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醫不如求己》reference_book_ids\":[712274996369975194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在一本有關經絡與穴位自療的《求醫不如求己》的書上我看到:人的心結與經絡是相通的,心情煩亂會影響經絡的暢通,經絡不順暢就會引發各種疾病。由此可見,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緊密相連的,隻有身心同時健康,一個人才能擁有最長久的健康。
以前我的身體不太健康,容易疲勞生病,自從我通過心理暗示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方式以後,我的身體狀況發生了巨大改變,基本沒生過病了(當然我無法保證自己以後不生病),也很少患嚴重的感冒;以前我的膽量較小,上台講話總放不開,容易緊張與害怕,自從我通過心理暗示進行自我調控以後,現在哪怕是麵對成千上萬的人講話,我也不會害怕。能夠突破內心的種種困擾與障礙,一個人的生活一定會瞬間發生改變。之所以本書中的心理暗示法都很實用,是因為我從來不去憑空想象一個觀點,捏造一篇文章,書中的所有內容皆來自於我的生活體驗與靈感。
首先我要慎重地提醒一下各位讀者,雖然本書中的心理暗示法確實很實用,但是閱讀它時你一般不會有什麼感覺,你隻有遇到了同樣的壓力或心理困擾,然後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去自我提醒,你才能感受得到這些心法的神奇力量,然後相信它,經常運用它,繼而從中獲益。
本書所講述的心理困擾大多跟我2014年出版的《誰的內心不糾結》一書中所提及的差不多,但同樣的問題,本書的化解方式卻並不一樣,很多都有改變與提升。任何內心困擾與生活壓力你或許都能從本書中找到相應的答案。雖然我沒有辦法讓大家擺脫所有的煩惱與壓力,但是本書中的心理暗示法一定可以讓所有人活得更輕鬆、更快樂、更健康。
《人民日報》《生命時報》人民網等媒體共同報道: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病已達到200多種,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緒有關。《2017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通過對全國約112萬人的心理健康分析,顯示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目前73.6%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僅為10.3%。
我認為提升全民心理健康刻不容緩。心態好的人很容易獲得幸福,因為幸福有時也就是一種樂觀的心態。其實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與困擾,隻不過它一般比較隱蔽,我們也不會太去重視,認為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沒什麼大礙,實際上,心理問題不僅會讓一個人活得很累,而且還會引發各種身體疾病。
一個人要想為別人化解心理困擾,首先他應該有能力化解自己的心理困擾。如何化解內心困擾,方法也許有千萬種,但從中找到最實用的那個卻並不容易。
關於本書的出版與發行,我最要感謝的是我的好友龔偉雄先生。十多年前,他常來我的文體休閑中心打乒乓球,慢慢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球友。他是我們當地的一名企業家,創辦與投資過多家實業。在我的《誰的內心不糾結》一書未出版之前,龔先生看完該書初稿後,他說他也遇到過書中同樣的困擾,感覺對自己很有啟發,認為該書的實用性很強,值得出版與推廣。對於我的寫作與出書,他不僅鼓勵我,協助我策劃與宣傳,而且在經濟上多次慷慨解囊。因為有了龔先生的大力支持,我便更有信心與能力出版與推廣我的作品。
我隻是一名很平凡的人,唯獨不同的是我勤於思考,我喜歡去探索各種身體與心理上的問題。心與心往往是相通的,既然本書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改變我的心態與生活,那麼它也應該可以給別人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
二0一九年十月作者於臨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