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是為了需求。需求友誼,需求安全感,需求愛情,需求成就,需求尊重,需求自主,需求自我的實現和完善……他們努力追求著自己所需求的,在追求中,生活向他們顯現出斑斕的色彩,給予他們一次又一次全新的感受;生命的光彩正灼灼地閃耀,生命的意義將最終體現。他們或許跌入挫折的深塹,舔著流血的傷口嚶嚶啜泣他們或許被拋進苦痛的汪洋,溺水的人忽然找到了一片木板……他們活著,為的是要得到。他們活得輕鬆,活得豐富,活得頑強,心活得自在。在索取中奉獻,在奉獻中索取。
有的人活著,為的是責任。他們很累很累,旁人猜測道。他們提著自己,還要背負別的,小到一個人,多到集體,大到民族,甚至世界。然而母親望著熟睡的嬰兒,擦幹汗水,臉上綻出一個滿意的微笑:“我很幸福。”魯迅先生用滿腔的熱情,無畏的氣概,匕首投槍般的激揚文字,擔負起喚醒民眾的重任,他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美國前任總統裏根亦不無驕傲地說:“我對於我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感到無比的自豪與榮幸。”——他們自己說,這樣活著最快樂。活著,為的是人類最高尚的情感,他們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①這兩篇文章談論的是同一個問題。標題都提出了問題——“我為什麼生活”,但如何來回答這個問題,卻是不一樣的,請你指出它們各自的論證方法。
②兩篇文章都很短小精悍,結構完整,思路清晰,請你從結構形式上分析一下兩文的異同。
③兩篇文章的語言各有特色,哪篇文章的語言更生動形象同時又高度概括,請舉例分析。
2模仿第一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第二篇文章的剖事析理的論證方法寫一篇《我為什麼活著》的命題議論文。
求知的“三種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三種境界是分別用三首宋詞的句子寫的!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形容人們在初學階段有如登高望遠,在無限遼闊的知識領域麵前打開了眼界,意識到自己學問不足,知識有限。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風棲梧》)形容在強烈的求知欲望驅使下,潛心專注,廢寢忘食地學習,身體消瘦了不後悔,臉色憔悴了也值得。
第三種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這裏借描寫一個青年在元宵節的燈火和人群中找到情人的經過,比喻真知的獲得還有個“千百度”的探索和鑽研過程,一旦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會體嚐到莫大的幸福與歡樂。
王國維講的“三種境界”,十分形象,符合由無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或知之甚多的學習過程,成為許多人鼓勵自己刻苦學習的座右銘。在為實現四化的學習中,每一個人都可以用這“三種境界”衡量自己,看看自己已經進入到哪種“境界”了。
賞析
本文內容很短,結構也一目了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洋溢著濃鬱詩情畫意的三句宋詞,表麵上是寫對愛情的追求,實質上可以理解為“求知的‘三種境界”。
運筆猶如大潮湧起,一浪高過一浪。
結構構思
諸靈康
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或論題提出後,文章就應對此進行深刻有力、充分、嚴密地論證。為了合理地安排本論中的有關材料,展開論證時,也需要有嚴密的結構。常見的論證結構大致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情況。
在中心論點或論題提出後,用幾個平行的分論點或論據來論證的結構是橫向結構,包括並列結構和對照結構;在中心論點或論題提出後,用幾個有層層深入關係的分論點或論據來論證的叫層進結構,屬於縱向結構。另外,本論部分也有仍用總分結構的。各種不同的結構會因種種因素而有變化,而且在同一篇文章裏也有各種結構形式交錯使用的情況。
不管哪種結構,都應是客觀事物發展的階段性和人的思維發展在文中的反映,因此,都應該服從內容需要,以周密和嚴謹為要旨。
掌握議論文的結構形式,目的是為了使文章思路清晰,增強論證力量,因此,切不可生搬硬套,以免弄巧成拙。
(摘自《議論文構思》)
拓展訓練
1“名師範文”《求知的“三種境界”》是一種什麼樣結構的議論文?本論部分的三種境界能不能交換位置?為什麼?
2讀下麵一段文字,回答文後問題。
古羅馬著名詩人賀拉斯曾說過:“我不如起個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鋼刀鋒利,雖然它自己切不動什麼。”從賀拉斯的“磨刀石”自比中,我們不僅體會他自謙的品格,更體會到隱含在其中的極為崇高、偉大的價值觀——在使“鋼刀鋒利”的事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的確,找到自己人生的位置,為事業而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人,才是最有價值的。像世界乒乓球冠軍的陪練員,培養出國家棟梁之材的教師,扶植新秀而甘居幕後的工作人員——他們無一不是在自己的人生位置上,以無私奉獻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一種磨刀石的價值。
社會需要“鋼刀”的鋒利,但也需要“磨刀石”來磨礪“鋼刀”。願我們能以磨刀石自勉。
(1)請你說說這段文字的觀點是什麼?采用了一種什麼結構形式?
(2)讀了這段文字,對你有什麼啟示?請寫下來。
3以“談讀書”為題,寫一篇500字的議論文,要求引用以下四句名句,並且運用“層進式論證結構”進行論證。
高爾基:我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撲在書上。
托爾斯泰:書是智慧的鑰匙。
莎士比亞: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
歌德:讀書是與高尚人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