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羅刹女鐵扇公主守著火焰山做著小本生意,憑著寶貝芭蕉扇給周圍鄉裏提供滅火芭蕉扇租借服務,收點“四豬四羊、花紅表裏、異香時果、雞鵝美酒”作為租金。
他的家族成員都從事著妖怪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弟弟如意真仙在女兒國守著落胎泉,靠賣打胎水收些花紅、酒禮,生意相當穩定;最讓他自豪的還是牛聖嬰這個獨生子,這孩子勤奮刻苦,自學修煉了三昧真火,一個人到號山枯鬆澗創業,當了火雲洞洞主,這孩子很孝順,每每抓到個人什麼的,總想著請他這個當爹的一起嚐嚐。
牛魔王年輕時在妖界有些名氣,想不到如今妖到中年竟還憑著這一份薄名得到了積雷山摩雲洞狐王的遺孤玉麵公主的垂青,國色天香的年輕妖精竟帶著百萬家私給老牛做了個妾。雖然大老婆和小妾之間醋意不斷,但那些都算是甜蜜的煩惱。
老牛平日裏沒事就騎著碧水金睛獸(相當於開著寶馬), 走訪一些老朋友,跟鄰居碧波潭的老龍王喝喝酒、賞賞古玩; 冬天回火焰山住,夏天在摩雲洞避暑,偶爾去看看在聚仙庵的弟弟和在火雲洞的兒子。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妖到中年,有“房”有“車”,有兩個老婆相伴,又有孩子、“熱炕頭兒”,老牛覺得活成這樣挺知足,隻是偶爾午夜夢回時他會想起自己的青年時代。
那是五百多年前了,他跟其他六個妖精結為兄弟,他是老大,稱為平天大聖。那時真是年輕,老牛想。他記得七兄弟裏最小的是美猴王孫悟空,號稱齊天大聖。那個一心想要進入體製內的家夥,竟然大鬧天宮,後來被判了五百年有期徒刑,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聽說最近放出來了,加入了取經隊伍,也不知道怎麼樣了。“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裏呀?”老牛想著想著輕輕哼起了歌。
二
老牛沒想到,孫悟空刑滿釋放卻是他老牛噩夢的開始。五百年前的好兄弟如今不來看望他這位大哥也就算了,自打孫悟空出來後,老牛家反而厄運連連。
先是他的寶貝兒子紅孩兒牛聖嬰跟取經團隊發生了點誤會。老牛想:孩子不懂事抓了唐僧,你這個當叔叔的跟我說啊,上來就跟孩子打,打不過孩子就去求助觀音菩薩。菩薩向李天王借了三十六把天罡刀,誘騙孩子坐上蓮台,木叉“將降魔杵,如築牆一般,築了有千百餘下,穿通兩腿刀尖出,血流成汪皮肉開”。最後,強迫他套上金箍兒,一路念咒,一路拜參,五十三參到落伽山,被強行納入了佛門。
接著是弟弟如意真仙,他隻是做著賣落胎泉水這樣的小本買賣,孫悟空白手來取,他弟弟本就因為紅孩兒的事心裏有氣,說了幾句氣話,孫悟空就對他一頓打,把他的武器如意鉤折為四段,扔在地上羞辱他:“潑孽畜!再敢無禮麼?”
再接著是自己的妻子羅刹女鐵扇公主,借扇滅火是你情我願的買賣,他孫悟空憑什麼就搞特別?不借就動手打,還變個小蟲鑽進他老婆肚子裏一頓折磨,又跑到積雷山掏出金箍棒對玉麵公主進行侮辱、恐嚇。
此刻,牛魔王麵對著曾經的小弟孫悟空時心情十分複雜: 你叫我一聲大哥,可你真的有把我這個大哥放在眼裏嗎?但老牛又不想得罪他,這位昔日的結拜弟弟現在是“官場”的紅人,背景大得很。老牛歎了口氣,說:“我看故舊之情,饒你去罷。”
但孫悟空不肯離開,他還是要借芭蕉扇,而且並不打算付錢。老牛終於忍不住了,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朋友妻, 不可欺;朋友妾,不可滅”,掄起混鐵棍就跟孫悟空打了起來。
三
孫悟空鬥牛魔王這一回真是讀得讓人心酸, 讓人心疼老牛。
若論單打獨鬥,牛魔王根本不懼孫悟空,當年的結義兄弟,如今也不分高下。但孫悟空是體製內的,他有的是關係和資源。看最後把牛魔王逼成什麼慘樣——……往北就走,早有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阻住,道:“牛魔,你往那裏去!我等乃釋迦牟尼佛祖差來,布列天羅地網,至此擒汝也!”……那魔王慌轉身向南走,又撞著峨眉山清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擋住,喝道:“吾奉佛旨在此,正要拿住你也!”
往東有大力金剛,往西有永住金剛,天上是托塔天王、哪吒三太子、巨靈神。老牛被打得那叫一個慘絕人寰,《西遊記》裏沒有其他哪個妖精被這麼虐待過。
李天王、哪吒一個用刀,一個用劍,老牛變出一個頭,他們砍一個頭;哪吒用火輪燒得老牛張狂哮吼,搖頭擺尾,想變化脫身,又被李天王用照妖鏡照住本相。老牛終於是窮途末路,求了饒——哪吒見說,將縛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頸項上,一把拿住鼻頭,將索穿在鼻孔裏,用手牽來。孫行者卻會聚了四大金剛、六丁六甲、護教迦藍、托塔天王、巨靈神將並八戒、土地、陰兵,簇擁著白牛,回至芭蕉洞。
這哪是降伏一個孫悟空的結義兄弟啊,分明是粗暴地虐待一個“牲畜”。
這一場仗下來,豬八戒把牛魔王的小妾玉麵公主打死了, 還剝開衣服看裸屍,又燒了他的家產和洞府。孫悟空和豬八戒 對鐵扇公主各種侮辱,孫悟空用完扇子對站在一旁的鐵扇公主說:“那羅刹,你不走路,還立在此等甚?”鐵扇公主跪著說: “萬望大聖垂慈,將扇子還了我罷。”八戒喝道:“潑賤人,不知高低!饒了你的性命,就夠了,還要討甚麼扇子?”
這些情節讀得我真是句句心驚,處處心疼,那個曾經幸福的中年妖怪老牛,那個曾經威震一方的平天大聖牛魔王,如今麵對別人罵自己的妻子“潑賤人”時,隻能默默垂淚。
四
孫悟空對付牛魔王需要這麼多人嗎?我看是用不上的,那些金剛、巨靈神幾乎就沒參戰,但為什麼要出動這麼多人? 我想可能隻有一個原因——顯示體製內神仙的權威:你隻是一隻妖精,居然敢對抗體製!是誰要顯示?當然是曾經的結義兄弟孫悟空!
我想或許孫悟空的內心深處還有一個更加惡毒的想法:當年我費盡心機要加入體製沒成功,落得個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的下場,你這個當大哥的沒來助過我,也沒來看過我。我知道,你內心鄙視我,看不起我。沒錯,你現在是隻體麵的妖精,有“房”有“車”有家有室,但我要讓你知道,這些算個屁,我可以輕易地毀掉你!你的存在隻會映照出我的不堪,隻有毀掉你才能讓我這五百多年咬牙切齒的努力看起來不那麼可笑。
《西遊記》裏沒寫牛魔王後來怎麼樣了,隻說牛魔王被牽到佛地回繳。我想,陪伴他餘生的是妻離子散和一身傷痛。在埋頭耕地之餘他隻能寄希望於自己體製內的孩子能熬出頭將他解救,或許在他耕地疲累休息之時,會想起那個摟著玉麵公主、騎著碧水金睛獸,去碧波潭跟龍王朋友喝喝酒、吹吹牛、賞賞古玩的那個下午——這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五
讀《西遊記》調芭蕉扇這幾回時,我不禁想起《白鹿原》裏的一個情節, 黑娃掄起棍子把白嘉軒的背敲折, 原因隻是——看不慣他老是挺直背的樣子。
你挺直著背,會讓別人覺得自己不堪,你好好當隻妖精, 會讓那個一心往上爬的兄弟覺得自己是個笑話。
有時候,你的堅持偏偏是對別人的諷刺。
樹精:荊棘嶺 意外之死
一
祭賽國外,八百裏荊棘嶺本是一處清靜幽雅的所在——匝地遠天,凝煙帶雨。夾道柔茵亂,漫山翠蓋張……薜蘿纏古樹,藤葛繞垂楊。
這地方荊棘遍地,人跡罕至,幾株古樹勤修苦練,修煉成精,在這裏過著快樂的生活。
這幾棵樹精喜好風雅,平日裏喜歡開開派對、玩玩聯詩之類的。這點愛好從他們自己取的雅號上就可以看出來:鬆樹、檜樹玩字謎,分別給自己起名十八公、淩空子;柏樹、竹子則喜歡玩形象謎,分別給自己起名孤直公、拂雲叟。
這四位老先生喜歡弄詩文,頗有些自負才情,可能平日裏還合稱“荊棘嶺F4”或者“木仙庵四賢”之類的,和一些年輕輩的楓樹、杏樹、丹桂、蠟梅之類的搞搞雅集,最後弄了一個叫木仙庵的會所,有空兒就喝喝茶、吃點龜苓膏一類的點心、吟詩作對,好不快哉。
這是一個連豬八戒到了都會產生詩興的地方,豬先生看到荊棘嶺石碣上的題字“荊棘蓬攀八百裏,古來有路少人行” 後,豪氣萬丈地對了一句“自今八戒能開破,直透西方路盡平”。
荊棘嶺F4 就在這個詩情畫意的地方活了千年,雖然自認才情隱沒於鄉野,卻自得其樂,直到某一天聽說取經團隊經過這裏,他們詩興大發,決定邀請來自詩的故鄉大唐王朝的唐僧大官人,搞一次隆重的派對。
二
唐僧大官人被強行帶來參加派對時心情並不壞。畢竟在這樣一個小地方,木仙庵這個會所搞得也算雅致,“漠漠煙雲去所,清清仙境人家。正好潔身修煉,堪宜種竹栽花”。唐三藏心裏大約想,這會所比長安的頂級會所是差著不少距離的,但也比長安京郊的農家樂多些情趣。加上取經已經到了第六十四回,一路上打打殺殺、妖魔鬼怪的,不禁讓唐長老有點懷念起自己還是個文藝小和尚時在長安的風雅日子。所以唐長老對前來打招呼的荊棘嶺F4 還是彬彬有禮的:“弟子有何德行,敢勞列位仙翁下愛?”甚至開始賣弄起典故了,將荊棘嶺F4 比作商山“四皓”,F4 倒也是知情識趣的,忙說,哎呀,我們哪比得了“四皓”啊,我們也就是“四操”啊,哈哈哈。
總之,場麵是熱情而不失優雅,文藝而不落俗套,大家在會所裏喝茶品茗,吟詩論禪,搞得唐僧大官人詩興大發,居然破天荒地主動起了一句詩:“禪心似月迥無塵。”
F4 當然知情識趣,開始聯詩——
禪心似月迥無塵,詩興如天青更新。好句漫裁摶錦繡,佳文不點唾奇珍。六朝一洗繁華盡,四始重刪雅頌分。
你一句我一句地湊了一首詩出來,雖然品相不見得有多好,但好在氣氛融洽,唐僧此時也是心情愉悅的。大家又互相謙讓了一番,讓唐僧來結句,唐長老吟了一句:“半枕鬆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
於是大家拍手讚歎,哎呀,好一個“吟懷瀟灑滿腔春” 啊。一時間派對氣氛好極了,又玩了會兒頂針字、打油詩,大家相互拍拍馬屁, 滿足滿足內心的小虛榮, 宴會氣氛到了高潮。
唐僧內心是清楚的,這些小詩小文也就是西天旅途上的偶爾消遣,文藝小情小調哪比得上西天取經大業,所以內心這點小虛榮滿足了,就說今晚差不多了,這就散了吧,明天還得取經趕路呢。
但荊棘嶺F4 顯然餘興未了,他們的高潮還沒到呢。
三
忘了誰說的,說中年男人的聚會如果缺了個知情識趣的女子那就索然無味了。
美婦杏仙的到來大約是荊棘嶺F4 每次聚會的高潮,她跟很多文藝女青年一樣帶著精細的茶具、精致的果品點心赴宴, 她知情識趣,葷素玩笑都開得起。她一來就左右逢源,吟了一首自我介紹的詩——上蓋留名漢武王,周時孔子立壇場。董仙愛我成林積,孫楚曾憐寒食香。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自知過熟微酸意,落處年年伴麥場。
F4 成員一個個拍手稱歎:“好個‘雨潤紅姿嬌且嫩’!”沒準兒一個個還咽著口水。唐僧大官人畢竟是見過世麵的,他內心清楚,這首詩的水平也就是長安高端會所的女子的水平,字句直白,意境輕浮,還“雨潤紅姿嬌且嫩”,小地方沒見識,比天上人間的姑娘不知差到哪裏去了。但他畢竟還是有涵養的,什麼也沒說。
沒想到這幾個老頭兒和這個美婦把他的這種沉默理解成了羞澀,還來勁了,杏仙直接挑逗說:“佳客莫者,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幾何?”翻譯過來就是,帥哥,約嗎?幾個老頭兒也都附和,紛紛說,這好事,來吧來吧,客氣啥。甚至還有主動要做媒的。
唐僧終於怒了。我們很少見到唐僧大官人這麼生氣的時候,原文是這麼寫的:“三藏聽言,遂變了顏色,跳起來高叫道:‘汝等皆是一類邪物,這般誘我!’”
後來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這場高雅的聚會在拉拉扯扯的拉皮條中僵持著,直到唐大官人的徒弟們找來。徒弟們聽說了唐僧的遭遇,找到這幾棵樹,“八戒聞言,不論好歹,一頓釘鈀,三五長嘴,連拱帶築,把兩棵蠟梅、丹桂、老杏、楓楊俱揮倒在地,果然那根下俱鮮血淋漓……那呆子索性一頓鈀,將鬆、柏、檜、竹一齊皆築倒……”
一場風雅的晚宴變成了荊棘嶺滅門慘案。
四
小時候看電視劇《西遊記》,對這一集是非常不理解的,一幫人吟詩作對,吃著火鍋唱著歌,這畫風跟《西遊記》其他妖魔鬼怪的幾集很不相同啊。尤其是電視劇《西遊記》裏還將杏仙的詩改成了一首歌——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 芍藥豔娜梨花俏,怎比我雨潤紅姿嬌? 香茶一盞迎君到,星兒搖搖,雲兒飄飄。
何必西天萬裏遙?歡樂就在今朝,歡樂就在今宵。
這首歌朗朗上口,尤其最後兩句,反複唱起來,竟有些freestyle (即興) 的味道。所以當時很不理解這一集怎麼也能算一難。如今慢慢尋味,才發現歡樂背後、清雅之外,卻處處是意識形態之爭。
一開始大家相互介紹完,荊棘嶺F4 就請唐僧論禪,唐僧侃侃而談佛法。F4 中的拂雲叟卻譏諷他:“道也者,本安中國,反來求證西方。空費了草鞋,不知尋個甚麼?……忘本參禪,妄求佛果。”這話翻譯過來就是,你這西天取經就是個笑話啊。
唐僧聽了沒說話卻叩頭拜謝,是真感謝嗎?當然不是,唐僧是不屑辯論,燕雀安知鴻鵠之誌?你有你的雨潤紅姿嬌,我有我的禪心似明月啊。你們住在小地方,享受著小情小調,年紀長見識短,我不跟你們計較。
唐僧的誌向是取經大業,是西天極樂,將來是要進體製入佛籍的,怎麼可能會被這點小情小調所吸引?
但荊棘嶺F4 不會理解這一點,他們隻覺得自己的小日子挺好,自得其樂,逢人就想推銷自己的生活方式,去什麼西天啊,你看我們這樣多好!但他們哪裏知道跟體製內的人玩風雅,隻是玩玩而已,風雅完畢,重要的依舊是大業。
大家一起談談詩詞歌賦,不違反紀律都無妨,一旦越界, 誰知道有沒有攝像頭,有沒有人用手機錄像。取經路上可是一路都有觀音菩薩安排的迦藍、揭諦暗中監控的。就算沒有,唐僧也不會越界,在他心目中,在取經大業麵前,這些文藝小情調都是可有可無的。
所以,當荊棘嶺F4 一再推銷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斷灌輸靡靡之音時,唐僧大官人終於勃然大怒了。
五
蕭伯納說:“人人有權爭勝負,無人有權論是非。”
荊棘嶺F4 的生活有他們的妙處,唐僧大官人的追求有他的道理,其實無關對錯、是非,但勝負卻好確定得很,誰手上掌握權力,誰就能勝利。
86 版電視劇《西遊記》手下留情,沒把這些樹精弄死,但原著則是對他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滅門。
豬八戒把他們滅了個幹淨後,孫悟空說:“師父不可惜他。恐日後成了大怪,害人不淺也。”翻譯過來就是,這些小資情調,哪一天醞釀成了一股思潮,就毒害不淺了,還是早點禁掉的好。
所以你的小情小調,千萬別到處推銷,尤其別對體製內的人推銷。你說,小城市的生活多好啊,你們這些在大城市打拚的圖個啥啊?你說,你那麼拚命工作圖啥啊?賺那麼多錢幹嗎啊?不如像我們一樣快活過日子!你說,在體製裏這麼辛苦圖啥啊?不如像我們這樣逍遙快活!
說這些話前,想想那一晚西天路上,八百裏荊棘嶺,木仙庵會所裏喝茶吟詩的荊棘嶺F4。
大鵬精:問世間妖為何物
一
讀《西遊記》的次數越多,對一個問題就會越感困惑,經常讀著讀著,就掩卷歎息:問世間妖為何物?
或許有人會說,妖嘛,不就是妖怪、妖精、妖孽……比如黃袍怪、老鼠精、獅子精……但你再一細究,到底什麼是妖? 就會產生如我般的困惑。
孫悟空是妖,一隻地地道道的妖,石卵化猴,然後訪仙修道,天庭當時稱他為“妖猴”,但為了大局著想把它招上天庭,他就成了太乙金仙,雖然是個小官,但也是仙。後來他大鬧天宮,就又再次成了妖,再後來隨唐僧取經,得了正果,成了佛。孫悟空一直是那個孫悟空,但一會兒是妖,一會兒是仙,一會兒又成了妖,一會兒卻成了佛。
黃袍怪不是妖,他是天上二十八星宿的奎木狼,是個有正當職業的仙,每天打卡上班。有一日動了淫念下界了(看來天庭考勤也不嚴格),缺勤天界十三天,在凡間寶象國當了十三年的妖。當妖時他叫黃袍怪,當仙時他叫奎木狼,除了名字不一樣,黃袍怪還是那個黃袍怪。
烏雞國的青毛獅子精也不是妖,它是文殊菩薩的坐騎,奉了佛旨到烏雞國變成了獅子精把國王推進井裏淹死,自己變成國王的樣子當了三年的“妖”。
或許有人會說那應該就是動植物都能成妖吧?但彌勒佛身邊的黃眉童兒怎麼成了黃眉老怪?太上老君身邊的兩個道童怎麼成了金角大王、銀角大王?
慢慢地,我終於咂摸出味兒來了,妖就是仙,仙就是妖, 他們之間的區別是編製,有了編製就是神佛,沒了編製就是妖怪,所謂妖怪就是沒被官方認證的神仙。
或許有人覺得牽強,那你看二十八星宿,奎木狼(寶象國的黃袍怪)、昴日雞(降伏蠍子精那隻大公雞)、亢金龍(遭遇黃眉怪時給孫悟空鑽洞那個獨角龍)、房日兔、虛日鼠……難道不就是狼精、雞精、龍精、兔子精、老鼠精?如果他們紮堆在某個山頭,那就是二十八怪,是一夥實力超級強大的妖怪集團,而他們集體在天界,就是二十八個神仙。
二
搞清了這個問題,我們就能明白妖的處境和追求了。
妖,不被天界認可,又被凡間排斥,天界不認可是因為沒有編製給他們,凡間排斥是因為他們有法力有能力傷害人。所以別看《西遊記》裏妖怪們大快朵頤,好像很快活,你仔細琢磨他們的處境:大部分小妖住在荒無人煙的山頭,投靠某個能力稍強的大妖怪,幹著巡山、燒水、看門的苦差事,分一小塊肉吃,然後一旦被孫悟空團隊或天庭發現,就被剿滅幹淨了。這樣沒有希望的日子你願意過?
對於妖來說,奮鬥的出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努力成為仙佛,這條路極為艱難,成功者寥寥。你別看豬妖豬剛鬣成功了,人家原來就是天蓬元帥;你別看流沙河裏的吃人精成功了,人家原來就是天庭的卷簾大將;真正成功的是妖猴孫悟空,而他的個人奮鬥史並不是哪個妖怪都能承受的。
另一條路是成為某個大人物的坐騎,然後就能托庇於這個大人物。這條路相對容易一些,但要忍受胯下之辱,還要承擔一些人格的侮辱(比如文殊菩薩的青毛獅子精就是被閹了的),這跟現在的動物給人當寵物是一個性質。
搞明白了這些問題,我們會尤其敬佩兩隻妖怪,一隻妖怪叫大力牛魔王,一隻妖怪叫大鵬金翅雕。
為啥牛魔王值得敬佩?因為他當妖當出了一定的境界,當出了幸福感,他是《西遊記》裏最逍遙的妖,他是《西遊記》裏唯一有坐騎的妖。坐騎是大神仙的專利,當妖當到有坐騎這麼拉風,那就跟在“帝都”沒有戶口卻搖到了車牌號一樣。它的坐騎碧水金睛獸當然也是一隻妖,但甘願給老牛當坐騎,足可見老牛的魅力。
另一隻妖怪大鵬金翅雕的可佩服之處在我看來更甚,但少有人知道,所以我想細細說說大鵬精的故事。
三
如果說牛魔王是最幸福的妖, 那大鵬精就是最有情懷的妖。
用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境界來看,老牛做到了“修身齊家”,但大鵬精做到了“治國平天下”,它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妖的國。
西天路上有個國家叫獅駝國,是個大國。五百年前,大鵬精把整個國家的國王、文武官僚、大小男女吃了個幹淨,然後建立了一個妖怪的國度。孫悟空見到這個國家時,被嚇壞了。這並不是我誇張,原文寫的是:“大聖舉鐵棒,離轎僅有一裏之遙,見城池,把他嚇了一跌,掙挫不起。”
孫悟空這樣見多識廣的妖到底看到了什麼景象,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攢攢簇簇妖魔怪,四門都是狼精靈。斑斕老虎為都管,白麵雄彪作總兵。
丫叉鹿角傳文引,伶俐狐狸當道行。千尺大蟒圍城走,萬丈長蛇占路程。樓下蒼狼呼令使,台前花豹作人聲。搖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鋪盡山精。狡兔開門弄買賣,野豬挑擔幹營生。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
這是什麼景象?從人的視角看,那就太恐怖了,但如果從妖的視角看,那是太繁華了。這個景象讓我想到了一部動畫片—— 《瘋狂動物城》,狡兔經營商鋪做買賣,野豬挑擔忙生計,狐狸當街行走……這是妖精們夢寐以求的陽光下的生活, 這是妖怪們的太平盛世,這是妖怪的烏托邦。
而這一切都是大鵬精一手建立的,它甚至還聯合了另外兩隻妖怪建立了一支軍隊用來保衛這個脆弱的新生國度。這支軍隊駐紮在離都城四百裏外的獅駝洞,總共有四萬七八千的兵力,而且軍紀嚴明、分工明確,連巡山的小妖都說“我那大王家法甚嚴,燒火的隻管燒火,巡山的隻管巡山”。
我們不知道大鵬精經曆了怎樣的努力奮鬥才建立了這樣一個國度,但卻不難推理出它內心的情懷,因為他如果隻是為了自己的好日子,大可不必如此。
四
大鵬精的背景說出來能嚇死世間眾妖,甚至眾神。
他的母親是天地之初的飛禽之長鳳凰,他的同胞姐姐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所以按照親屬關係來算,他是如來佛的舅舅。
憑著這層關係,他要當個逍遙的妖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仙界都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要想進體製內,也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來打個招呼,當羅漢那都是小的,至少也得是個菩薩吧。
大鵬精的個人本領亮出來也能嚇死世間眾妖,他是少有的把孫悟空打哭的妖怪。
孫悟空賴以逃生的手段筋鬥雲在大鵬精這裏不起作用,他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裏,可大鵬精一扇動翅膀就有九萬裏,扇不到兩下就追上了,原著裏寫他把孫悟空打得很慘——這妖精搧一翅就有九萬裏,兩搧就趕過去了,所以被他一把撾住,拿在手中,左右掙挫不得。欲思要走,莫能逃脫。即使變化法遁法,又往來難行。變大些兒,他就鬆了撾住;變小些兒,他又攥緊了撾住。
後來孫悟空狼狽逃脫,到靈山向如來佛求救,說著說著“淚如泉湧,悲聲不絕”“跪在下麵,捶著胸膛道:‘不瞞如來說。弟子當年鬧天宮,稱大聖,自為人以來,不曾吃虧,今番卻遭這毒魔之手!’”。
大鵬精的人脈關係亮出來也能唬死人。
跟他結盟並結義兄弟的兩隻妖怪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坐騎,隨便哪一個坐騎下界就夠孫悟空打上三集、上天入地請救兵的,但他們卻甘願守在四百裏外的獅駝嶺上保衛這個國度。
要背景有背景,要本領有本領,要人脈有人脈,大鵬精本可以做一個有編製的神佛,也可以做一隻逍遙的妖精,但他偏偏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建立了一個“妖的國”。這不是出於情懷是什麼?
五
然而妖的國終究是覆滅了,像曆史上很多短暫的國度一樣,新生政權覆滅在繈褓之中了。
或許有人會說獅駝國覆滅是因為三隻妖怪想吃唐僧。朋友,你想得太簡單了,如果隻是為了保唐僧西去,何必如此興師動眾?你看看如來出動了多少人馬!“隻見那過去、未來、現在的三尊佛像與五百阿羅漢、三千揭諦神,布散左右,把那三個妖王圍住,水泄不通。”
三世佛,兩菩薩,五百羅漢,三千揭諦,那幾乎是佛界的全部兵力了,你見過捉哪隻妖時如此興師動眾的啊?因為這次行動的目的並不是捉那三隻妖,而是為了滅一個國。更重要的是,滅完這個國後,要以前所未有的實力警告世間眾妖—— “妖的國”這種念頭都不可再有了。
大鵬精的兩個盟友在這種強大的力量麵前終於慫了,變了本相,乖乖當回坐騎,而大鵬精卻進行了最後的抵抗。
他說“我們一齊上前,使槍刀搠倒如來,奪他那雷音寶刹”,但他的部隊已經土崩瓦解了,他的結義兄弟變成了溫順的坐騎青獅、白象。他隻好自己“騰開翅,丟了方天戟,扶搖直上……”做了最後的抗爭,最終被如來打得現了本相,隻好皈依,在如來的光焰上做了個護法。
六
獅駝國滅了,那星星之火也熄了。從此再也沒有妖嚐試過建一個國家,他們再也沒有敢妄想過自己的烏托邦。
或許有人會心生疑問,為什麼人的國度存在就沒事,妖的國度存在就不被所容?
我打個簡單的比方,這就好比種莊稼,你樂於見到莊稼越長越好,卻容不得野草生長,因為莊稼能給你產生果實,而野草卻什麼也不會給你。
神佛需要人間的香火,人就是神佛的莊稼,然而妖的存在卻會挑戰神佛的地位,更何況“妖的國”是在嚐試把妖製度化、合法化。
今何在的《悟空傳》裏有段經典台詞:“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我覺得這境界隻是小我,而大鵬精的境界則是大我——我要這世間眾妖,從此快樂生活。
所以我讀到網絡上流傳的那段——“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淩霄。” “如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我腦子裏浮現的並不是齊天大聖身披金甲一飛衝天的景象,而是大鵬金翅雕最後的拚搏——“騰開翅,丟了方天戟, 扶搖直上”。
老鼠精:三生三世,桃花不開
一
金鼻白毛老鼠精是一個很有進取心的妖精。和世間的很多妖精一樣,一開始她的進取完全靠自己的努力。
從一隻“金作鼻,雪鋪毛”的可愛小白鼠,默默修煉成一隻美麗的女妖精。我們不知道她經曆了怎樣的艱苦努力,隻知道這個過程用了三百年,而且這三百年還是因為占了地利之便——這隻小白鼠恰好投生在了靈山附近。
她有個前輩是隻母蠍子,知道她靠著在雷音寺聽佛談經, 也修煉成了精。有榜樣有參照物,就好堅持,於是小白鼠耐得住歲月的寂寥, 忍得了修行的艱苦, 終於成了金鼻白毛老鼠精。
聽說她的前輩——那隻蠍子精某一天在雷音寺偷聽講經被如來發現了,“如來見了,不合用手推她一把,她就轉過鉤子,把如來左手拇指上紮了一下,如來也疼難禁,即著金剛拿她”。後來到女兒國當妖精了,也不知道怎樣了。
小白鼠還不知道蠍子精後來被昴日星官(那隻大公雞) 搞得現出原形,被豬八戒“一頓釘耙,搗作一團爛醬……”,可惜了幾百年的修行。
小白鼠也不知道通天河那兒有隻老鼉,整整修行了一千三百多年才會說人話,還沒變人身,而且壓根兒不知道自己還得花多少年修行才能變人身,隻能托唐僧問佛祖。
小白鼠是幸運的,她隻用了三百年就修成了人身,成了漂亮的女妖精,也沒被佛祖驅趕,可以繼續修行。但成了金鼻白毛老鼠精的她反倒有些困惑了,她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妖精的妖生方向讓她有點迷茫,妖精的妖生目標似那雷音寺的香火,不知飄向何方。
有的妖精得了正果,有了編製,當了神仙,但這樣的畢竟極少,而且它們大都有背景,譬如那個昴日星官的媽媽就是個菩薩;更多的妖精選擇給大人物當坐騎,當司機,但一般都是獅子、大象這樣的大型的漂亮動物,誰會騎一隻小白鼠呢?
二
在漫長的歲月裏,金鼻白毛老鼠精一邊困惑著,一邊堅持修行著。
最終她決定鋌而走險,選擇去偷吃如來的香花寶燭,那些羅漢、菩薩不都是靠著這些香花寶燭修成正果的嗎?
這個時期的小白鼠有了新的偶像,她向往那有著無邊法力救苦救難的菩薩身份,她偶像的全名叫作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這麼一長串名字真酷,小白鼠心想。她也想像觀音菩薩一樣救苦救難。
於是那個時期金鼻白毛老鼠精把自己改名“半截觀音”。有了偶像,動力就是與以往不一樣,小白鼠不斷偷吃香花和蠟燭,盡管那些玩意兒吃起來味道並不咋樣。
終於,很不幸,小白鼠被發現了。
如來派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帶著天兵來抓她,楚楚可憐的小白鼠哪裏鬥得過天兵天將,很快就束手就擒了。好在如來那天心情不錯,饒了她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