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要以理服人(二)(2 / 3)

金錢的萬惡在於對金錢的迷戀、貪婪和盲目地追求對金錢的不擇手段地攫取。

4有位同學學習優秀,但體育和品德都一般。評“三好生”時。因為他成績總分是班級第一,還是被選上了。這件事在班級中引起激烈爭論。有的同學憤憤地說:“現在就是一美遮百醜。你看,工廠隻要效益上去了,各種榮譽就都來了;一些違法腐敗的公司總裁隻要捐款。就能當上個政協委員……”

題目:一美能遮百醜嗎?

提示:一個人或一個單位將工作、學習、生產、管理的每一個方麵做得十全十美、無可挑剔是不大可能的;一個人或一個單位把主要方麵的若幹項做好是可能的;

因為一項做得好,就說全部都好是不正確的;

有的人、有的單位就是在“一美”之下,不思進取,放棄其它各方麵的努力,結果不“美”了;也有的人在“一美”之下幹盡了壞事;

主張對關鍵部分或項目實行“一票否決”。

5用公家的一張信紙、一個圖釘、一點墨水,有人認為無關緊要。反正那裏多,再說價值又不高,隻是圖個方便……

題目:下麵兩題任選一題:

①小便宜貪不得;

⑦公物不能私用。

提示:公家東西再多也是國家財產;

正因為價值不高,更不應該拿,這些東西完全可以自己買;即使再貴,私用也應自費;

這樣的小便宜貪下去,便會去貪大便宜:從“圖方便”“撿的是廢品”到“用的是閑款”“臨時借用投資,然後歸還”……

6讀下麵的《仿(陋室銘)》,寫一篇駁論。題目自擬。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尋思看電影。可以打瞌睡,寫家信。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心。雖非跳舞場,堪比娛樂廳。心裏雲:混張文憑。

提示:從理想、誌向的角度思考。

麵對緊張的學習,有遠大理想的人能夠戰勝困難、勇往直前;在困難麵前畏懼的人,即使曾信誓旦旦,立下誓言,也會放鬆自己,尋求避風港……

現代化建設需要青年既有文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消磨在各種娛樂之中,時光就偷偷流逝了……

遷移訓練

1“上榜佳作”《評“閑事少管”》和《“開卷”並非都“有益”》都是駁論文,文中的錯誤觀點是什麼?要樹的正確觀點又是什麼?作者用什麼方法駁斥錯誤觀點的?

2有人對下麵的材料概括了四個論點,請你思考選用哪個論點為好:——

傳說華盛頓小時候曾把父親心愛的一棵櫻桃樹砍倒了,父親回來發現後,質問家人:“這是誰幹的好事?”華盛頓心裏有點緊張,但想了之後,還是勇敢地走到父親麵前,帶著羞慚的神色說:“爸爸,是我幹的!”父親反問道:“小鬼,把我心愛的櫻桃樹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嗎?”華盛頓見父親怒氣未消,便回答說:“可我告訴你的是一個事實呀!”父親聽後,不但沒有懲罰華盛頓,反而讚揚道:“承認錯誤是英雄行為,要比一千棵櫻桃樹還有價值。”

A長輩對晚輩的教育要得法;

B華盛頓勇於承認錯誤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

C不要損壞長輩心愛的東西;

D承認錯誤比一千棵櫻桃樹還有價值。

3下列觀點是否鮮明?請把不鮮明的觀點修改下,使之鮮明簡潔:

A“有了錢就有了二切”的觀點是值得研究的;

B辦事要靠自己努力,也要靠關係幫忙;

C我對學校廣招自費生是有一定看法的;

D電視劇《三國演義》積極因素多,還是消極因素多,並不能以收視率多少來評價。

4閱讀下麵的材料,提煉論點: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宣傳的真理是如何廣為傳播的呢?說來有趣,這還得歸功於恩格斯的“攻擊”。原來,《資本論》問世後,整個資本主義製度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和可怕的威脅,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便用無可奈何的沉默來抵製它,企圖使它在沉默中悄無聲息地死亡。為了反擊這種卑劣怯懦的沉默,恩格斯“導演”了一次別出心裁的論戰,他寫了近十篇不署名的論文,指名道姓地“攻擊”《資本論》。結果,沉默被粉碎了,《資本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5反駁的方法主要有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閱讀下麵的文章節選,回答文後問題:

A有一種論調:孫天帥一氣之下,丟了飯碗,太不明智了。

我卻為孫天帥叫好。想談兩點:

(1)此氣可忍嗎?即使人可以“忍”,也要看人家給的是什麼氣。若為雞毛蒜皮的生活小節慪氣,的確不值。可現在若為“嗟來之食”而跪倒,失去的將是做人的自重和國家的尊嚴,這比飯碗重要多了。一氣之下不吃這口飯,至少保留了自己這個全人,我看值得!何況在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國格受到侮辱時,孫天帥表現出的更是一種何等凜然的浩然正氣。這種無畏的氣慨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千百年來炎黃子孫的光榮傳統。當年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盛讚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稱他“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還有朱自清、林則徐、鄧世昌……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為了不屈膝,多少人舍生忘死,令江水動情。孫天帥不忍此氣正體現了中國④人的骨氣!

(2)孫天帥不智嗎?自作聰明的人總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看到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便以為此人有些傻了。在有些人眼裏,雷鋒、孔繁森、李素麗等不都是傻子嗎?

(節選自天津王哈呢《不跪才是中國人》)

(按:此文第1、2節敘韓國女老板令中國工人下跪,“不跪就開除”。全廠120名工人,隻有孫天帥“開除也不跪,我是中國人”一事。)

B麵對21世紀祖國對建設者的召喚,有人卻止步不前,羨慕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欲做“林中隱士”。他們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快節奏,自己總是慢半拍。既然入世難,便想“遁去”了,並自我標榜:“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若遭人非議,便搬出“恬淡自樂,與世無爭”來做擋箭牌。其實,不爭總要看看是對什麼而言,若是個人名利,當然淡泊一些好,但假如麵對的是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建設做貢獻,你也無爭,那就是人性懦弱的表現了。

與世無爭,放棄的是不懈的奮鬥。成功之花是需要用勞動的汗水去澆灌的,它屬於奮鬥者。真正有為之士,總能發掘出追求與拚搏之美。成功也好,失敗也罷,至少付出的勇氣與力量耐人尋味——他們擁有一段閃光的生命!與世無爭的清高者與之相比,顯得何等鄙陋渺小,不值一提!蘇步青教授小時貪玩,在縣城中學讀書時竟得了倒數第一。若他從此步入“無爭者”的行列,永遠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恐怕後果也絕不僅僅是中國少了個數學家。倘若人人與世無爭,個個消極頹廢,那麼中國談何勃興?甚至炎黃子孫的驕傲血統是否還能延續都成問題。如此言論,不止害人害己,更貽害於民族無窮!

大凡與世無爭者,多無振翅衝雲霄的鴻鵠之誌,隻會躺在前人築就的安樂窩裏庸庸碌碌一生,白白耗費幾多光陰。用時興的話說就是缺乏競爭意識和奮鬥精神。在當今社會找一方立足之地尚且不易,更何況人才碰撞,必然引起激烈競爭。這便是人生的挑戰,誰敢搏一搏?誰會在眾多對手中脫穎而出?某些人卻連試一試的勇氣都沒有,你還有什麼清高的資本?

(節選自天津艾娜《駁與世無爭》)

(按:這是文章的開頭和展開部分)

c台灣作家餘光中在《名作欣賞》1992年第2期發表了一篇《論朱自清的散文》,對朱自清的散文給予了尖銳的批判。作者在文中認為:《荷塘月色》“十四個譬喻之中,競有十三個是明喻”,因“好用明喻而趨於淺顯”。餘光中的“因為好用明喻,所以趨於淺顯”的推理是錯誤的。因為“明喻”與“淺顯”並無必然聯係。對此,《名作欣賞》l993年第一期發表文章反駁說:多用明喻恐怕說不上是毛病。明喻有明喻的效果,隱喻有隱喻的妙處,暗喻有暗喻的特長。關鍵在於它是否與其語境相融洽,是否恰如其分地傳達作家的思想感情,傳神地描景繪物。明喻固然不夠含蓄、曲折,但如果運用得當,照樣為之增色。它可以充分利用讀者的美感經驗來描摹事物的形、色、味等特性,給人以關的享受。暗喻誠然可以使語言朦朧模糊,加強作品的措詞力量,增強審美效果,但它須以事物之間的同一性為基礎,通過兩種語境的對置來發揮作用。因此,修辭法並無優劣之分,隻要用得恰到好處便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