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返璞歸真(1 / 1)

24.返璞歸真

【原文】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錦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誌以淡泊嘲,而節從肥甘喪也。

【譯文】

吃過粗茶淡飯生活的人,他們多半有像冰玉般純潔的操守;而講究華美衣服飲食奢侈的人,多半甘願做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麵孔。因為一個人,在清心寡欲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他的誌向,而一個人,會再貪圖物質享受中喪失他的節操。

【解讀】

過慣苦日子的人,就算現實的生活狀況不盡如人意,他們大多也能夠保持自己的操守,挺直自己的腰杆,不去幹損人利己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人窮誌不窮”;貪圖物質享受的人,生活容易陷於糜爛,精神生活空虛,很難有高尚的品德,因為他們為了能得到更高一層的享受,不擇手段去鑽營,甚至於卑躬屈膝,完全喪失了人格。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看看最近幾年被查處的貪贓枉法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的人,他們的犯罪動機大多是為了滿足物欲,追求奢侈享受而致。

人人都有權利追求較好的物質生活。較好的物質生活是追求較高精神需求的基礎,但不能以貪圖享受、滿足物欲作為最大需求,更不能玩物喪誌,成為無益於社會的寄生蟲。

在這方麵,我們應該向曾國藩學習。

曾國藩來自一個勤儉孝廉的大家庭。他自結婚後,生有子女,雖任侍郎,任總督,任大學士,直到封侯拜相。但他的家庭生活,仍然和青少年時期當農民一樣,克勤克儉,戒驕戒躁,從未有絲毫驕傲奢侈,這是許多人都難以辦到的。

曾國藩的日常飲食隻是以一葷為主。不是客到,絕不增加一葷。時人稱之為“一品宰相”。其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曾國藩出將入相,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從不懈怠。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很少讓他人幫忙。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堅持不懈。他直到臨死之前一日才停止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在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的家書,曾國藩中寫道:“吾家累世以來,孝弟勤儉。……今家中境地雖漸寬裕,侄與諸昆弟切不可忘卻先世之艱難,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資有恒。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隻要肯立誌,都可以做得到的。侄等處最顧之境,當最富之年,明年又從最賢之師,但須立定誌向,何事不可成?何人不可作?願尋吾侄早勉之也。”

從古至今,驕傲專橫者總是沒有長久的好景,且常常導致眾叛親離、身敗名裂的悲戚下場;懶惰則導致衰敗頹喪氣象的出現,必須高度警惕。曾國藩又強調指出:“居家四敗:婦女奢淫者敗,子弟驕怠者敗,兄弟不和者敗,侮師慢客者敗。一家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氣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曾國藩是著名的政治家,有道是“做官要學曾國藩”。但現在看來,生意人也能借鑒曾國藩的很多思想和做法。

(1)抑製奢侈崇尚節儉,去除奢華留存樸素。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儉可成事,奢可敗家,這些話充滿了人生興衰轉化的辯證法,體現了中國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