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順不喜,逆不憂
【原文】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砭節礪行而不覺。處中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扉骨而不知。
【譯文】
假如生活在困境中,身邊全是對自己沒有利的因素,在不知不覺中會使你砥節礪行,磨煉自己的意誌。如果,生活在美好的環境中,會使你慢慢的變得懶惰。
【解讀】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因此,順不足喜,逆不足憂是聰明的人常抱有的心態。當事業發展順利,保守穩重,處進思退;事業走入低穀,就要開導自己不要消極,要想前看,努力走出困境。
《易經》裏寫到:“君子,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人的一生大起大落是很正常的,對自己的大起大落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生活在逆境固然是痛苦壓抑的,但對一個有作為、能名氣的人來說,在各種磨礪中可以鍛煉自己的意誌,找到自己的不足,一旦有了機會,就能走出困境,勇往直前。順利當然是好事,但對於一個沒有良好的品質和遠大追求的人來說,處於優裕環境中往往容易受到挫折,這和在清苦環境中的容易發奮上進道理一樣。人生下來就豐衣足食,就容易遊手好閑不肯奮鬥;假如誕生在貧窮的家庭裏,就顯示出這樣的定理“窮則變,變則通”。所以說人的一生是一成不變的。
假如你遭受了挫折,不要再花時間去計算你的損失。相反的,你應該算算看你從挫折當中,可以得到多少收獲,你會發現你所得到的,會比失去的要多得多。一條路走不通,試試走別的路,總有一條適合自己。
三國時期的子文,是楚國的將領。這個人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職,但從不張揚,三次被免職,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心裏平靜,認為順與逆和他沒有關係了。子文心胸寬廣,明白爭一時得失毫無用處。屬於自己的終究跟隨著自己,有些東西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對自己毫無益處,不要去計較得失。於是在他的世界中永遠沒有失去這一詞。
為什麼人們會在逆境中奮發圖強,當一切順利的時候卻忘記當初的艱苦呢?原因就在於,前者大多數人能兢兢業業,小心翼翼;後者,往往放鬆心態,造成失誤,導致失敗。所以,順不足喜,逆不足憂是聰明人常抱有的心態。一條路走不通,試試走別的路,總有一條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