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教育(2)(3 / 3)

事情就是這樣吊詭,一方麵學校經費緊張,校長厚著臉皮四處張嘴,八方伸手(搞錢目前是大學校長最主要的任務),一方麵錢卻像水潑地似的花掉,毫不心痛。我相信,沒有哪個校長樂意亂花錢,也沒有哪一級政府打算把錢讓學校去亂花,但事實上,錢就是在亂花,而且越花越多,不僅擺在麵上的工程亂花錢,受到“211”或者“985”工程支持的那些項目,有多少是大而無當的花架子,恐怕報項目和批項目的人,心裏都清楚。項目做完了,除了成堆的文字垃圾之外,恐怕什麼也剩不下,成百上千萬的錢,還不是丟在了水裏。

都說眼下莘莘學子們浮躁,其實負有培養他們的學校才真正的浮躁,房子要蓋最豪華的,遊泳池要室內的,體育跑道要塑膠的,課題要宏大的,題頭不是“世界”就是“國際”,說白了無非是無病呻吟。口口聲聲叫嚷著辦實事的人們,最後辦出來的都是虛事,隻有經手人比較高興,誰不知,但凡興工程,就會有油水。 《紅樓夢》裏賈府如果不修大觀園,山一樣的富貴怎生消得掉,而修園子的經手人又怎麼能發得起來,賈芸僅僅討了一個栽樹的小工程,立馬就翻了身,由城市貧民進入中產階級行列,連寶二爺身邊的丫鬟也敢吊膀子。

按道理,老百姓交的學費是他們的血汗錢,而國家的教育經費也同樣是他們的血汗錢,因為他們是納稅人,納稅人出了錢,可是對於錢走向了哪裏,以什麼形式花掉,卻一無所知,就是想知也無從知起,在我們國家的“現代話語”中,隻有納稅的時候,我們才是納稅人,在其他的場合,我們隻是上知下愚不移的“民”。撥款的人認為他們撥的是國家的錢,而花這筆款的人認為他們花的是國家的錢,跟“民”好像沒有什麼幹係。撥款的人不檢查款的用項(即使檢查,也是走過場),用款人隻要把錢借專款的名目花出去,天下從此太平。出錢人的權利,在這裏沒有一丁點兒蹤影。眼下,教育產業化大有被批得體無完膚之勢,其實,就目前的狀況而言,還不如真正實現教育產業化算了,在產業化的情況下,收費高了,意味著學校提供的服務和教育的水平也要提高,如果學校不這麼幹,至少還可以有“消協”和“消法”管一管。而現在可好,收費幾十倍地提高,但教育的質量卻在成倍地下降,出了錢的消費者“上帝”,在校園裏卻是最沒有權利,任人宰割的弱勢群體,然而,這一切卻沒有人管,爺沒有“法”管。

在世界曆史上,西方現代民主的開始,實際上起於征納稅的紛爭,可以說,所謂的政治民主,是從經濟民主開始其進程的。納稅人對納稅和所納稅款用途的各種權利的擁有,在一個國家經濟水平不高的發展階段,其實比他們能選誰作政治領袖更重要。現在,政府的政務公開與透明講得很多了,其實高校的事務也應該公開透明,因為那裏畢竟是花了納稅人大筆的銀子、而且是他們牽腸掛肚的子女受教育的所在。

教育之不能承受之累

說也奇怪,改革開放,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許多領域都變了,唯獨教育的一畝三分地依然我故,行政主導不僅沒有得到任何的削弱,反而隨著改革而加強。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權力從來沒有今日的含金量,日子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好過,態度也從來沒有如今日之牛氣,而教育的效果,卻也從來沒有如今日般的低劣。中小學陷在應試的泥潭裏,而高校則在大躍進的虛驕和浮誇中狂歡。教育這塊計劃體製的綠洲,繁榮茂盛的底下,是根爛水枯的內囊。

以高校為例,可以稍微有點兒誇張地說,幾乎所有高校都是教育行政部門的附屬機構,不僅學校的主要負責人由它們任免,而且學校主要事務也由教育行政部門操控,從畢業生文憑的發放、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科目,到研究生錄取分數線的劃定,都是上麵直接定的。甚至連教學模式、教學管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這樣的具體事務,教育行政部門也有具體的指導。學校的部分經費改由項目的方式下發,這種貌似科學的改革,結果是使得大學校長見了教育部的一個小處長,都得假以辭色,因為學校編不好“故事”,或者故事編得不合主管處長的意,那麼就可以不給你本來應得的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