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生活心理學(11)(1 / 2)

(5)想象美容法。每晚在臨睡之前,盤腿端坐在床上,深呼吸三次,然後全身放鬆,自然呼吸。想象自己置身於清澈的湖水旁,頭頂明月當空,湖畔綠草如茵;想象自己的皮膚如月亮般皎潔,清澈的湖水滋養著皮膚。如果你麵部有雀斑,則可想象雀斑點點消退,皮膚變得光滑、細嫩。每次15分鍾左右,堅持下去,約兩周即可見效。雖然想象美容法聽起來有點玄,不過確實是有效的心理美容方法之一,不妨試一試。

4.愛情的原動力

研究和觀察表明,男子和女子的性欲是愛情的動力和內在本質。這是繁衍後代的本能。

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一生從沒有墜入過愛河。不過他到中年時也說過,對異性的傾慕是男女之間其他所有激情的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著名作家靄理士在他的《性心理學》一書中寫道:“戀愛的發展過程可以說是雙重的。第一重的發展是由於性本能向全身釋放……第二重的發展是由於性的衝動和其他性質多少相連的心理因素發生了混合。”

可是人類發展史上相當一段時間內,性欲被認為是醜陋、淫穢的東西,而以其為動力的愛情是讓人津津樂道的。對愛情中的性欲的扭曲表現為兩個極端:貶低壓抑和過分誇大。

性科學的研究表明,正常的性生活可以促進性激素的正常分泌,協調體內的各種生理機能,也是心理健康的需要;長期的性壓抑對人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會導致一些身體及心理疾病。中國古代房中養生對性生活與身心健康的關係,就已經有大量科學的論述。如《素女經》中說:“素女曰:陰陽不交,則生痛淤之疾,故幽、閑(指閹人、閑人)、怨(怨女)、曠(曠夫)多病而不壽。”這裏的“幽、閑(指閹人、閑人)、怨(怨女)、曠(曠夫)”,即指長期得不到性滿足的人。《千金要方》亦雲:“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以上觀點都是反對性壓抑的,主張正常的性生活是人類天性之需,是生理和生活情趣上不可缺少的。如果人為的抑製這種功能,就會帶來許多疾病。這種觀點與現代醫學及心理學的研究是一致的。研究發現,人喪失配偶後,患病率增加,容易衰老和早逝;感情越深者,影響越大。我國心理谘詢案例資料說明,由於婚姻問題或性生活不滿足而產生的矛盾和心理衝突,可以使人出現種種神經官能症的症狀,如睡眠障礙、神經衰弱、焦慮狀態、抑鬱情緒等。巴黎夏科教授和維也納羅巴克教授研究證明,大量精神病患者的患病誘因在於:在某種條件的性壓抑下,人的正常的性滿足欲望被剝奪了。性壓抑還可能導致性變態,如同性戀、窺陰癖、露陰癖等。有相當數量的性變態者都承認,自己的性變態行為是在強烈的性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作出的。

性欲的滿足與否還會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應。美國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針對一千對夫妻做了一個調查,結果表明,妻子對夫妻生活需求的排列次序是:愛情、互相忍讓、互相尊重、性生活美滿。

丈夫對夫妻生活需求的排列次序是:愛情、性生活美滿、思想溝通。

法國民意測驗調查所對各行業、各年齡階段的一千多人的調查中,當問及“什麼樣的人最幸福”時,83%的人認為性生活美滿的人最幸福。反之,性壓抑會給社會帶來危害。例如,我國天津市的離婚情況,1980年離婚27萬對,1983年上升到37萬對,到1985年竟達41萬對。其中,由於性生活不滿足而離婚者居多。江蘇鹽城某工廠,有女工290人。幾年中戀愛結婚的有76人,婚後鬧離婚的有24人,占31.5%,離婚緣由中性生活不協調占1/3以上。

另一個極端是愛情中性欲的誇大。如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心理分析學說創始人弗洛伊德把情愛還原成性欲,認為性愛是一切幸福的根源。他在《文明及其不足》中寫道:“性愛為他提供了最大的滿足,所以對他來說性愛實際上是一切幸福的原動力,曾驅使他循著性關係之徑追尋更進一步的幸福。”他把愛情、仇恨、雄心、妒忌等解釋為性本能的各種形式的諸多結果。雖說性欲是愛情的原始動力,但是性並不是愛情的全部,不要把性進行誇大;愛情的起點是性的吸引,但性本身卻並不就是愛情。真正的愛情既包含了性,又超越了性。其實性欲是人潛在的力量,社會觀念及道德標準有力地控製著它。隻有當理想對象出現、愛情開始之後,性欲才開始釋放。愛情是可以建立在雙方的信任和關懷上的,沒有性的情況下愛情仍然可以是美好的。因為雙方確實是相愛的,隻需要挽手共度一輩子就滿足了。延續沒有性的愛情,需要雙方的絕對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甚至還需要忍耐和經曆痛苦的折磨。你或許聽說過“找個愛人一定要找能和你聊到一起的”,這反映了部分人們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