凡霆很是心疼。

回到武陵,凡霆等人不得不麵對百姓的眼淚,那陣亡的一千多人裏麵,很多都是武陵本地的青壯。但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凡霆覺得金晃在看著那些痛哭的父母的時候,眼睛裏流露出的,是羨慕的神色。

但凡霆已經沒有辦法多想,因為勝東給他帶來了一個消息,在東吳朝廷的內部,始終存在著一股對凡霆的反對勢力。這些人說好聽的叫做“主和派”,說不好聽了就是“投降派”或者叫“****”。這是一夥以元副為首的文官勢力,從戰爭的開始便鼓動金義與蜀議和,甚至不惜以割荊州為代價。我擔心此次武陵源兵敗之後,元副等人會借此事大做文章,進而上表對付我。這時,我決定先發製人,在元副之前向金義上表請戰。我回想起當年凡霆的身份、地位以及與金義的關係,當晚我在書房中親自執筆,書寫奏章。說句心裏話,我還真不習慣毛筆寫字,還得寫繁體字。但我又信不過其他人,隻好自己搞定了。我考慮了一下,臣子對君主上奏章的用詞和格式,終於用一個時辰寫完了奏章。寫完之後我自己又看了看,隻見上麵寫道:

臣凡霆再拜奏於我主吳王殿下,夷陵地處險要,乃國之門戶也。得之則勝,失之則危。夷陵若失不僅失一郡之地,且全荊之境岌岌可危矣。今王師與彼爭奪此地,臣定有全勝之念也。劉群觸忤天意,不守其穴,竟來授首。臣雖不才,然憑大王之武運,順天意承民心以討逆賊,旋即可立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