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reference_book_ids\":[7109046350301383716,7267090242186775563,7222920245848050691,7055626795785128996]}],\"25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5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start_container_index\":25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quote_content\":\"《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6838936284967209991,7257453146853608507,7023706537877064711,7078184356296002568,7233628637570796605,7229640720594766906,7220732984595319869,689072837067014452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老板還用莎士比亞時代的酒桶為顧客盛酒,用從印度買來的“古戰車”為顧客送菜。
奇跡出現了:早已被喧囂聲攪得煩不勝煩的顧客們聽說有一個古樸幽靜的餐館可以進餐,你傳我,我傳他,紛至遝來,餐館的生意頓時好轉。
第十二章 事在“人”為,做事要多注意感情投資花花轎子人抬人,懂得人情互利的道理世間沒有免費的午餐,讓別人覺得欠你一份人情,讓他心理上產生負擔,覺得應伺機回報於你,而不是心安理得,這樣你的人脈資源就又多了一份。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如果你欠了別人的情,那麼你總要尋找機會相報。事實上,其他人也有同樣心情。因此,讓別人欠你的情,就不愁別人不給你辦事了。
在處理單位中工作關係時,若想不被忽視或不受輕視,下屬最可依靠的便是實力。因為實力會給領導帶來利益,實力會影響領導權力的發揮。
靠投機諂媚固然可以紅極一時,但久則生厭,久則顯其無能,因而是最終無法長久的。下屬一定要注意不斷加強自己的實力。
當你發現被領導利用了以後,建議你按以下幾點去做:決不聲張;讓領導欠你個人情;不斷增加自己的籌碼;試著去利用你的領導。
其實,被領導利用是每一位下屬都會遇到的事情。根據之一就是,領導具有使你做某事的權威(有時隻是權力)。當領導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對你進行說服、利誘、威逼或暗示時,其實他就是在利用你。你的態度、立場及種種言行都成了他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
當你發現自己被領導利用了以後,最明智的舉措就是不聲張、不宣揚,采取無聲的承受、靜悄悄地處理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原因很簡單。聲張會使你得不償失,不但失去的得不到進一步的補償,而且可能會失去你已得到的東西,或者失去了以後再得到的機會。
向外宣揚自己被領導利用了,這在某些時候不失為向領導施加壓力的方式。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隻能是適得其反。因為這樣做,其實是在敗壞領導的名譽,而名譽又關係到領導的權威,因此這是最不能為領導所容忍的。他對你最可能的態度是懷恨在心的想辦法予以懲罰。這樣,不但你的所失無法得到補償,而且,還會失去領導的信任,劃入另類。從這個角度上說,這就是因小失大了。
況且,如果你真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大家都是會有目共睹的,即使不去宣揚也會博得同情。除非你是想利用這種壓力來向領導施加影響。
秘密地解決問題,可以避免使你露醜,也不會導致事態的惡化,更為重要的是,它為你靈活地運用各種技巧提供了很大的餘地。從長遠看,它也不會危及你本來可以得到的利益。
決不聲張,並不是主張絕對地消極忍耐,逆來順受,“啞巴吃黃蓮”。而是說不要擴大事態,惡化與領導的關係,危及你的其他利益,同時也是為了解決問題創造一個適當的環境。接著,你要做的事,便是積極行動起來,通過種種手段適當的向領導傳達這樣一個信息:為了你的事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你應該對我有所回報,否則的話……總之,就是要讓領導知道,“我已經發現自己被你利用了,即使你現在對我不作什麼補償,那麼,你也應該在以後有所表示,否則也會對你產生不利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領導利用下屬的事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但一般而言,高明的領導是不會把事做絕,肆意地利用下屬卻不給予某種安撫。因為長期這樣下去,就不會有人願意再替領導效力了。這正是向領導施以暗示起到的效果。
向領導施加壓力,還有一個姿態問題。其實你是在告訴你的上級,“我是不會任人宰割的,你讓我損失,我也能對你產生破壞力”。這樣,領導便不會以為你軟弱可欺,變本加厲地利用你了,相反,每當他想從你那裏獲得點兒什麼時,就一定要先考慮一下會讓你得到點兒什麼。這種交往模式的確立,無疑是有助於你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的,也有助於你的發展。
讓領導覺得對你有所歉疚,會使你在上下級關係中贏得一定的主動權,也為通過妥協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對上級來說,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他會感到有必要償還債務;對下級來說,則等於發放出去了一筆貸款或做了一項投資,你會逐漸有所收獲。
如果下屬讓領導覺得隻有一次利用價值,那麼下屬便會像一次性消費的碗筷,在使用之後便被拋在一旁,毫無顧忌地加以冷落。這樣,你的利益自然也就不會被重視。所以,從長遠來看,下屬若想從一次被利用中有所收獲,並且能借此進一步加強與領導的聯係,下屬就應該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的籌碼更多,可資利用的價值更大。你的價值越大,領導就越不能忽視你,他就會想辦法調動你的積極性,對下屬的利益和要求有所考慮,設法把你拉到領導自己這一邊。
人區別於動物,十分重要的一點是,人有“智”,能夠“吃一塹,長一智”。當下屬被領導利用而有所醒悟時,下屬一定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弄明白為什麼會被利用了?問題出在哪個環節?……隻有知道為什麼會跌倒,你才有可能不會在同一地方跌倒兩次、三次甚至是更多次。教訓會使你在領導試圖再次利用你時警覺和防範。
然而,隻是防範還是不夠的,下屬正可利用領導這種試圖利用你的機會,趁機謀求自己的利益,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勢力。
由此可見,辦事的過程就是一個相互利用的過程。在被別人利用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覺澱,同樣可以反過來讓別人為自己所利用。讓別人欠你情,讓他心存感激,但不要讓他覺得你軟弱可欺。久而久之,此人便成為你日後辦事的一種資源了。
以德報怨是做事時的最佳人情投資俗話說:“有愁不報非君子”,但很多時候卻是“怨怨相報何時了”,麵對別人的無禮,以德報怨,化幹戈為玉帛,這既是自己修養的一種體現,也能在無形之中投資了一筆人情生意,是“一本萬利”的最佳投資。
一位名叫卡爾的賣磚商人,由於另一位對手的競爭而陷入困境。對方在他的經銷區域內定期走訪建築師與承包商,告訴他們:卡爾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磚塊不好,生意也麵臨即將歇業的境地。卡爾對別人解釋說他並不認為對手會嚴重傷害到他的生意。但是這件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真想“用一塊磚來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泄”。
“有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卡爾說,“牧師講道時的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跟你為難的人。我把每一個字都仔細聽了。就在上個星期五,我的競爭者使我失去了一份25萬塊磚的訂單。但是,牧師卻教我們要以德報怨,化敵為友,而且他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他的理論。當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時,發現住在弗吉尼亞州的一位我的顧客,正因為蓋一間辦公大樓需要一批磚,而所指定的磚型號卻不是我們公司製造供應的,卻與我競爭對手出售的產品很類似。同時,我也確定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這筆生意機會。”這使卡爾感到為難,需要遵從牧師的忠告,告訴給對手這項生意的機會,還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讓對方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卡爾的內心掙紮了一段時間,牧師的忠告一直盤踞在他心田。最後,也許是因為很想證實牧師是錯的,他拿起電話撥到競爭對手家裏。接電話的人正是那個對手本人,當時他拿著電話,難堪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卡爾還是禮貌地直接地告訴他有關弗吉尼亞州的那筆生意。結果,那個對手很是感激卡爾。
卡爾說:“我得到了驚人的結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關我的謊言,而且甚至還把他無法處理的一些生意轉給我做。”卡爾的心裏也比以前好受多了,他與對手之間的陰霾也獲得了澄清。
以德報怨,化敵為友。這就是迎戰那些終日想要讓你難堪的人所能采用的最上策。留餘地,其實包含兩方麵的意思,給別人留餘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不要把別人推向絕路,萬不可逼人於死地,迫使對方做出極端的反抗,這樣一來,事情的結果對彼此都沒有好處。另一方麵,給別人留餘地的同時,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常常在一些場合粗暴無禮,無端挑剔,明明是自己的錯,卻要倒打一耙,推卸責任,委過於人。遇到這樣的人時,切忌“以牙還牙,針鋒相對”,而應首先持以冷靜和理智的態度,讓“溝通”得以繼續。如果能做到寬以待人、以德報怨,任何不愉快的事都將迎刃而解,說不定還及時為自己投資了一筆人情生意。
一個炎熱的下午,一位顧客在濱海的一家私營飯店門前摔了一跤。酷暑盛夏,本來就熱得心煩意亂,加上跌倒在地,丟人現眼,他怒氣衝衝地闖進飯店老板辦公室,指著老板的鼻子,出言不遜:“你的地板太滑太危險,剛才我出去買香煙,在門口滑倒,摔傷了腰,你必須馬上把我送醫院檢查治療!”邊說邊用手扶著腰部:“哎喲!痛死我了……”
老板安靜地聽他說完,然後朝他笑了笑,對他說:“先生,實在抱歉,腰傷得厲害嗎?請您先稍坐一下,我馬上就和醫院聯係,叫輛出租車把你送去。”
老板立即派秘書到外麵叫了一輛車,然後和秘書一起扶著那位顧客來到車前,然後又拿出一雙拖鞋讓顧客換上。
“請您換上這雙拖鞋,我已經和醫院聯係好了,現在就送您去。”
當那位顧客離開辦公室時,老板把他換下來的鞋交給秘書並悄悄地說:“顧客穿的鞋,鞋底都磨光了,你馬上把它送到外麵的修鞋處訂上橡膠後跟,快去快回。”
在醫院就診檢查後,顧客回來了。結果是,腰部無異常發現,一切正常。
老板拿著醫院的檢查報告單對那位顧客說:“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真是萬幸。走回飯店休息休息,喝杯冷飲解解暑。”
此刻,那位顧客才對自己的做法感到有點內疚,並解釋說:“地板剛衝過水、很滑,實在危險,我隻是想提醒你注意一下,別無它意。”又為自己找台階下說:“這次摔倒的是我,要是摔倒了上年紀的人怕就麻煩大了。”
老板拿來已修好的鞋子說:“請不要見怪,我們冒昧地請人修了你的鞋子。據鞋匠說,鞋底都磨平了,若是穿著它在樓梯上滑倒,那可就太危險了!敝店門口天天有人進進出出,說實在的,您是第一位滑倒的人。”
那位顧客麵帶愧色,接過修好的鞋子,不好意思地說:“給你們添麻煩了,實在感謝,多少修理費?我按數付錢,不能讓你掏腰包。”
“哪裏的話,這是對您表示的歉意,你要付錢,就見外了。”
那位顧客被老板的寬容所感動。上前緊緊握住老板的手說:“請原諒我的無禮和粗魯,我真對不起你!”
這位老板用寬容的胸懷和以德報怨的方法,讓這位顧客深受感動,並且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們成為了莫逆之交。一次極小的人情投資便帶來了如此之大的收益,這便是以德抱怨的高明之處。
平時就多儲蓄人情,不要臨時抱佛腳來看看這樣一則寓言:黃蜂與鷓鴣因為口渴得很,就找農夫要水喝,並答應付給農夫豐厚的回報。鷓鴣向農夫許諾它可以替葡萄樹鬆土,讓葡萄長得更好,結出更多的果實:黃蜂則表示它能替農夫看守葡萄園,一旦有人來偷,它就用毒針去刺。農夫並不感興趣,對黃蜂和鷓鴣說:“你們沒有口渴時,怎麼沒想到要替我做事呢?”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平時如果不注意與人方便,等到有求於人時,再提出替人出力,就難免太遲。
國人諷刺急時求人的做法,最簡練精彩的話就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俗話說得好,“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真正善於利用關係的人都有長遠的眼光,早做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自然而然的得到幫助。
如果平時不燒香,等到需要時才“臨時抱佛腳”,盡管你抱得很緊,下了很大的功夫,人家也很可能一口就回絕你的請求。因為這個時候在他心裏肯定以為你太勢利。隻有平時關係搞好了,到需要時才會有求必應。
公元前239年,燕國太子丹在秦國當人質,秦國對他很不友好,太子丹對此懷恨在心,偷偷逃回燕國,於是秦國派大軍向燕國興師問罪。太子丹勢單力薄,難以與秦兵對陣,為報國仇私恨,他廣招天下勇士,去刺殺秦王。
荊軻是當時有名的勇士,太子丹把他請到家裏,像招待貴客一樣,對荊軻照顧得無微不至,終於,打動了荊軻。後來,又對逃到燕國來的秦國叛將樊於期以禮相待,奉為上賓。二人對太子丹感激涕零,發誓要為太子丹報仇雪恨。
荊軻雖力敵萬鈞,勇猛異常,但秦廷戒備森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且有精兵護衛,接近秦王難於上青天。於是,荊軻對樊於期說:“論我的力氣和武功,刺殺秦王不難,難在無法接近秦王。聽說秦王對你逃到燕國惱羞成怒,現正以千金懸賞你的腦袋,如果我能拿到你的頭,冒充殺了你的勇士,找秦王領賞,就能取得秦王的信任,並可乘機殺掉他。”樊於期聽罷毫不猶豫,拔劍自刎。
荊軻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督元地方的地圖,去見秦王。這兩件東西都是秦王想要得到的東西。但他未能殺掉秦王,反被秦王擒殺,隻為後人留下了“風嘯嘯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悲壯詩句和“圖窮匕見”
的故事。
樊於期之所以能“獻頭”,荊軻之所以能舍命刺殺秦王,都完全是為了回報太子丹的禮遇之恩。“投桃報李”、“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足以說明“恩惠”對人心感化的巨大作用。
春秋時,楚莊王勵精圖治,國富民強,手下戰將眾多,個個都肯為他賣命。楚莊王也極力籠絡這批戰將,經常宴請他們。一天,楚莊王又大宴眾將。君臣喝得極其痛快,天色漸晚,莊王命點上蠟燭繼續喝酒,又讓自己的寵姬出來向眾將勸酒。突然間,一陣狂風吹過,把廳堂裏的燈燭全部吹滅,四周一片漆黑。猛然間,莊王聽得勸酒的愛姬尖叫一聲,莊王忙問何事。寵姬在黑暗中摸過來,附在莊王耳邊哭訴:燈一滅,有位將軍無禮,偷偷摟抱臣妾。已被我偷偷拔取了他的盔纓,請大王查找無盔纓之人,重重治罪,為妾出氣。
莊王聞聽,心中勃然大怒,自己對眾將這樣寵愛,竟有不遜之人,膽敢戲弄我的愛姬,真乃無禮之極!定要查出此人,殺一儆百!他剛要下令點燈查找,但又一轉念:這幫戰將都是曾為我流過血、賣過命的人,我若為了這點小事殺一位戰將,其他戰將定會寒心,以後誰還會真心誠意地為我賣命呢?失去這批戰將,我將憑什麼稱霸中原呢?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還是隱忍一下,放過這等小事,收買人心要緊。主意已定,他低聲勸寵姬道:“卿且去後堂休息,我定查出此人為你出氣。”
等那寵姬離開廳堂,莊王便下令說:“今日玩得甚是痛快,大家都把盔纓拔下來,喝個痛快。”大家在黑暗中都不知就裏,不明白大王為何讓大家拔下盔纓。但既然大王有令,就隻好照辦了。那位肇事的將軍在酒醉之中闖下大禍,聽到莊王寵姬尖叫,才嚇醒了酒,心想這次必死無疑。等莊王命令大家拔盔纓時,他伸手一摸,盔纓早已沒有了,才明白莊王的用心。等大家都拔去盔纓,莊王才下令點上燈燭,繼續暢飲。那位肇事的將軍便對莊王感恩在心,下定了以死效忠的決心。
自此以後,每逢戰鬥,都有一位楚將衝鋒陷陣,拚命地出擊作戰。楚莊王細細查問,才知道他就是那位被寵姬拔掉盔纓的將軍。
其實,有時給別人一些小的恩惠和人情對你來說隻是舉手之勞,並不費多少力氣,可是對別人來說卻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必要時他會舍命來報答你。
冷廟燒熱香,多幫助那些暫時不得誌的人“困龍猶有上天時”,可以幫助你的人並不一定就是那些時下得誌的顯赫人士,那些處於低層、鬱鬱而未得誌的人,一旦抓住機會便可能一飛衝天,而如果你能在其落魄時,加以援手,那麼他日這個貴人必能十倍的回報於你。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年輕時,有一年河南大旱,他的堂叔袁保恒被調往開封幫辦賑務,袁世凱隨堂叔赴開封,本想著幹一番事業,沒想到到開封的第二年5月,袁保恒卻因染上當地的流行病去世。袁世凱失去靠山,料理完後事後,隻好又鬱鬱寡歡地回到了故鄉項城縣。
對於袁世凱來說,自從7歲隨嗣父袁保慶離鄉,先後轉赴濟南、南京、北京、開封,在都市斷斷續續生活了將近12年。在此期間,都市繁華、官場風氣,他已了如指掌。因此,他是無法甘心在閉塞的故鄉淡泊一生的。因此袁保恒去世以後,他回到項城,開始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文人詩酒生活。
袁世凱生性喜歡多事,又好出風頭,雖然他自己的文章並不好,卻聯合了一些讀書人,組織了一個文社。這個文社所需要的一些房屋和費用,都由他一個人負責。由於這個緣故,大家也公推他為文社的負責人了。
袁世凱先後籌辦了兩個文社,一名麗澤山房,一名勿欺山房。由於袁世凱出資捐款,在當地卻也吸引了一批文人雅士。
這一日,袁世凱正在仰山堂讀書,一個秀才前來拜訪。袁世凱延納入室,兩廂坐定,兩人一見如故。話語投機,遂結拜換帖為兄弟。此人就是後來曾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
徐世昌,長袁世凱4歲,當時正為陳州授館課童,由於家道敗落,當時已是窮困潦倒。袁世凱曉得徐世昌一文不名,無北上應試的盤纏,便慷慨解囊。結果,徐世昌此次赴京趕考,果然榜上有名。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徐世昌1882年中舉,1886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從此以後,袁世凱宦海生涯30年,徐世昌是其最知心的謀臣。
1879年秋,袁世凱第二次參加鄉試,但再次落第。這對於野心勃勃的袁世凱來說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打擊。袁世凱盛怒之下,燒毀了所作的所有詩文。
科舉沒希望了,但總不能坐吃山空啊,想來想去,袁世凱想到了捐官。但捐官得需要一大筆錢,這對於當時的袁家來說也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因為袁保恒死了,等於折斷了袁家的一個擎天柱,莫說捐官,連在一起生活下去都已成了問題。
因科舉無望,袁世凱不得不為籌措金錢而費周折。開始,袁世凱曾向內弟——於氏夫人的弟弟借錢。沒想到這位小舅子不但不給,反而挖苦說:“你還是在家呆著好些,就你那德性,莫說上北京,就是上天京,也是老和尚上供——白扔麵。”一句話把袁世凱弄得難堪極了。
但是,這卻從反麵給了袁世凱一個教訓,不蒸饅頭蒸口氣,他一定要出人頭地不可。
好心人還是有的。見他誌氣很大,最後,袁世凱的一位遠房親戚借給他100兩銀子,讓他北上活動謀事。同時袁世凱的嗣母牛氏和生母劉氏由於愛子心切,也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給袁世凱。袁世凱這才啟程上路,從北京輾轉於上海、潮州,聯係父輩的門生故吏,以圖謀取進身之階。然而,初出茅廬的袁世凱失敗了。袁世凱帶著措資北上至京,想通過他父輩的老關係,謀取一官半職。而京城卻是公子王孫們揮金如土的地方,和他們打交道寒酸不得。所以袁世凱到了北京,一開始就呼朋引類,講究玩樂,想給人留下大戶人家子弟的印象。結果,官沒有捐上,他所帶的盤纏卻被一夥腥臊亂賭的人全給騙去了。
這真叫破屋偏遭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正在袁世凱苦於無法向家人說清,走投無路時,恰巧遇上曾經資助過的徐世昌。這時的徐世昌已是點了翰林的京官。徐世昌問明了究竟,便拿出一筆款子,資助袁世凱回鄉。
袁世凱知道,項城老家絕對不是發跡之地。因此,他很快又南下到了廣東潮州。因為袁世凱的父交周馥在潮州任潮州府知事兼辦潮關。周馥,曾任李鴻章文牘,很為李鴻章所器重。袁世凱在周馥手下幹了一段時間。
周馥幫助他捐了一個正五品的同時,並且給李鴻章寫信,把袁世凱推薦給他。終於,袁世凱發跡了。
後來,袁世凱官至直隸總督時,他的那位小舅子從鄉下跑到天津,找到袁世凱,希望能借姻親而謀個一官半職。袁世凱倒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回話說:“外麵無事可做,還是在家裏呆著好些。”後來,袁世凱做了大總統,這位小舅子又從鄉下追到北京,袁世凱隻見了他一麵,支了一些路費,就再也沒有下文了。倒是當初借給他100兩銀子的那位遠房親戚,袁世凱還了他5000塊大洋。
這就是說,人生在世決不能狗眼看人低。俗語說:驢糞蛋還有發燒的日子,更何況人乎。再說了,沒錢不要緊,借得有,借不得沒,切不可“財高語壯,勢大欺人”。人生誰知道誰有哪一天?所以“休倚時來勢,提防運去時”,要“為君子當權積福”,切莫“小人仗勢欺人”。另外也要記住這一點,不要以為是親戚,說話就不管不顧,要知道“親不親,線上分。”這個線,可以是利益的線,也可以是感情的線。人生在世,不是單依靠親戚就可以存在的。男人要成大事,還須依靠並團結更多的人。而要團結和依靠更多的人,首要的一條便是不能無故得罪人。要知道,親戚隻是先天的一個便於溝通的條件,而不是你成大事的保障。因為,作為人類社會來說,隻有永遠的利益,而沒有永遠的親戚。“無名草木年年發,不信男兒一世窮”,所以,千萬要記住“困龍也有上天時”,千萬不要等到“船到江心補漏遲”。
人類的習慣之一,乃是往優秀出色的人身邊靠攏。好像能與事業有成的人締結關係,便可以巧妙地利用對方那股氣勢。這是理所當然的一種心理,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交上的朋友,通常無法培育出可靠的人際關係。由於萬事順利、春風得意的人,人人都想與其結識,都想與其交上朋友,一方麵他也顧不過來,另一方麵他也無法與巴結他的人成為真正的朋友。反之,如果與那些暫時不得勢的人交往,並成為好朋友,那就完全不同了。
就像買股票一樣,買了最有價值的原始股。
一個人沒落失勢時,陷入遭到眾人漠視的狀態,原來交往密切的人都離他而去,如果你此時伸出援助之手,與之交往,他就會心存感激,銘記一輩子。你的朋友當中,有沒有懷才不遇,暫時很不得勢的人,如果有的話,不要疏遠和冷落他,而應該伸出熱情之手,給予幫助和關心。一旦他日後否極泰來、時運亨通,他第一個記起來的就是你,他第一個要還人情的當然是你,到那時你找他辦事情他肯定也會伸出熱情之手的。
重視同學之誼,同學之誼是最值得投資的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人人都難逃“情”字。雖然現代社會流行一句話:“認錢不認人”,可是“人情生意”從沒有間斷過。同學之間的交往更需要進行“感情投資”。常拿起電話,多與老同學聯係,向老同學的成功表示真誠的祝賀,互相之間需要幫助的地方也不妨坦誠相告,也可借鑒同學的成功經驗,尋找一些新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同學關係有的時候常常會在關鍵時刻幫你一個大忙。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平常要注意與同學培養感情,隻有平時常聯絡,同學之情才不會疏遠,同學才能甘心情願地幫助你。
若你和同學分開以後從來都沒有聯絡過,去求同學辦事的時候,一些十分重要的關乎同學利益的事情,他自然不會幫助你。
許多人說:“同學之情就那麼幾年,若緣盡則情也盡了,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事實上,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
不管從實用主義,還是從情感價值角度去衡量,同學之誼都值得你保持與維係。
三國時代蜀國君主劉備的一段經曆就告訴了人們這個道理。
劉備讀私塾的時候,因為他講義氣、聰明,所以成為同學中的首領,在這幾年裏,劉備常常幫助其他同學,和同學的關係處得很好。後來劉備長大了,同學們都有各自的道路要走,劉備和要好的同學便各奔東西了。
盡管同學們分開了,劉備卻非常注重常常和同學保持聯係。有一個叫石全的人,是劉備讀書的時候最談得來的朋友,石全讀完書以後,便回家供奉老母親,以盡孝道,以打柴賣字畫為生。
劉備沒有嫌石全清貧,常常邀請石全到家裏做客,共同探討時事,這樣的聚會每次都非常成功,劉備和石全的關係不斷地加強,情同手足。
後來,劉備為了實現理想,就拉起了一支隊伍參與了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開始的時候,劉備軍事實力非常小,隻好依附其他人。在一次戰鬥中,劉備率領的兵馬被全部殲滅,隻剩他一人逃了出來,被同學石全給藏了起來,才逃過了一死。
看來,同學關係有的時候在危急時刻能幫上大忙,能夠起到排憂解難的作用。可是,要記住的是,這中間的好處是來自於你的努力,若在你和同學分開以後沒有交往,那麼關係之好從什麼談起呢,從中受益更是一紙空文了。因此,隻要你擁有這份情,真誠地維持分開以後的同學關係,那麼你的人際麵就會更加廣泛,路子會比別人多出幾條來。
多點雪中送炭,少點錦上添花
人們大多都喜歡在別人事業如日中天時恭喜祝賀,為別人的成功增添一點錦上添花的效果,這種做事方式固然可行,但有“手腕”的人知道雪中送炭會比錦上添花更讓人感激和感恩。
常言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其實這滴水之恩也是分場合的,如果是一個人處在極度的困境之中,而你施加援手,那麼他便會感恩一輩子;與之相反的是,一個人處在順風順水,春風得意時,你給他一點好處,他極有可能“貴人多忘事”,所以施人以援手時最好在別人處在困境之中時,這樣便能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位目前很活躍的油畫畫家,曾透露他在年輕時曾渡過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經常三餐不繼。有一次,他把一幅連自己都沒信心的畫拿到畫商那兒,畫商看了半天,付給他一筆當時他認為很多的錢。就畫家來說,畫商並非買了這幅畫,而是給了他前途。此後他終於成功地熬出了頭。
那筆金額是否很高呢?其實不見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畫家對這筆款項一定還覺得非常龐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那就是給了他最大的麵子,可以使人產生長久的感恩之情。對於畫家來說,畫商的錢的確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這位現在已成名的畫家若有滿意的作品,一定會交給那位畫商,並且以普通價錢成交。
人對金錢的標準,往往因狀況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做事有心計的人更懂得“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擔任自民黨幹事長時,一麵忙著主持自民黨選舉事務,然而,他卻不忘記派人將慰問金送到落選的議員家中,並且勉勵他們不要氣餒,下次重新再來。對落選的議員來說,田中角榮的勉勵已經使他們深受感動,而送慰問金,更加深了他們的感激之情。在此之後,擁戴田中的人越來越多。
如果田中在此時將相同的金額或禮品送至當選的議員家中,情況就不同了,那些禮品、禮金成了錦上添花,一點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
隻有在別人困頓中伸出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誼。田中角榮畢竟是真正吃過苦頭的人,才能了解人類微妙的心理。
在別人的婚禮上或榮升宴會上大肆破費,不如在人病痛或朋友有難時,伸出援手。
還有人認為,與人相交往,應本著現交現用的原則,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錢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這是十足的目光短淺,真正會做事的人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做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戰國時代有個名叫中山的小國。有一次,中山國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當時正巧羊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懷恨在心,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到了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戈跟隨他,便問:“你們來幹什麼?”兩個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獲得您賜與的一壺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臣的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有任何事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國君聽後,感歎地說:“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即給與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而亡國,卻由於一壺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
由此可見,人心是多麼的複雜和微妙。一個人隻有把握好細微之處的度量,把握好人“心”之間的距離,才能使自己施恩於人,日後才能從中受益。
施恩於人,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做事其實就像用兵打仗,最重要的不是消滅對方的肉體、瓦解對方的軍事,而在於征服對方的心。
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容易受一些小事情,小恩惠的感情折服。有心計的人無論做什麼事,總是身先士卒,有功勞就退身在後,對死去的人表示悲哀並安葬他,對受難的人流著眼淚安慰他,對饑餓的人要把自己的食物給他吃,一個將領若能做到這樣,就能所向披靡,每戰必勝,對待士兵這樣,對待平民百姓也一樣,隻有尊重他們,愛護他們,在行動上感化他們,他們才會被你收服,為你所用。
隋朝末年,天下動蕩不安,各路豪傑並起,紛紛謀奪天下。
王世充是隋朝的地方官吏。他在此動蕩時代,沒有馬上跳出來樹起義旗,而是暗暗地做一些基礎工作,為以後成大事作圖謀。
江淮間的人素來彪悍輕狂,動不動就滋生事端,打架鬥毆乃至殺人是常有的事。再加上社會秩序不穩定,土匪小偷多如牛毛,一時間,官府裏捉拿的犯人監獄都快關不下了,三天兩頭地鬧事。王世充心想,這些人都是要錢不要命的好漢,太平時節固然留不得,如今兵荒馬亂之時正好派上用場,將來舉事時不都是以一敵十的好士兵嗎?主意打定,他就利用手中的職權,對這些好漢們逐一“審問”,然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將他們一一放出監獄。這批歹徒本以為自己犯的事決討不了好去,不殺頭就算不錯,沒想到碰上這麼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官,居然輕易就得回了自由,於是個個感激涕零,當場發誓說,以後王大人如有召喚,他們樂意腦袋掖在褲帶上跟著他去幹一場。王世充見計策已經實現,心裏暗暗高興。
後來起義軍聲勢愈來愈壯大,隋朝官員們再也坐不住了,不想把自己綁在這艘將沉的船上等死,紛紛造反。大將楊玄感就是其中一位。由於楊玄感威望高,他的造反影響很大,使得吳人朱燮、晉陵人管崇在江南地方起兵響應。這兩人號稱將軍,擁有人馬10餘萬,煞是聲勢浩大。隋煬帝很畏懼他們的勢力,派遣大將吐萬緒、魚俱羅率大軍征伐叛軍,但再三攻打都沒有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