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人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本來挺高興,卻突然被某些事情搞得要麼情緒低落,要麼七竅生煙,要麼悶生閑氣,要麼暴跳如雷。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內心不痛快。不痛快的情緒發乎於心,於是本“無氣”變成了“有氣”,使人的情緒從平和轉向負麵。
轉換思路心態好
現實生活中,人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本來挺高興,卻突然會被某些事情搞得要麼情緒低落,要麼七竅生煙,要麼悶生閑氣要麼暴跳如雷。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內心不痛快。不痛快的情緒發乎於心,於是本“無氣”變成了“有氣”,使人的情緒從平和轉向負麵。
某天,小蘭和卉子在肯德基吃東西,兩個人嘻嘻哈哈的,很開心。後來小蘭要點甜點就去了櫃台,卉子也因為一點小事離開了座位,不過她們的包都還在座位上。誰知就一轉眼的空隙桌上那些還沒怎麼吃的東西就被服務員收走了。兩人那個氣啊,甚至有點抓狂,原先的好心情全都沒有了,隻剩下對服務員的不滿和厭惡。
這是典型的因為一件小事而壞了心情的例子。
有時候,人們也會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而一掃心中的陰霾。
小梅的老公在外企工作。某一段時間,為了趕一項任務,他總是加班,每天回到家都疲憊不堪,情緒低落。小梅看著老公無力地靠在沙發上,很是心疼。所以每天她都燉滋補的湯,晚上老公一回來就端給他喝。老公看到老婆那麼貼心,臉上綻出了幸福的笑容工作很累,人容易心情不好,可是一旦被幸福圍繞,所有的不快都會煙消雲散。
人都有抱怨的時候,但如果總是抱怨,那就是一個“傻人”了。
朱利安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個“傻人”。她從早上起床就開始抱怨,一會兒說生活難過,一會兒說朱利安的爸爸給家裏的貼補太少,一會兒又說朱利安的弟弟整天花錢。她還總是說自己身體不舒服,並總能發現自己身上某個地方很疼。還沒等吃早飯,朱利安媽媽的抱怨聲就已經充滿了整個房間。
每個人都會對現實有或多或少的不滿,隻是有的人把目光放在整體現實上,而有的人則是把目光放在自己不滿的事情上。
抱怨是一種令人反感的情緒,在抱怨之中生活,在抱怨之中工作,人的情緒也會被抱怨引向負麵。
有這樣一個故事:
羅勃·摩爾是一艘美國潛艇上的瞭望員。有一天清晨,他從潛望鏡中看到遠處的一艘敵艦正向自己逼近。之後,潛艇被逼到水下83 米深處。生死難卜之時,摩爾不斷地反問自己:“難道我的死期真的來臨了嗎?”在寂靜中,摩爾回想起自己平日生活中的一切—為買不起房子發愁,為一些生活瑣事和妻子爭吵,為孩子調皮生氣,為工作錢少恨不能與老板吵架等。而現在麵對死亡威脅,摩爾認為以往的一切一切都不算什麼,過去的回憶顯得格外珍貴。大約15 個小時之後,潛艇又重新浮上了水麵。
從此,摩爾更加熱愛生命,他懂得了如何幸福地生活。他說:“對於生命來說,世界上任何煩惱與憂愁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每個人都難免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這是人正常的心理反應,但“用情”過度就會傷及身體及心理。很少有人天生就能控製情緒,從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學會去適應環境,調節心情,在情緒衝動時采取“緩兵之計”,先冷靜下來,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再采取行動,盡量避免因情緒衝動而產生“史華茲效應”。
所謂“史華茲效應”,是指所有的壞事情隻有在我們認為它是不好的時候才會成為真正的不幸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從壞事中看到好的方麵,轉換思路。換句話說,心態決定人的命運隻有擁有陽光的心態,才能有美好的人生。
中國古人早有轉換思路看問題的智慧。老子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禍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要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淡然處之,心情不要隨著眼前的得失或事情的好壞而變化。因為壞事情可能轉化成好的局麵,好事情也可能轉化成壞的局麵。世人都在求所謂的順境和好運,殊不知,形式上的厄運如果能夠正確地對待,也可以有好的結局。
“塞翁失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故事中的“塞翁”就是一個善於轉換思路、充滿人生智慧的老人。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老人養了一匹馬一天,他的馬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老人見狀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麼福氣呢。”
鄰居聽了老人的話,心裏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在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中,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鄰居聽說了對老人的預見非常佩服,向老人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老人聽了鄰居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會惹出什麼麻煩來。”鄰居們以為他是在故作姿態,心裏明明高興,卻有意不說出來。
老人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身長蹄大,嘶鳴嘹亮,剽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於是他每天都騎這匹馬出遊,心中揚揚得意。一天,他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跑來慰問。老人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老人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年輕人被應征入伍,老人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必去當兵。入伍的年輕人都戰死了,唯有老人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故事中的塞翁是一個很理智的人,他能正確處理得與失、福與禍的關係。然而,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很多人都能這麼明智。
很多人會在情緒衝動時失去理智,比如,當遇到與自己有關的矛盾衝突時,要麼立刻反唇相譏,要麼雙方起爭執,最終結果要麼不歡而散,要麼彼此傷了和氣。因此,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也是邁向成功的重要基礎。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與此同時,情緒也會跟著跌宕起伏。人應在麵對外界各種影響自己心情的事情時,轉換一下思路,多看事物美好的一麵,多看事物積極的方麵,即使是遇到困難時也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因為,如果總是看到消極的方麵,人就會產生不良情緒。當人任由自己的消極情緒發展,這種情緒就會變成阻礙人生航程的“暗礁”。所以,唯有及時地轉換思路,才能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也才能更好地維持自己的陽光心態。
善於轉換思路的人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能感受到光明,世界在他們的眼中總是流光溢彩的。
現實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喜不喜歡,都要承認並接受它,這是駕馭自己情緒的第一步。接下來,認真分析一下自己對事物的反應激烈程度,如果自己的怒火已被“引燃”,此時要給自己的情緒“降溫”,讓頭腦冷靜下來,讓憤怒的火焰慢慢“熄滅”,讓理智做出最佳的抉擇。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當遇到別人對我們說了一些刺傷、批評、羞辱的話時,是火冒三丈,氣呼呼地罵回去還是忍氣吞聲地壓下來,然後越想越氣,使整個人情緒都大受影響呢?對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很難在這種情境下控製住自己的情緒,但是對於一個善於轉換思路的人而言,他卻可以心平氣和地麵對逆境,泰然處之地麵對不遜之言。
有一天,一個智者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智者站在那裏靜靜地聽著,然後拈須微笑著說:“謝謝你們來找我。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你們如果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所聽到的話以及眼前所看到的情景,其中一個人問智者:“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
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竟沒有任何反應!”
智者說:“假使你們要的是我的反應的話,那非常遺憾,我讓你們失望了。我不是情緒的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按照自己的原則樂觀地生活,而不是跟隨著別人的情緒忽高忽低地反應。”
當一個人容忍別人掌控自己的情緒時,一定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他會對現狀無能為力,抱怨與生氣、憤怒與反擊成為他唯一的選擇。但一個成熟的人能始終以陽光的心態把握自己的思想,握住使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而是希望把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這樣的人情緒穩定,與人為善,忍讓寬容,以平和大度對待他人的大不敬,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是一種快樂。
克己製怒,改變態度
生活中,人總是會有許多煩心事,像囊中羞澀、與人爭執、被人看不起等,這些會將一個人的心靈攪擾得沒有一點安寧的空間,讓人時常處於氣恨與委屈相互交織的煩惱中。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酒與汙水法則”:把一勺酒倒進一桶汙水中,得到的是一桶汙水;把一勺汙水倒進一桶酒中,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顯而易見,汙水和酒的比例並不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那一勺汙水,隻要有它在再多的酒也會成為汙水。
在現實生活中,總會有這樣的人,他們的壞情緒由於不能及時處理,他們就像蘋果箱裏的爛蘋果,不挑出“爛蘋果”,整箱蘋果最終都會爛掉。人群中有一個人有壞情緒,如果不加以控製,任由壞情緒四處蔓延,往往會把自己和別人都“燒”得遍體鱗傷。
人的壞情緒就像爛蘋果中的病毒,它會迅速蔓延,把蘋果箱中的其他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是它有驚人的破壞力,一個人甚至一群人都可能被它“吞沒”,危害性不可低估。所以,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是不能克己製怒,就會成為“害群之馬”,傷害自己和別人,更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有壞情緒爆發的苗頭時,要趕快采取有效的措施緩解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趁那一勺“汙水”還沒有放進酒中,趁那一個“爛蘋果”還沒傳染其他“蘋果”前,把它們及時清理掉,防患於未然。
憤怒是人們對生活中的人或事不滿意而引起的負麵心態。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在遇到令自己不滿意的事情時,在自己的意願受到阻止或得不到滿足時,總會產生生氣甚至憤怒的情緒。
“憤怒簡直就是魔鬼”,有人曾對憤怒做出這樣的解釋。的確,人在生活中如果無法掌控自己的憤怒情緒,不僅會影響他人,還會傷及自己。
巴頓是舉世聞名的美國傳奇將軍,他作戰勇猛頑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功顯赫,有“血膽老將”之稱。但是這位四星上將卻生性暴躁,屢屢因此險些破壞同盟,命喪黃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完全占領德國後,為慶祝戰勝納粹,舉辦了盛大的閱兵式,巴頓將軍也參加了這一閱兵式。出於對這位美國名將的欽佩,蘇軍將領派聯絡軍官和一名翻譯來邀請他去喝酒。巴頓居然憤怒地吼道:“告訴那個俄國狗崽子,根據他們在這裏的表現,我把他們當成敵人,我寧願砍掉自己的腦袋,也不同我的敵人去喝酒。”他的話嚇壞了翻譯,而他卻命令翻譯一字一句地翻譯過去。當時美國和蘇聯都是同盟國的主力,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結成了同盟,巴頓的憤怒差點釀成了一起嚴重的外交事件。由於戰爭仍在繼續,國家還需要這位勇不可當的將軍,所以才就此作罷,不過巴頓的憤怒也為他以後被趕出第3 集團軍埋下了伏筆。作為一名戰功顯赫的將軍,巴頓本來是前途光明的,但他的憤怒卻使其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憤怒不僅會使人賠上自己的聲譽、工作、朋友和所愛的人,還會嚴重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和對事情的判斷。
沒有誰喜歡有事沒事就生氣,但有一些人就是有愛發脾氣的壞習慣。有些人在冷靜下來後,才發現那些惹得自己大發脾氣的事情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是自己當時太較真了。所以當滿腔怒火襲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告訴自己一聲:冷靜、冷靜再冷靜。如果感覺自己的怒火馬上就要爆發,也一定要把這個念頭在腦子中多轉幾圈,適當控製一下自己的心情。如果能夠在一觸即發的關頭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心情或許就有所轉變;如果不加控製而任由情緒像脫了韁的野馬四處亂撞,往往會惹出大的是非。
小麗在一家酒店上班,一天,男友開車來接小麗下班。兩人坐在車上正商量著去哪裏吃晚餐,卻因為停車收費問題與收費員發生了爭執。
由於收費員說話難聽,小麗與男友都很“上火”,但為了不破壞共進晚餐的好心情,小麗從錢包裏掏出5 元錢遞了過去,想盡快離開。不巧,錢在經過停車管理員的收費窗口時掉到了地上,收費員仍不放行,堅持要小麗再交5 元錢。
這樣一來,小麗與男友的火氣飆升到了極點。男友打開車門衝出去與收費員扭打起來,小麗也趕忙跑過去助陣。在推搡的過程中,小麗把收費員推倒在地,他的頭碰到了桌子上。後來經過收費站的其他人調解,收費員才承認自己不對,並向小麗他們道了歉。
本想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但出乎小麗意外的是,一個月後,小麗接到了一張法院傳票。
原來,那個收費員腦部因碰撞留下了後遺症,經檢查需大量的醫藥費。收費員要求小麗賠償他40 萬元的醫藥費,而且以故意傷害罪控告小麗。
經過法院判決,小麗的故意傷害罪成立,並賠償對方所有醫藥費用。小麗因為沒有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從而使自己受到了“天降之災”。
看完這個故事,不知你有何感受?小麗為了區區5 元錢而把自己陷入如此境地真是太不值得了。不能克己製怒的人往往會激化矛盾,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人都要學會控製情緒,不生氣。遇到難堪時,多一點忍耐;遇到挑釁時,多一點平靜;遇到不順時,多一點坦然。無論什麼時候,人都要保持理智,不要讓一時的衝動扼殺了自己的快樂與幸福。
當然,完全做到不生氣是很難的事,但我們應該努力去嚐試。
因為,如果改變不了某件事情,就最好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人因為發生了某件事情而生氣是不值得的。
人的情緒會受到種種考驗,很多人往往不是倒在能力水平不夠上,而是倒在不良情緒上。有些人聽說一個本該到手的晉升機會被同事搶走時,可能會暴跳如雷,進而悲觀失望,甚至覺得自己的一生都沒指望了,但實際上,生活還將繼續。也許上天這次關上了幸運之門,但已經悄悄在別處打開了一扇窗。因此,人不要放大消極情緒,不要任憑不良情緒發展,人首先要做的是以淡定的陽光心態忘掉過去的不愉快,爭取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