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能完全用現代的眼光來推測古代的行為。對於古代行為的產生,會有很多原因,對於這些,不是現代的人類所能理解的。地棲說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說是可行的,但不一表示這就是真正的生物進化過程。
相較於地棲說中,樹棲說則有著自己的優勢,和滑翔或飛行相關的動物幾乎都生活在樹上,如蝙蝠。通常來說,飛行動物祖先的身體結構還不會完全適應飛行,所以,在起初進行飛行時,它們會借助重力,這樣,會更容易些。鳥類的祖先最早利用重力,然後學會了滑翔,後來,鳥類才有了拍打飛行。學者對恐龍前後肢的羽毛形態與排列方式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與鳥類的翅膀是完全相同的。
單從骨骼特征上來進行分析,顧氏小盜龍(中國四翼恐龍)在起源關係上與鳥類是最接近的,而且,要證實這一點,可以用定量方法來分析兩者之間的譜係關係是完全可以的。從演化樹的位置看,四個翅膀的階段不是旁支,而是鳥類進化的必經階段。有學者認為,不僅僅是顧氏小盜龍,其他種類的恐龍也有四個翅膀,可以說,這是普遍現象。
顧氏小盜龍與飛翔
顧氏小盜龍
顧氏小盜龍捕食的對象可能是昆蟲與小型的蜥蜴,大部分時間是棲息在樹上的,它們在樹上爬行,或是,在樹與樹之間滑翔。顧氏小盜龍有著發育良好的前肢和胸骨,在輕拍翅膀時,可以有助於它們進行滑翔。針對這一現象,有學者做出這樣的說明,他們認為,在鳥類進入主動拍打翅膀的飛行階段之前,必然會經曆一個中間階段,這個必經階段也就說明飛行是從樹上起飛的。
在中國遼西相繼發現了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尾羽龍、北漂龍、中國鳥龍、小盜龍等的恐龍化石,而這些恐龍化石的發現,都表明著一個現象,那就是恐龍有羽毛。對於恐龍是如何飛翔的這一問題,學者還在進一步研究,希望可以找到更具說服務的證據。
4.恐龍先會爬坡再會飛行
科學家們從已發現的恐龍化石中得知,有會飛行的恐龍,可是,科學家又有了一個疑問,那就是,恐龍是如何飛起來的,最近有科學家稱,恐龍是先會爬坡再會飛行的,對於這一觀點,科學家們也做出解釋。
起飛前的工作
恐龍是先飛還是先跑
對於現代鳥類起源於恐龍的說法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可是,如今的問題是,恐龍是如何學會飛行的呢?戴爾是美國蒙大拿大學的一名教授,他對於這個問題的最新解釋是,恐龍有可能是在快速爬斜坡的過程中,慢慢掌握了可以使前肢像現代鳥類翅膀一樣上下運動的技巧,進而進化產生了飛行能力。對於這個解釋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先爬坡再飛行
戴爾教授利用加速度計和高速攝像機對山鶉在爬坡過程中翅膀的運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最後他發現,剛孵出窩、還不能飛的幼鳥,可以依靠翅膀的上下拍動,爬上50度的斜坡。對於年紀稍大一點的鳥來說,則是借助翅膀的扇動,在90度的垂直麵上爬行。而完全成年後的鳥,基本上憑借翅膀的撲動而抗拒重力,使身體停靠在105度的懸掛物的底側。後來還發現,那些翅膀被部分剪掉或完全去除的山鶉幼鳥,與翅膀正常的鳥相比,它的爬斜坡能力要小得多。
這也就說明,鳥類的翅膀就算是在不用於飛行時,也可以通過上下的扇動,來增進鳥腿與地麵間的吸附力,這樣就可以穩立於斜坡之上。根據這些,科研人員做出了一個推測,他們認為,一些兩足行走的小型恐龍在斜坡或垂直的樹幹上追逐時,帶羽毛的前肢或許產生了類似的運動。前肢的這種運動方式經過改進後,也許可以幫助恐龍短暫地騰空,然後在此基礎上經過進化,恐龍說不定最終學會了飛行。對於這一發現還需要有更為有力的證明,而科學家們也在做進一步的努力。還有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說不定可以幫助人類設計出用於陸地與空中飛行的更為有效的運載工具,相信從恐龍的身上,可以得到多的啟示。
5.四個翅膀的怪異恐龍之謎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鳥類都是有一對翅膀,而科學家卻發現了已知最早的會飛的恐龍,長有四個翅膀。對於這一研究,使人們對鳥類起源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世界上,有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恐龍是鳥類的祖先。
讓人稱奇的四個翅膀的恐龍
四個翅膀的怪異恐龍
科學家們所發現的有四個翅膀的怪異恐龍就是“顧氏小盜龍”,它生活在早白堊紀,大約距今1.1億~1.2億年之間。顧氏小盜龍的渾身披有羽毛,不過,讓人驚奇的是,它不僅是前肢羽化成翅膀,其後肢也同樣如此。對於此種現象,科學家稱,這種四翼形態在在其他脊椎動物中還沒有發現過。對於這項新發現所表現出來的研究意義與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可估量的。這項發現對於研究鳥起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它的發現也將迫使古生物學家們重新審視一些經典的成果,同時,這也是人們研究鳥類飛行起源有史以來最為重要的突破。
在世界上,對於鳥類起源的研究,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的。人們一直爭論的焦點是小型恐龍起源學說與非恐龍類爬行動物起源學說。自1996年以來,季強博士所領導的科研小組每年都在中國遼西地區發現具有重要意義的化石證據,在國際學術界,對於“鳥類由小型獸腳類恐龍轉化而來”的觀點也慢慢接受了。
翅膀的形成
對於顧氏小盜龍,科學家們認為,它有可能是四足爬於樹上,經常在樹叢間進行滑翔,而不是兩足直立地奔跑。在中國遼寧省西部,同期發現的化石還有趙氏小盜龍等恐龍化石、熱河鳥、會鳥和長翼鳥等早期鳥類化石。同批研究的恐龍,在形態上與鳥類很接近,而且,他們發現,有些特征甚至比始祖鳥還要進步。顧氏小盜龍,全長約77厘米,爪子尖銳彎曲,尾巴很長,比身體要長。與始祖鳥的飛行能相比,顧氏小盜龍除了前肢相對較短,其他特征均表明它比始祖鳥更強。與始祖鳥相比,顧氏小盜龍的前肢結構與現代鳥類更為接近。
6.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恐龍之謎
有很多說法都證明,因為是小行星的撞擊,使地球的霸主——恐龍,因無法適應而在短時間內滅絕。可是,恐龍是如何成為地球的霸主的呢?有學者認為,恐龍興起的主要原因也與小行星有關,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2億多年以前,外來的天體撞擊地球,進而對氣候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這時,就造就了恐龍的興起。
小行星撞擊地球
小行星撞地球
在約6500萬年前,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一個巨大的天體與地球發生了猛烈的撞擊,撞擊使地球的氣候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橫行天下的恐龍也因此走上了滅絕之路。可是,最新研究卻說,2億年前,恐龍的橫行也是小行星的功勞。這個結論是科學家們經過認真研究後得出的,科學家們對北美洲的70多個發現恐龍化石地點的岩石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從侏羅紀的早期開始,恐龍就在地球上進行了大量的繁殖,在鼎盛期前,地球生物種類中將近一半都相繼滅絕了。這些科學家們認為,大量的地球生物開始消失,這些為恐龍之類的幸存者提供了很多機會,為它們擴展生存空間提供了有利條件。
而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地球生物的大量滅絕呢?科學家們認為,在恐龍繁盛期前,地球生物大量滅絕有可能是小行星與地球猛烈撞擊所造成的。在北美,科學們在一些岩石中發現了大量的叫銥的稀有金屬。在地球岩石中,銥的含量是極低的,可是,在小行星與彗星上,這種物質卻很常見。在岩石中發現銥,可以說明,地球可能與某個“天外來客”相撞過。
對手的滅亡,恐龍的崛起
肯特是美國拉特格斯大學的教授,他指出,礦石中“銥”的發現對於天體和地球相撞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時間記號”,將這些與古生代、中生代的地球生物狀況聯係起來,就可以較為清晰的還原2億前發生了什麼。古生物學家對巨型恐龍的研究發現,它們繁殖相對較快的時期是在三疊紀末期,也就是約2.1億年前。可以從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看出,從三疊紀時期的形態過渡到侏羅紀時期的形態,恐龍隻用了短短的五萬年時間。科學家們針對此現象做出了一種推測,他們認為,在約2億年前,某一顆彗星或是小行星與地球相撞,對地球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進而形成了有利於恐龍迅速繁殖的環境,科學家的研究也正力圖證明這一點。他們認為,在宇宙中的某一個天體與地球進行了猛烈的撞擊,這種撞擊有可能減少恐龍生存對手的數量,甚至是滅亡,這樣就為恐龍進一步適應地球環境,而且迅速繁殖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小行星撞擊地球,使恐龍有了更為有利條件,並非是不成熟的觀點,而是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研究所得出的結論。
7.活恐龍追蹤
在陸地上,恐龍曾是最龐大的動物,對於恐龍的身形,很多人充滿了好奇,隻要是見過恐龍骨架化石或複原標本的人,對於恐龍巨大的身體、奇異的形狀和凶猛的形象,都會為之震撼,對於恐龍的滅絕,也使很多人感到無法理解,為了解開這個謎,科學家也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期望可以找到更為有說服力的證據。
真的有活著的恐龍嗎?
剛果在非洲的中部,那裏有一個湖,叫泰萊湖,湖的周圍是大片的熱帶雨林和沼澤,很少有人來此地。這裏生活著一些土著居民,從他們的口中得知,泰萊湖中有怪獸,怪獸半像蟒蛇半像大象,身長有十二、三米,重量大概有十多噸,長長的脖子,而且還有長長的尾巴,腳印像河馬,可是,要比河馬大得多。怪獸大多生活在水中,主要在夜裏出來活動。植物是它的食物,一般不會傷人。聽起來,這種怪獸與中生代生存過的蜥腳類恐龍很相似。對於這些話,引起了很多動物學家的興趣,難道,它是活著的恐龍嗎?一時間,對於“活著的恐龍”的探索成了很多動物學家追逐的話題。
對活恐龍進行追蹤
1978年,探索開始了,一支法國探險隊走進了密林,去追蹤怪獸的蹤跡,可是卻沒有成果。1980年和1981年,又一支隊伍兩次進入了密林,他們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物學教授羅伊·麥克爾和專門研究鯉魚的生物學家鮑威爾,通過對目擊過怪獸的土著人那裏了解情況,最後,從一個剛果人的口中得知,他曾在莫肯古依與班得各之間的利科瓦拉赫比勘探河中看到過怪獸。在當時,河水很淺,怪獸的身軀幾乎全露了出來。他們怪獸大概有十米長,僅僅是頭和頸就有三米長,而且,頭頂上還有一些類似於雞冠的東西。隨後,考察隊員拿出了一種動物的照片,來讓當地居民辯認,當看到照片時,居民們都毫不猶豫地說,他們看到的就是那東西。而這張照片上的動物就是雷龍。後來,在泰萊湖畔的沼澤地帶,考察隊員們發現了巨大的腳印,還有一處草木曲折側狀的地帶,在一條河邊,腳印消失不見了。考察隊員們認為這條河就是怪獸生活的地方。這個腳印的大小與象的腳印差不多。也許是天氣惡劣和運氣不好,考察隊員們雖然耐心等待,但始終沒能親眼看到怪獸。不過,他們確信,剛果盆地的沼澤中確有一種奇異的巨大爬行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