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要有點分析(二)(3 / 3)

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現在一些學生在家裏真是被視作“小皇帝”,不但一切家務活免做,甚至連個人的一些生活瑣事也由父母“承包”。菜是父母買,飯是父母燒,衣服鞋襪亟圈要父母給刷洗,甚至早晨起來,床鋪被褥也要父母整理。至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更是自不待言了。而有些家長也“樂此不疲”,他們在為兒女服務上是一貫“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隻要孩子要的、學習用具、時新服裝,甚至一些高檔商品,也想方設法買來,以滿足孩子的願望。可以說,他們對孩子的關心是事無巨細,一“攬”無餘。有的家長竟說:“隻要孩子能考上大學,就是讓我摘星星、摘月亮,隻要做得到,我也願幹。”

4下麵是一位同學的習作,文中的分析議論有沒有毛病?如果有,請說明理由並加以修改。

人非聖賢,要想一帆風順地成就某項事業確實不是一件易事。要想取得成功,要受到多方麵條件的製約,如知識、技能、經驗、環境等。再說,社會不斷進步,新事物不斷湧現,人們在探索中不可能一下子認識到事物的本質,稍有不慎就會碰壁,遭受失敗。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曾用了一千多種材料做試驗,也就是說他經曆過一千多次失敗。美國發展自己的航天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可是在這背後同樣有著沉重的失敗:l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不久爆炸,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由此看來,人們在探索和實踐中,經曆失敗是不奇怪的,有的還不止失敗一次,有的失敗還相當殘酷。當然,如果不把失敗當作引導自己步向希望的良師益友,成功會向你招手嗎?這些成功者都是有理想、有目標的人,正如法國司湯達所說:“一個人隻要強烈地、堅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達到目的。”

這些成功者都是對某一事物的強烈追求者,最後才達到勝利的彼岸。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要取得成功,一定會遇到失敗,但隻要有理想,有目標,就會成功。1

要有點分析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節選)

宋慶齡

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都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滑鐵盧戰役後最偉大的事件,是中國革命。這一非常光輝的業績意味著四萬萬人民從君主專製製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來,這一製度已持續四千多年;在它的統治下,人民毫無“生活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可言。這一業績也標誌著一個王朝的覆滅,這個王朝所進行的殘酷的剝削和自私自利,使得一度興盛的國家淪於極度貧困。推翻清政府就是鏟除了一個充斥著野蠻習俗的、道德敗壞的朝廷。

我們已經目睹了在暴君統治下不可能完成的種種改革。我們從報紙上了解到中國正在開展剪辮運動,成千上萬的人舍棄了身上的附屬物——中華民族恥辱的象征。當前在中國還進行著其他無數的改革,其中包括了社會、教育和工業方麵的改組。現在社會秩序已經恢複,下一步需要解決的是幣製和稅收問題。我們知道還有其他一些重要改革已經取得了光輝成果。所以我們堅信中國人能夠有效地、明智地處理這些問題,使這個古老的國家完善和繁榮起來。

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努力中,中國還要在其他方麵起作用。拿破侖·波拿巴說過:“一旦中國站了起來,她將推動整個世界。”這話要變成現實看來已為期不遠了。一個民族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國土廣袤居世界之前,文化光輝燦爛,她在推動人類向上的事業中不可能不具有影響力。中國是首先創建了刑法法典的國家,她的哲學家對人類思想做出過某些最寶貴的貢獻,她的浩瀚的文獻贏得了學識淵博的、終身從事中國研究的歐洲學者的讚賞,她的社會和道德倫理的準則,幾乎是任何其他家無法比擬的。多少世紀以來,中國人一直是熱愛和平的民族。對他們來說,筆比劍更有力量。他們尊重和平這門學科而漠視戰爭這門學科,他們崇文輕武。羅伯特·哈特爵士說過:“他們對正義是如此堅信不移,以至於不屑去考慮要用武力來支持和實現正義。這些品質不是孤立地存在於個別事件中,而是全民族的特征。”美國前任駐華公使康克先生說:“如果文明的真諦在於人類良心的最高感應,那麼在中國就存在著世界上最高的文明。”中國以它眾多的人口和對和平的熱愛——將作為和平的化身站出來。它必將推動那個人道主義運動,即實現世界和平,使權利無需依靠軍隊和“無畏”戰艦作後盾,一切政治分歧都將最後由海牙法庭來裁決。

賞析

“20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滑鐵盧戰役後最偉大的事件,是中國革命。”

為什麼這樣說甲因為四萬萬人民得到了勰放,也標誌著一個封建王朝的覆滅。更有甚者,“我們已經目睹了在暴君統治下不可能完成的種種改革”。剪辮運動,社會、教育和工業方麵的改組,幣製和稅收問題……

“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努力中,中國還要在其他方麵起作用。”“中國是首先創建了刑法法典的國家”,她的哲學家的思想、她的浩瀚的文獻、她的社會和道德倫理的準則,“幾乎是任何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中國人一直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他們崇文輕武。”“中國以它眾多的人口和對和平的熱愛——將作為和平的化身站出來。”

要有點分析

再談“學會分析”

喻旭初

一篇議論文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事物分析的深度。如果以舉例代議論,不善於對事例進行具體分析,就會使文章顯得貧乏而檔次不高。下麵介紹幾種分析的方法。

一、抓住事例的特點進行分析,即對事例本身獨有的、不同於其他事例的特點展開分析。如“濫竽充數”這個故事,就可抓住“充”這個特點來分析:不懂裝懂、投機取巧,“隨大流”時似乎能混得過去,但稍不留意便會露馬腳,單獨上陣,頓時原形畢露,更是貽害無窮。年輕人要學會真本領,一輩子踏實苦幹。

二、對所舉事例本身所產生的影響或作用展開分析。如寫《搞經濟建設需要“釘子精神”》,自然要分析雷鋒的例子,可從正麵用排比句闡述“釘子精神”的意義:“正是這種‘釘子精神,可以……;正是這種‘釘子精神,可以……;正是……可以……”這樣一分析,文章就一層層深入下去了。

三、對事例進行因果分析,即對事例本身所包含的原因與結果的內在關係進行分析。如果舉的是正麵事例,就要分析為什麼會這麼好;如果舉的是反麵例子,那就分析為什麼這麼差或這麼壞。

四、對事例進行假設分析。就是進行假設推理:如果這樣,會怎麼樣;或者,如果不這樣,會怎麼樣。仍以《搞經濟建設需要“釘子精神”》為例,就可以用假設分析法:一種是,“如果人人都具有可貴的‘釘子精神,那麼就會……;如果……,那麼就……;如果……,那麼就……”;一種是“如果大家都鄙薄‘釘子精神,那麼……;如果……那麼……;如果……那麼……”。

五、對事例進行對比分析。就是從正反兩方麵對事例進行分析,①匝叵通過比較,肯定正麵觀點。

六、對事例進行辯證分析,即對事例進行全麵地、一分為二地分析。這就要用到何永康教授所說的“理論武器”,運用學過的一些哲學原理對事例作一番分析。

寫作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來點逆向思考,翻出新意,但不能什麼都來個逆向思維,應當從實際出發,不能簡單化。

拓展訓練

1“名師範文”《二十世紀最偉大鑄事件》一文是怎樣進行分析論證的?采用了哪些分析的方法?它和“上榜佳作”中的《人生,把握在自己手中》一文的分析方法是否相似?請舉例簡析。÷”

2從課外讀物中找出四例分析論證較好的片段,比較它們各用了哪一種分析論證的方法。

3下麵是某習作中一段話,請在這段話的前麵列上幾個事實。使之成為既有事實又有分析的片段。

我們學生心裏也明白:老師、家長這樣做,都是為了學生有個好分數,考上好學校。他們也是出於無奈,隻好圍著升學考試這根指揮棒轉。正是這根指揮棒的引導者才演奏出這首不受學生歡迎的“題海之歌”。所以說:“題海問題”已不單純是學校和家長的閥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根子在上麵。

4寫一篇題為《我理解了生命的意義》的文章,要求能擺事實講道理,並能用上辯證分析和對比分析論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