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避開世界的繁華喧囂
【原文】
蘆花被下,臥雪眠雲,保全得一窩夜氣;竹葉杯中,吟風弄月,躲離了萬丈紅塵。
【譯文】
將蘆花當作棉被,將雪地當作木床,將浮雲當作蚊帳,睡起覺來也許會覺得有些寒冷,但是卻能獲得一分寧靜的氣息;把竹葉當作酒杯,一邊作詩填詞,一邊盡情高歌,這樣自然能遠遠避開紛繁世界的繁華喧囂。
【解讀】
不在意擁有多少財富,不在意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職位高低,也不在意成功或失敗,隻要快樂就行,這就是會享受人生的人。
在陝西南部山區有一位農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他常年住的是漆黑的窯洞,頓頓吃的是玉米、土豆,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個盛麵的櫃子。可他整天樂嗬嗬的,早上唱著山歌去幹活,太陽落山又踏歌而回。別人感到疑惑,他整天樂什麼呢?
他回答:“我渴了有水喝,餓了有飯吃,夏天住在窯洞裏不用電扇,冬天熱乎乎的炕頭勝過暖氣,日子過得太美妙了了!”
這位農民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懂得珍惜,從不苦惱自己欠缺的東西,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秘訣。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所擁有的,大大超過了這位農民,可惜我們總是忽略了。
有的人出門坐地鐵,打的士,還嫌累;
有的人進城乘汽車,靠雙腳,挺快樂。
有的人住高樓,上下電梯,四季空調,還覺悶;
有的人住平房,雞鴨亂跑,四麵透風,挺自由。
有的人飯局太多,無可奈何,慷慨赴宴,喝完再喝解酒藥,這叫受罪;
有的人飯局少,沒事時,三兩老少爺們酒會聚一聚,整二盅喝爽了倒頭就睡,這叫快活。
三毛說:“她想有一間自己的書房,不要有窗,也不必太寬敞,隻要容得下一桌一椅一台燈即可。桌上放一疊書,燈下是一個真實的人,聽得見自己的心跳。”
有一個為了躲避城市的喧囂的作家,隱居在山村。那裏山多,一座連一座,望不到盡頭。山上有高聳的崖壁,還有茂密的森林。一到天黑便有嘩嘩的聲響,那是野外的鷹飛累了,回歸它的巢穴。
現在,看看我們所處的世界——車水馬龍、霓虹閃爍、香車美女、別墅洋樓、魚翅燕窩、鮑魚熊掌……在這樣一個誘惑四處伏擊的時代,麵對這一切,浮躁不知不覺地找上人們。似乎我們什麼都想得到,似乎這些在我們心中是最美的,但我們的心靈又該如何處置呢?
它應該安靜下來,避開花花世界的繁華喧囂,得到它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