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樂善好施利人利己(1 / 1)

16.樂善好施利人利己

【原文】

麵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歎;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譯文】

一個人要以寬厚的心胸待人處事,使你身邊的人不會有不平的牢騷。死後留給子孫與世人的恩澤要流得長遠,才會使後來人對你的恩德不斷的懷念。

【解讀】

得到幸福是每個人都希望的,隻不過每個人對幸福都有自己的看法。如何能獲得自己所求的幸福,古人勸誡我們要以慈善心之存於世間,做揚善之事。這是因為“慈能致福”。

而恩澤要流得長遠,就必須以寬待人,以善待人,多做好事,留愛於人間。所謂“人死留名,虎死留皮”,愛心永在,善舉永存。隻有多為別人想,心底沒有私念,才能開闊眼界,寬厚胸懷。

洛克菲勒,美國的石油大王不到50歲就成為億萬富翁。不過,他自認隻是財富的保管人,不能獨享財富,所以以捐錢給社會大眾為樂。

但是,有太多人找他捐錢了。有一次,在一筆大捐款之後,一個月內請求捐助的人數竟超過5萬人。由於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筆捐款都必須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件申請案在仔細調查之後,他才向外捐款。

他的助手說:“您的財富像雪球一樣,愈滾愈大。您必須趕緊遣散它,否則它不但會毀了您,也會影響到您的子孫。”

洛克菲勒對助手說:“你說得很對,我也非常了解。但請求捐助的人實在太多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人們的用途才肯捐錢。我既無時間也無精力去處理此事,請你趕快成立一個辦事處,負責調查相關事宜。我按你的調查報告采取行動。”

這樣在1901年,“洛克菲勒醫藥研究所”成立了;接著,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會”;繼而1913年,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最後,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紀念基金會。”

哲學家史威夫特說過:“金錢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財富卻是桎梏。”洛克菲勒深深明白這個道理,他一生之中共捐了5億5千萬美元。他的捐助,不是因為虛榮,而是出自真誠;不是出於炫耀,而是出自謙恭。

他一生不被錢財所奴役,喜愛滑冰、騎自行車與打高爾夫球。到了90歲,依舊身心健康,耳聰目明,過著很愉快的日子。

1937年,洛克菲勒逝去世了,享年98歲。他死時,隻留下一張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其他的產業都在生前被捐掉或分贈給繼承者了。

這樣一個心懷他人、慷慨大方的慈善型富豪,實在讓人欽佩他高尚的品德。

對於弱勢群體,出於人都有的七情六欲,仁義之心而去幫助他們。人們會從這種行為本身感受到一種心理平衡和內心愉悅。所以,樂善好施,目前看來是使他人安定,當長遠看是使自己的前程安穩,最重要的還是使自己安心!所有的一切,還是要求得一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