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分,說明你對自己缺乏自信,習慣用消極悲觀的眼光看待事物,隻看到不利之處,所以總是尚未嚐試就想著退縮。其實,更多時候你是被自己的想象打敗的。
通過“偽裝”進行轉化
我們對待生活往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積極或消極,於是就有肯定自己和否定自己的現象發生。如果你想自己有自信,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要用肯定的方式對待自己,這會給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美國心理學家霍特列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誌消沉,他通常采取的應付情緒低落的辦法是避不見人,直到這種心情消散為止。但這天他要和上司舉行重要會議,所以他決定裝出一副快樂的樣子。在會議上,他笑容可掬,談笑風生,裝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藹可親的樣子。
令他驚奇的是,一小時過後,他發現自己真的不再萎靡不振了。弗雷德並不知道,他在無意中采用了心理學研究方麵的一個重要原理:裝著有某種心情,往往能幫助你真正獲得這種感受——在不如意時假裝快樂,就真的會慢慢開心起來。
多年來,心理學家都認為,除非人們能改變自己的情緒,否則通常不會改變行為。我們常常逗眼淚汪汪的孩子說“笑一笑”,結果孩子勉強笑了笑之後,跟著就真的開心起來,這就是情緒改變導致了行為改變。
心理學家艾克曼的實驗表明,一個人總是想象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結果這種情緒十有八九真會到來。一個故意裝作憤怒的實驗者,由於“角色”的影響,他的心率和體溫就會上升。心理學研究的這個新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擺脫壞心情,其辦法就是“心臨美境”。
例如,一個人在煩惱的時候,可以多回憶自己愉快的時候,還可以用微笑來激勵自己。當然,笑要真笑,要盡量多想快樂的事情。為什麼“自賣自誇”的人比較容易成功,就是因為他們能用肯定的方式使自己變得自信,並感染他人,使自己變得成功。
積極心態來源於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消極心態是人們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的結果。這是一種自動的暗示,能溝通人的思想與潛意識。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會告訴你注意什麼、追求什麼、致力於什麼和怎樣行動,因而它能支配影響你的行為。
一個人可以經過積極的心理暗示自動地把成功的種子和創造性的思想灌輸到潛意識的大片沃土中。相反,人們也可以灌輸消極的種子或破壞性的思想,而使潛意識這塊肥沃的土地滿目瘡痍。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識與心態的根源。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哈德飛,在他那本隻有54頁卻非常了不起的小書《力量心理學》裏記錄了這樣一個實驗:
哈德飛請來三個人,並告訴他們,不管在哪種情況下,都要盡全力抓緊握力計。
實驗開始,在一般的清醒狀態下,三個人平均的握力是101磅。
第二次實驗則是將他們催眠,並告訴他們,他們非常虛弱。實驗結果顯示,他們的握力隻有29磅——還不到他們正常握力的1\/3。
最後,哈德飛又讓這三個人做第三次實驗:在催眠之後,告訴他們,他們非常強壯,結果他們的握力平均達到142磅。
當他們在思想裏很肯定地認定自己有力量之後,他們的力量幾乎增加了50%。這就是我們難以置信的心理暗示的力量。
經常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並長期堅持,就意味著積極的自我暗示能自動進入潛意識,影響意識。隻有潛意識改變了,才會養成習慣。
學會從不快樂中解脫
負麵情緒很難用科學字眼來準確解釋,但是每個人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保羅在一家夜總會裏做事,收入不多,然而他每天都很快樂。
保羅很愛車,但憑他的收入想買車是不可能的事情。與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說:“要是有一輛車該多好啊!”眼中盡是無限向往之情。
後來有人說:“你去買彩票吧,中了大獎就可以買車了!”於是保羅買了一張兩塊錢的彩票。可能是上天過於垂憐他,朋友們幾乎不敢相信,保羅就憑著兩塊錢的一張彩票,果真中了大獎。
保羅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買了一輛車,整天開著車兜風。夜總會也去得少了,經常有人看見他吹著口哨在林蔭道上駕駛著汽車,車子擦得一塵不染。
一天,保羅把車停在樓下,半小時後下樓,竟發現車被盜了。剛開始,保羅有些遺憾,但更多的是氣憤,他恨死那個偷車賊了。那天晚上,他鬱悶了很久,但第二天早晨,他又變得很開心了。
當幾個朋友得知保羅的車被偷的消息之後,想到他愛車如命,花那麼多錢才買的車,眨眼工夫就沒了,都擔心他受不了,就相約來安慰他。
保羅正準備去夜總會上班,朋友們說:“保羅,車丟了,你千萬不要悲傷啊!”
保羅卻大笑起來說:“嘿,我為什麼要悲傷啊?”
朋友們互相疑惑地望著。
“如果你們誰不小心丟了兩塊錢,會悲傷嗎?”保羅說。
“那當然不會!”有人說。
“是啊,我丟的就是兩塊錢啊!”保羅笑道。
是的,不要為兩元錢而悲傷。保羅之所以過得快樂,就是因為他能夠駕馭生活中的負麵情緒。
負麵情緒會成為人們前進道路上的桎梏,如果對負麵情緒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就很容易影響到生活。一個不能丟掉負麵情緒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幾年前,東京電話公司處理了一起事件,事件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
有一天,一個氣勢洶洶的客戶對該公司的接線生口吐惡言,他怒火中燒,並威脅說要把電話連線拔起。他拒絕繳付那些費用,說那些費用是無中生有。他寫信給報社,並到消費者協會做了無數次申訴,也告了電話公司好幾狀。
最後,電話公司派了公司最幹練的調解員去見他。
調解員來到那個客戶家裏,道明來意。憤怒的客戶痛痛快快地把自己的不滿全盤發泄了出來,調解員靜靜地聽著,不停地說“是的,是的”,對他的不滿很是同情。第一次見麵花了6小時。
就這樣,調解員與憤怒的客戶一共見了4次麵,到最後,那個客戶竟然變得友善起來了。
調解員說:“在第一次見麵的時候,我甚至沒有提出我去找他的原因,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沒有,但是第四次我把這件事完全解決了,他把所有的賬單都付清了,而且撤銷了申訴。”
事實上,那個客戶所要的隻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他先以口出惡言和發牢騷的方式取得了這種感受,等他從電話公司的調解員那兒充分得到那種感覺之後,無中生有的牢騷就化為烏有了。
這個高情商的調解員就這樣輕而易舉地駕馭了那個客戶的負麵情緒,把負麵情緒轉化成了一種成功的動力。
要保持健康的情緒狀態,還需要在頭腦中安裝一個控製情緒活動的“閥門”,讓情緒活動聽從理智和意誌的控製,而絕對不能任其自流。
凡是理智和意誌能有效控製情緒的人,基本上都能保持情緒的平靜和穩定,這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
能夠駕馭自己的負麵情緒,並努力發掘、利用每一種情緒的積極因素,是一個高情商者所需的基本素質,也是一個人成功的基本保證。但許多不善於利用自己情感智力的人,在負麵情緒侵擾自身的時候,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心靈任其啃噬。
我們當中有不少人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諸如,自己穿了一件新衣服,別人會怎樣評價;自己的某個動作,別人會如何看待;甚至自己不小心說了一句什麼話,也會後悔不已,總擔心別人會因此對自己有看法。生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是非常累的,無疑會對自己的情緒產生負麵影響。
莫娜是這屆運動會公認的奪冠人選,她進場時引起了全場觀眾的歡呼,她也很高興地跟大家揮手致意。不料,心情極佳的莫娜被台階絆了一下,當場摔倒了。
麵對眾多的熱情觀眾,莫娜感到十分沒麵子,心裏升騰起一種羞愧的感覺,直到進入比賽,她還沒有從羞愧的情緒裏走出來。結果,她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比賽成績遠遠落在了其他隊員的後麵。
其實,一些小事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別人也許並沒有在意或早已忘卻,隻有你還耿耿於懷,這就是人們無法戰勝自己的表現。人們總是努力地想去扮演一個完美主義者,然而這似乎太苛刻了,隻會加重你負麵情緒的影響,給自己的心理造成障礙。
在契訶夫的小說《小公務員之死》中,那個可憐的小公務員在看戲時,很不幸地與將軍坐到了一起,更不幸的是他把自己的唾沫星子弄到了將軍的大衣上,他就神經質地變得惶惶不安起來。無論他如何解釋,將軍好像都沒有原諒他的意思,小公務員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竟然一命嗚呼了。
在生活中,同樣有不少人會把不經意的小事裝在心裏,寢食難安,最終釀成了影響自己的負麵情緒。其實,生活中小小的失誤不妨由它去吧,丟掉心中的負麵情緒,學會輕鬆地生活,一切都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的快樂我做主
我們的命運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因為每個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而來的,正如愛默生所說:“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個樣子,他不能夠成為別種樣子!”
心理學研究證實: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想的全是失敗,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想的全是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裏,大家都會有意躲開我們……那麼,如果我們想的盡是成功,結果又會怎麼樣呢?答案是我們會成功。
在一項實驗中,工作人員請被測試的一組中學生考慮下麵這個假設性問題:你設定的學期目標是80分,一周前,學校舉行的第一次月考成績(占總成績的30%)發下來了,你隻得了60分。你接下來會怎麼做?
每個人的做法因心態而異。最樂觀的學生決定要更用功,並想了各種補救的方法;次樂觀的學生也想到一些方法,但並沒有實踐的毅力;悲觀的學生則根本宣布放棄,一蹶不振。
專家的解釋是,樂觀的學生會製定較高的目標,並知道如何努力去達成。通過對學生的智能比較發現,影響其學業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心態是否樂觀。
高度樂觀的人具有共同的特質:能自我激勵,努力尋求各種方法以實現目標,遭遇困境時能自我安慰,知道變通,能將艱巨的大任務一一分解成容易解決的小目標。
從情商的角度來看,樂觀是指麵對挑戰或挫折,不會滿腹焦慮、絕望抑鬱,甚至意誌消沉。
麥特·畢昂迪是美國知名的遊泳選手,1988年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被認為極有希望繼1972年馬克·施皮茨之後奪得七項金牌。但畢昂迪在第一項200米自由泳中竟落居第三,在第二項100米蝶泳中原本領先,但到最後一米硬是被第二名超了過去。
很多人都以為,兩度失金肯定會影響畢昂迪後續的表現,但沒想到他在後五項比賽中竟連連奪冠。對此,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在同一年的早些時候,曾為畢昂迪做過樂觀影響的實驗。
實驗內容是,在一次遊泳表演後,畢昂迪表現得很不錯,但教練故意告訴他得分很差,讓畢昂迪稍做休息再試一次,結果第二次更加出色。但參與同一實驗的其他隊友卻因此影響了第二次的成績。
樂觀者麵臨挫折仍堅信情勢定會好轉。從情商的角度來看,樂觀能使陷入困境中的人不會感到無力和沮喪。樂觀和自信一樣,會使人生的旅途更加順暢。
樂觀的人認為失敗是可改變的,結果反而能轉敗為勝。悲觀的人則把失敗歸之於無力改變的恒久特質,認為個人對此無能為力。不同的解釋會對人生的抉擇造成不同的深遠影響。
研究表明,在焦慮、生氣、抑鬱、沮喪的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有效地接收信息,或妥善地處理信息。情緒沮喪的悲觀者會嚴重影響智力的發揮,因為沮喪悲觀的情緒會壓製大腦的思維能力,從而使人的思維癱瘓。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半杯水實驗”,這個實驗準確地預測出了樂觀者和悲觀者的情緒特點。悲觀者麵對半杯水會說:“我就剩下半杯水了。”而樂觀者則會說:“我還有半杯水呢!”對高情商的樂觀者來說,外在世界總是充滿著光明和希望。
樂觀使人經常處於輕鬆、自信的心境,情緒穩定,精神飽滿,對外界沒有過分的苛求,對自己有恰當客觀的評價。樂觀的人在遭遇挫折、失敗時,常會看到光明的一麵,也能發現新的意義和價值,而不是輕易地自責或怨天尤人。而悲觀者一般很敏感、很脆弱,內心的情感體驗細致、豐富,一遇挫折就會比一般人感受得深,體驗得多。
樂觀的人在求職失敗後,認為挫折是可以補救的,多半會積極地擬訂下一步計劃或尋求協助。反之,悲觀的人則認為事情已無力回天,從而不再思考解決之道,將挫折歸咎於本身恒久的缺陷。
樂觀與信心一樣,可用以預測學生的學業成績。1984年,塞利格曼曾以賓夕法尼亞大學500名新生為對象做樂觀測試,結果發現,樂觀測試成績比入學考試更能準確地預測出學生在第一學年的學習成績。
塞利格曼指出,入學考試測量的是一個人的能力,而樂觀測試根據每個人解釋成敗的角度可看出他是否容易放棄。
一定的能力加上不畏挫折的心態才能成功,動機是入學考試測不出來的,而在預測一個人的成就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能否愈挫愈勇。對智力相當的人而言,實際成就不僅與才能有關,同時也與失敗承受力有關。
樂觀心態對銷售成績的影響說明了情商的本質。對業務員而言,每一次被拒絕都是一次小挫折,業績的好壞取決於個人是否有足夠的動力繼續嚐試。
一次次地被拒必然會打擊士氣,讓人覺得拿起話筒拜訪客戶愈來愈艱難。生性悲觀的人尤其難以承受,屢次被拒必然會導致其消極灰心,甚至沮喪。而生性樂觀的人則能從自身以外找到導致失敗的其他因素,因而能嚐試新的方法。
樂觀與悲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但天性也是可以改變的。樂觀與希望都可通過學習而得,正如絕望與無力也能慢慢養成。
要想擺脫憂愁,使自己樂觀起來,就要盡可能地和快樂的人在一起。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和一些人相處,你會感到焦慮不安、脖子酸痛、疲憊不堪。你不知道到底是哪裏不對勁,但就是覺得不舒服。但是和另一些人相處時,你就會覺得精神百倍,身體上的不適感也慢慢消失。在這些人的陪伴下,你覺得事事如意,這些人所散發出來的正能量,讓你感到更快樂、更有信心。
這些現象不是偶然的,而是能量交流的結果。一個精神能量低的人如果和一個精神能量高的人在一起,前者將受益無窮,後者則會損失一些能量。精神能量通常會在兩人之間流動,直到達到平衡為止。
請你想象甲、乙兩個玻璃瓶,兩者底部有管子相連,管內有個活塞可以控製兩個玻璃瓶的液體流量。請你先把活塞關上,將甲瓶裝滿藍色液體,乙瓶則什麼也不裝。當你把活塞打開時,這兩個玻璃瓶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它們都會裝上藍色液體。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心中充滿正能量,當你碰到一個能量低的人時,能量就會從你身上流向他。不過,這個例子描述的是“量”的流向,而非“質”的交流。為了充分了解“質”,請再回到玻璃瓶的例子。
先關上活塞,把甲瓶裝滿涼的藍色液體,把乙瓶裝滿熱的紅色液體,然後打開活塞,這兩個瓶子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首先,冷熱液體相互交流,溫度達到平衡;其次,兩個瓶內的液體都會變成紫羅蘭色。
如果快樂的你碰到一個不快樂的人,那麼過不了多久,那個人的心情會好轉,而你的心情則會變糟。或許你不會馬上受到影響,但是幾小時或是幾天之後,你的心情就會逐漸變糟。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情商,請接受這個建議:不要讓不快樂的人感染你快樂的心情。
假如你身後有一隻“狼”
加拿大有一位享有盛名的長跑教練,由於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培養出好幾名長跑冠軍,因此很多人都向他探詢訓練秘訣。誰也沒有想到,他成功的秘訣僅在於他有一個神奇的陪練,這個陪練不是一個人,而是幾隻凶猛的狼。
這位教練給隊員訓練的是長跑,所以他一直要求隊員從家裏出發時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須自己一路跑來,以此作為每天訓練的第一課。有一個隊員每天都是最後一個到,而他的家並不是最遠的。教練甚至想告訴他改行去幹別的,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了。
但是突然有一天,這個隊員竟然比往常早到了20分鍾,教練知道他離家的時間,算了一下,驚奇地發現,他今天的速度幾乎可以打破世界紀錄。教練見到這個隊員的時候,這個隊員正氣喘籲籲地向他的隊友們描述著今天的遭遇。
原來,在離家不久經過一段五千米的野地時,他遇到了一隻野狼。那隻野狼在後麵拚命地追他,他在前麵拚命地跑,最後那隻野狼竟被他給甩開了。
教練終於明白了,這個隊員今天的超常發揮是因為一隻野狼,他有了一個可怕的敵人,這個敵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潛能都發揮了出來。
第二天,這個教練就聘請了一個馴獸師,並找來幾隻狼,每當訓練的時候,便把狼放開。沒過多長時間,隊員的成績都有了大幅的提高。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手。在學校的時候,總是有人的成績在你之上,或者你稍有懈怠就會被別人超過;等到了社會中,你身在職場,總是有些人比你出色,比你更能得到老板的信任,比你更精通專業知識和技能;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事業,卻發現同行業中存在著許多可以吞並你的大公司……
“對手”遠遠不隻這些,你還會麵臨一些可能把你置於萬劫不複的深淵的打擊、挫折,甚至是死神的威脅。但是,你完全沒有必要憎恨或者抱怨你強勁的“對手”。若仔細回想一下你就會發現,真正促使你進步、成功的,真正激勵你昂首闊步向前的,不單是自己的能力和順境,不單是朋友和親人的鼓勵,更多的是你的“對手”激發了你的潛能,促使你不斷進步。
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他發現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鍾快13米。而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屬類都是相同的,飼料來源也一樣。
於是,他在東西兩岸各捉了10隻羚羊,把它們的位置互換。結果,運到東岸的10隻羚羊一年後繁殖到14隻,運到西岸的10隻羚羊反而因為沒有了天敵,變得懶惰安逸,體弱多病,一年後隻剩下3隻。
最後的結果表明,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在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為缺少了這麼一群天敵。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大自然中的這一現象在人類社會也同樣存在。對手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對手強勁到足以威脅你的存在的時候。
生活中的許多人總在詛咒對手,或者因為自己遇到了對手而失魂落魄、無所適從。你應該為自己有一個強勁的對手而感到慶幸,為自己遇到的艱難境遇而感到慶幸,因為這正是你脫穎而出的機會。
感謝你強勁的對手吧,因為正是他們使你變得偉大和傑出的。
測試3:你是個樂觀的人嗎?
你是個樂觀主義者,還是個悲觀主義者?你是透過明亮的鏡子看待人生,還是透過灰暗的鏡子來看待人生?請一一回答以下問題。
1.如果半夜聽到有人敲門,你會以為那是壞消息,或是有麻煩發生了嗎?
2.你隨身帶著別針或一條繩子,以防萬一衣服或別的東西裂開嗎?
3.你跟人打過賭嗎?
4.你曾夢想過買了中獎彩票或繼承了一大筆遺產嗎?
5.出門的時候,你經常帶著一把傘嗎?
6.你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來買保險嗎?
7.度假時,你曾沒預訂旅館就出門了嗎?
8.你覺得大部分人都很誠實嗎?
9.度假時,把家門鑰匙托朋友或鄰居保管,你會將貴重物品事先鎖起來嗎?
10.對於新的計劃,你總是非常熱衷嗎?
11.當朋友表示一定奉還時,你會答應借錢給他嗎?
12.大家計劃去野餐或烤肉時,如果下雨,你仍會照原定計劃準備嗎?
13.在一般情況下,你信任別人嗎?
14.如果有重要的約會,你會提早出門,以防塞車、拋錨或別的狀況發生嗎?
15.如果醫生叫你做一次身體檢查,你會懷疑自己可能有病嗎?
16.每天早晨起床時,你會期待又是美好一天的開始嗎?
17.收到意外的來函或包裹時,你會特別開心嗎?
18.你會隨心所欲地花錢,等花完以後再發愁嗎?
19.上飛機前,你會買旅行保險嗎?
20.你對未來的十二個月充滿希望嗎?
計分方法:
說明:
0~7分,說明你是個標準的悲觀主義者,總是看到人生不好的那一麵。身為悲觀者的唯一好處是,由於你從來不往好處想,因此你很少失望。
然而,以悲觀的態度麵對人生,你會隨時擔心失敗,因此不願意去嚐試新的事物,尤其當遇到困難時,你的悲觀會讓你覺得人生更灰暗、更無法接受。悲觀會使人產生沮喪、困惑、恐懼、氣憤和挫折的心理。
解決這種狀況的唯一辦法是,以積極的態度來麵對每一件事或每一個人,即使你偶爾仍會感到失望,但漸漸地,你會對人生增加信心,大大改善原來消極態度帶給你的影響。
8~14分,說明你的人生態度既不悲觀也不樂觀。不過,你仍然可以更進一步,隻要你能學會如何以積極和樂觀的態度來應付人生中無法避免的起伏情況。
15~20分,說明你是個標準的樂觀主義者,總是看到人生好的那一麵,將失望和困難擺到旁邊去。樂觀會使人活得更有希望,不過要記住,有時候過分樂觀也會造成你對事情的掉以輕心,反而會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