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女青年患貧血性腎炎,沒念完中學就因病休學了,一家三口僅靠母親三十多元工資維持生活。然而,多年來,她不停地“奔”,自學了高中和理科大學的課程,鑽研基本粒子問題,被高能物理學家何祚庥發現,後來考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她這匹“千裏馬”不是天生的。
遼寧某青年在初中畢業之後,到縣文藝宣傳隊工作。在整整八年的時間裏,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夜裏十二點以後,終於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音樂辭典初稿,全書收二萬五千條音樂詞目,共計二百五十萬字!這二百五十萬字,即是他“日行千裏”的見證,也是他“馬不停蹄”的結果。
其實,就拿華羅庚教授本人來說,他原來隻是一個初中畢業生。由於家境貧寒,不得不在初中畢業後幫助父親料理小雜貨店。不久,他生了傷寒病,落了個終身殘疾——大腿骨彎曲了,成了一匹“跛馬”!可是,他每天在料理店務之餘,刻苦自學數學,從日行數裏,而幾十裏,而幾百裏,終於在十九歲時寫出第一篇數學論文,後來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數學家。
這麼看來,“千裏馬”並非天生的,不論你本來是體質孱弱的病馬也罷,是半途失學的劣馬也罷,甚至是身負殘疾的跛馬也罷,隻要鍥而不舍,長期努力,終會成為“千裏馬”。即使達不到日行千裏,日行百裏也不錯。一息尚存,奔馳不已,這才是千裏馬的精神,也正是它區別於凡馬之所在!
著名畫家徐悲鴻,以擅長畫馬著稱於世。他畫的馬,千姿百態,風格迥異,然而,給人印象最深、最能使人精神振奮的,還是那一匹昂首疾馳的奔馬!奔馬,無時無刻不在前進。奔馬,是進取精神、奮鬥精神的象征。
莫做“臥槽馬”!不要因為槽中有食,生活小康而臥槽不奔!
“春風得意馬蹄疾”,願我們在新長征中,朝著“四化”的宏偉目標永不停蹄!
賞析
本文開頭引用華羅庚教授的話,提出“首先應當作‘馬,做‘不停地朝前跑的‘馬”的觀點。
在論證過程中,作者用上海某女青年、遼寧某青年以及華羅庚教授本人的事實論據證明了“千裏馬並非天生的……隻要鍥而不舍,長期努力,終會成為‘千裏馬”的見解。著名畫家徐悲鴻所畫的馬中,“給人印象最深、最能使人精神振奮的,還是那一匹昂首疾馳的奔馬”!
作者還提醒大家“莫做‘臥槽馬”!最後表達了自己的希望。
知識點睛
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如同雞毛撣的穿心棍,對整個作品來講起著統帥作用。
議淪文的淪據,如同雞二毛撣的雞毛。在結紮雞毛撣之前,我們必先找來充足而多彩的雞毛,然後把黑白紅綠、長短大小不同的雞毛取舍分類,以候結紮之用。同樣,寫議論文時,先要圍繞論點,備好充足而有力的論據材料——理論的,事實的,然後,再把它們進行篩選和排序,以待論證之用。
議論文的淪證過程,類似雞毛撣的捆紮過程。紮雞毛撣,按雞毛的顏色、長短排好順序,再用細線把雞毛按序緊緊地、一道一道地捆紮在穿心棍。
二,並使其排列有序、結構緊湊,紮至一定長度即好。這就像寫議淪文,把備好的淪據拿來,排好先後,圍繞確定的中心淪點,進行層層闡述,使其中心鮮明突出,結構嚴密井然,論證富有邏輯性。直至道理說透,達到論證目的而後止。
(摘自江天龍《紮雞毛撣與寫議論文》)垂
1葉永烈先生的《首先要做“馬”》一文的立意頗為新穎,作者拋開了提倡做“伯樂”的一般話題。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你知道這個新的觀點是幹什麼嗎?
2為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作者在《首先要做“馬”》一文中列舉了很多事實論據,請你把它們找出來,列在下麵,並指出作者是從怎樣的角度來列舉它們的。論據(1)論據(2)論據(3)論據(4)3在《首先要做“馬”》一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論點和論據融合成一體的,請舉例說明。
4閱讀下麵一篇名為《雜草會毀掉美麗的花園》的短文,認真思考,然後按要求回答文後問題。
雜草會毀掉美麗的花園
傑克·倫敦寫出《馬丁·伊登》後,文名鵲起,財源滾滾,不僅在美國加利福尼豫州建了別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濱購置了豪華遊艇。然而擁有這一切之後,厭倦、空虛、落寞和無聊也接踵而至,最後他被這些給弄瘋了,l916年在自己的大別墅裏開槍自殺。法捷耶夫29歲時就登上蘇聯文壇,並以《青年近衛軍》一書坐上了蘇聯作協主席的交椅。然而,自此以後,他再沒有寫出一篇小說,因為他忙著出訪、開會、作報告去了。
一座花園無論多麼美麗,如果不經常拔草和修剪,隻要一個夏季,就能使它徹底地荒蕪。一些有建樹或想有所建樹的人,如果不注意排除掉這些無聊的東西是非常危險的。
在這個世界上,人是最容易被毀掉的動物,因為在人的一生中,充滿許多誘惑——金錢的魔力、地位的榮耀、名譽的光環等等,它們之中的任何一種隻要在人的身上滋生蔓延開來,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減弱或熄滅。然而人又是最不容易被毀掉的動物,因為人有理智和良知,有愛和向往,有意誌和判斷力,它們如養料一樣滋養著人、激勵著人。
在你的一生中,你的花園是否能四季如春、絢麗多彩,關鍵是看你對待雜草的態度如何。
(1)這篇短文的標題是否就是全文的觀點?“雜草”指什麼?“美麗的花園”指什麼?
(2)本文列舉了傑克·倫敦和法捷耶夫的例子,用這兩個事例來證明什麼呢?
(3)找出文章中的論證部分,並試分析一下它們的特點。
5下麵提供了幾個不同的觀點和一些事例、名言,請你從中選擇最合適的觀點、事例和名言進行組合,寫一篇小議論文。觀點:
(1)知識比財富更重要
(2)珍惜知識
(3)成功無秘訣
(4)學問無秘訣
(5)知識與財富事例:
(1)丟啥也不要丟書
1946年,國民黨軍隊大規模進攻延安,由於敵人來勢凶猛,中央許多物質財產來不及轉移,許多輜重隻好拋下。但毛澤東特地把警衛員找來,叮囑:“一部《資治通鑒》、一部《辭海》要隨身帶,丟啥也不要丟書。”就這樣,在半年多的陝北大轉移中,衛士長始終把這兩套書背著走。
(2)顏真卿學書法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年輕時師從張旭,張隻要他勤學苦練。一段時間後,顏氏書法仍無多大長進,於是他責怪先生不傳授運筆構字的訣竅。張旭卻說:“我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得筆法,見公孫舞劍而得筆韻,除了苦學我根本沒有什麼訣竅。凡是存心尋找訣竅的人,永遠不會有任何成就。”顏真卿由此明白了“書成之理”。
(3)歐陽修傳經
宋朝有個年輕人叫孫覺,曾請教歐陽修為學的捷徑,歐陽公告訴他:“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孫覺回去後,潛心苦讀,作文不斷,後成了北宋有名的文論家。
(4)富翁的遺產
相傳一位富商,臨終時把他的三個兒子召到床前,說:“現在我把屬於我的東西分成三份:一為存積的錢,一為所有的房地產,一為我畢生經商的經驗錄。你們可以通過抓閹兒決斷,相信我,你們誰也不會吃虧。”小兒子說:“父親,不用抓閹,我要第三份。”老大老二高興得差點要蹦起來。於是老大得到了錢,老二得到了房地產。二十年之後,老大把錢揮霍光了,老二把房地產變賣盡了,而老三靠著父親的一本《經商錄》,加上自己的奮鬥,成了富商。名言:
(1)知識可以給你帶來財富,財富未必能給你帶來知識。
——左拉
(2)大量的曆史事實已經說明: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突破,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一一鄧小平
(3)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得學習一輩子。
——高爾基
(4)百丈之台,其始則一石耳,學習亦然。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積久便成學。
——毛澤東
(5)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
(6)如果一定要說秘訣,那麼,不要秘訣也就是秘訣。
——鄧拓