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居安思危是正道(1 / 1)

30.居安思危是正道

【原文】

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衰後罪孽,都是盛時造的。故持盈履滿,君子萬兢兢焉?

【譯文】

年老的時候體弱多病,都是因為年輕時不注意愛護身體;一個人事業失意以後還會有罪孽上門,那都是得誌時種下的禍根兒。因此一個修養高深的人,即使生活在幸福環境處,在事業巔峰,也會兢兢業業,戒驕戒躁,小心謹慎,為今後打好基礎。

【解讀】

《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誌時。”

一個人到老年的時候,不僅沒有健康的身體,反而體弱多病,這些現象我們司空見慣。這都是因為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不注意保養身體,因為那時候年輕力壯,對什麼都滿不在乎無所謂,我行我素,依然故我。這樣日積月累,最後導致了體弱多病的後果。

同理,如果一個人的事業到後來越來越衰敗,甚至到了一敗塗地的地步。那都是由於在事業非常鼎盛時期,不注重修養自己的品德,胡作非為,傲慢無禮,不能夠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做事情,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局。

繁盛的時候要考慮到衰敗的時候。就像是人的體格,青壯年時不注意保養鍛煉,老來多病又能怪誰呢?而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在順境、在有勢時,總是小心翼翼,居安思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市井之徒那樣的生活態度絕不會是他們所有的。來自農民家庭的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16歲時,他離家到底特律,在愛迪生照明公司當工人。當時,汽車剛誕生不久,他被這新奇的玩意吸引住了,從1899年起,他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兩次創辦汽車公司,但都以失敗告終。

福特在1903年,用15萬美元與幾個同行合夥,再一次辦起了福特汽車公司。這次,他吸取了教訓,聘請了一位專家——詹姆斯·庫茲恩斯擔任公司的經理。

庫茲恩斯不愧於專家的稱號。他一上任,立即采取了兩項重大措施。一是進行市場調研,通過調研,他得出隻有生產出價廉且美觀耐用的產品才能打開銷路的結論。二是為價廉的目的,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生產成本。

施行措施後,福特公司馬上在汽車行業嶄露頭角。1906年,當其他競爭對手集中精力,生產專供有錢人乘坐的高級汽車時,福特公司推出一種能大量生產、售價便宜的汽車。這種汽車每輛僅售500美元,出產後,立刻占據了大部分汽車市場。

福特公司在兩年後,又推出既便宜又高效的旅行車,每輛850美元,後來又逐步降價到450美元。價廉自然多銷,旅行汽車一時風靡市場,暢銷世界各地。在短短7年的時間裏,福特公司赫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亨利·福特本人也被冠上“汽車大王”的稱號。

成功和榮譽雖然會促使一個人更加奮發,但也會使一個人得意忘形。

福特汽車公司因為聘請了詹姆斯·庫茲恩斯擔任公司的經理,業績蒸蒸日上,銷售形勢十分喜人。麵對頻頻傳來的捷報,被繁榮衝昏了頭腦的亨利·福特,開始變得獨斷專行。

為了獨攬公司的一切,他取消了經理製。公司的高級領導人員不過是虛設的組織形式,或不如說隻是他的私人秘書,他一人決定了公司的一切決策、一切人事安排、一切生產和買賣事務。公司沒有經理部,沒有開過任何像樣的討論會或研究會,這種家長式的領導體製造成公司管理極度混亂。任人唯親導致在公司擔任高級職員的500餘人中竟沒有一名大學畢業生;機械、廠房陳舊,無人過問技術更新;財務報表像雜貨店賬本一樣原始,沒有預決算,早已死亡的員工名字還列在工資單上……此外,他還一意孤行,不聽逆耳忠言。凡有異議者,他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因而落得眾叛親離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