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技:以口吐蓮花折服人(1 / 1)

一位哲人說過:“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地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

越有激情,聽眾越會熱情

對講題要有深刻的感受。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對這個題目有實際接觸和經驗,對它充滿了熱情,就能激發聽眾的興趣。

要描述真實感受。你將自己的感受描述得越清楚,越能生動逼真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千萬不要抑製自己,也不要在自己真實感人的熱情上頭加個閥門。要讓聽眾知道,你對自己談論的題目有多熱情,他們的注意力便會被你吸引。

要表現出內心的熱情。聽眾總是容易被你內心的熱情所感染。要知道,調動聽眾的情緒完全取決於你自身。講話之前,你可以深吸一口氣。不要靠著講桌,抬起頭,仰起下頜,告訴自己:“我現在就要給聽眾講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在這種暗示下,你全身的每一部分都應該清楚地讓他們知道這一點。威廉·詹姆斯的著作《有效記憶的技巧》中,以羅斯福為例,說他“活潑而愉快地度過了一生,他充滿了雀躍、活力和熱情。這些正是他的特征。他總是對自己要處理的一切事情充滿濃厚的興趣,渾然忘我,或者假裝得就像這個樣子”。總而言之,要牢牢記住這句話:如果你表現出熱情,你就會感到熱情。

越有風格,聽眾越有興趣

在講話中,你的每一個動作、神情,甚至每一個詞句都展現了你之所以是你的那些東西——那些隻屬於你自己的個性的東西,這時候的你是獨一無二的。

一個人說話的風格,與他人說話的方式,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態度與涵養。

我們要牢記,你就是你,你本身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無論別人是否喜歡,你至少要讓他知道你是真誠地對待他的,不是假裝的。作為一名當眾講話者,這就是你最寶貴的財富。一定要抓住它,珍惜它,並努力發揮它,它將會讓你的講話產生巨大的力量。這是你個性中唯一而且真實的憑證。千萬不要把自己裝進模子裏,抹殺了自己的個性。隻有把話說得與眾不同,才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越有氣勢,聽眾越受感染

在講話中,我們需要表現出一定的氣勢,使講話具有感染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現出講話者的魅力和領導自身的形象。

領導幹部要想使自己的講話氣勢恢宏,具有感染力。那麼“生命力、活力、熱情”,是講話者必須具備的條件。那麼,怎樣才能發表具有感染力的演說呢?

要投入全部情感。在這裏,我們要學習演員的功夫,該哭的時候要哭,該笑的時候要笑。所以你在講話的時候,不要抑製自己的情感,也不要掩飾自己的那種狂熱。你可以通過自己的意願去感染聽眾,讓聽眾看看,你對談論自己的題目有多熱誠,如此,他們的注意力便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要選擇動人的話題。如果你對所選擇的題目充滿熱忱,或者你因對題目曾作深思或有著個人的關切,因而滿心熱誠,那麼就不用擔心講話時場麵不熱烈了。幾乎所有的領導者都會懷疑,自己選擇的題目能否激起聽眾的興趣。其實,隻有一個方法能讓他們感興趣:點燃自己對話題的狂熱,再感染他們,就不怕不吸引聽眾的興趣了。

要表現出高漲的情緒。麵對聽眾講話時,要以一副滿心企盼的神態。有時候,輕快跳躍的腳步也許大部分是裝出來的,但是卻會為你創造奇跡,並令聽眾覺得你有自己非常熱切的想要談的事情。在正式講話之前,深呼吸,不要靠著講桌;頭抬高,下頜仰起。

要在聲音語氣上下點功夫。要使自己的講話更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聲音要洪亮一些,語速要快一些,語氣要長一些。這樣,聽眾就會被你的語氣所感染,提高他們對你講話的興趣。講話者如果音域寬廣、音色響亮、精神飽滿、手勢幅度較大,就會給人以奮發向上、朝氣蓬勃的振奮感覺,並體現出澎湃恢宏、激越高昂、豪壯剛健、英武奔放的講話風格。

越有文采,聽眾越受激勵

有道是“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一篇優秀的講話稿既要講究“義理”,也要重視“辭章”。

學習李瑞環的講話稿,我們可以發現,一方麵,善於引用中國傳統文化和靈活運用毛澤東思想是李瑞環講話稿中的一大特色,在他的不少講稿中,古典詩詞、諸子百家和《毛澤東選集》中諸如《實踐論》《矛盾論》等經典文章,被運用得貼切自然、渾然天成。同時,他又非常善於進行語言提煉,講話中一些原創性警句、格言,如:“改革過程中總會伴有陣痛,但必須是陣痛之後變成不痛,而不能越來越痛。”“江山是打出來的,成就是幹出來的。”“講政治人民至上,求真理實踐第一。”“總結經驗主要不應是文字上搬來搬去,而應是腦子裏想來想去。”類似這樣精粹而智慧的句子點綴在講話中,既如明珠般光彩奪目,又如晨鍾暮鼓,過耳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