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做人有心機的智慧(3)(1 / 3)

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群馬流浪到一片肥沃的草地,草地的這頭碧波萬頃,草地的那頭沙海千裏。馬兒們忘乎所以地吃著鮮嫩的青草,覺得這是上天對他們的恩寵,從這頭吃到那頭,到了那頭,他們發現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沙漠。這時候,幾乎所有的馬都惋惜再也吃不到這樣的好的草了。有的馬繼續前行,但終究沒有走出沙漠;有的馬立在原地,誓死不回頭;有的馬忍不住回頭望了望他們吃剩下的青草,但始終沒有往回走,他們都是好馬,好馬不吃回頭草啊!隻有一匹馬,它不想為了做好馬而失去生存的權力,於是它輕鬆地往回走,坦然地吃著回頭草,從這頭吃到那頭,再從那頭吃到這頭。

結果其他的好馬都死了,隻有它活了下來。

或許你對這個故事不以為然,你會說:做人就是要有一種“好馬不吃回頭草”的誌氣,要有一種“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英雄氣概。但你應該細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有誌氣,寧可當匹英勇的死馬,也不做一匹賴活著的活馬,那麼世人倒真應該為你立塊碑了。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是因為一時衝動、意氣用事而斷送後路。況且在很多情況下,你完全有把握分清自己當時是一種誌氣還是意氣行事。絕大多數人就是在麵臨該不該回頭時,錯把意氣當成了誌氣,或用誌氣來掩蓋自己的意氣,明知自己已無草可食,而回頭草又鮮又嫩,卻怎麼也不肯回頭去吃!

其實仔細想一下,一個人一生中真正不能“回頭”的事並不算多,如果說人生有時間和空間兩大坐標,唯有時間才是真正不能“回頭”,一去不複返的。“不吃回頭草”隻是一句俗話,如果願意,任何一匹馬都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光顧”同一顆草,前提是那棵草還在那裏等著這匹馬。

某公司員工因故被老板辭退,一個星期後,老板又給她打來電話,並向她解釋,之所以讓她走人,確實因為老板當時心情不好,但公司現在仍歡迎她回去,而這位員工聽說後生氣地予以拒絕:“好馬不吃回頭草!”

還有一位男士,他被女朋友給甩了,因此心情十分痛苦,因為他內心裏深愛著這位女孩。過了一段時間,那位女朋友回頭向他認錯,並表示願與他重歸於好,而這位男孩為了維護自己的男子漢氣慨,便傲氣地說道:“好馬不吃回頭草!”

當然,我們並不是教你老是去吃回頭草,而不去尋找自己的生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多種可能與選擇,並不是不吃回頭草就必會餓死無疑。

回不回頭,這完全是一種選擇,當你麵臨回不回頭這一選擇關卡時,請想想以下問題。

(1)你現在有沒有草可以吃?如果有,這些草能不能吃飽?如果不能吃飽,或目前無草可吃,那麼未來會不會有草可吃?在吃到草之前,你尚能支持多長時間?

(2)這些回頭草本身的草色如何?值不值得去吃?對你真的有何意義?

除了上麵兩點之外,你完全可以暫且不考慮別的問題,如麵子誌氣等,因為一旦考慮麵子和誌氣,就會使你無法冷靜和客觀地對待自己目前的處境與問題。換句話說,你要考慮的是現實。而不是麵子問題和誌氣問題!

當然,回頭草有時是好,可是吃起來並不那麼令人好受,因為當你吃回頭草時,也許會碰到周圍人們的議論,甚至嘲諷,以至於讓你無法張口、消化不良!這裏,奉勸你一句話:吃你的草,管他如何議論!你隻要認真誠懇地吃,填飽肚子,養肥自己就可以了!何況時間一久,別人也會忘記你是否吃過回頭草,而且當你回頭草吃得自己身強體壯,並且對他人大有幫助時,別人還會佩服你——果然是一匹好馬!

人各有性,當然人也各有其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觀與處世之道,我們不可苛求每個人都得去吃回頭草,但在麵對殘酷的現實時,我們要勸說一句:餓死的好馬,就隻能算是一匹死馬,而非一匹好馬了!

錯了就要勇敢承認:吃一塹,長一智很多人都有自作聰明和自以為是的弱點,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意識不到,甚至也很少在這方麵反省自己。

有一個人一直懷疑他的太太聽力有問題,決定好好考驗一下她的聽覺。

有一天下班後,他輕手輕腳地走到太太背後7米遠的地方:“太太,你聽到我的聲音了嗎?”他太太沒有反應,他又走到5米遠的地方:“太太,你聽到我的聲音了嗎?”她依然沒有搭腔,他隻好走到離她3米遠的地方:“你聽到我的聲音了嗎?”“聽見了。”她太太說,“這已經是第三次回答你了!”

其實,很多時候耳背的是我們自己,但我們卻不自知。當我們自以為聰明時,也正是愚昧的開始。下麵的故事也說明了這一點。

有一地區的居民,因為當地水質不佳,脖子長得很粗。一個外地人路過此地,當地的居民就譏笑他說:“你的脖子長得好奇怪,怎麼又長又細呢?”外地人說:“是你們的脖子有病,為什麼不去看醫生反而譏笑我呢?”居民說:“這裏的人全是這樣,何須去看醫生,可能你才需要去看醫生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總喜歡批評他人,但卻不喜歡受人批評。大概沒有人喜歡受人批評。

批評針對的往往是缺點、短處、不足……無論是誰,被人指出缺陷之處,總是一種不愉快的經曆。自作聰明者更是不喜歡遭人批評,他們甚至會認為批評者不懷好意,是瞧不起自己,因而他們對待批評的做法往往是置之不理或加以反駁。無論怎樣,就是不讓批評損壞了自己的尊嚴與形象。

有一則寓言講述了一個自作聰明的典型。

一棵長得高大挺拔的樹,非常欣賞自己的身材,並引以為傲。

有一天,一隻啄木鳥停在樹上,它聽到樹幹裏有許多小蟲吸噬的雜音,便用長喙在樹幹上啄一個洞,準備將小蟲一一吃掉。

這棵大樹非常生氣,它不能忍受美麗的枝幹被啄出一個一個的洞,便開口責罵啄木鳥,並把它趕走了。

於是小蟲在樹幹裏長大並生了更多的小蟲,它們不斷地啃噬著樹幹,逐漸把它吃空了。

有一天,刮起一陣強風,這棵大樹便攔腰折斷了。

生活中的批評就像故事中的啄木鳥。它會給你除去身上的“小蟲”,這似乎使我們非常不暢快,但這些不快卻會成為對我們最大的幫助。為了使你更健康,你必須忍耐一下暫時的不快,而不要去理會誰更偉岸。

性情孤傲者不僅對批評拒之千裏,而且對良言忠告似乎也沒多大興趣。對於任何事情,無論決定與否,建議對他們來說沒有實際意義,因為歸根到底,他們還是願意自己做出決定。

你因為自作聰明犯了錯時該怎樣做?首先,不要羞於承認它。然後,對自己說:“很抱歉發生了這樣的事,讓你看看我能做些什麼。”不要用這樣的話推卸自己的責任,比如:“我一直忙得昏頭轉向,所以我出了錯。”

因為你很顧及自己的臉麵,很難承認自己做錯了。我們都會有做錯的時候,可大多數人都為了保全麵子而不願承認這一點。一旦他們承認自己錯了,就會擔心別人會小看自己。可事實卻正好相反,你犯了錯誤,承認了它,並願意改正它,事情就會好辦多了,你的麵子非但不受任何損害,而且還能在一定意義上獲得更多的保全。勇於承認錯誤也是一種甘於低調的表現,世上沒有人會對低調處世和低調待己的人橫眉立目和橫加指責。

學會拒絕,不要為了麵子硬撐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你完全有權利拒絕別人請求你而你又不想做的事。尤其在你明知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或時間幫助別人時,就算是你最好的知己、最親的親人,你也應該明確地表示拒絕。如果你為了麵子而答應別人的請求,那就隻好等著煩惱痛苦降臨了!

亞倫在紐約的一家公司任職,從事冷氣維修的工作。

公司裏一共有6位同事,每個人各司其職,也能夠獨立作業。即使訂單忽然增多,上司也會平均分配,讓每個人的工作量都分配得很公平。

但是,每個公司裏就是會有一些像亞倫這樣的老好人,有同事不能失約於女朋友,或有人家裏臨時有事,或是誰的身體不適,於是老好人亞倫,接下了所有的工作,不僅每天工作超時,而且常常為了趕其他同事們的急件,而耽誤了自己的工作。

老板發現後,訓了他一頓。但是說歸說,亞倫的好脾氣,仍然使他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

直到有一天,老板把他叫到辦公室說:“我知道你的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你再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恐怕得請您另謀高就了。”

亞倫一聽,連忙解釋說:“我可以把事情做好,隻是,其他人最近……而我……”

老板沒聽完他說的話,便打斷說:“你想幫忙其他同事,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對我而言隻有一個重點,那便是你一直無法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不是嗎?”

聽到老板這麼說,亞倫把頭低了下來。

老板拍了拍他肩膀說:“亞倫,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本分,如果你連自己的都做不好了,又怎麼還有餘力去幫忙別人呢?”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些是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事,有些則是來自別人的請求,仔細想想,讓你忙得團團轉而又做不完的事情,究竟是屬於哪一類?

其實,孰輕孰重,你一定知道,隻是看你肯不肯說個“不”字。

如果,你是那種對別人的請求老是回答“好”的人,身上的壓力隻會越來越重,隻會讓自己手上最重要的事情,不斷被自己所耽誤。

雖說“助人為樂”,但那隻能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的,你自己的事都做不好或是沒做好,那麼你幫助別人的事也不見得會做好,就算做好了,那你自己的事呢?你隻得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它,有時還會得不償失。“助人為樂”固然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為,能幫的一定幫,幫不上的就要明確地告訴對方:無能為力。哪怕是最親近的親威朋友,也不能有求必應,一定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精力、時間等是否合適,然後再決定是否幫忙,對不能幫的,一定要及時而且明確地拒絕,這樣才是助人的正確態度。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曾經說過:“人們正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或是沒有及時表達出自己真正的態度,才會讓自己總是為了幫忙別人處理事情而苦惱不堪,自己反倒一事無成。”

不敢鼓起勇氣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是人性的一大弱點。

不想再讓別人的事使自己煩惱,不想再讓自己的事被幫別人忙而一再耽擱,首先你就得學會說“不”,認清自己的責任和能力,不要因為人情而加重自己的負擔。

唯有培養說“不”的勇氣和技巧,你才能擁有自己的時間,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最後要提醒的是:每個人都應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當別人請求幫忙時,一定是不違反法律的事才能幫,否則,稀裏糊塗吃了官司或有了牢獄之災或有其他更為嚴重的後果,那就後悔莫及了。

該無情時就不要顧及麵子

生活中,有好人,有壞人,這是必須肯定的。但無情的人並不是壞,做事無情並不是一定要傷害他人,而隻是一種保護自己和做事成功的手段罷了。那麼,做一個無情的人會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處事無情雖然肯定令人討厭,但卻勝在有威勢。一個經理或主管處事無情,往往能讓屬下敬畏。一般而言,一個主管“無情”會遠比他“多情”更能令下屬為其效力辦事,黑口黑麵不講人情的主管當然不受下屬愛戴,但卻更能令下屬不敢造次。這是做惡人的第一個好處。

第二,許多人不喜應酬,隻想靜靜的做事,那麼“無情”的形象便會產生適當的阻嚇作用,令你的應酬減到最低限度,賺得清靜。也就是說,利用“無情”的形象,你可以有選擇性地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第三,好人傾向於對人堆笑臉,以至巴結逢迎,惡人板著臉做人,反而塑造出一個嚴肅、認真、令人肅然起敬的形象來,板著臉不但比堆笑臉威猛,也不那麼委屈自己。

從上述三點做“無情之人”的好處可以想見,無情並不是真正的無情,而隻是做人的一種心機罷了。

東漢洛陽令董宣,敢於不看主人麵子,打了“狗”,贏得了“強項令”的美譽,雖然被碰得頭破血流,疼痛難忍,但是畢竟打狗成功。

原來,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仗勢殺人後,在公主家躲了一段時間,便大搖大擺地陪公主出遊。

董宣在街上等候,當場抓獲家奴,當著公主的麵活活將其打死。這下,公主覺得麵子無光,忙進宮請哥哥劉秀治董宣不敬之罪。劉秀將董宣綁進宮來,準備用鞭子活活抽死。董宣說道:“陛下包庇親屬的家奴枉殺良民,何以治天下?”言罷頭撞門楹,血流滿麵。劉秀被董宣的剛正所震懾,隻好讓步,讓董宣向公主叩頭謝罪,董宣不肯。宦官硬按頭,董宣仍不願低頭,“強項令”由此而得名。

董宣敢不看主人麵子而打狗,包拯敢不看主人麵子而鍘陳世美,雖為千古美談,但畢竟鳳毛麟角,實在是少之又少。

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為麵子而活的人實在舉不勝舉,也是苦不勝苦!

看了主人麵子,看奴才麵子。看了狗麵子,還要看雞麵子,牛麵子,馬麵子……

麵子該不該留,留了對不對。不能統而論之,要根據事情的發生的條件和情況而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危害就在於它不是看是非曲直,而是依據別人的麵子而說,由此,就很可能產生“表裏不一”,“做一套、說一套”的小人嘴臉。看麵子說話,雖屬嘴上功夫,但能把圓的說扁,能把扁的說圓,不可等閑視之。

做人要想成功,不能不看麵子,但也決不能隻看麵子,要知道對麵子的真假虛實,往往不是你能輕易把握的。如果給那些衣冠禽獸,口蜜腹劍,笑裏藏刀的人以麵子,那他們不但不會領情,還可能得寸進尺,以此為要挾脅拖你下水。

做人不能太清高,必要時要能和不喜歡的人相處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你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這些人中,難免會有你不喜歡的人,你要學會與不喜歡的人相處。

當遇到與我們意見不一致的人時,應該怎麼做呢?

哈蒙曾被譽為全世界最偉大的礦產工程師,他從著名的耶魯大學畢業後,又在德國佛來堡攻讀了3年。畢業回國後他去找美國西部礦業主哈斯托。哈斯托是個脾氣執拗、注重實踐的人,他不太信任那些文質彬彬的專講理論的礦務工程技術人員。

當哈蒙向哈斯托求職時,哈斯托說:“我不喜歡你的理由就是因為你在佛來堡做過研究,我想你的腦子裏一定裝滿了一大堆傻子一樣的理論。

因此,我不打算聘用你。”

於是,哈蒙假裝膽怯,對哈斯托說道:“如果你不告訴我的父親,我將告訴你一句實話。”哈斯托表示他可以守約。哈蒙便說道:“其實在佛來堡時,我一點學問也沒有學回來,我盡顧著實地工作,多掙點錢,多積累點實際經驗了。”

哈斯托立即哈哈大笑,連忙說:“好!這很好!我就需要你這樣的人,那麼,你明天就來上班吧!”

在有些情況下,別人所爭論不休的論點,對自己來講反而不那麼重要。比如,哈蒙從哈斯托口中得來的偏見,這時,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去斤斤計較,而是尊重他的意見,維護他的“自尊心”而已。

敏銳的人在對付反對意見時常常盡量使自己做些“小讓步”。每當一個爭執發生的時候,他們總是在心裏盤算著:關於這一點能否作一些讓步而不損害大局呢?因此,無論在什麼時候,應付別人反對的唯一的好方法,就是在小的地方讓步,以保證大的方麵取勝。另外,在有些場合,應該將你的意見暫時完全收回一下。

在洛克菲勒的軼事中,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闖入他的辦公室,直奔他的寫字台,並以拳頭猛擊台麵,大發雷霆:“洛克菲勒,我十分恨你!

我有絕對的理由恨你!”接著那暴客恣意謾罵他達10分鍾之久。辦公室所有職員都感到無比氣憤,以為洛克菲勒一定會拾起墨水瓶向他擲去,或是吩咐保安員將他趕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並沒有這樣做。

他停下手中的活,用和善的神氣注視著這一位攻擊者,那人越暴躁,他便顯得越和善!

那無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漸漸的平息下來。因為一個人發怒時,遭不到反擊,他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於是,他咽了一口氣。他是做好了來此與洛克菲勒作鬥爭的,並想好了洛克菲勒將要怎樣回擊他,他再用想好的話語去反駁。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開口,所以他便不知如何是好了。

未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幾下,仍然得不到回應,隻得索然無味的離去。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沒發生任何事一樣,重新拿起筆,繼續他的工作。

不理睬他人對自己的無禮攻擊,便是給他最嚴厲的迎頭痛擊!成功的商人每戰必勝的原因,就是當對手急不可耐時,他們依然故我,顯得相當冷靜與沉著。

當然,如果你真的不幸遇上了非常討厭的家夥,在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上,建議你還是向下文中的林肯總統學習。

有一次,林肯的辦公室突然闖進一位來求職的人,這人連日來訪已有幾個星期了。他來後照樣提出了老問題,要求總統給他一個職位。林肯總統說:“親愛的朋友,這是沒有用的。我已經說過了,我不能給你那個職位。我想你還不如立刻回去的好。”

那人聽了以後變得惱羞成怒,很不客氣的大聲說:“那麼,總統先生,我知道你是不肯幫我忙的!”眾所皆知,林肯總統的良好修養與忍耐力是著名的,但此時他真的無法再忍受了。他對那人注視良久,然後從容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那人的身邊,一把揪住他的衣領,拉到門外,然後重重的將門關上。

那人又推開門,大聲吼道:“把證書還給我!”林肯從桌子上拿了他的文件,走到門口,猛地一擲,再次把門關上,回到原位。對此事的處理,總統在當時以及事後始終沒有說一句話。

作為一個極為謙和的一國之首,在必要的時候終於生氣了。因為此人確實是個無賴,根本不值得林肯運用其他的策略。但凡領袖人物,無一不精通全盤戰略。明槍暗箭、冷嘲熱諷,甚至在一定的狀態下動武,無所不能。他們知道每個將才在必要的時候都應該有自衛的舉動,必須鋌身而出。創業經商的人也一樣,遇到那些不可理喻而又十分討厭的人,我們不必一味地忍,必要時也要采取一定的手段。

學會和不喜歡的人相處,是一種技巧。人的某種本能趨勢就是與自己喜歡、欣賞的人靠近,同樣也就遠遠的躲開那些自己不喜歡、不願意打交道的人。然而,生活中沒有那麼隨心所欲,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經常要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甚至是與自己相敵對的人打交道,這就需要用到一些技巧,那就是用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包括你不喜歡的人。

第四章 做人不能太老實,凡事多留一個心眼屬於自己的,不要輕言放棄

做人不能太老實,要善於爭取和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方式有兩種,一則是軟一則要硬。事實上,隻會軟是遠遠不夠的,在某些時候,你要是不去以硬碰硬,那迎接你的隻可能是失敗。

一位聖人帶著錢包在大街上行走,扒手的眼中沒有聖人而隻有錢包。

對扒手來說,錢包是他生存不可缺少的東西,而錢包是誰的無關緊要。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試圖謀取自己的人生利益和生存空間。生活中的現實往往不如你想象的那般美好,如果你真的要像那位聖人般錢包外露的行走,你就必須做好被搶劫和偷竊的準備。

或許,人生中遇到真正的竊賊和強盜並不可怕,因為他們所要的隻是些身外之物,如果你不是把那些看的比生命還重要的話,一般你是不會有什麼危險的,但糟糕的是另一類的竊賊,他們所要奪取的是你對人生的美好希望和自下而上的艱定信念。因而,了解世界上存在野蠻行為,用柔韌作為盾牌保護自己免遭傷害,用強硬作為利矛進行難以躲避的博鬥,至關重要。

沒有辛苦的事,也沒有輕鬆的事。為了生存而競爭,是必須直麵的現實。

需要記住的事情是,不是你的言論或者行動是否堅強還是溫柔,而是你的言行背後的精神反射出你的內心狀態。16世紀日本的劍術大師宮本武藏曾經說過:“你必須細心揣摩武士技能之道,你才能在搏鬥中用你的氣概以一勝十。”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感到好人似乎總是得不到好報。當我們過於傾心於討好別人,太好說話的時候,別人也許會得寸進尺,捉弄我們。

假如你不理直氣壯地堅持要求得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別人不會幫助你。即使你果真維護自己的權利,很多人也會企圖恫嚇你。他們希望壓得你低人一等,使你灰心喪氣,這樣你就不會阻礙他們前進的路途。

芭芭拉是一家電視台的新聞主播。她在這家電視台幹了5年多,她的新聞節目最近被評為當地第一流節目,可是這5年來她向事業的頂峰攀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的。

3年以前,當她不得不與電視台談判簽訂合同時,她遇到了一些嚴重的阻力。電視台經理向她暗示,他與她續簽合同,沒讓她走人,她應該感到幸運。她很清楚地聽出了言下之意:“你是個姑娘,姑娘們不應該咄咄逼人。”

當她要求修改合同時,電視台經理大發雷霆,她強烈地相信本身的自我價值,拒不讓步。每天新聞部主任都把她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對她的工作橫加指責,而且每回訓斥結束時總是說:“簽這個合同吧。”四個月過去了,她仍然毫不動搖。最後,電視台經理答應了芭芭拉提出來的每一項修改的要求。

這個故事的意義不在於芭芭拉的談判手法:沒有什麼條條框框左右你應該要求得到比你想要得到的更多的東西,或者僅僅要求獲得那些沒有你就不能生活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應該注意和分析使芭芭拉強硬的態度。

她被迫每日頂住電視台領導以威脅、淫威和侮辱的形式進行的恫嚇。與此同時,她又不得不以一個妙趣橫生的記者的職業風度,興致勃勃地麵對攝影機鏡頭每夜播送新聞。她從不讓談判中滋生的那種情緒影響自己的工作。芭芭拉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價值觀,為了獲得應該獲得的東西而戰。

做人就得如此,不要什麼事都以低聲下氣的老實態度去麵對,有些東西如果你不去掙,不去以硬氣去拚,那你隻能接受失敗。

適當表現自我,不要一直做“悶葫蘆”

老實人最大的缺點就是自卑、不自信、不敢表現自己,將自己廉價的出賣給別人,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優點?所謂的優點是任何你能運用的才幹、能力、技藝與人格特質,這些優點也就是使你能有貢獻、能繼續成長的天才。但是,大家總覺得說自己的優點是不對的,是會顯得不太謙虛的。

如果自己在某些方麵確有優勢,但是因為老實而導致自貶否定了它,那實在是太可惜了,也太可悲了。肯定自己的優點絕不是吹牛,相反地,這才是誠實的表現。

真正能取得成功的人必然清楚知道自己的優點,會好好利用自己的優點。

舉個例子來講,要是有人說你菜燒得好,也許你會說:“哪裏,哪裏,其實燒得不好。”或者說,“這也算不上什麼特殊的才能。”可是菜燒得好,絕對是特殊的才能。

菜要燒得好需要相當的條件:要有創造力,時間要捏得準,還要具備組織能力。菜燒得好對於別人生活過得愉快與幸福也有很密切的關係。

假如有人告訴你:“你在電話裏很會說話。”你也許會講——用電話談話很容易,這沒什麼了不起。然而你要知道:有很多人覺得用電話談話非常困難,因此打電話打得好實在是值得驕傲的優點。

幾千年來,很多哲學家都忠告我們:要認識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把它解釋為“僅認識你消極的一麵”,大部分的自我評估都包括太多的缺點、錯誤與無能。

認為自己有缺點,自己在那方麵不行,固然很好,可以借此發展完善自我。但如果僅認識自己的消極麵,就會陷入混亂,使自己變得沒有什麼價值。要正確、全麵地認識自己,絕不能看輕自己。

語為心聲,你對自己的否認往往能決定別人對你的印象。

比如,你對一群人說:“很遺憾,我們失敗了。”他們會看到什麼畫麵呢?他們真會看到“失敗”這個字眼所傳達的打擊、失望和憂傷。但如果你說:“我相信這個新計劃會成功。”他們就會振奮,準備再次嚐試。

如果你說:“這會花一大筆錢。”人們看到的是錢流出去回不來。反過來說:“我們做了很大的投資。”人們就會看到利潤滾滾而來,很令人開心的畫麵。

下麵幾種方法是對那些甘做“悶葫蘆”或者隻會說自己不行的人來說,不失為很好改進方法。

(1)用樂觀,愉快積極的詞句來表現你的心情。當有人問你:“你今天覺得怎麼樣?”你若回答說:“我很疲倦”(或“我頭痛”、“但願今天是周末”、“我感到不怎麼好”),別人就會覺得很糟糕。你要練習做到下麵這一點,它很簡單,卻有無比的威力。當有人問:“你好嗎?”

或“你今天覺得怎麼樣?”,你要回答:“好極了。謝謝你,你呢?”每一次都說你很快活,就會真的感到快活,而且,這會使你更有份量,為你贏得更多的朋友。

(2)用真誠、欣賞,明朗的字眼來描述別人。當你跟別人談論第三者時,你要用建設性的詞句來稱讚他,比如,“他真是一個很好的人。”

或“他們告訴我他做得很出色。”絕對要小心避免說破壞性的話。因為第三者終究會知道你的批評,結果這種話又反過來打擊你。

(3)用積極的話去鼓勵別人。隻要有機會,就去稱讚人。每個人都渴望被稱讚,所以每天都要特意對你的妻子或丈夫說出一些讚美的話。要注意並稱讚跟你一起工作的夥伴。真誠的讚美是成功的工具,要不斷使用它。

(4)用積極的話對別人陳述你的計劃。當人們聽到類似“這是個好消息,我們遇到了絕佳的機會……”的話時,心中自然就會升起希望。但是當他們聽到“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我們都得做這工作”時,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沉悶、厭煩的感覺,他們的行動反應也跟著受影響。所以,要讓人看到成功的希望,才能贏得別人的支持。要建立城堡,不要挖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