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正則行端(1 / 1)

4.心正則行端

【原文】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常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譯文】

酒足飯飽後再回憶美酒佳肴的滋味,所有甜香美味的味道都已消失。房事滿足後再回味激情性欲的意趣,所有魚水之歡的念頭都會煙消雲散。因此假如我們能經常用事後的悔悟,來破除開始癡迷於某件事情時的執著,就可以恢複純正的本性而消除錯誤,就不會做一件不合理的事了。

【解讀】

生活中,“事後諸葛亮”是人們事後才明白或後悔的現象。為了避免事後才做“諸葛亮”,做事前就要慎重不盲動。但是對於沒經過的事,對於可逞一時之歡的事,人們往往不去考慮後果,不去想不利的因素,一時的鬼迷心竅,常會讓人做出事後追悔不已的舉動。事過之後,為了彌補,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譬如向來被自己尊敬的人,如果作出傷你心的事情,你很可能立即回擊對方;受了陌生人的氣,恨不得用原子彈炸他。其中辦公室是最容易滋生怒火的場所,當你看到能力平平的同事晉升,而自己卻備受冷落時,便會怒火中燒;天天為公司賣命,偶爾早點下班,主管就滿臉譏諷地說:“今天才上半天班就自動下班了呀!”便一怒之下跑到老板麵前拍桌子,將辭呈重重摔在他麵前,然後自以為很酷地說:“我不幹了!”

有一位脾氣暴躁的朋友,每次發作如台風過境。他在盛怒之下,桌上的晚餐全部都被他揮向地上,他的太太目瞪口呆地麵對滿地狼藉,一雙小兒女被嚇得躲向阿姨身旁流淚。事情隻不過是由夫婦之間一場小小的口角所引起的,見太太坐在一旁流淚,他下一個動作竟是俯身拾碎片。

如果你經常發現自己處於那種很容易做出不當行為的情況中,就有必要找出原因在哪裏。

可試著從下列問題中找答案:

對我而言,那些狀況的嚴重性在哪裏?

讓我以不智之舉回應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尋求其他解決方法?

誰是我心中怒火的矛頭?

他讓我聯想到其他我曾用相同態度回應的人嗎?

以前這麼做會導致什麼結果?

如果不發怒,最糟糕的結果會是什麼?

也許你不會高興退讓一步,但你同樣不會為做出這種衝動行為感到快樂。但不可忽略的是,如果經過深思熟慮而作出的行為,確實可以減少後悔的概率。

所以,你必須學會控製自己,克服暴躁和動不動就怒發衝冠的毛病,讓壞脾氣被好脾氣製服。

發脾氣時,最重要的是適當的引導前進的“氣”,避免積壓,日後一發而不可收拾。控製一種機器時,要能夠利用“氣”,而且要用得不動聲色,極有效力。但有時“氣”太多,機器不能控製,則需要用一種安全塞把氣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