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動員軍、師機關勤雜人員,擔負40公裏山路的火線運輸。

並從二十九師抽調3個營搶運彈藥、物資,保證反擊的物資需要。

四十五師則堅持提出不使用二十九師,單靠自己師組織力量實施反擊。他們這一想法的出發點是在我們手裏丟失的陣地,要憑我們的力量奪回來。

但軍長秦基偉要搞的是決定性反擊,不是零敲碎打的小反擊,不恢複陣地絕不停止!他完全估計到了戰鬥的殘酷,預見到不僅要用上二十九師,還極可能要動用配屬給十五軍的十二軍九十一團。

在上甘嶺的戰鬥已發展成戰役規模,十五軍已無力繼續下去,這不僅要用到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還將會使用到九十二團。

誌願軍總部也根據戰場發展及時調整作戰方案,原定10月22日結束的秋季戰術反擊,延長至11月底。

命令十五軍左右鄰的第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六十五軍、六十八軍在各自防區的正麵發動攻擊,策應上甘嶺戰鬥。

十五軍則利用坑道部隊消耗吸引對方,贏得調整部署的時間,然後組織決定性的反擊,以便從根本上扭轉戰局。

同時鑒於美軍第四十師、第三師已分別到達芝浦裏、鐵原地區,極有可能接替現有兵力擴大作戰規模,而十五軍連日作戰消耗已很大,縱深守備兵力空虛,於是將部隊從金城地區後撤。

正在開往後方休整的第十二軍原休整計劃予以取消,轉往五聖山地區,作為戰役預備隊,視戰鬥情況投入戰鬥。

誌願軍後勤部負責保障供應,以每門炮500發炮彈的標準,準備11萬發炮彈,組織運力晝夜搶運。

總部後勤部留作機動的兩個汽車運輸連也投入上甘嶺的物資運輸,對十五軍的需要,全力保證。

從28日開始,十五軍就以無後坐力炮對5979高地的防禦工事,實施預先破壞射擊,再以迫擊炮轟擊阻止美軍修複工事,為30日的大反擊創造條件。

這時,5377高地上的一三三團,也在軍師的幾乎全部炮火都已轉到5979高地的情況下,為配合大反擊,不斷組織進攻。

至30日,該團已經沒有一個完整的建製連可投入戰鬥,仍以一個排甚至一個班,不停頓發動進攻,牽製著對方在5377高地的力量,使其無法抽調兵力增援5979高地。

此時,我第四十五師人員物資消耗較大,暫時無力組織較大的反擊。

為進一步堅守和實施反擊創造條件,第四十五師奉命重點轉入堅守坑道作戰,以爭取時間,為進行最後粉碎對方進攻、恢複全部陣地的決定性反擊作準備。

10月29日,誌願軍實施決定性反擊的準備工作就緒,並已進行了兩天的預先火力準備,將敵占表麵陣地工事基本摧毀。

從21日至29日,坑道部隊夜間主動出擊達158次,其中僅9次失利,其餘均獲成功,累計殲敵2000餘人,從而大量消耗了對方的實力,並極大破壞了對方陣地的穩固。

與此同時,縱深部隊為支援坑道部隊,先後以兩到5個連不等的兵力對5377高地組織過7次反擊,曾3次奪回了全部陣地。

在5979高地,以兩個班到9個排的兵力組織過5次反擊,曾一度占領主峰。

這些反擊,都使坑道部隊得到了物資和人員的補充,增強了坑道的力量,為大反擊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