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有一個英國將軍在戰場上吃了敗仗。他落荒而逃在一個農舍的草堆裏躲避,又痛苦,又懊喪。茫然中,他忽然看見牆角有一隻蜘蛛在風中結網。蛛絲一次次被吹斷。但蜘蛛一次次拉絲重結,毫不氣餒,終於把網結成。將軍深受激勵,重振旗鼓,終於在滑鐵盧戰役中打垮了自己從前的對手拿破侖。這位將軍,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靈頓。
提示:要談從這則故事裏受到什麼啟發,主要得弄清威靈頓從蜘蛛結網的現象中受到什麼啟發。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人們把遇到某個自然或生活現象,並由此引起關於類似的社會、人生、科學問題的思考,進而領悟到某種人生哲理、獲得某種科學發現的過程,稱為“原型啟發”。由蜘蛛反複結網並取得最後成功這個“原型”,威靈頓該得到怎樣的有關人類類似行為和後果方麵的啟示,從而受到激勵?麵對挫折、失敗不灰心,不氣餒;在鬥爭中要充滿信心,不屈不撓,百折不回,大約就是這些道理。威靈頓受到這些啟發後又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它們。你的文章就是要據此加以發揮。論述時要注意辯證地看問題,避免片麵性,使論證更加嚴密。
4以《學會關心別人》為題,寫一篇“論點式開頭”的議論文。字數500字左右。
提示:寫作本文隻需承接題意,緊扣論點,進行說理,論點就可自然產生,開頭可以這樣寫:“關心別人是一種美德,每個人都應學會關心別人。”這種寫法,以總領開始,自然展開,給人以先聲奪人的印象。然後對題意準確揣摩,寫出為什麼要關心別人,怎樣去關心別人,最終達到中心明確的目的。
在結構上可先點題,再提主張。在本論部分,可以“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等作論據,並可提出“學會關心別人不等於遷就”的看法,以此進行論述,最後歸納小結,達到結構嚴謹、前後呼應的目的。
5以《讀書不貴多而貴精》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能進行分析,並能用上下列論據。結尾要求運用“補充論證式”。
論據:
無限地閱讀書籍,猶如毫不間斷地進食,終會消化不了而無法吸收。
——柯德
積之多不若取之精,取之精不若得之深。
——李治
郭老說讀書
郭沫若先生曾跟一位青年文學愛好者談如何讀書。他說:“立誌讀遍天下書是不現實的,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也不見得就是實指。泛而不精,多而不思,讀之何益?既想讀史,又想讀經,既想寫作,又想評論,這非年輕人能為之事。貪多必失,為學當以務實為要,所謂“熟讀深思子自知”,就是這個道理。
提示: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我們提倡多讀書,並不等手濫讀。僅會吟,這也還遠遠不夠。曆史學家翦伯讚曾經有過很好的經驗教訓,他小時候讀書是見啥讀啥,十六七歲讀《了凡綱要》,後知道這本書遠不及《資治通鯗》,但已浪費不少時光。這樣的事例你知道多少,可選擇後放到文章中去,使你的論據更加充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另外還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將它提供的論據有機地組合到你的文章中去。結尾要求用“補充論證式”,這一點也不能忽略。
遷移訓練
請用“論點式開頭”法寫出下列文題的開頭。(第4題按要求做)
1路,屬於有理想的人、
2民族自尊不可辱
3青春需要崇高的偶像
4下麵一則材料說的是一種自然現象,社會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也與之有類似之處。請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有類似意義的話題,用材料中的現象作比喻,發表自己的見解。正題《樹木·森林·氣候》,副標題自定。
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隻有森林才能改變氣候,而形成
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濕度溫度適宜,樹木就
迅速生長起來,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現,會使氣
候變得更好。
論真理
弗蘭西斯·培根
“什麼叫真理嗬?”玩世不恭的猶太總督彼拉多曾取笑說,他對這個問題是根本不期望得到回答的。世上還曾有一種毫無原則的人,他們認為具有一種信念就等於戴上一種枷鎖,會使思想和行為無法自行其事。這種懷疑論的哲學派別雖早已消亡,但持這種觀點者卻仍有人在——隻是他們未必像古人那樣坦率。(開頭)
以上談了神學和哲學的真理。還要再談談實踐的真理。甚至那些行為卑劣的人,也不能不承認光明正大是一種崇高的德性,而偽善正如假幣,也許可以購取貨物,但卻貶低了事物真正的價值。這種欺詐的行為像蛇,不能用腳卻隻配用肚子走路。
沒有一種罪惡比虛偽和背義更可恥了!所以蒙田在研究謊言一詞為何如此可憎時說得好:“深思一下吧!說謊者是這樣的人。他在上帝麵前是狂妄的,在凡人麵前卻很怯懦。”因為謊言是麵對上帝卻逃避凡人的。曾經有一個預言,說基督回到人間的時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誠實者的時刻。因此謊言就是請求上帝來執行末日審判的鍾聲。對於虛偽和欺詐,這乃是一個嚴正的警告啊!(結尾)
賞析
本文開頭帶有濃厚的論題色彩。“什麼叫真理嗬?”這個問題多少人曾經問過,也有過多少種不同的回答。
結尾說“甚至那些行為卑劣的人,也不能不承認光明正大是一種崇高的德性”,頗具諷刺意義。“沒有一種罪惡比虛偽和背義更無恥了!”“時於虛偽和欺詐,這乃是一個嚴正的警告啊!”具有極強的震懾力,使那些對真理開玩笑的人不能不不寒而栗!
為書複仇
胡秋原
在日寇炮火轟炸之下,全國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是無可計算的。其中比較最不重要,然而也是值得痛心的,就是書。而中國曆史上的書劫,也沒有比此次更為慘烈的了。
(開頭)
今日與我同其悲憤者,當不知有幾許。而那一些被毀滅、被殘害、被侮辱的書籍古物,倘若有知,亦當有無窮之淚血。
痛逝即當複仇。要為一切死難將士與同胞複仇,要為一切孤兒寡婦複仇,要為我們的文物圖書複仇。
(結尾)賞析
文章開頭直抒胸臆,觀點鮮明。“其中比較最不重要,然而也是值得痛心的,就是書。”
結尾說“痛逝即當複仇”,是表達悲憤後的希望。為誰複仇?“要為一切死難將士與同胞複仇,要為一切孤兒寡婦複仇,要為我們的文物圖書複仇。”
草於高山
關欣
我們說:“朱伯儒的情操是樸實而崇高的,朱伯儒這個人是平凡而偉大的。”而朱伯儒卻說:“我是長在山上的一棵小草,不是我高,而是山高。”
他把自己比做“樸實”“平凡”的小草,而把“崇高”“偉大”歸於他賴以站立的高山——人民。(開頭)
時代的洪流正奔湧向前,讓我們投入這滾滾洪流中去吧,這樣才會“感到自己的全部身心已經彙人了一種崇高的事業”,成了洪流中的“一滴水珠”。否則,就隻是被擱在水邊的貝殼,盡管斑斕絢麗,卻失去了生命力。
我願做江河的水滴,為洪流添勢;我願做高山上的小草,為高山添色。
(結尾)賞析
本文開頭通過人們對朱伯儒的評價以及朱伯儒自己所說的話,提出了“小草”與“高山”、個人與人民之間的關係的問題。
結尾提出希望:“時代的洪流正奔湧向前,讓我們投入這滾滾洪流中去吧!”並願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補充論證,立意隨之升高。
生命的三分之一
馬南邦
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義,這有什麼標準可以衡量嗎?提出一個絕對的標準當然很難,但是,大體上看一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否嚴肅認真,看他對待勞動、工作等等的態度如何,也就不難對這個人的存在意義做出適當的估計了。
古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他活著一天,總要盡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肯虛度年華,不讓時間白自地浪費掉。我國曆代的勞動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