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德國化學家維勒研究一種鋁礦石,漫不經心,失掉了發現“釩”的機會;瑞典化學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頭不放,精心研究,終於發現了“釩”。
分析:
②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時粗心大意,淺嚐輒止,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國化學家波拉德破除常規,細致鑽研,成了“溴”的發現者。
分析:
③1872年,英國人欣克把7c推算到707位;可是後人發現,他算到528位就算錯了,以後接著計算的20年完全是白費工夫。
分析:
4在下麵一個事例後的分析部分的空格上填上適當的語句,一條線填一句。
東漢陳蕃獨居一室,庭院髒了,麵對父親朋友的發問,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但是他從小立誌,不顧家庭瑣事,而還是值得提倡的。——因為崇高的抱負是成功的萌芽,壯誌是偉大的輔翼。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用。
5如果要引用名言來分析下麵的事例,有哪些名言?
彭老總彭德懷,功勳卓絕,令敵喪膽。毛澤東有感於此,曾寫過·皤多一首讚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總閱後連說:愧不敢當。回去抄錄此詩時,他把“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一句,改成了“誰敢橫刀立馬,唯我英雄紅軍”。雖然這一改少了點詩味,卻體現了彭老總不居功、不自滿的美德。
饉擇自僧
江蘇省如東縣中郭建波
自信與自卑、自負,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它不僅是對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對自己所追求目標的堅定信念。有了它,才能駛向勝利的彼岸。當革命處於低潮時,毛澤東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敵人日搜夜捕、陳毅“慮不得脫”時,他滿懷自信,高唱“血雨腥風應有涯”“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的《梅嶺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勝利之歌!從事階級鬥爭需要自信,開展科學研究也離不開自信。著名科學家門捷列夫說得好:“隻有自信,才能讓人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工作,而不致被懷疑吞食你的想象力。”蘇格拉底也說:“一個人能否有成就,隻要看他是否具備自尊與自信。”總之,自信是通向勝利的導航塔,是所向披靡的推動力。
自卑卻與自信背道而馳。自卑者往往對別人的優點看得過多、過重,而對自己的長處認識不足,隻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又不想去努力趕上,於是沉重的心理壓力壓得這些人唯唯諾諾,裹足不前。自卑者的心理障礙限製了能力的發展,使人們坐失成功的機會,最終一事無成;而走出自卑陰影,前麵必定是豔陽天!天津電視台星光電視樂團的侏儒演員們,以強者的信念與命運抗爭,戰勝了自卑。幾年來,在一百多場演出活動中博得觀眾的熱烈掌聲。可見戰勝自卑、培養自信,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自負者與自信者也格格不入,自負者在取得一些成績後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老虎屁股摸不得。這種人即使先前取得一些成績,也隻能是縣花一現。曆史上的教訓值得我們記取。楚漢相爭時,項羽在推翻暴秦殘酷統治的鬥爭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暫時的軍事優勢使他盲目自負,自封“霸王”,結果被劉邦打敗,昔日不可一世的英雄,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可以這樣說,項羽是成於時勢,敗於自負。三國時的曹孟德折戟沉沙,失挫於赤壁,又是一個自負導致失敗的教訓。由此可見,正視自己的缺點與短處,正確估價自己的長處和成績,立自知之明,劃清自信與自負的界限,對一個成功者來說,多麼重要!
怎樣看待自信、自卑、自負,其中充滿辯證法。我們要相信自己,卻不自負;要認識自己的不足,卻不自卑。選擇自信,戰勝自卑,遠離自負,這是新世紀的要求,是追求完美人格的要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充滿自信的名言永遠鼓勵我們前進!
評點
本文詳細分析了自信與自卑、自負的關係。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它不僅是對自己能力的信仰,更是對自己所追求目標的堅定信念。”為了證明這一觀點,作者引用了毛澤東、陳毅、門捷列夫、蘇格拉底等人的生動事例,說明“自信是通向勝利的導航塔,是所向披靡的推動力”。
“自卑卻與自信背道而馳。”天津電視台星光電視樂團的侏儒演員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戰勝自卑,培養自信,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自負者與自信者也格格不入。”楚霸王自刎烏江、曹孟德折戟沉沙,說明“立自知之明,劃清自信與自負的界限,對一個成功者來說,多少重要”!
“怎樣看待自信、自卑、自負,其中充滿辯證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充滿自信的名言永遠鼓勵我們前進!”
人生在“8”嗎
福建省寧德一中初二(3)龔玉婷
不知何時,社會上刮起了一陣崇“8”風,且愈刮愈烈。“8”一下子成了一些人心中的吉祥數字。“8=發”,在某些人的眼裏似乎是一個無可非議的等式。
尾數為“8”的電話號碼,一下子身價百倍;末位數字是“8”的車牌,成為司機們搶購的熱點;銀行帳號要是多幾個“8”,戶主們定會認為自己將會變得“財運亨通”……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賺錢發財確實不易,尤其在隨著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而大幅度減員,因企業虧損倒閉而下崗人數與日俱增的今天,人們想“發”之心就愈切。一些部門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想“發”心理,竟高價賣“8”,以此來牟取暴利。而一些人迷“8”竟也到了不能自拔的境地。
難道含有“8”就真的能發嗎?非也。據報載,沈陽破獲一起摩托車偷竊案,出人意料的是,這些被盜的摩托車車牌大多含有“8”字。看來,這些罪犯也有想“發”的心理喲。
這個案例可以說明,有“8”未必就會“發”。可崇“8”者們對此視而不見,依然執迷不悟。要是湊巧有誰發了筆財(比如中了什麼獎),他們便會奔走相告,好像這都是因“8”而起的。
中學校園裏雖不像社會上那般愛“發”,可有些同學對“8”仍情有獨鍾。新學期,排到含有“8”的座位號的同學沾沾自喜,自以為幸運;而那些排到含有“4”的座位號的同學心裏卻很不快,自以為倒黴,認為這樣學習成績肯定不好。由此,形成了一種聽“8”歡喜、談“4”色變的不良風氣。崇“8”真是到了可笑的地步。
“8”僅是一個普通的數字代碼,怎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能決定一個人是否能發財?決不可能的!朋友們,別再為那個所謂的“吉祥數字”迷惑了,真正的財富與成績是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出來的。人生,把握在自己手中!評點一
作者由“8=發”這個奇怪的現象展開了分析,電話號碼、車牌、銀行帳號……這些本來很平常的東西因此而帶上了可笑的色彩。
摩托車偷竊案說明“有‘8未必就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