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讓事實說話(二)(3 / 3)

清朝有一位曹雪芹,出身於仕宦世家,但後來家道中落了。雖然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情況下。他仍寫出了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

現代有一位鄒韜奮,他編輯《生活周刊》,創辦生活書店,也都是在環境十分惡劣之下,冒著生命危險而堅持下來的。他鼓舞了當時的千千萬萬青年們,熱愛祖國,投身救亡事業。在生活書店裏,他嚴於律己,與書店同仁同甘苦,共患難,培養了一大批出色的愛國進步的出版工作者。

當代有一位楊懷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輪船服務員。他以一根扁擔,為千萬旅客服務,成為勞動模範。模範者,學習的榜樣也。他的工作態度,確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以上諸人,都是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地工作,他們有事業心,不是消極的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我們現在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工作崗位。怎樣對待我們的工作呢?是做隻吃寺廟大鍋飯而不好好工作的懶漢和尚呢?是做一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的混日子而沒有主動性沒有事業心的和尚呢?還是像上麵所舉幾位古今人物,做一個有事業心的既做好本職工作又有理想的人呢?

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的。

振興中華,人人有責,人人有能。不可能人人成大事業,但必須人人立大誌,切勿妄自菲薄。

賞析

本文從一句俗語“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談起,行文輕鬆、幽默,娓娓道來。

“任何一項事業,都是需要從業者對工作有信心、有熱情,主動積極地以主人翁態度來堅持把它做好的。這就叫事業心。

西漢的司馬遷、清朝的曹雪芹、現代的鄒韜奮、當代的楊懷遠,都是具有這種事業心的生動寫照。

“振興中華,人人有責,人人有能。不可能人人成大事業,但必須人人立大誌,切勿妄自菲薄。”

語重而心長。

知識點睛

事實論證要敘議結合

初學議論文寫作的同學,在進行事實論證時,往往隻是“論點加事例”,缺少適當的議論,結果是“論點事例兩層皮”,論點統帥不了事例,事例支撐不了論點。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注意敘議結合。

進行事實論證,敘議結合很重要。擺事實需要敘述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不講講道理,事例還是證明不了論點。這就需要在敘例的前後用一兩句話或者一兩段話適當議論,使事例和論點密切聯係起來,使事例有力地支撐論點。例如,《談骨氣》一文在敘說文天祥事例的前後都有議論。敘例前的三段議論,解釋、分析了骨氣的含義,又自然而然引出事例。敘例後的一段議論,指出文天祥的行為表現了做人的骨氣,高度評價了《正氣歌》和他的行為的作用,揭示了事例和論點的必然聯係。敘例前後的議論使論點和事例緊密結合,從“富貴不能淫”的角度有力地證明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論點。這樣證明有理有據,論證嚴密,顯示了敘議結合的巨大作用。

怎樣做到敘議結合呢?

1敘要為議服務。議論文中敘例是為了證明論點,敘要為議服務,以便更好地議論,有力地證明論點。為此,首先敘例時心中要時時想到你所確立的論點,所敘事例始終要與論點保持一致,這樣議論才有著落,才容易揭示事例與論點的必然聯係。其次敘事要根據議論的需要詳略得當,防止衝淡議論。議論文要以議論為主,敘事要盡④量地簡明概括,能充分證明論點就夠了。不過為了議論的需要,敘事也可以適當詳細些、生動些,但必須把握好敘說詳略的尺度。《理想的階梯》一文中敘事的詳略尺度把握得就很好,它在證明“理想的階梯,屬於勤奮刻苦的人”時,介紹馬克思的例子就簡明概括,而介紹諾貝爾的例子就較詳細生動。後一個例子之所以詳細生動,就因為它不僅進一步論證了論點,而且還激勵人們用刻苦勤奮的汗水去澆灌燦爛的理想之花。這樣一略一詳,互為補充,疏密有致,恰到好處。

2議要為敘當好主導。議論文要以議論為主,進行事實論證,議就要當好敘的主導。為此,首先議要為敘牽好線、搭好橋,做好事情與論點的聯係工作。要給事例引路,要促成事例和論點緊密結合。可以在敘例前,進一步闡述論點,拉近論點和事例的距離;也可以在敘例後分析、綜合事例,揭示它與論點的必然聯係,把它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議論要當好主導,還必須議到點子上。要圍繞論點去議論,要牢牢抓住事例和論點的必然聯係去闡述;不可脫離它們去空發議論,亂發議論。否則,非但不能發揮主導作用,還可能把論證引向斜路,使議論跑題。

在進行事實論證時,隻要我們注重敘議結合,、根據論證的需要,處理好敘議關係,把握好敘議的尺度,我們就能用好事例論據,使它有力地支撐論點。

拓展訓練

1請你說說“名師範文”《人人都做主人翁》這篇文章有什麼特點,它好在哪裏?

2下麵是我們課文中的一篇文言短文,請閱讀後進行認真思考,然後回答問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日:“吾欲至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日:“吾數年欲買舟南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幾千裏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誌,顧不如蜀之鄙僧乎?

(1)從以上的事實中可以得出哪幾種論題?請作簡要分析。

(2)再寫l—2個和以上事實相似的事實論據。

3請根據下麵作文中提出的觀點,用事實論據論證的方法寫出文章的後半部分。

積學以儲寶

諺語雲:“水滴積聚成大海,經常積累成學問。”這是真理。任何淵博的知識、精深的學問都是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

許多學問家都知道這一道理。儒家大師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現代語言學家楊樹達為了告誡自己要時時注意從一點一滴做起,廣泛積累資料,幹脆把自己的書房名之日:“積微居”。鄧拓同誌則形象地把積累知識稱為農民的拾糞肥。他說:“積累知識,和農民拾糞有些相象,拾糞,不管它是牛糞、羊糞、人糞,都一概拾回來,讓它們統統變為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生長。”這也就是古代文藝理論家劉勰所說的“積學以儲寶”。

4運用下列事實寫一篇題為《奉獻就是幸福》的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敘例簡潔概括。(如需要,還可增添事例論證)

①鹽城半山集團總裁殷風山,10年前靠幾口鐵鍋起家,如今已成為有淨資產3000多萬元的大型農藥企業的老板了,他的私人股金占企業的近三分之一。按政策應得的獎金僅一年就有40多萬元,但他分文不取。

他說:“我活著的目的是為了幹一番事業,辦好企業,回報社會和鄉親。”大豐草廟鎮的老黨員、老幹部、孤寡老人、敬老院和社會孤兒全部由他定期定額補助。幾年來,他向社會包括希望工程在內的各類捐助已近200萬元。可他家的電視機還是l980年花幾百元買的,睡的床也是1983年用槐樹打成的。

②1998年8月1日晚,空軍某高炮團政治指導員高建成,不顧連續幾天的高燒,堅持帶領連隊奮戰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突遇洪水多擊,四五米高的巨浪迎麵撲來。高建成迅速組織搶救遇險群眾和官兵。救生器材不夠,他毅然脫下救生衣硬給新戰士趙文源穿上。被迫棄車轉移時,他又堅持最後一個離開。在與洪水搏鬥的兩個多小時中,他不斷進行現場鼓動,並奮不顧身先後救出8名群眾和戰士,後因體力不支被洪水卷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江澤民主席簽署了中央軍委命令,授予高建成“抗洪英雄”的榮譽稱號。

③出生於錢塘江畔的陳金水,從氣象學院畢業後,隻身來到青藏高原,單槍匹馬建起了世界上最高的氣象觀測站。那裏生活環境嚴酷,終年積雪,萬裏無人;由於低壓,他吃不到煮熟的飯;由於寸草難生,他吃不到新鮮的蔬菜;由於缺氧,他落下了心血管疾病。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陳金水一蹲就是30年,他臥室裏懸掛的“祖國的氣象事業高於一切”的橫幅,印證了他的一句肺腑之言:我的一切屬於祖國的氣象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