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不自尋煩惱(1 / 1)

22.不自尋煩惱

【原文】

水不渡則自定,鑒不翳則自明,故心無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現;樂不必尋,去其苦之者麵樂自存。

【譯文】

沒有波浪的水麵自然會平靜,沒有塵土的鏡麵自然會明亮。人類的心靈無須刻意清洗,隻要除去心靈中的邪念,平靜明亮的心態自會呈現;生活的樂趣無須主動追求,隻要排除心靈中的煩惱,快樂幸福的生活自會降臨。

【解讀】

古人說:“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主張邪惡的雜念是人類一切痛苦煩惱的源頭,而這種邪惡雜念多半出自杞人憂天。

盧梭說:“我們的悲傷,我們的憂慮和我們的痛苦,都由我們自己引起的”。

七情六欲和喜怒哀樂是每個人所有的。煩惱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避免不了的。但是,由於每個人對待煩惱的態度不同,所以煩惱對人的影響也不同,通常人們所說的樂天派與多愁善感型就是顯然的區別:樂天派的人一般很少自尋煩惱,而且善於淡化煩惱,所以活得輕鬆,活得瀟灑;而多愁善感的人喜歡自尋煩惱,一旦有了煩惱,憂愁萬千,牽腸掛肚,離不開,扔不掉,活得煞是辛苦。

快樂,並不是刻意地去追求才會有的。有的人越去追求,反而越得不到快樂。那麼如何才能得到快樂呢?

洪老先生告說,如果天空沒有風,就不會掀起波浪,也就不會有波瀾壯闊的巨浪,那麼大海的水麵自然風平浪靜,自然一切都是安定的。如果鏡子沒有被什麼東西遮擋的話,自然就會是明亮的,自然會照見各種事物。我們的心情平靜明亮的就像鏡子一樣,心裏沒有那種汙泥濁水的私心雜念,那麼我們的心靈就純潔而又透明了。

所以不必刻意地去尋求快樂,隻要私心雜念遠離我們的心靈,沒有了心中的苦惱,那麼我們的心中自然會有更大的快樂。這才能夠真正闡釋“去其苦之者而樂自存”。

其實,人生的大多數煩惱都是杞人憂天。本來就沒有煩惱,或者說原本就不應該煩惱。例如,當了幾年處長之後就想當局長,結果提了一個資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你肯定不高興,其實你所處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羨慕著。再說局長有局長的煩惱,而且局長的煩惱未必少。還有的人為錢而煩惱,有了一萬想兩萬,有了兩萬想三萬……還是煩惱。可惜你除了想過有錢多的得意,有沒有想到有錢多的煩惱。錢少的或許沒有錢多的那麼神氣,但錢少的也沒有錢多的那麼多擔憂。平民小戶不如大富人家對盜賊綁架那樣擔心,恐怕也沒有為爭奪家產使兄弟反目成仇,甚至手足相殘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