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不要特意取悅別人(1 / 1)

16.不要特意取悅別人

【原文】

讓,懿行也,過襄為足恭。為曲劄,多出機心。

【譯文】

謙讓原本是一種美德。可是如果太過分,就會變得卑躬屈膝處處討好人,反而給人留下好用心機的印象。

【解讀】

中國人一直強調克己,強調謙讓。但若過了頭,就會被認為是諂媚,或者是別有用心。

一句由衷的讚美或一句得體的建議,會使周圍的人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無形中增加對你的好感。常常讚美自己的同事,如工作做得好、衣服很好呀等等,一句句發自內心的讚美之語,可以使你與同誌的之間的距離更加親近。

但是,言不由衷的話萬萬說不得,更不能故意貶低自己去討好別人。比如本來他的穿著明顯不協調,你卻對他的穿著大加讚美,還說自己的衣服過時了;或者這人本來在某些方麵有明顯的缺陷,而你卻把這種缺陷說成正常,還說自己如果這樣也挺好的。這樣做,不但不會得到對方的好感,反而讓對方認為你是個不可靠的人,或認為你必然有求於對方,弄不好還會被人小瞧。

謙讓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但不要過了頭,否則就成了故意取悅別人,甚至別人會認為你是故意諂媚。

有一個童話故事,大概內容是說:

在一座小山上,住著一隻名叫貝貝的狐狸。一個偶然的機會,狐狸聽說山下的小村莊裏,水牛爺爺是村裏最謙虛的人,很受其他動物的尊敬。狐狸很不服氣,它想:謙虛?不就是把多的說成少的,把大的說成小的嘛,這謙虛我也會。於是狐狸下定決心學習謙虛。

有一天,狐狸貝貝在森林裏散步,在一棵大樹旁,碰見了一隻小老鼠。這小老鼠一看見貝貝身後的那條狐狸尾巴又大又漂亮,不由得羨慕地對貝貝說:“貝貝哥,你的尾巴真是又大又好看啊!”

貝貝聽後正想炫耀一番,可轉念一想到這正是謙虛一下的好機會呀,於是它故作謙虛的對這隻小老鼠說:“我的尾巴哪大呀,比你們老鼠的尾巴可小多了。”“什麼?你,四條腿的狐狸,竟然有一條比我們老鼠還小的尾巴?”小老鼠吃驚極了。狐狸看老鼠這麼吃驚,於是更賣力的假裝謙虛了,“哪有四條腿,三條而已,三條而已啦。”

這是個比較有諷刺意味的故事。

40餘年過去的今天。在這期間,世界剃須刀片市場上龍爭虎鬥,幾經沉浮,雖然吉列還是牢牢占據了市場的霸主地位,但那次大傷元氣的深刻教訓是痛苦的。

每一次失敗,對於一個人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尤其對於普通人而言,也許被一次失敗打垮後就多年一蹶不振。

因此,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條件應當是閑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暗中不欺隱。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既要享受成功的喜悅,又不能沉溺於成就感裏而忘乎所以,既要懂得居安思危,又要不忘奮發進取。隻有如此,我們才能笑得放心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