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個著裝禁忌
莎朗?納皮爾是某廣告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一天,她把兩個實習生叫進了辦公室,其中一個穿著短褲,另一個穿著吊帶背心,打著鼻環,她見到這兩個人說:“我不是對你們的時尚態度評頭論足,但是如果你們想讓別人承認你們的才能,至少要看起來專業。現在你們穿成這樣,我是不可能讓你們出現在客戶麵前的。”
接著,她讓兩個實習生回家換上得體的服裝,並且讓她們在回家之前觀察一下公司領導層的穿著,讓她們學著改變自己的著裝。
現在很多年輕人流行什麼就穿什麼,不分場合、不分季節,甚至特意用怪異的服裝來彰顯自己的個性,其實,這些對於人際交往來說是一大弊端,如果你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改掉以往不良的穿衣習慣,記住以下六個著裝禁忌:
(1)過於時髦
年輕人追求時尚和流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盲目地追求時髦,就會讓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
藍心是個很漂亮的姑娘,但總是濃妝豔抹,遮掩了自己清純的麵貌。最近她愛上了美甲,並且將自己的十個指甲塗上不同的顏色。
一次,她請一個自己很喜歡的男孩吃飯,總是不自覺地將手指在男孩麵前晃來晃去,嘟著紅唇,拋著媚眼。
之後,男孩對自己的朋友說:“這個女孩太輕浮了,我可不喜歡,不可靠。”
愛美沒有錯誤,但是如果讓對方產生了不好的印象,那麼“美”就會給你造成交往上的障礙。
(2)過分裸露
夏天是一些女孩爭相展示美的季節,男孩也因為炎熱而脫掉長長的襯衫,但是這個季節暗藏著很多穿衣陷阱。
有些女孩不顧身份、不分場合,穿著超短裙,男孩穿著跨欄背心、短褲、拖鞋,這些穿著不但不能讓人認同,反而覺得女孩輕浮,男孩邋遢。
一般而言,在交際場合中,女孩的裙子至少要遮住大腿的三分之二,簡約的套裝會給人一種大方得體的感覺,並且可以提升自己在對方眼中的整體印象;男孩穿一條長褲,再配上整潔的短袖T恤或者襯衫,也給人一種幹練、清爽的感覺。
(3)過分隨意
在交際場合中,我們看到很多人穿著一件過於寬鬆休閑的T恤和泛白的牛仔褲,一雙流行的帆布鞋,甚至有些人穿著這些去拜訪客戶,這些都是過分隨意的體現。另外,女孩一定要注意不要在穿短褲的時候配短絲襪。
(4)過於保守
白色、黑色、藍色和咖啡色是人們在交際中鍾愛的顏色,盡管黑色容易搭配衣服,但是如果運用得不好,往往給人一種沉悶、不好接近的感覺。因此,你可以避開黑色,多多采用其他顏色來搭配衣服。
(5)過分生活化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穿的衣服讓人看起來很舒服、親切,但是不一定適合在交際場合穿。比如舒適的帶帽裝並不適合在見客戶的時候穿,因為這樣讓人看起來居家的味道太過濃厚,顯得整個人不夠幹練、不夠精神。
(6)亂用配飾
配飾在服裝搭配上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但是如果運用得不好,反而會影響整體效果。
在交際中,配飾應該秉承簡單、大方的原則。比如耳環是女性很重要的配飾,如果太大、太長、太張揚,就不太適合參加會議時佩戴;眼鏡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知性,提升一個人的魅力,但是如果參加宴會,就會顯得過於累贅;手包也能提升一個女性的氣質,但如果顏色搭配不合適,將其塞得滿滿當當,也會影響整體形象……
“雲想衣裳花想容”,穿衣是一個人“形象工程”的大事,西方某服裝設計大師說:“服裝無法讓一個人變得完美,但是在交往中,第一印象的80%來自於服裝。”
因此,不管你是美還是醜,是胖還是瘦,是白還是黑,隻要穿出自己的風格,穿出自己的美麗,穿出自己的氣質,你就是成功的,就是美麗的。
第三堂言談得體盡顯好氣質
交際窘事
一次,韓曉磊參加大學同學聚會,同學們還請來了當年的老師。那位老師依然在自己的教師崗位上兢兢業業,同學中有所建樹的也為數不多。陳思博是個例外,畢業後開了一家公司,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家,這次聚會也是他召集的。
韓曉磊自大學時期就不太會說話,得罪了不少人,但依然非常愛說,同學們都了解他,隻當他是在說笑話。
聚會上,老師姍姍來遲,大家都圍著恩師敘舊,噓寒問暖,韓曉磊也很熱情地迎上去,張口就說:“老師您可來了,您看人家陳思博的事業幹得多大呀,您看您都快五十歲了,還在教書呢!”
一個同學聽到他說這話,覺得很不妥當,就用胳膊肘撞了他一下,但他沒有理會,也不知道自己說的話讓老師很沒麵子,反而說:“碰我幹嘛,老師現在就是還在教書呀!”
恩師倍感臉上無光,隨便找了個理由悻悻離開。就這樣,原本很熱鬧的聚會,被韓曉磊不得體的語言搞得不歡而散。
中國人曆來講究“聽其言,觀其行”,把一個人的言談作為考察人品的一個重要因素。言談是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項重要課程。
“言為心聲”,語言是為人處世的交際工具,是人們表達內心思想、感情的符號與媒介,也是一個人道德情操、文化修養的反映。在我們與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夠做到言語得當,談吐文雅,就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相反,如果滿嘴髒話,措辭不當,甚至惡語傷人,就會令人反感和討厭,對方就不想與你來往,或與你斷絕往來。
言之有禮,談吐文雅,主要包括以下幾層意思:
首先是態度誠懇、親切。說話是向別人傳輸思想感情的,說話時的神態和表情很重要。比如,當你向別人表達祝賀時,如果嘴上說得十分動聽,卻麵無表情,這就讓對方感到你隻是在敷衍了事,並非真正的想法。因此,說話必須要做到態度誠懇和親切,才能給人表裏如一的印象,讓人願意和你繼續交往。
其次是用詞文雅和謙虛。比如稱呼對方為“您”“女士”“先生”;用“貴姓”代替“你姓什麼”;用“有異味”代替“臭哄哄”等。
比如你到某個公司去拜訪時,需要上廁所,你可以說:“不好意思,能告訴我洗手間在哪裏嗎?”敬語和謙虛的語言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尊重他人的好品德。
很久以前,一對父子在鎮上賣夜壺(古代時,男人夜間或者病中臥床小便時使用)。父親在南街賣,兒子在北街賣。
不久,兒子的攤子上就有了看貨的人,有個人說:“這個夜壺大了點。”
兒子馬上說:“大的好啊,裝的尿多。”
人們聽後覺得特別不順耳,於是都扭頭離開了。
在南街的父親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一位老人拿著夜壺看了看,自言自語地說:“大了些。”父親聽後馬上笑嗬嗬地說:“是大了些,可是您想想,冬天的夜多長啊。”
老人和其他人聽後,都會意地點了點頭,繼而掏錢買了下來。
父子二人在同一個鎮上賣同樣的夜壺,結果卻迥然不同,原因就在說話上。兒子其實說的是實話,夜壺大,當然盛的尿就多,但是他說的話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買夜壺並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但是畢竟有個人私密因素,人們可以拿著臉盆大大方方地在街上走,如果拎著一個夜壺走在街上,多少有些不自在。而兒子將大實話不加遮攔地直接說出來,未免讓人覺得尷尬。
父親就是一個善於言談、會說話的人,他先讚同別人“夜壺大了些”的話,轉而又委婉地說“冬天夜長”,這句看似離題的話卻說得非常好,毫無強賣之嫌,又有很強的啟發性。其潛台詞就是:冬天夜長,小解的次數就多,而天冷大家都不願意下床,夜壺正好派上用場。
兒子的一句話丟了生意,父親的一句話卻招攬了生意,這就是言談自然、優雅的重要性。
再次就是音量要適當,語調要平緩、沉穩。無論你講的是普通話、方言還是英語,吐字一定要清晰,音量適度,以對方能夠聽清楚為準,不要大聲說話,也不要像蚊子叫一樣,讓對方很難聽出你在說什麼。
亞諾?本奈是著名的小說家,他說:“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衝突都起因於惱人的聲音、語調以及不良的談吐習慣。”
生活中,言談的缺陷很可能導致一個人事業上的不幸或者損失,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惡化。一個人的言談如何,襯托著一個人的氣質,決定一個公司是否願意讓他為自己工作,決定別人是否樂意與之交往。
哈佛大學前任校長伊立特說:“在造就一個有教養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種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優美而文雅的談吐。”
1.說出你的大方與主動
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覺得自己口才不好,害怕說錯話,而不敢主動開口說話,讓害羞和膽怯的心理壓抑了自己,導致在無形中失去了很多的機會。
沒有一個人從一出生就具備好口才,沒有一個人從會說話起就有很好的談吐,很多口才好的人都是通過後期的訓練,積極主動地與人說話才具備的。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克服膽怯的心理,說出你的主動與大方,沒有一個人願意與唯唯諾諾、缺乏自信,甚至存在交流障礙的人談話。
要進行一次談話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陌生人之間通過幾句簡短的寒暄就能引發一次談話。盡管寒暄有時候聽起來有些假,但是這種短暫的交談在正式交談之前是十分重要的過渡。
引起談話的目的是讓對方開口說話。一定要避免讓談話陷入僵局。你可以與對方談談天氣,詢問他的工作情況,老家是哪裏的,這樣對方就不會用“是”或者“不是”將你打發,使得談話無法進行下去。
在談話開始時,一定要經過“預熱”階段,沒頭沒腦地突然開始一次深刻的長談很唐突,不要期望一開始就和對方像老朋友一樣暢所欲言。
劉玄人很踏實,工作也很努力,但是因為性格內向,不太愛與人交流,一說話就結結巴巴、麵紅耳赤,不知道說什麼,這大大影響了他的事業發展。
為此,部門經理經常帶著他出去與客戶談生意,以提高他的說話能力,讓他變得大方和主動一些。
這天,公司來了一個客戶,由於經理要召開一個很重要的會議,就讓劉玄先和客戶交流。一開始劉玄非常緊張,不知道說什麼。
客戶很熱情,見到劉玄主動握手,劉玄看到客戶的笑容緊張的心情也放鬆了一大半,於是試著與客戶攀談了起來。
“劉經理您好,我叫劉玄,五百年前咱們是一家噢!”劉玄模仿經理以前的談話,以此作為開場白。
“是啊,不過咱們這個姓在中國遍地都是。”客戶說。
“嗯,那麼方便問一下您的家鄉是哪裏嗎?”劉玄誠懇地說。
“杭州。”
“我是蘇州的。人家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啊。”
“哈哈,是的。小劉也是南方人啊。”
……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玄慢慢地將客戶的心扉打開,並且將話題逐步引到工作上來,等經理來的時候,他和客戶的談判基本上已經定型了。
事後,經理說:“小劉進步很快啊,隻要你主動且大方地向對方說出第一句話,你會發現,原來與人交流並沒有什麼難的。”
短暫的交流不僅能夠引發一次談話,還可以為下一步的交流做好預熱,也給對方充分的準備。
有人說:“善於言談的人要擁有沒話找話的本事。”“找話”就是尋找話題和切入點,就如寫文章,有了一個好主題,就會有好思路,然後揮筆洋洋灑灑,一篇好文章就有了。
交談也是如此,有了好話題,就能讓談話融洽自在,好話題是初步交流的媒介,深入交談的基礎,縱情暢談的開始。
什麼是好話題?就是雙方都熟悉、感興趣、有展開餘地的話題。怎樣才能挖掘好話題呢?
第一,找興奮點。當你與很多人一起交流時,你要選擇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大家交流的願望。這類話題是大家想談、能談、愛談的。人人都有話說,就能發表自己的觀點,交談自然就能進行下去。
第二,就地取材。也就是善於運用彼時、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為題,借此引發交談。你可以借用對方的姓名、家鄉、服飾等即興引出話題,比如對方穿了一件當下流行的長裙,你可以由此展開談話。即興引入的優點就是靈活自然,但是需要你細微敏捷,善於捕捉對方的想法。
第三,試探詢問。與人初次見麵時,你可以提出一些“投石”的問題,詢問對方的職業、興趣等,在作一些初步的了解後再進行深入的交談,這樣就比較自如。就如“投石問路”一樣,探探對方的底細再邁步未嚐不可。
一天,小方到朋友家做客,碰到朋友的同學也在場,小方就很大方地問:“你和主人是高中同學還是大學同學?”
對方說:“是小學同學。”
小方接著說:“你們的關係那可真叫鐵了,都二十多年的交情了吧?那您也是湖南人嘍?”
對方答:“是。”
然後小方就從“湖南出領袖”“湖南人愛吃辣椒”“湖南的名勝古跡”等和對方談了起來,漸漸地,兩個人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第四,自作笑料。就是坦率地說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不但不會失去別人的敬重,反而會引起對方的愛憐和同情。如果你能用幽默的語言說出自己的不足,更能展現出你非凡的氣度和氣質。
有位著名主持人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準備上台主持節目,但是上台前不小心摔了一跤,場麵相當尷尬。但是,她不慌不忙地走到台前,拿起話筒說:“我太激動了,我是為你們的熱情傾倒的。”聽到這話,觀眾們更是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生活中,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卻總是想設法掩飾,喜歡裝腔作勢,其實這隻能讓人感到你的虛情假意和可笑。
所以,積極主動地與人交談,也要會大方地開個玩笑說明自己也很平凡,這不但能活躍交談氣氛,還能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
抓住了以上四點,你就可以與對方自如地交流,擺脫一說話就臉紅、一笑就捂嘴、一出門就低頭的害羞天性。
2.從言談舉止看氣質修養
去年結婚的肖然,到現在都對自己在婚禮上的表現耿耿於懷。
“以前我也知道自己有一些小動作,但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這些小動作在別人眼裏會是什麼樣,有時候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應該挺可愛才對。”
看了一個多小時的婚禮錄像之後,肖然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極其鬱悶地說:“那個人是我嗎?低頭抿嘴,左右搖擺,動不動就捏耳朵或者低頭玩手指,哪怕聽司儀主持的那麼幾秒鍾,都不安分,簡直跟小醜一樣,難看死了!”
“婚禮錄像讓我真正地認識了自己,真是毫無氣與質修養,真是太可怕了!”肖然一想起來,就“痛心疾首”。
言談舉止是體現氣質修養的一麵鏡子,它會根據你的氣質修養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為言談舉止往往是無意識時表現出來的壯態,所以它比你說的任何一句話所表達的真實性都要高,自然也就比你說一大堆話給人的感覺更加直接。
那麼,你的各種言談舉止方麵的小動作,到底會給人什麼樣的印象呢?
捂嘴:一感覺自己說錯了話,就下意識地捂嘴,這雖然讓人感覺你誠實可愛,但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讓對方覺得你說的話“水分”很大,從而失去了對你的信任。
摸眼睛觸眼鏡:說話時,如果你總是不經意地用一隻手摸眼睛,或者碰觸眼鏡,或者把眼鏡摘下來再戴上,都會給對方一種你在說謊的感覺。
抹鼻子、捏鼻子:這兩個動作不僅會讓對方覺得你是“有膽做事,沒膽承認”的人,還會讓他們覺得你喜歡嘩眾取寵,喜歡以捉弄別人為樂。
摸耳朵:這個小動作其實跟摸頭相似,都是在表達你不信任對方所說的話。
摸下巴:摸下巴往往會讓人覺得你為人圓滑、世故,不過,也會給人你做事客觀、理智的感覺。
擺弄飾物:這個動作是女人的“專利”。它有時候會讓人以為你比較緊張,但更多的時候會讓人覺得你善於“玩陰招”,有什麼不滿,表麵上雖然不會說,但背後就可能“捅人一刀”。
玩弄頭發:玩弄頭發會讓人覺得你非常情緒化,不夠理智。
到處張望:這個動作雖然會讓人覺得你是“樂天派”,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同時也會讓人覺得你不夠踏實,無法專心致誌地做事,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幹擾。
發現自己有這些小動作該怎麼辦呢?
很多人覺得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就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出錯。其實這樣反而會讓你的表情和動作更加僵硬,更容易出錯。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有意識保持良好狀態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別人說話時放鬆心情,做到既保持自己的風格和特質,又不矯揉造作,這樣你自己也舒服,對方看著也舒心。
當然,如果你的情況非常嚴重,那就建議你參加一下關於行為禮儀的培訓課程了。
第四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交際窘事
陳紫函雖然是個女孩,但是有著男孩豪放的性格,同學和朋友都說她離“淑女”的形象差十萬八千裏。
一次,陳紫函的客戶邀請她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會,這對她來說是個大好的機會,因為她可以結識更多的人,擴大自己的交際圈。要參加宴會,當然要穿得莊重一些,不能再像平時一樣穿休閑裝,於是,她的閨蜜借給她一套很女人的連衣裙。裙子很漂亮,是時下最流行的款式,裙擺有白色的蕾絲花邊,正好在膝蓋以上,陳紫函穿上之後,整個人立馬顯得漂亮了很多。為此,她還到理發店做了一個非常女人的發型,再搭配上一雙羅馬靴,拿出一直沒舍得用的LV手包。當陳紫函出現在宴會上時,很多認識她的人簡直看傻了眼,沒想到“醜小鴨”這麼搖身一變成了“白天鵝”。
麵對別人的誇讚,陳紫函暗自得意:“看來形象真的很重要啊。”客戶對陳紫函也很滿意,還給她介紹了很多朋友認識。沒想到剛剛落座的陳紫函就“出糗”了,本來裙子就有些短,她居然像平常穿著褲子那樣雙腿叉開,腿還時不時地抖動。要不是有人好心提醒,她還險些“走光”。當她站著時,動作更是離譜,她一手端著酒杯,一手叉腰,雙腳的距離足足有40公分,宴會上的人看到她的樣子無不“唏噓”。結果,陳紫函不但沒有交上一個朋友,反而丟失了原來的客戶,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際交往中的實際效果,20%由語言決定,80%則是由人的舉止、動作和姿勢等決定。一個有素質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會不自覺地通過優雅的儀態,得體的坐姿和站姿來體現自己的風度和氣質。很多人都對“風度”這個詞津津樂道,並且刻意追求。所謂風度,指的就是人的儀態,用俗語來說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孔子說,“君子不威不重”,“望之伊然,即之也溫”,才算是正人君子。孔子的話強調的就是美化儀態的意義,就是要求人的儀態美。
良好的坐姿和站姿不僅能表現一個人的修養,也能體現對他人的尊重與友好的態度。比如客戶坐在你的對麵,你蹺起二郎腿,腳尖正對著別人,這不僅讓你整個人看起來吊兒郎當,也讓對方感到你對他的不尊重。
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出身帝王世家,人人都羨慕她的地位,卻不知道她過得有多辛苦。1952年她從26歲登基,至今已執政60年。在很多人眼中,當女王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隻要打扮得漂亮,微笑著向大家揮手,乘坐專屬飛機和政要見見麵、聊聊天,為船舶下水、商場開張剪剪彩,隔三差五在家裏舉行派對。不用因為發表不合理的言論遭受人們的非議,不用費盡心思整理家務,也不用耗盡智商想想做什麼才能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