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做無謂爭辯(1 / 1)

11.不做無謂爭辯

【原文】

石火光中,爭長兢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譯文】

人民在人生中爭長爭短,究竟浪費掉了多少時間?就像在蝸牛觸角般狹小的空間裏你爭我奪,會有多大世界呢?

【解讀】

日常的生活工作我們都能碰到類似的問題。很多人為了自己的某個意見不被人接受,為了某種觀點沒被人采納,非要和人爭個你長我短的。在他眼裏,別人隻有讚成和同意的份兒,沒有否認的權利。如有疑義,就是捅了馬蜂窩。

在與人爭執的時候又不自覺的麵紅耳赤。或許我們是對的但結果我們對對方的思想卻毫無作用,沒對他起到任何改變。

要是人家聽了你的說服的話,改弦易轍,並能稱讚“一言驚醒夢中人”,這種情況是最好的,可惜的是這樣情況並不多見。

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想對方改變一個人的看法也絕非一日之功。就算是他當時表示了心悅誠服,你也得讓他回去好好考慮。當麵服了未必就能真正的心服氣,心理上服氣才是真正的服氣。

要是一旦我們麵對咄咄逼人的態度我們也不做任何反應,那麼他的觀點還是他的,並沒有強加於我。

釋迦牟尼曾經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罵。對此,他心平氣和,沉默不語。

其中有一次當這個人罵累了後,釋迦牟尼笑著問:“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那麼,這個東西是屬於誰的呢?”這個人不假思索:“當然是送東西的人自己的了。”釋迦牟尼說:“那就是了。到今天為止,你一直在罵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麼謾罵又屬於誰呢?”這個人頓時愣了一下,無話可說。

此後,他就再沒也不敢謾罵釋迦牟尼了。

沒有人會在辯論中獲得勝利,因為要是我們辯論輸了,那便是無話可說;要是贏了,也是“輸”。就因為我們把對方的說法攻擊得體無完膚,那又能怎樣呢?我們隻不過得到一時的勝利,對方至少在心理上是不會承認我們的觀點的。

相反的,對方若爭辯中輸了也一定會認為自尊心受損。日後若有機會,也必然又是報複。因為在他的內心仍然會堅持己見,一點服從的意思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