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文化(11)(2 / 2)

介山廟最忙的時候是廟會和春節,陰曆五月廿四日相傳是介山老爺的生日,在生日前後和春節期間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屆時不僅平江四鄉的人要來參加,周圍縣市乃至長沙湖北的都有來上香的。屆時管理組不僅要安排戲樂活動(花鼓戲和皮影戲,我在廟裏還看到了一副皮影戲的戲台),收取香客額外的布施,供應茶水和負責接待與維持秩序,還要安排一個宴會,參加宴會者都要買飯票(給多給少隨緣,等於是布施),大家吃流水席,一天吃到晚。當然,跟其他地方廟會一樣,趕會的人既來上香禮神,也是參與娛樂和商品交易,而管理的責任,就落到了管理組頭上。在管理組的管理下,廟產逐年增加,現在已經將寺廟所在的山建成了一個花園,免費開放,供人遊玩,還擁有三個商店,一個1300多平方米的綜合樓(剛剛建成),並打了一眼深水井。這一切,都是民間的管理組“管”出來的,而且這些財產並不屬於管理組。到目前為止,管理組基本上是在盡義務,隻有雇員才發工資。 “管”出來的錢,都用在了廟宇的維修擴建和周邊環境的建設上,如果非要問廟產屬於誰,那麼他們會說屬於介山老爺。值得一提的是,管理組的另一個負責人張石根告訴我,他們這個管委會,縣委統戰部、政協、公安局以及城關鎮和寺廟所在的城西村都能管得著(但經費一分不投),不過一直都對他們非常滿意,廟裏從未有過違礙現象發生(我去的時候,寺廟的牆上,掛滿了反對邪教的宣傳畫)。

介山廟除了像其他寺廟一樣,滿足人們的宗教和精神需求以外(除了殿堂供上香之外,還設有禪房,供一些老人念經),似乎已經成了平江一處公園。除去廟宇,管理組還建了杜甫紀念亭台,負責山上的綠化和道路,我去的時候,就見到一些鍛煉的老人,幾對卿卿我我的戀人,還有些人在憑欄眺江,似乎正在醞釀詩意。這個公園,在廟會的時候,又是一個城鄉接壤處的集市,一個供節假日娛樂購物的去處。這樣,介山寺的廟產管理組就像國外的NGO-樣,為平江居民提供相當數量的公共產品,而且既沒有政府的支持,也沒有財團的資助(這對於國外的NGO幾乎是必須的)。在平江期間,我還去過官辦的平江起義紀念館,那裏有固定而充裕的經費和拿工資的管理人員,但是館外就堆著垃圾,而完全由民間非贏利機構管理的介山廟所在的山,卻幹幹淨淨,連一張廢紙都看不到。

小田孝子祠

孝子祠是我在去平江的杜甫祠的途中發現的。跟殘破的杜甫祠相比,孝子祠可以說是金碧輝煌,大殿的正麵,還有一座漂亮的戲台,台上很幹淨,看來一直沒斷過笙歌鑼鼓。在彼處早已實行“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時候(或者為有錢人服務),這裏居然還在貫徹著酬神演戲的古義(當然,實際上還是給人看,殿堂與戲台之間,留有足夠的空間)。孝子祠殿上的主角是麻衣真人。據說此公是個醫生,有年正值瘟疫,他為了治病救人忙得回不了家,等回家一看,老母親已經染病故去,於是醫生悲痛萬分,身穿麻衣跳河自盡。後來,人們就建了孝子祠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