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人能失去自我嗎(1 / 1)

31.人能失去自我嗎

【原文】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誌一動氣,君予亦不受造物之陶鑄。

【譯文】

他們有物質財富,但是我有仁義道德,別人有爵祿我堅守正義,所以一個有高風亮節的人絕對不會被金錢物質所誘惑。人的智慧能戰勝大自然,意誌堅定可以發揮自己無堅不摧的氣質,所以,一個有才德理智的君子肯定不會受命運的擺布而失去自我。

【解讀】

生活快樂幸福的人,會將物質置之度外。

孟子說:“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場所裏,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道路上,能實現誌向就與百姓一起去實現,不能實現誌向時就獨自施行這一個原則,富貴不能使他折腰,貧賤不能使他改變,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這就是大丈夫”君子勝過爭名奪利的小人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君子保持自我的人格,能正確看待得失,超然物外,不受富貴名利的誘惑,不被權利和勢力所控製。

《竹窗隨筆》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公孫龍和孔穿在趙國的平原君家裏相遇,在雲夢圃(獵場名)射蛟龍猛虎。突然丟失了弓,身邊的人請求去尋找,楚王說:不要!我作為楚王丟了弓,自然會被楚國人撿到,又找什麼呢?孔子聽後說:楚王雖然有仁義但是還不徹底。他應該說人丟了弓,自然是人撿去了,何必還得是楚國人!

為什麼要說失去和得到呢?為什麼要注重於得失之間的轉換呢?如果把天地萬物都看作一體,那麼又哪來得與失呢?無得也無失,無失也無得。失去和得到其實都是我們的心在作怪。

最近,從網上看到一個故事,很能說明這個道理,拿來與大家分享。

有兩個公司的白領,阿嬋和阿傑,在忍受不了老板的剝削,所以選擇一同跳槽到了另一家廣告公司。新公司的老板還真的不錯,不但付給了他們想了多年的薪金底數,而且還三天兩頭請阿嬋單獨進餐,每次都把阿嬋誇耀一番。

老板如此的器重自己,於是阿嬋用出了自己的全部本領,為客戶設計了幾套廣告方案,客戶看後連連說好。結果,那天晚上老板一高興,又請阿嬋來去了當地最有名的酒吧吃宵夜。幾杯酒下肚,老板貌似像順便問阿嬋在原來公司的情況的一樣,阿嬋說:“您也知道,如果老板和您對我一樣好,哪怕是您的一般,我絕不會離開原來單位的”。

老板看了看阿嬋說:“我知道你在原來公司的職位,也知道你在原公司有不少客戶群體,隻要你拉攏他們過來,無論成與不成,我給你升職。”說完,老板一直期待阿嬋的肯定回答。

“不可能!”阿嬋說。

“那為什麼?”老板問。

“不為什麼,這是我做人的原則啊。”阿嬋說。

“可你要清楚,他是怎麼對你的,他不要你了,你有必要還維護他的利益嗎?”老板說。

“我這不是在維護他的利益,這是在維護自己的尊嚴。”

那次談話以後,阿傑卻逐漸和老板接觸多了起來,有時還坐著老板那輛“寶馬”出出進進的,非常氣派。有一次,阿傑甚至得意洋洋地對阿嬋說:“老板說了,如果能把過去的客戶拉過來,就可以比別的客戶多給10個百分點的提成。假如從多給的10個百分點裏拿出3個百分點回饋客戶,客戶肯定會高興的!兩全齊美的事情誰不做啊。”

兩個月過去了,老板突然宣布:“明天,我將在阿嬋和阿傑,他們提升一人為副總,解除另一個人。”

吃飯的時候,阿傑湊到阿嬋跟前,小聲說:“這都怪你自己了!”

阿嬋有一點點傷感。

可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第二天下班後,老板居然請阿嬋吃飯,反而讓阿傑下崗了。

正因為阿嬋選擇了失去暫時的利益,但是她得到的是長久的信任和別人的佩服,可阿傑正好相反,利益是暫時的得到了,失去的是自己的尊嚴。

古人說:“一個正直的人,不會被名利和權勢迷惑,他們會保持一生的廉潔,這樣的人就算皇上或其他大臣也找不到他的把柄,治不了他的罪。”如果一個人奮鬥不息,專心一致,堅持真理,浩然正氣,不為自己的命運屈服,勇於戰勝自己,而且不受外物的左右,肯定會主宰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